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召集大家开会,主要是回答一个大家很关心的问题!最近不少居民来街道办打听家庭养猪的事情,但是碍于喂猪要消耗大量粮食,让很多同志望而却步了。”
叶满枝站在台上,高声说:“我先介绍一下街道最近的工作成绩,大家根据自家的情况,决定是否要在家里养猪!”
“第一,光明街已与滨江白酒厂达成合作,我街为其提供白酒包装纸盒,酒厂为咱们供应酒糟。具体置换条件是,每制作40只包装纸盒,可以换取20斤酒糟。”
“光明街马上会成立一家光明纸壳厂,专门为酒厂生产包装纸壳。想要养猪的同志,可以来这家工厂制作包装纸壳,换取喂猪的酒糟。”
台下立马有人问:“叶主任,我已经在第三居委会的第二纸壳厂上班了,能调去光明纸壳厂上班不?”
很多人跟常月娥一样,不愿意去纸壳厂劳动。
这家光明纸壳厂的劳动量似乎不太大,大家只要赚够自家养猪要用的酒糟即可,不用一直在那里干活。
按照一头猪每天吃5斤猪食计算,20斤酒糟,够两头猪吃两天的。
那她每天去厂里做20个纸壳,赚够自家猪的口粮就行了。
叶满枝颔首说:“其他纸壳厂的同志可以调来光明纸壳厂工作。”
空出的位置,正好能安排那四家倒闭工厂的失业职工。
台下嗡嗡议论声一片,不少居民都动了调岗的心思。
叶满枝抬手压了压,继续扯着嗓子喊道:“除了滨江白酒厂,街道还联系了距离咱们不远的五星榨油坊,榨完油剩下的豆渣可以提供给咱们喂猪。1斤大豆换10斤干豆渣!想养猪的同志,可以酌情考虑给猪饲料增加点花样。”
油坊的豆渣和豆饼,能用来喂猪喂马喂牛,甚至连人都能吃。
1斤换10斤的条件,在大家的可接受范围内。
叶满枝站在台上接着说:“除了以上两点,我再跟大家通报一个好消息。城市居民养猪是要喂粮食的,所以服务局统一收猪的时候,会有一定的补偿。可以将等价的现金换成至多10斤粗粮粮票或3斤肉票。”
“叶主任,这是什么意思啊?”
“举个例子,比如一头猪的收购价是100块,粗粮的市价如果是1毛钱一斤,那大家就可以换成99块的现金,外加10斤粗粮粮票,换肉票也是这个道理。”
“叶主任,真能换3斤的肉票啊?”
“对啊,能换,大家养猪是为了吃肉的。把肉卖给服务局以后,总要换点猪肉尝尝吧?没有肉票咱咋吃肉啊?”
“这个办法好,要是能换肉票,那我也养两头大肥猪。年底的时候换六斤的肉票,正好过个肥年!”
“嗯,猪饲料基本不用花钱,往酒糟和豆渣里面混点菜叶子,就够猪吃的了。关键是卖猪的时候,咱还能赚钱!”
居民们讨论得热火朝天,叶满枝让想养猪的居民去居委会做登记。
最终报上来68户居民。
这个数量不算少了,每家养两头猪的话,他们街上有将近140头猪呢。
叶满枝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高高兴兴地回了街道办。
然而,张勤简听了她带回的好消息后,面上却没什么笑模样,拉着脸将一份通知递给了她。
叶满枝接过来看了一眼,是市委发出的《关于贯彻中央、省委、省人委关于干部参加体力劳动的决定》。
决定中要求机关和企业的工作人员,每人每年至少要有3个月的时间参加体力劳动。
“主任,这决定上说的是什么意思啊?”
张勤简叹气说:“还能是什么意思?就是咱们必须尽快联系一个农业社,去人家社里参加劳动呗!”
街道最近的工作已经够忙了,居然还要求他们下乡参加劳动!
即使张勤简一贯拥护上级决定,此时也忍不住在心里嘟嘟囔囔,说些大不敬之语了。
“咱们街道所有人都得去啊?”
“不但街道办的干部得去,派出所、工商所……反正凡是干部都跑不了!”
“那劳动成果算谁的呀?”叶满枝问。
“肯定算人家农业社的呗,你还指望人家收了粮食给咱们分点啊?”张勤简面色不善。
显然对做白工这事很有意见。
叶满枝又把那份《决定》看了一遍,沉思许久后,自言自语道:“这上面没说体力劳动必须在农村进行啊,其实在咱们街上完成也行吧?与其给人家农业社做白工,还不如自己搞个副业,开办个农场呢!”
她将自己正在整理的资料递过去,“你看这么多居民都想养猪,要不咱们街道也找片空地,开个农场养猪种菜吧?到时候咱这一片的所有干部都能轮班去农场干活,连农场的人工钱都省了。”
第90章
去农村参加体力劳动, 有人觉得是做白工,有人却视其为放风机会。
光明街上的几个单位开会讨论劳动地点时,有半数人选择了去农村劳动。
这让张勤简百思不得其解。
“现在的年轻人是怎么想的?就近在街道农场参加劳动多方便!不比去农村做白工好嘛?”
他难得与叶满枝同频一次, 赞成了开农场的提议,却在动员其他干部时遇到了阻力。
“去农村有新鲜感呗。”
叶满枝觉得这事挺好理解的, 很多年轻干部连农村都没去过, 更别提干农活了。
对大家来说, 去农村劳动就跟野游似的。
“人家想去农村就让他们去吧, 咱们统计一下想在农场干活的人数,按照每人一头猪, 或两人一头猪的比例买猪崽。”
开农场就是找个地方让干部们就近劳动, 农场规模不用太大, 养上十来头猪, 种上一亩半亩菜,就够大家忙活了。
张勤简指挥不动其他单位的干部, 但街道办的八个干部, 除了凤姨, 全都要去街道办的农场劳动。
“叶主任, 我出去找地皮, 你在家劝一劝凤朝阳同志, 尽量让她跟上大部队一起搞生产!”
叶满枝婉拒:“要不还是我去找地皮吧, 你跟凤姨是同龄人, 你劝劝她。”
凤姨连加班都不乐意,更遑论去农场劳动呢。
她以前对凤姨的私事不太了解, 上次给军属烈属颁发光荣牌的时候才得知,凤姨目前是独居状态,丈夫和儿子都不在了, 唯一的女儿也嫁了人。
冬天的时候,居委会的同志会一对一照顾独居老人,主要是一早一晚去家里查看煤炉子,以防老人一氧化碳中毒。
凤姨虽然年龄不够,但居委会也给她安排了一个小姑娘。
结果人家小姑娘刚去了一天,就哭哭啼啼地被凤姨撵了出来。
叶满枝因此去了凤姨家里一趟。
人家那个院子,尽管面积不大,但布置摆设精巧讲究,一看就是很有家底的。
凤姨有烈属身份,也有钱,日常无欲无求,上班只是打发时间。
要是因为不参加体力劳动就将人辞退了,兴许还正中人家下怀呢。
叶满枝小声说:“凤姨家里有菜地,而且规模还不小,要不就让她在家里劳动吧?”
人家是区书法绘画比赛的冠军,光明街这两年颁发的结婚证在全区都很有名气,叶满枝可不舍得让这样的大拿归园田居。
张勤简望向正在给居民写介绍信的凤朝阳,心烦地说:“那就先这样吧,等农场建起来以后,再动员她参加劳动。”
这个凤朝阳就像掉进灰堆里的豆腐似的,吹不得打不得。
他喊了刘金宝和赵二贺,一起商量买猪崽的事。
叶满枝正想说,可以找“魏监进”魏大爷帮忙买猪崽,人家以前是经纪人,在生猪交易服务所当过业务员,可是,话还没出口,便听门口有人大喊了一声“叶满枝”。
“青梅,你怎么来啦?”叶满枝见到林青梅,笑嘻嘻地招手让她进来坐。
“我不进去了,我有事找你,你先出来!”
见她一副焦急模样,叶满枝连忙跑出去问:“怎么了?”
林青梅拉着她的手臂说:“调干生的免试推荐名单已经贴出来了!”
“名单上有咱俩的名字吗?”叶满枝的小心脏忽悠一下就被提到了嗓子眼。
“不知道呢!我没敢看!”林青梅拍拍胸口说,“我听到消息就跑来找你了!”
“文化局距离区人委那么近,有来找我的时间,你都可以往人委跑十趟八趟了!”
叶满枝返回办公室拿了汽车月票,拉上林青梅就往汽车站跑。
两人提心吊胆地登记进入区人委,紧张兮兮地走到布告栏的红榜前。
见到名单第二行有个“叶”字,叶满枝正想激动欢呼,再定睛一看,发现人家全名叫叶逢春。
“……”
她将那份名单反复看了三遍,除了一个叶逢春,再没见到第二个姓叶的。
确定自己榜上无名以后,那颗活蹦乱跳的小心脏啪叽就摔到了地上。
叶满枝失望地叹口气,腿软地坐到了花坛边。
同样落榜的林青梅,不死心地又将名单检查了一遍,而后垂头丧气地紧挨着她坐下。
两人同时长叹一口气,叶满枝问:“你之后有什么打算啊?”
“就照常上班啊,还能有什么打算!我是第一年被选入初选名单,没选上也算正常,毕竟工龄在那摆着。像咱俩这样资历浅的,被选中的概率本来就低。”
林青梅仔细看过那份名单了,最年轻的也有四年工龄呢。
叶满枝问:“你不打算参加今年的高考啊?咱们以调干生的身份参加考试,才考四门功课。”
“不考,”林青梅摇头说,“我挺喜欢文化局的工作,要是由单位推荐免试上大学,毕业以后八成还能回原单位上班。但自己考的话,学校未必在本省,专业也不一定对口,毕业后不知会被分配去哪里。要是分去哪个小工厂,还不如在我们文化局呢。”
她和叶满枝都属于爱凑热闹的。
在学校的时候就是文娱积极分子。
文化局经常组织相关活动,偶尔能接触到电影演员和话剧演员,之前还接待过朝鲜艺术团。
她在文化局混得如鱼得水,不想因为考大学放弃与自己这么契合的工作。
而且这年头的高中生已经算是高学历了,否则她也进不了文化局。
林青梅偏头瞄她一眼,疑惑道:“你要参加高考啊?你咋突然就这么上进了?”
原本她俩在学业上都是得过且过那一伙的,她俩的特长不在学习上,能混个毕业证就行。
可是小姐妹就像那花果山的猴子,莫名其妙就开启了灵智,让她这样的普通小猴很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