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汴京小面馆_分节阅读_第50节
小说作者:松雪酥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36 KB   上传时间:2025-02-08 12:03:01

  于是院子里的小方桌上又平添了一个人。

  湘姐儿喜新厌旧,今儿又要挨着这陈汌一块儿坐了,两人挤在一边。

  沈济都懒得理她了,今儿和刘豆花便是为了一把野花吵起来的,俩人比谁采得多,刘豆花输了不认,湘姐儿也不让,于是又为点鸡毛蒜皮闹起来。

  至于这餐桌上的位置……

  他瞥了眼阿姊,愈发正襟危坐。

  他每日、每一餐都牢牢地占据在阿姊左手边的位置,谁来也不换。

  但很快他又有点惆怅:再过两日他要开学了,从此便不能常常在家里吃饭了。

  沈渺摇摇头,起身给这一群小孩儿舀汤时,忽然觉着自个好似个幼儿园园长——有余虽然生得高大,却与小孩儿也无异,她是永远不会长大的孩子。

  给他们挨个分了饭和汤,有余的饭碗是最大号的,因她顿顿至少要吃四碗饭,沈渺干脆给她拿了个汤盆当饭碗,省得一直添饭了,她自己也能少洗几个碗。

  把饭碗递到陈汌面前时,沈渺多说了一句:“以后你也叫我阿姊吧。我没法子替你去寻家人,所以只能照顾你几年衣食,等你长大了,你自个有了能力,再去寻家人吧。”

  陈汌抬眼看她,半晌,伸出双手接过了这饭碗,垂头答了一声:“……阿姊。”

  湘姐儿耳朵动了动,又执着地问道:“你几岁?”

  陈汌已埋头吃饭,他是一只手扒饭另一只手围成圈的护食姿势吃饭的,吃饭时也绝不会说话的。

  “你比我矮,指定比我小,所以我也是阿姊,你也要叫我阿姊。”即便没有得到陈汌的答案,湘姐儿还是自顾自得出了她的答案。

  沈渺忍俊不禁,她都不明白湘姐儿为何总看重要当阿姊这件事,逮着一个人便要比比岁数。

  “好了,赶紧吃饭吧。”

  湘姐儿这才坐下喝了一口汤,喝了便又满足了起来,也不管什么做不做阿姊的事了,那鲜味清冽地裹住了她的口腔,让她没空说话了,变得与陈汌一般埋头苦吃,一口汤一口饭,吃完后又率先举起空碗,抢着道:“我还要一碗汤!给我多多的肉!”

  **

  夜里,沈家一片寂静,唯独灶房里还亮着光。

  有余回家了,湘姐儿和济哥儿都睡了,那个捡来的陈汌也在济哥儿屋子里搭了个地铺,应当也睡熟了吧?沈渺一人坐在小凳子上,正把最后一个包子收口。她已和顾婶娘说好了,明日请来家里帮着看一日孩子,这是她留给他们的口粮,临走前她把包子蒸上,他们便能吃了。

  隔日卯时,沈渺便坐上谢家的车出门了,那时家里的鸡都还在垂头睡觉。

  等湘姐儿叫尿憋醒了,揉着眼起来上茅厕时,便发现阿姊不见了。只有顾婶娘围着围裙在院子里浇菜喂鸡,见她迷迷瞪瞪地出来去茅房,回头笑了笑:“你阿姊真勤快,走之前还给你们把肉馒头都蒸好了,甚至还煮了一大锅鸡蛋汤,都温在锅里了。你还睡吗?不睡了便起来吃去吧。”

  湘姐儿才想起来,阿姊今儿要去做席面,冯家不是相熟的人家,不能带他们。

  她的瞌睡虫便也因此飞了,她撅了噘嘴,捏住鼻子进了茅厕。

  顾婶娘又帮着溜了一圈狗,结果刚套上狗绳,就被俩狗拽得飞了出去,在门口划出了一道残影。

  之后她这脚便几乎都没着地过,尤其是追风,若非有狗绳牵绊,它恨不得飞起来,飞到天上去。

  等顾婶娘发髻松了、气喘吁吁地回到沈家小院,济哥儿与陈汌也起来了,济哥儿洗漱好,一手拿肉馒头一手拿书,正站在廊下背呢。

  那个大姐儿收留下来的陈汌缩在院子的角落里,湘姐儿溜过去与他说话,顺便给他递了俩肉馒头。

  今儿不开门,有余便也放了假,没来。

  顾婶娘抹了一把汗,狠狠锤了锤自己的腰,心想,今儿也不知是她遛狗,还是狗遛她,怨不得昨日大姐儿特意交代了说,遛狗可得小心,它俩力气大。她原来还没在意,狗力气能有多大?平时见大姐儿遛它们,似乎也轻轻松松呐?

  结果这老腰啊,险些闪了。

  她把俩狗解开绳子,散在院子里,禁不住又瞄了眼那影子似的陈汌,那么小一孩子阴沉沉的,真不讨喜。也就大姐儿心善,否则给他几顿饭吃,就此赶出去了,也没人说什么。

  虽说铺子开起来了,大姐儿的日子也好过了不少,但多一张嘴吃饭也是负担么。

  顾婶娘是不大赞同大姐儿留下他的,不过大姐儿已主张留了,她也不好说什么。

  各家有各家的缘法。

  看几个孩子都吃上了,她便去前头铺子了。

  她把门板卸下来一半,让铺子里能透透气、见见光,又拿了笤帚帮沈渺把铺子的地给扫了。

  还有不少熟客见今日铺子都没开门,探头上前来问呢,顾婶娘便笑着一一替沈渺解释:“沈娘子手艺好,叫人请上门做席去了,这两日都歇了,你们后日再来吧。”

  陆陆续续的,没一会儿便有数十人进来问了,顾婶娘嘴都说干了,还有个显然是大户人家家仆的,衣帽簇新,听闻沈娘子两日都不开门,那模样险些哭出来,灰头丧气地回去了。

  平日里不怎的留意,原来大姐儿生意这般好呢,那么多熟客。顾婶娘心想着,把地扫干净了,又把桌椅擦了,便将门板又合回去了。

  她拍拍手,回家拿了针线簸箩,悠悠然在沈家院子里缝补衣裳,又看湘姐儿捉弄陈汌,看济哥儿给雷霆梳毛,看追风追着几只鸡,趁人不注意,张开狗嘴便吞下那热乎的……

  杨柳东巷的巷子口不远处,停了辆装饰得十分华丽的犊车,那方才快哭出来的家仆拖着步子走到车前,沮丧地回禀道:“大娘子,这沈记汤饼铺今儿歇业了,说是店家不在,出门去了。”

  王大娘子垮了脸,手里的团扇烦躁地扇了扇风,抱怨个不停:“早也不停晚也不停,咋就今儿个歇业了呢!哎呀,捞不着那小笼馒头,我这一整天都不带舒坦的呀!”

  旁的女娘喜爱琴棋诗书,唯独王大娘子喜爱各色美食,旁的女娘在宴席上争奇斗艳、出口成章,她一言不发,吃个精光。

  但今儿不同,她今儿要去赴冯家的宴!

  冯家的宴,也是汴京城里出了名的。

  出了名的难吃。

  想到冯家喜甜,冯家庖厨甭管做什么都要加饴糖,连炒个菠薐菜都甜丝丝的,她便倒了胃口。

  “苦也,罢了罢了,便拐个弯儿去东楼买两只酱肘子吃吧。”王娘子退而求其次,叹道。

  家仆抽了抽嘴角:“娘子,这一大早吃酱肘子会不会太……”油腻了些?

  “别絮叨咧,麻溜儿地走啊!”王娘子愈发烦躁起来,家乡话又冒出来了。

  她将车帘子狠狠一摔,在车里叹息道。

  如今不吃得饱一些,难不成去冯家饿肚子么?

  她可不想吃加了饴糖的凉拌菠薐菜!

第48章 冯家大宴

  孟夏时节, 谢家质朴到几乎没有纹饰的马车缓缓地停在冯家的宅院前,冯家门子忙上前来牵马,周二掀起车帘, 喜妈妈先跳将下来, 随后伸手稳稳地扶着郗氏下车。

  郗氏与冯家大娘子交好,天色尚早,便过来帮衬了。

  今儿她依旧梳着利落的高髻,鬓边却只点缀数朵小巧珠花,身上穿一袭缠枝纹金银绣对襟大袖罗衫, 腰束宽幅锦带,下裙百褶罗裙, 裙摆虽宽大,却也并无多余纹饰。

  既是来帮衬的, 并非主家,郗氏便也藏锋敛锷,不欲夺人声色。

  喜妈妈扶住她的臂弯,在门子殷勤奉迎下入了院门。

  冯家出身不俗, 祖上乃是建立北燕的长乐冯氏,从东晋至前唐五百多年,长乐冯氏一族曾现“四帝四后五相”的盛景。

  但与谢家一般, 在黄巢之乱中,覆巢之下并无全卵,冯家大量田产与族人都被吞没与屠戮, 尤其……到了本朝, 先帝临死前下诏“不抑兼并”与扩大科举名额,将门阀士族手里的馅饼再次分割了出去。

  如今他们面临着与谢家相差无几的窘境。

  冯博士名冯元,精通经学, 如今是冯家官位最高之人,但他也在国子监直讲一职中蹉跎了半生了。不过冯元性喜澹泊,是个书痴,这清水衙门他呆着倒如鱼得水。

  不过三年前,他之次子冯二郎也卷入宫变,先被贬至潭州,后宰相李岗极力主张严惩,同年九月,便被先帝密诏赐死。

  之后,冯博士便将家族前程抛却,全副精神都放在了著书立说之上,再未有什么念想。

  或许这样也好,省得还要烦恼。郗氏步入庭院中,小径蜿蜒,绿阴渐浓。冯博士极为爱竹,冯家宅院几乎隐于幽篁之中,院子里门窗也尽为古朴,全是木色,不着一点丹漆,连石阶也是苔痕斑驳,为求一份天然,刻意不做清理。

  郗氏倒也能欣赏这一点雅致,但是旁人便不一定了——

  “俺娘哎!差一点儿就把我摔毁了呀!”王大娘子正好走在前头,提着裙子步履维艰,方才脚下一滑,若非身边的家仆眼疾手快将她拉住,她就要五体投地了!

  站稳后,王大娘子自觉失了脸面,便一边用帕子拭汗,一边又气又恼地指着为她引路的仆僮抱怨个不停:“恁这些人咋这么懒呢!一点儿也不麻溜干活儿!那么厚的青苔也不铲去!”

  王大娘子的郎君王雍是个奇人,他是京东路(山东)陵县人,陵县乃是辽宋两国疆界,时常有兵祸,他年轻时逃荒流浪甚至沿街乞讨,到了汴京后,以抄书卖字为生,可谓是一贫如洗,但他不久便一举考中进士,如今已升任开封府尹。

  这王大娘子是他的糟糠妻,曾陪伴王雍从陵县一路流浪,夫妻二人感情深厚,这王雍至今后院一妾不纳,唯愿守老妻一人。

  此时,冯家那仆僮被责骂得很委屈,又不敢与客人顶嘴,只能呆呆地站在那儿垂头挨骂。

  郗氏忙上前,笑着见礼道:“好巧,遇上王家大娘子了,今儿你倒也来得早。”

  王大娘子侧头见是郗氏,脸上的怒容才消退一些,还伸手要扶她,一张口便是浓浓的北边口音:“慢点儿哈,这地儿上溜滑儿,加小心别卡倒咧(摔了)。”

  王大娘子以前是个农妇,不懂贵妇们的弯弯绕绕,也无法理解刻意在台阶上留苔藓的“风雅”,她在京中这些高贵的世家娘子里,总是格格不入的。

  王大娘子心里也知晓,她们不过为了巴结她家郎君这个天子新贵,才捏着鼻子与她打交道。

  在大宋,开封府尹不仅位高权重,还是个极敏感又关键的位置,非官家心腹不能任。若非当今官家的皇子皆年弱,按惯例,开封府尹将由日后要继承皇位的亲王担任——当今官家在未正式册封太子之前,便曾任开封府尹一职。

  正因知晓这一点,她对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家娘子,也是除了郗氏,一个都不稀罕。

  因为郗氏与她一样,从不主动在席面上提议作那劳什子诗,也不会刻意为难她,或是话里有话、拐着弯骂她。但与她不同的是,郗氏在席面上还是会装装相,勉强应和几首诗句的。

  王大娘子便十分直白且气壮:“俺不会。”

  然后专心吃菜。

  她当年饿过肚子,平生没别的爱好,唯爱吃。

  先前她这般态度,被这些官家娘子明里暗里地取笑挤兑好几回,她倒没放心上,结果王雍得知后怒气冲冲将她们有一个算一个,把她们各家的郎君和儿子全弹劾了个遍,还要亲自进宫哭诉,这些娘子们便老实了。后来再不敢惹她了。

  郗氏知道这王大娘子瞧着粗鲁,实则是心直口快,心地并不坏,便笑着就势挽住了她的手臂:“冯家喜好风雅,大娘子又不是头一回知晓,他们是极为推崇‘竹林七贤’的人家,自来便有这等癖好,上回我还听冯家大娘子说,她家冯博士,近来爱上了烤青苔吃呢。”

  王大娘子这回却没露出鄙夷来,反倒点了头:“俺逃荒时也吃过,那玩意儿不好吃,闹饥荒时才吃的嘞!”顿了顿,又犀利评价道,“那冯元就是没挨过饿,净是吃饱了撑得慌,你晓得吧?”

  “我可不敢这样说。”郗氏忍笑,二人说说笑笑结伴往庭院中去,那冯家僮仆大松了一口气,忙点头哈腰地跟上。

  原本冯大娘子是想在竹林中办个曲水流觞宴的,不过曲水流觞已不算雅了,家家办宴都爱用这一套。但后来郗氏给她引荐了沈娘子,不知沈娘子是如何与她商议的,这宴便改了,如今简简单单地布置在水阁之上,四面挂纱,清风徐来,也算凉爽舒适。

  对面搭了个戏台,请了汴京城里近来十分红火的杂剧伶人,唱的剧也是汴京城近来连番而演、座无虚席的《王相公休妻》。

  这本戏是先有的话本子,后来才叫梨园买了去,编成了戏,结果也是名震都邑。

  连十一娘也闹着去看了两回,看得涕泪满襟地回来了。郗氏倒没去听过,今儿也算能大饱耳福了。

  郗氏与王大娘子还未至水阁,冯家大娘子便领着几个女儿迎将了上来,一番笑着寒暄,又问起九哥儿与十一娘怎么没来,郗氏都一一答了,想起儿女,无奈摇头道:“九哥儿回书院读书了,他落下不少课业,今儿便不敢再告假。十一娘则是吃多了那速食汤饼,额上发了好几个面疱,没脸见人,躲着呢。”

  冯七娘跟在母亲身畔,见谢十一娘没来,谢九哥儿也没来,脸上的期盼与喜色便刹那间寥落下去,觉着今儿都没意思极了。

  几人落座,谈了几句话,冯家大娘子又告罪出去迎客,郗氏便与王家大娘子坐着喝茶闲聊,聊没几句,王家大娘子竟已不受控制地打了好几个饱嗝,惹得郗氏奇怪地问:“大娘子今儿是脾胃不和?”

  王大娘子不敢说自个特意吃了两个肘子才来的,于是尴尬地笑了笑,小声地辩解道:“今日朝食吃得晚了,肚里还饱呢。”

  郗氏关心道:“我家马车上备有消食散并一些常药,可要取来与你服用?”

  王大娘子无所谓地摆摆手,又低声与郗氏坦白:“反正嘞,这冯家办哩那宴席啊,没多些好吃哩呀。”她吃饱了来,才是明智之举。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1页  当前第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0/13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汴京小面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