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妹那姑娘已经二十六七岁了,别家姑娘在她这个年纪,孩子都能满地跑了。
若是真的心疼女儿,那两口子为什么不给女儿找婆家?
除非郑家孙辈能顶门立户赚钱养家了,否则郑东妹得在娘家当一辈子老妈子。
叶满枝和陈彩霞相互瞅瞅,彼此的眼睛里都有些恍然。
*
第五、第六居委会有九个申请成为救济户的家庭,她们要协助居委会的同志,挨家挨户做工作。
这天傍晚,在家吃过晚饭,叶满枝挎上背包就要出门家访。
“哎,大干部,你等会儿再出去。”常月娥把女儿拦了下来。
“妈,我还有急事呢。”
“我问你个事,”常月娥拉着她,用分享秘密的表情问,“咱们是不是要开始用购肉证了?”
“你听谁说的?”
“从居委会那边传出来的消息。你跟我说实话,这可是大事,不许打马虎眼!”
“哎呀,我们穆主任不让说!万一大家都去抢购猪肉,出了乱子怎么办?”
作为街道干部,叶满枝早在三天前就知道以后猪肉也要凭票供应的事了。
居委会负责填写下辖居民的购肉证,然后拿到街道办盖戳,而她跟凤姨就是往票证上盖戳的人。
几千本购肉证,盖得她手腕子酸疼。
常月娥在她脑门儿上点了点,“你怎么这么死脑筋啊?你不说,有人说,这事儿都在楼里传遍了,大家都准备明早去抢肉呢!”
“哎呀,虽然限量供应了,但是肉票基本够用,不用提前抢购。现在天气多热啊,买那么多肉干什么?”
“你爸干的是体力活,不吃肉身上没力气!”常月娥白她一眼说,“我不管,你们明天早上都给我早点起来,趁着现在还不要票,咱们多买点肉,咱家多灌点香肠便于存放!”
叶满枝只好答应着,翌日凌晨四点就被亲妈从床上挖了起来。
头都没来得及梳,就跟着大部队出门抢猪肉了。
她跟常月娥来的是歪脖子胡同附近的菜市场。
其他人则被指派去了更远的菜市场和肉摊,誓要抢到今天开市的第一手猪肉!
叶满枝出门时哈欠连天,到了菜市场门口,望见门前排起的长龙时,她立马就精神了。
“你看吧,咱们还是来晚了,”常月娥感叹,“前面那些肯定是昨晚就来排队的!”
叶满枝:“……”
为了一口肉,大家真是拼了!
这两年市里陆续开始使用购粮证、购布证、购糖证、购柴证、购油证,日常所需大部分都要限量供应。
其他的还能凑合,但是买粮买油要限量,着实把大家憋坏了。
而猪肉对于有重体力劳动者的家庭来说,重要性与粮油等同。
菜市场还没开门,排队的人群乌泱泱的,已经找不到头尾了。
常月娥凭借她广泛的人脉,在车夫家属的队伍里,找到了一个好位置。
“常姨,听说你儿子要搬出月牙胡同了?”车夫老张的家属找常月娥搭话。
“对,那边出入不方便,我儿子那匹小马总被胡同里的树枝剐蹭,他心疼马。”
“换了好!”张嫂子意味深长道,“以前离那薛巧儿太近了些,你儿子还没结婚呢,能远还是远着点吧。”
常月娥笑着摆手:“不是因为那个小媳妇,人家都从良了,没事!”
“怎么没事?她干的那些事我都不好意思说!”张嫂子撇嘴,“她这俩月拉的活儿能排进车队前十名!就她那个身板儿,咋可能干那么多活!”
另一个王嫂子哂笑:“你不知道吧?他们车队里七八个师傅的工资都变少了,老孙的工资最少,为了这事,他家那个葛红直接闹到派出所去了,举报薛巧儿重操旧业,不过片儿警好像没管,听说是因为没有证据。”
这种事情在家属间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稍有风吹草动,整个车队的家属就都听说了。
叶满枝知道穆主任还在查证薛巧儿的案子,露出些好奇神色问:“嫂子,师傅们的工资少了,也许就是他们干得少了,不一定与薛巧儿有关系吧?”
“要是没关系,她能平白无故给人家送手绢吗?”王嫂子撇嘴说,“我们家跟老陈家住对门,他媳妇因为这条手绢,都快把屋顶掀翻了。不过,老陈媳妇还是没有葛红厉害,人家葛红直接报公安了!”
叶满枝满心疑惑,这薛巧儿到底怎么回事啊?
怎么总给男人送手绢?
上次葛红去派出所上吊的时候,也说过,在她男人老孙的口袋里掏出了一条带香味的手绢。
这次又是一条手绢。
难不成这是柳梢胡同的什么硬性规定?
“算了算了,我看那薛巧儿就是个傻蛋!靠着做这种生意,养她婆家那一大家子!也不知那郑家有什么好,让她那么死心塌地!呸,别提她了!”
一群车夫家属很快就转移注意力,聊起了别的话题。
叶满枝则将那天在月牙胡同看到的情景低声告诉了妈妈。
“薛巧儿可能已经看透郑家人了,不像她们说的那种傻蛋。可是,既然看出了公婆不对劲,为什么不离婚啊?她那么能吃苦,离婚以后未必没出路。”
常月娥沉沉地叹口气。
“我还是好人家出身的呢,当年跟你大姐她亲爹离婚的时候,也差点脱了层皮,最初那几年没少被人指指点点。连我都是如此,薛巧儿那种出身的怎么可能轻易离婚?”
她知道女儿在街道办能接触到一些事情,该懂的都懂,说起来也就没了以前的顾忌。
“你知道当初柳梢胡同被解放的时候,那些窑姐儿都去哪儿了吗?”
叶满枝摇摇头。
“有家的回家,没家的自谋出路。一些人找到了新工作,还有一些实在无家可归又没有生活能力的,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去矿上,嫁给单身又不介意她们出身的矿工。”
“山高路远,又是陌生环境,有一部分人不愿去,选择了留下,薛巧儿就是在那种状况下被她男人挑出来,带回家当了媳妇的,在当时看来,也算是对她有恩吧。”
叶满枝心说,薛巧儿选择留下的时候,肯定想不到郑家会是个火坑。
常月娥唏嘘道:“所以啊,她这种情况可以丧偶,但绝不能离婚,否则唾沫星子就能把她淹死,以后的日子更没法过了。”
可以丧偶,不能离婚?
叶满枝反复咀嚼这句话,只觉短短几个字犹如惊雷炸响,震得她脑子嗡嗡的。
郑家人原本的下场是什么来着?
郑东妹被枪决了,除了薛巧儿和她的孩子,其他人好像全被烧死了吧?
第18章
叶家人起大早排队买肉的结果是, 除了三嫂黄黎,其他人全都空手而归了。
望着案板上的四斤猪肉,常月娥决定, 在正式使用购肉证之前,包一次饺子, 让全家人敞开了大吃一顿。
于是, 叶满枝第二天上班的时候, 就带了一饭盒饺子当午饭。
几个人的饭盒拿出来, 包子、饺子、肉饼、红烧肉,反正全是带肉的。
陈彩霞分了一勺红烧肉给叶满枝, 提议:“小叶, 吃完饭, 咱俩去趟第五居委会吧?把剩下的几家走访了。”
“行啊!”
街道办的工作要经常加班。
叶满枝没结婚也没对象, 把下班后的家访当作业余活动,也算乐在其中。
但陈彩霞刚新婚不久, 总在晚上加班会让家属有意见。
所以, 叶满枝照顾她的时间, 将家访从晚上挪到了午休。
今天她们要走访两户, 其中一户就是郑东家。
听到郑东的名字, 刘金宝放下筷子问:“你们打算怎么处理郑东家的问题?钱胜利的情况与郑东差不多, 咱们一起讨论讨论。”
“我跟彩霞姐初步决定, 还是让郑东妹走出家门, 参加工作,让郑家有两个领工资的劳动力, 也就不用领救济了。”
这是叶满枝反复斟酌后的结果,甭管薛巧儿在纵火案中扮演什么角色,郑东妹的问题必须解决。
让她继续待在家里, 是个很大的安全隐患,叶满枝觉得她需要适当的社交。
刘金宝问:“郑东妹好像是文盲吧?你们能给她介绍什么工作?”
“嗯,她不识字,先去问问她有什么特长吧,也有不需要识字的工作。”
在取名这方面,郑东妹跟自家四嫂沈亮妹是一个类型的。
一个是郑东的妹妹,一个是沈亮的妹妹。
父母连取名都潦草,就更不可能操心女儿的前途了。
这两个“妹”都是没读过书的。
……
午饭过后,叶满枝和陈彩霞先去了郑家。
来开门的还是鼻孔朝天的郑东妹,见了面就问:“你们怎么又来了?这次是为了什么事?”
叶满枝继续唱白脸,肃着脸说:“你们家不是交了救济户申请表吗?我们来核实情况的。”
尽管事情没发生,五哥还好好的,但她心里仍是不可免俗地有些迁怒郑东妹。
这个白脸唱得至少有五分真心。
“进来吧。”郑东妹正在给侄子剪头发,将人带进院子后,随手一指说,“情况就这样,你们随便看。我爸妈正睡觉呢,你俩别弄出太大动静就行。”
叶满枝:“……”
这两口子的日子真挺滋润的。
不过,这对她们还真是好消息,不用担心有人阻挠、裹乱、泼冷水了。
陈彩霞与小叶的角色不同,她和和气气,温言细语地问:“东妹,咱们街道开了剪裁班,你怎么不去学一学啊?上课都是免费的。”
“学那玩意儿干啥,你看我家这情况,能做得上衣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