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坐上一晌午,还不得饿得前胸贴后背?
郗氏稍一联想,便看穿了王大娘子为何饱腹赴宴了,她“噗嗤”一声没忍住笑出来,赶忙又用帕子掩住嘴,对上王大娘子疑惑的目光,她意有所指:“今日不同往日了,王家大娘子一会儿尝了便知。”
王大娘子被郗氏这句话勾得心里痒痒的,难道今儿宴席有什么不同?她想着又东张西望,却没看出什么不同,甚至这水阁也布置得十分无新意嘛。
***
当宾客陆续到来时,沈渺已经在冯家巨大的灶房里忙碌开了。今日要宴请的菜单,先前冯家已托方厨子与她商定,当知晓那速食汤饼便是出自她手之后,冯家大娘子极为大胆地说:“沈娘子名声在外,又是谢家大娘子举荐的,用厨不疑,请沈娘子放手去做便是。”
也是沈渺建议她不必在宴会形式上拘泥一定要什么清雅。既然是老夫人的寿宴,弄得太嘈杂新颖反倒凸显不出老人家来了,不如将精力与心意都放在菜色上,是最好的了。
尤其沈渺今日定的菜单,全是新菜。
菜已创新,形制守旧,这样才不会喧宾夺主。
冯大娘子竟也很爽快地采纳了。
不过她今儿过来时,还是生了一场小风波。
她与方厨子迈入冯家灶房时,十几个冯家的厨役已将所需的食材提前备好了。冯家掌勺的庖厨虽病倒,但灶房里还有两三位年纪不小的老庖厨,见进来的是两个年纪三十都够不着的庖厨,尤其还有一位竟然是女子,他们自持效力多年,顿时便露出轻视之色,说话间也多有倨傲之意。
其中年岁最大的那个,还眯着眼将沈渺与方厨子上下打量,阴阳怪气道:“沈娘子、方厨子请吧,冯家今日备至的食材皆为珍品,还特意购置了两斤胡椒,二人炮制时可要小心,若是毁了食材,可没处寻。”
方厨子听闻立即便面露愠怒,当场便要发作争辩,却被沈渺笑吟吟地伸手拦住了,她脸上带着笑,语气却冷下来:“我与方厨子,乃是尔等主家冯大娘子亲自上谢家延请来掌勺的,可不是你冯家奴仆。既然尔等生恐我二人年轻手生毁伤你们那珍贵的食材,对我们妄加置疑,那我二人便就此打道回府,不挣这份银钱便是!这席面,便由你们自己亲力亲为,如何?”
说完,沈渺拉着方厨子转身就走。
其他厨役原本在旁旁观,不乏有瞧热闹的心思,见状大惊失色,若是叫冯大娘子知晓,他们各个都要挨了打赶到庄子上去!于是纷纷堆上笑来,又拉又拽,将沈渺与方厨子都请了回来。
沈渺也没想真的走,只是面对这些拎不清的人,不发发脾气不行,一会儿做席面离不开这群厨役帮忙打杂,压服了他们,才能好好使唤。
于是装作不情愿的样子抱着胳膊,把周遭一圈厨役都扫视了一圈,冷哼道:“奉劝尔等一句,以后没认清形势,便莫要逞口舌之利。”
其中一个老庖厨,竟还不服气地对沈渺道:“既然这位娘子如此自信,何不坦露师承何家?也好叫奴等心服口服。”
沈渺更是冷笑,目光在那老庖厨身上重重地点了点,也用阴阳怪气的眼神上下将打量了他们一遍:“我为何要自证师承?可笑至极!俗话说得好,有能则为,无能则默,你若是技艺高超,冯大娘子为何不肯重用你们反倒要重金向外延请庖厨?有这挤兑人的功夫,何不多自省是否学艺不精?你们二人活了这个岁数,还不懂这个道理吗?”
那两个倚老卖老的帮厨,被沈渺骂得涨红了脸,而且她大有再次转身离去之势,他们又被其他人劝和拖拽,只能偃旗息鼓,低下头去,再也不敢多言。
方厨子在旁边听得一愣一愣,最后全化作了崇敬的目光,闪闪发亮地看着沈渺。他认得的沈娘子温和宽大,却没想到她一旦骂起人来,如此飒爽!
“行了,我最厌烦听犬吠个不停,时辰不早了,若是延误上菜,我与方厨子尚且可以一走了之,你们呢?自个掂量掂量吧!”沈渺从厚砧板上拔起一把刀来,径直穿过人群,走到条案之后。
方厨子鼻孔朝天,趾高气扬跟在她之后。
今日要准备的菜,是沈渺结合后世宴席与当今饮食习惯拟定的菜单。第一道开胃菜她给取了个名字叫“汴京七味”,其实就是用花生、杏仁、黄瓜、木耳、牛肉干、腐竹、荆芥这七样食材,以酱、醋、香油、蒜末、花椒油、芝麻等调料凉拌而成。
这道菜不难,主要是凉拌汁要注重比例,需调得恰到好处。
第二道也是凉菜,沈渺取名为:“金鳞琥珀冻”。取黄河大鲤鱼来熬制鱼汤,熬到鱼肉糜烂鱼汤生胶,挑出鱼骨,将鱼汤冷却,待其凝固后搭配薄片的黄瓜,配上咸鱼籽酱,十分美味。
鱼冻本身鲜美而入口即化,再配上清爽的黄瓜与馥郁的鱼子酱,很有此时宋人喜爱的汴京风味。
之后便是第一道汤——是宋朝还未问世,但在后世风靡了全国,征服了无数国人、经久不衰的:胡辣汤!后世有句话说,河南人的一天,是从胡辣汤开始的。沈渺相信千年前的宋朝河南人也必然抵挡不住胡辣汤的诱惑。
如鲤鱼冻一般,昨日便提前交代冯家取牛骨熬了高汤,沈渺拌完凉菜,同时又指挥方厨子切牛肉粒、洗面筋,她则转而备木耳、黄花菜、油炸豆腐、洗面筋、等其他食材。
她手快,几乎眨眼间该切该码的就弄好了,转过头,方厨子还在哼哧哼哧洗面筋呢,于是沈渺也不歇着,又开始研磨胡椒粉。
取石钵时,顺带瞥了眼灶膛,还提醒烧火的杂役,火不够旺。
冯家的厨役这时早已人人看得两眼发直,老庖厨傻愣愣地看着桌案上一碗碗食材,他们头一回见这样快的刀、这样精的眼和这样能够一心多用的人。
沈渺压根没在意他们。
她今天也很兴奋。
平日里舍不得买的菜、得不到的胡椒、吃不起的牛肉,今日统统都能大展身手,一次性做十几道大菜,好生过瘾呐!
要做好胡辣汤,灵魂,就是胡椒!
这玩意一斤就要一块金子,沈渺研磨时掉了一颗胡椒粒都赶紧捡起来,擦一擦再放进去磨,这是浪费一颗都会心疼的程度。
胡椒粉备好,再起一锅,葱姜煸香,将熬好的牛肉汤过滤一遍再冲在热锅里,此时,先加第一次胡椒粉,让这胡椒的辛辣完美融入汤底里,之后再将切好的各色菜都丢进去。
这时,方厨子的面筋终于洗好了,沈渺取过来,她也不用切,直接用洗干净的手揪。
之后只需要最简单的调味:盐、再加一次胡椒粉、酱油。加盖,命杂役抽柴转中火煲一刻钟,香溢时,方厨子洗出来的面筋水——其实就是淀粉水,一边搅一边加,使这汤浓郁而流润、稠稀得宜,再点上香油、撒上胡荽,便大功告成。
这回根本不需要沈渺多说,胡辣汤的香味早已溢满灶房,丝丝缕缕,萦萦绕绕,直钻人心脾,把满灶房的厨役都征服了,一个个吸着鼻子嗅。
灶房里冯家的厨役对沈渺再没有了闲话,只要沈渺一开口使唤,他们全都飞快地听从,连老庖厨也小心翼翼地靠过来,帮着切菜揉面,杀鱼剔鳞,低眉顺眼,再不敢多嘴了。
方厨子将他们前倨后恭的态度尽收眼底,重重地用鼻子喷出一口气,一副“我才是亲传弟子,尔等永远不许靠近我师父”的骄傲神情,像根尾巴似的,紧紧地跟着沈渺。
有了这些厨役的鼎力配合,接下来沈渺又飞快地做出来了这场宴席的几样主菜:香烧赤鲤(红烧黄河大鲤鱼)、牡丹燕菜、羊肉烩面、高炉烧饼肉夹馍等等……
而她在灶房里热火朝天地做饭时,灶房也流水般开始往外上菜了。
***
冯家翠影摇曳的水阁之中,宾客已经齐了,献寿礼和相互寒暄也已进行完毕,众人落座。
今儿是冯太夫人七十大寿,但冯太夫人早已因年纪大了而痴傻,浑浑噩噩连自己的儿子媳妇都时常认不出,因此今日便只摆了几桌,前头男人们三桌,后头女眷们两桌。
冯太夫人穿得喜庆,一身锦衣被簇拥着坐在主位,她今日其实也糊涂着,一会儿将冯七娘认成冯大娘子,一会儿又将冯大娘子认成自己的女儿,隔了一会儿又与冯大娘子问起那早已去世的冯二郎:“二哥儿去了潭州,怎么还不写信回来呀?”
没人能回答她,她又开始训斥冯大娘子:“你个当母亲的,也不知晓派人去潭州瞧瞧,那儿听说冬日也冷得很,没个信儿,也不知那孩子有没有受冻。”
这话把冯家大娘子的眼泪都快说出来了,失去了儿子的她,却还要安抚喜怒不定的婆母:“是,儿媳现就派人去……”可话未尽,她已哽咽。
能去哪儿呢?二哥儿早没了啊!
她至今都还记得,自己心里日夜惦记着、盼望着的孩子,就这么轻飘飘死在了异乡。她日日夜夜在汴京城外的渡口等着,终于等来一口黑沉沉的棺材。那简陋的棺木里,装着她孩子的尸身,装着那个最贴心的、会在她生辰日悄悄采来鲜花摆在她窗前的二郎。
三年了,不敢去想,一旦想起还是痛如剖心。
郗氏忙上前将她扶下来,又转头示意愣愣的冯七娘:“七娘,仆僮们送菜来了,你伺候太夫人用膳,我扶你母亲去更衣。”
冯七娘这才如梦初醒,忙挤出笑来,坐到兀自絮絮叨叨的冯太夫人身边,心里对祖母的怨怪又更深了一层:二哥儿是全家人心里的痛,祖母平日里即便糊涂也不说这些,怎么今儿却要在这样的日子、当着众人的面,去揭母亲的伤疤呢?
幸好很快,冯大娘子收拾好心情又强颜欢笑着回来了,她招呼着宾客吃菜,又命杂剧热热闹闹地演奏起来,于是宴席上渐渐笑谈起来。
不知是谁先下筷子尝了一口,立刻便叫好:“这凉菜好生清爽!”
酸中微微一点辣,辣中又回甘,花生和杏仁吃起来脆生生,满嘴香。
于是不少人也尝了,夸奖之声此起彼伏。
王大娘子来之前,便早已用酱肘子配大米饭吃得肚圆。她听见旁人的反应,便很有些奇怪,这些人怎得味觉失灵了一般这样大肆吹捧?以往他们再虚伪也没有这般夸张。
不对劲。
于是将信将疑地伸出筷子,先尝了一筷子“汴京七味”,眼睛顿时发亮,然后又迫不及待挟了一块巍颤颤的鲤鱼冻,凉凉的一入口便化开了,鲜美的鱼籽香得她眼睛都眯起来了。
奇了怪了……好…好吃啊!
这真是冯家庖厨的手艺??王大娘子实在难以置信,毕竟先前她来冯家吃席,他们每回的凉菜,上的都是凉拌菠薐菜啊!今日竟然果真不同!
她想起郗氏的话,心里萌生出一丝后悔,但也仅仅是一丝,说不定冯家这凉菜是外头买来的,所以才会如此不同。
只要掌勺的还是冯家那庖厨,后头的菜决计好不了!王大娘子试图安慰自己和自己肚子里的肘子。
就在这时,菜未至,香先到。
那是王大娘子从未闻过的味道,一开始距离尚远,是随风而来的,让人好奇地伸长了脖子。
渐渐的,僮仆们流水般为宾客递上已经分好的汤,那辛香便猛然浓烈起来,胡椒味率先扑鼻,激活了王大娘子的诸般感官。
王雍寒门出身,又还有些良心,在官位上贪得有些局限,因此王大娘子在家也难得能尝到胡椒味。
这下一闻,浓浓的胡椒味里还掺杂着熬得喷香的牛肉香,她顿觉腹中馋虫蠢蠢,津液自生,急切地舀起一口热汤入喉。
黏稠、顺滑、鲜香。
木耳与香菇为汤底增添了浓郁的鲜味,而炸豆腐与鸡蛋则让勾了芡的汤口感更佳滑嫩,再加上一点点胡萝卜,又为这汤又带来一点点的甜味。
热腾腾吃下去,又辣又浓。最重要的还是鲜,这碗汤每一味都鲜:肉鲜,菜鲜,麦粉也鲜,又因有了胡椒,整碗汤好似浴火而生一般滚烫暖和,吃起来不腻,不腥,浓香还久闻不厌。
滋味太绝了!!
王大娘子奋力喝了半碗,便撑到了嗓子眼,只觉着肚子里的肘子也开始在汤里膨胀,可是这胡辣汤太好吃了,她喝不下了也忍不住含着汤匙,汲取着上头残留的滋味,又气又悔。
冯大娘子啊冯大娘子,你……你换了厨子,怎么不知说一声啊!
早上没吃上那小笼馒头已是大憾,如今佳肴就摆在自己面前,她却一口都吃不下了。
人间惨剧也不过如此!
王大娘子难过极了,她恨不得把这碗汤打包带走,但后来她发现,她还是太天真了。
紧接着,僮仆又给她上了一盘煎至两面金黄的红烧鲤鱼,那鲤鱼浇满了特制的红烧酱汁,又用小火慢炖至鱼肉入味,汤汁浓稠裹在鱼肉里……王大娘子抖着手尝了一口,鱼肉鲜嫩多汁,红烧的味道浓郁醇厚,好吃,还是很好吃。
立马,又来了一道牡丹燕菜,这道菜更是好了,不仅好吃还好看!
白萝卜切成细丝,不知经过怎样繁杂的工序,这萝卜做出来形似燕窝,全没了萝卜味。搭配火腿丝、香菇丝、鸡肉丝、海参丝等食材,用高汤烹制而成。吃起来汤鲜味美,而这菜还摆得精美无比,盛在釉水温润洁白的钧瓷上,宛如一朵盛开的牡丹。
接着,上了今日的主食:羊肉烩汤饼。
这显然是用羊骨和牛骨熬制了一整晚的高汤,汤白如奶。拉制的汤饼筋道有嚼劲,盛出来时,似乎还刻意在汤饼中间包裹了些许鲜嫩的羊肉碎末,使得宾客们夹一筷子吃一口,肉香与面香便在口中充分融合了起来,越吃越香,越香越想吃。
而这汤饼里还搭配鲜嫩的羊肉片、木耳、枸杞等食材。汤饼吸饱高汤的鲜美、羊肉的醇厚,还有丰富的配菜作为点缀。
若是吃得下,吃下去一定是暖身又满足的。王大娘子悲苦交加,筷子紧紧捏在手里,却吃不进嘴里。
汤饼之后,又上了个小而饱满的烧饼,那烧饼炸得可真好啊!外皮酥脆,内里松软,散发着浓郁的麦香。将烧饼切开一个口子,里头夹上剁碎的酱牛肉,这酱牛肉卤制得酱香浓郁,与烧饼一齐一口咬下去,简直香得人找不着北。
更别提之后还有香浓的花胶瑶柱炖老鸡汤、脂膏如琥珀的烧鹅肝、比肉更鲜香的杂菌炒百合……
宴席将近末尾,还有一道令王娘子印象深刻、极为好吃的翡翠蔬果卷,是将鲜嫩的春菜、黄瓜、胡萝卜、柰果等新鲜蔬果切丝后整齐排列,卷入薄如蝉翼的荷叶皮中,搭配上樱桃果酿成的酸甜酱,那叫一个清甜爽脆。
这道菜一出,先前吃多了牛羊鸡鹅等荤肉的宾客顿时满口清新、身心都涤荡干净了一般。
最后,是两道在场宾客都从未吃过的甜点:
第一道是燕窝红枣冻,燕窝细腻滋补、红枣蜜甜清香,做成晶莹剔透的冻,再浇上一勺桂花蜜,那等香甜可口实在令人难忘。
第二道也是宴席上最后一道,是陈皮红豆沙冰碗子,红豆沙细腻绵密浇上牛乳,与捣碎的冰渣混在一起,再撒上一点绞碎的陈皮碎,为这冰碗子添上了最为关键的一抹清新。
众人在初夏的微风中这般吃上一碗,果然冰爽丝滑,乳香浓郁豆香甜蜜,悠悠沁脾。
王大娘子望着满桌只动了几筷子便再吃不下的珍馐美味,几近崩溃,她低下头,在家仆复杂心疼的目光中,忍不住抬起袖子,委屈巴巴地擦了擦被馋出来的泪珠。
苍天呐。
今日的她与宦官逛勾栏院又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