在现代,这种文学可谓是风靡一时,谁年轻的时候没看过什么生死恋情、读过几本青春疼痛文学呢?嘎腰子文学更是在其基础上发扬光大,打造出一片虐文天地!它有着一股令人无法抗拒的力量,既让人痛苦不已,又让人欲罢不能。
即便到了后来,见多识广的读者们开始反感这种虐身虐心的小说,但对于那些依然钟爱此类情感冲击的读者来说,虐心的内容依旧有它的魅力。有的改头换面,不再像以前那样赤裸裸地残忍,更多表现为“追妻火葬场”。但在下沉市场,这种文学还非常流行呢!可见虐文的生命力之强。
虽然说现在的科技还没有发达到出现器官移植的概念,但是小说嘛,随便编一个理由就能让女主献上肾脏。
回家的路上,马车轻轻晃动,艾琳娜倚在车窗旁,脑中还在回想之前看过的虐文。突然,爱德华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艾尔,”在回家的马车上,爱德华迟疑地问道,“珍妮她……没惹你生气吧?”
显然,他觉得这一套“付出生命”的想法是为珍妮准备的。
“怎么会呢?”艾琳娜诧异地问道,“我早就想过这种题材了。”
“好吧,”虽然嘴上这么说,爱德华还是一副不信的样子。满脑子都是“千万别惹妹妹生气,不然恐怕他就会被写成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人了”,看看珍妮吧,只是被谢泼德迷惑了那么一下下,就被她写得“为爱付出生命”,实在是太可怕了!
第280章 矮人重操旧业?
当艾琳娜和爱德华回到家时, 发现母亲和珍妮特仍未归。爱德华看了眼客厅里的时钟,无奈地耸耸肩道:“看来我们只能等到明天中午才能见到她们了。”
当晚的舞会是由一位伯爵夫人举办的,规模盛大, 按惯例会一直持续到深夜甚至凌晨。而珍妮和母亲当然都不会早早结束社交活动。
第二天,阳光透过餐厅的窗帘洒在桌上,艾琳娜正悠闲地享用午餐, 盘子里的培根和烤土豆已经见底。就在她放下刀叉时,一脸倦容的珍妮终于出现在餐桌旁。她揉着眼睛, 嘴里嘟囔着“早安”,却在下一秒直接坐了下来, 仿佛随时可能栽进餐桌的台布里。而母亲直接让仆人将餐点送到房间,完全不打算挪动一步, 看得出她们昨天累惨了。
趁珍妮困得神智不清的时候, 艾琳娜立刻旁敲侧击地打听着, “舞会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比如说,有没有哪位男士向你示好呢?”
“别提了, ”珍妮一听立刻抱怨道,“我从没想过寻找一位合适的丈夫居然那么困难。”
由于伯克利对艾琳娜的示好小报都写满了, 这让珍妮顿时成了社交圈的热门人物。许多抱着别样心思的男士纷纷找机会接近她,显然,不仅仅是因为她本人,而是想借此与未来的“连襟”伯克利搭上线。如果说以前的珍妮像是一块吸引甜品爱好者的精致小蛋糕, 那么现在,她就成了婚礼上的豪华大蛋糕,所有人都想来尝上一口。
而劣币驱逐良币,这些纷至沓来的追求者,对原本有诚意的男士们造成了无形的压力。那些品行端正的男士担心自己也会被视作为了巴结公爵而来。因此, 真正优质的潜在对象反而被吓退了。
坎贝尔夫人现在做的,就是让珍妮尽可能接触更多的男士,从这些乌合之众中,仔细挑拣出真正值得珍妮托付终身的那一位。仿佛在一堆沙子中寻找金粒一般,这工作光是想想就令人头疼。
不过,这也无形中提升了珍妮的身价,如果说之前她的择偶范围只是一些男爵或子爵的儿子,现在,说不定伯爵甚至侯爵的家庭都会投来目光,算是有利有弊吧。
不得不说,听到是这个原因的艾琳娜放下了些心,总比珍妮对花花公子留恋不舍好多了,她安慰道,“今天下午没有安排活动吧?不如我们一起去看《超人》,怎么样?”
珍妮眼睛一亮,连忙加快了用餐的动作,“虽然晚上有一场晚宴,但来得及!你不知道,我已经期待这部戏剧很久了!”
反正去剧院也要穿礼服、梳头发、化妆,正好还能提前为晚宴做好准备。看完戏回来稍微整理一下,也不耽误晚上的安排。
请示了母亲之后,牢头坎贝尔夫人爽快地答应了珍妮的放风请求。
在《超人》上演的短短半个多月时间,便一举压过风头正盛的大歌剧,成为家喻户晓的剧目,只能说,视觉奇观在这个时代堪称降维打击。
短短半个月的演出,剧院门前几乎每天都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为了争取一张半个月后的座位,不惜凌晨就前来排队,甚至出现了黄牛兜售票券的情况——这在剧场界简直罕见。
令人猝不及防的是,这部剧不仅在伦敦引发轰动,还迅速通过报纸和口耳相传的方式席卷了整个国家,甚至连外省的贵族庄园也开始流行谈论这出戏。晚宴上,“您是否看过《超人》?”成了最时髦的开场白,而没能赶上演出的乡绅们不得不靠听别人复述剧情来参与讨论。
这场面是艾琳娜难以预料的,不过想想《阿凡达》第一次出现在电影院时的火爆场面,似乎又理解了一点。
《超人》的故事情节确实简单直接,甚至可以说是单薄,但恰恰因为如此,大大降低了观众的理解成本。第一次,观众们不是为了细腻的演技或感人至深的情节编排而走进剧院,而是冲着那些巨人、巨怪以及充满噱头的“矮人演员”,哪怕观众对“超人”的背景设定知之甚少,但他们仍然被那些壮观的舞台呈现迷得如痴如醉。
《时代报》甚至用整整一个专栏,详细剖析了这出戏如何借助机械和舞台技术实现那些看似不可能的场景。剧评人们一边称赞这部剧为戏剧行业的里程碑,带领舞台艺术进入了全新的纪元,一边也担忧这种趋势是否会将人们的注意力转向特效,忽视剧本和表演的重要性,甚至用大歌剧做对比,称这是两部极致的戏剧——极致的商业化和极致的艺术化。
但这些担忧显然对票房毫无影响。剧院门前的小商贩赚得盆满钵满,甚至剧场附近的咖啡馆和旅店生意也因这部剧的热度而大幅增长。街边的玩具摊上迅速出现了“超人”木偶模型和“巨怪”仿制品,尽管这些周边质量参差不齐,但丝毫不影响孩子们对它们的狂热追捧。
原本几近销声匿迹的职业——盔甲匠,竟然意外地再次走红。原本这个职业几乎已经消失,仅剩一些手艺传承下来,用于修复古董铠甲和为贵族定制仪式性铠甲,但现在,许多贵族争相定制和剧中“超人”相似的亮闪闪铠甲,尽管这些铠甲不过是摆设,但谁也不想错过这场热潮。
“老实说,这种铠甲要是上战场,只会让你变成敌人的靶子吧?”乔治在朋友的沙龙聚会上忍不住吐槽,“又沉又亮,简直就是移动靶标,拿来打仗完全不实用。”
“哦,乔治,你可真是少见的务实派。”他的朋友一边摇头笑着调侃道,“谁会把它真拿去战场?这是装点派头的东西,越亮越好!”
乔治摇了摇头,“我们是要把舞会变成甲胄展览吗?”
“甲胄展览?想想那些木乃伊吧,这不比品鉴木乃伊正常多了吗?而且,”朋友故意压低了声音,仿佛在透露什么天大的秘密,“我听说,有位侯爵夫人打算让她的宠物狗穿上迷你版的‘超人铠甲’,并在下场宴会的舞池中央亮相。”
乔治差点喷出口中的茶水,他用力咳嗽了两声,“铠甲狗?我该说这位夫人有创意,还是太过疯狂?”
“你就等着看吧,”朋友耸了耸肩,笑得意味深长,“我敢打赌,不出三天,全城都会讨论她和她的狗。能在贵族圈里引发话题,比铠甲本身的实用性重要多了。”
对于这样的“铠甲”热潮,矮人们都坐不住了,纷纷想“重操旧业”,毕竟,他们只需要下午表演一场,早上和晚上完全可以赚点外快,而他们天生就适合这一行,这简直是天赐良机——饭都喂到嘴边了,他们哪里舍得不吃?
于是,一个大胆的请求传到了爱德华的办公桌上。矮人演员们集体递交了一份申请——“他们希望可以买下一个……铁匠铺?!”
爱德华整个人都愣住了。他不由自主地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剧院的演员们从来就没让他省过心,但这一次,简直是刷新了他的认知。
要说威廉那些家伙就已经够离谱了——一个个一有空就跑到“恐怖屋”扮鬼吓人。而现在,矮人演员们的“副业规划”居然是打铁?!这一出实在让他不知道该从何吐槽。
卢恩顿确实有铁匠铺,在工业革命兴起的现在,铁匠们不仅负责一些传统的修理马车轮子、打造工具农具的工作,还会参与铁路轨道的铺设、为工厂提供各种零件。作为技术精湛的工匠行业,他们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远远高于农场农民和工厂的工人,在村庄和小镇里,铁匠是最富有的人群之一。
“他们那小身板挥得动锤子吗?”爱德华心情复杂地想,“拉得动风箱吗?恐怕都没有台面高吧?”
尽管对矮人演员们的“副业”不看好,爱德华也知道自己不能太过干预。毕竟,剧院的成功离不开这些演员们的辛勤付出,再说了,要个铁匠铺,算什么呢?就当是哄孩子玩吧。
爱德华随即将这件事丢给了他的助理,是的,他有了两个新招的助理,毕竟威廉那家伙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和那些复杂的工作打交道了,而爱德华自己还得充当妹妹们的监护人角色,陪着她们出席各种社交场合,实在有些力不从心。于是,他决定分担一些繁重的工作,把重担交给新的助理们。
这两位新助理是从一大批应聘者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由于欢乐剧院的声势正盛,吸引了大量有志之士投身剧院行业。爱德华也没让他们白来,从中挑出了最合适的两个人。当然,对外宣称他们是威廉的助理,三人是平级的关系。
新助理们很快深入卢恩顿的各大铁匠铺,做了详细考察。最终,他们提出了一个建议:“要不,我们买个店铺,自己建一个铁匠铺吧?”
由于矮人们的身材关系,连住房都要配合身高来打造,更何况是锻造设备和工作空间,如果只是简单地改造现有的铺子,恐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安全也得不到保证。与其如此,还不如干脆建一个全新的。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爱德华决定从公帐上拨款,但这就不得不向他的老板艾琳娜请示了。
艾琳娜神情复杂,一边点头答应,一边想着那些同行听到这个消息,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第281章 剧院同行一头雾水
同行们对欢乐剧院的成功确实措手不及。
作为欢乐剧院本次社交季的最大劲敌——坎贝尔先生由于自家儿子在对手家充当间谍, 能接触到许多“一手消息”,对欢乐剧院的成功还是能预料到的,但他比较气恼的是, 爱德华没有把更多的“有用情报”带回来。
“他们的剧作家到底是谁?”坎贝尔先生几次三番催促儿子赶紧弄清楚欢乐剧院的底牌,“是不是传闻中的那样,剧作家其实就是剧院的持有者?”
对于这么大的秘密, 爱德华只能无奈地表示,“我就一个经理助理, 怎么可能接触得到那么隐秘的内幕?!”他眼睛一闭就开始胡乱编排,“那位剧作家极为神秘, 只和剧院经理单线联系。虽然sh……他在剧院里的确拥有很大的话语权,但至于是不是老板, 我真不知道。”
说着, 他瞪了一眼在餐桌另一边看笑话的艾琳娜。
坎贝尔先生叹了口气, 勉强被敷衍过去。“也是,”他点点头, “你是半路进去的员工,这么短时间内接触不到核心机密也正常。”
其他剧院就不一样了, 德鲁里巷剧院正因内部管理风波焦头烂额,无暇顾及社交季的风云变幻。他们在一次公开采访中,甚至只能勉强表示:“祝贺欢乐剧院,这也许是市场转型的信号。”
曾以情节剧闻名的兰心剧院则明显气不过。据说其经理在办公室里大发雷霆, 怒骂欢乐剧院“用特效和噱头欺骗观众”,并讽刺《超人》“不过是一场用机械堆砌起来的热闹空壳”。“如果观众想看巨人和巨怪,不如直接去马戏团,这可比剧院便宜多了。”
谁也没胆子回他说马戏团的那点地方,连巨人的一条腿都塞不进去。
那些有艺术追求的剧院, 比如环球剧院,对机械效果、视觉奇观漠不关心,“之前看《午夜少女》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们会继续走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结合的路线,”私底下的剧院经理感叹道,“但没想到,这么快就抛弃了艺术追求,彻底投向商业化的怀抱,唉……”显然,他们认为欢乐剧院正走在一条错误的路线上。
相比之下,更多的小型剧院则采取了更务实的态度。他们开始认真研究如何在自己的剧目中引入机械效果和视觉奇观以吸引观众。一时间,戏剧行业涌现了许多“巨人传奇”“怪兽对决”的模仿之作,甚至还有一些小剧院将经典的爱情悲剧包装成魔幻冒险的奇观戏。
然而,这些尝试很快暴露了问题——机械效果对幕后团队的专业水平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适得其反。许多剧院在尝试后才猛然意识到,欢乐剧院的制作团队早已是行业顶尖,而这支队伍的核心成员,正是从考文特花园剧院换来的,这让他们顿感棘手——谁不知道坎贝尔先生为了打造这只专业的团队东奔西跑,找遍整个大陆,才凑齐那么多优秀的人才啊?他们上哪去找第二只那么专业的队伍?
“考文特花园剧院可真是亏大了。”加里克戏剧俱乐部里,这些同行们嘲笑道,“要不是他们将团队借给了欢乐剧院,恐怕《超人》都不会有那么成功。”
“这话也不能完全说得那么绝对,”一位资深剧评人反驳道,“欢乐剧院有钱、有计划、有资源,他们会找到所需要的人才。没有坎贝尔先生的团队,或许他们还会去弗兰西或莱茵挖人,成功是迟早的事。”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超人》成功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挥舞着锄头挖墙角。
制作团队在剧院成功中的重要性无需多言,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顶级幕后团队成了欢乐剧院的当务之急。为此,爱德华将目标锁定在了卢恩顿赫赫有名的德鲁里巷剧院。
作为两大皇家剧院之一,尽管他们已经被内部的管理风波弄得一团糟,但在之前,他们可是卢恩顿戏剧舞台技术的先锋之一,旋转舞台、升降装置……这些复杂的机械舞台都是他们率先研发,他们的布景师以精细的手工布景和实物搭建闻名,与考文特花园剧院那种恢宏壮丽的布景风格齐名。
在艾琳娜的金钱攻势和《超人》续作的诱惑下,爱德华很快从德鲁里巷剧院挖走了一批技术精英。这一动作直接激怒了德鲁里巷剧院的持有者,以至于他在报纸上发表公开声明,谴责这种“赤裸裸的掠夺行为”。不过,对于卢恩顿的戏剧圈来说,这种场面早已见怪不怪。
另一个遭殃的则是沙德勒剧院,这是一家位于郊区的老牌剧院,以舞蹈、动物表演、哑剧和壮观的娱乐表演闻名。曾经,他们在舞台上建造巨大的水箱进行“海战”表演,被誉为“航海剧”的发源地。随着专利法的取消,沙德勒剧院顺势转型,将重心放在莎比亚的经典戏剧表演上。剧院经理塞缪尔先生是一位公认的天才演员,他的精湛演技为沙德勒剧院带来了最辉煌的时代。
然而,最近传言德鲁里巷剧院正试图挖角这位演员经理,双方已进入谈判阶段。
这对欢乐剧院来说,简直是送上门的机会。此时不挖,更待何时?
“德鲁里巷挖沙德勒,欢乐剧院挖德鲁里巷和沙德勒……”俱乐部里的同行们都被逗笑了,“可怜的沙德勒承担了所有。”
但从欢乐剧院这一连串的操作来看,同行们私下也达成了一致的结论,“他们肯定赚了很多钱。”
所以,当消息传出欢乐剧院居然买下了一间商铺,计划改建成铁匠铺时,整个卢恩顿的剧院圈都惊呆了,同行们对这一看似离谱的举动议论纷纷,谁也猜不透背后的意图。
“他们是钱赚得太多了没处花了吗?”兰心剧院经理讽刺道,“要不干脆把剧院也改成铁匠铺算了,顺便卖点锄头和马蹄铁,还能吸引那些农夫观众。”
“改成铁匠铺?他们是在表演结束后直接去铺子里敲铁吗?”有人笑道,“观众买票来看戏,却发现主角一身煤灰,这可真是个新奇的营销策略。”
另一位同行也忍不住接话,故作惊讶地问:“难道欢乐剧院打算推出什么‘铁匠主题舞台剧’?演员在舞台上当场锻造武器,顺便卖给观众?”引得周围人哄堂大笑。
“不得不说,这听起来是个不错的点子,”另一位戏剧经理当真认真思考了一番,“想象一下,当舞台上的演员当场锻造一副巨人的铠甲,观众们绝对会哄抢一空的吧?”
……其他人顿时笑不出来了。
这种看似荒唐的点子听起来确实很符合欢乐剧院的作风——而且,也确实可能成功。
“不可能这么荒谬吧?”剧评人对于大家的接受程度感到惊讶,“或许,他们只是想卖一卖铠甲呢?毕竟,《超人》的铠甲可是一夜之间成了贵族圈的新宠。”
“那他们大可与铁匠铺合作啊,”有人迅速反驳,“像和裁缝铺合作定制戏服一样,完全没必要买下整间铁匠铺,折腾出这种大动静。”
不得不说,这一招确实把同行们搞得一头雾水,谁都摸不清欢乐剧院的真实意图。正当众人疑惑时,坎贝尔先生决定利用身边现成的“线人”——他的儿子爱德华。
面对父亲的好奇打听,爱德华很快和盘托出道,“因为那些矮人演员喜欢啊。”
“什么?矮人?他们喜欢打铁?”坎贝尔先生简直要以为自己听错了,表情一阵错愕,随即皱起眉头,困惑地追问,“他们拿得动锤子吗?欢乐剧院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怎么演员们的爱好一个比一个离谱?”
确认儿子没在胡说八道之后,他的表情从困惑转为恍惚:“我总觉得……这个剧院已经开始超出正常剧院的定义了。”
对此,艾琳娜只能默默扒饭。
“哪里不正常了?”爱德华反驳道,“这么多年都是这个样子……这就是欢乐剧院——一个从来不按常理出牌,却总能让人意想不到的成功的地方。”
坎贝尔先生一时语噎,转而反思起自己来——难道是我太不近人情了?没有欢乐剧院那么宽宏大量?才让他们后来者居上?
艾琳娜决定给自家哥哥再加点工资。
在金钱攻势下,一个袖珍铁匠铺不到一个月就建造起来了,在购买商铺的时候,助理就格外注意那些拥有足够空间和房顶高度、适合改建的房子,只需要安装一些风箱、锻造炉、砧板和工作台就行。
铁匠铺在卢恩顿桥附近,这里靠近卢恩顿河,方便运输原料,聚集着各种手工业工人,离欢乐剧院2到3公里,坐马车只需要20分钟左右,可以说非常方便了。
铁匠铺改造好之后,小矮人们顿时激情昂扬地钻进里面,挥动着他们的小锤子,不到一周,他们就锻造好了一套精致的小“超人铠甲”。
爱德华大受震撼!
他们真的会锻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