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汴京小面馆_分节阅读_第112节
小说作者:松雪酥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36 KB   上传时间:2025-02-08 12:03:01

  他心里牢牢记着这药量,生怕一个不小心给忘了,或是记混了。正自顾自默念着,冷不丁一转身,“哎呀亲娘哎!”吓得他一蹦三尺高,伸手一把抱住了身旁挂衣裳的黄梅架,扯着嗓子道:“九哥儿,你醒了?什么时候醒的呀?你醒了怎么不吭气,差点没把我给吓死!”

  砚书手里还紧紧攥着那琉璃瓶呢,刚才一扭头,瞧见九哥儿竟睁开了眼,他这心猛地一紧,差点就把刚买来的眼药摔了。

  谢祁眼神直愣愣地盯着床帐子,游魂似的,没听见砚书的话。

  “九哥儿你睡迷糊了?”砚书慢慢松开黄梅架,伸头一端详,嘴里不禁嘀咕道:“走的时候就眼皮红啊……”怎么现在一看,不仅脸红到脖子根了,连胳膊都是红的?

  真奇怪啊,以往沾了花粉不会如此严重啊。

  ***

  沈渺快步溜回了自己家中,阿桃他们都起来了。

  湘姐儿在巷子里跟刘豆花兴跳花绳,两个小姑娘头上的辫子随着蹦跳一甩一甩的。

  陈汌在院子里捧着书,一边踱步一边念念有词地背诵。

  有余蹲在自家驴子旁,拿着半根萝卜,啊啊叫着逗驴子吃食。

  牛三十在清理棚子,将新割来的草铺了进去。

  大伙儿都忙活开了。沈渺轻咳一声,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迈进灶房。只见灶房里堆满了好几个箩筐,原来是送菜的农户已将今日的蔬菜瓜果送来了。她托白老三当了中间人,与白家村的几家农户都签了契书,他们会每日给她送一回新鲜的瓜果蔬菜,要比在集市上菜贩子手里收的便宜不少。

  这让她的团膳成本控制得刚刚好。

  唐二和福兴正站在桌案前切菜备菜,在桌案上切得笃笃作响,唐二见沈渺进来,手上刀停了停,对沈渺往菜筐那努了努嘴:“娘子,今日菜贩额外送了一篮子香椿,说是树上新摘的,特意送来给娘子尝尝鲜。俺瞧着那香椿嫩得很,就多给了他几文钱。”

  “好,正该如此,送菜的农户挣得辛苦钱,我们不白拿他们的东西。”沈渺晃了晃被美色熏陶得都恍惚的脑袋,把九哥儿全晃出去后,便蹲下来,把装满了香椿的篮子提溜起来一看。

  里面都是刚从枝头冒出来的香椿芽,边缘微呈波状,泛红的叶片嫩生生的。

  这时节正是吃香椿的好时候啊。

  “那我们今儿就吃香椿。”沈渺也被这香味浓郁馋到了,又交代道,“明日农户再送菜来,让他们多收罗些香椿来,有多少要多少,咱铺子里正好可以卖一阵子的香椿拌条索。”

  “俺记下了。”唐二应了声,将切好的菜分别放在大盆里。

  除了固定的那几样面食和招牌菜,时令菜也是沈渺铺子里的一大特色。春日里能吃上香椿拌面,过些时日还能品尝春笋、芦笋和豌豆尖;夏日有麻辣蝲蛄、烤鱼和鲜虾面;秋日便要吃羊肉、莲藕、萝卜、板栗;冬日则要上各种锅子。

  两人帮着备菜,沈渺便撸袖子开始做今日的快餐。

  刚把饭菜炒好,和唐二、福兴一起装车,就见闲汉和年婶娘已经在铺子里喝茶等着送货了。年婶娘还带来一兜花生,递给沈渺说道:“这是我自己煮好再晒的,吃了不上火,嗓子不会疼。”

  “一看就好吃,多谢婶娘了。” 沈渺眉眼弯弯,笑着道谢,又回过头想叫有余出来跟年婶娘说说话。

  年婶娘却连连摆手,撑着车辕跳上了牛车,说道:“别叫她了,让她好好干活。我走了,免得耽搁了娘子的事儿,叫人等急了可不好。”

  沈渺摸了摸十二娘的大牛头,让年婶娘慢点。

  回去没多久,铺子里的客人渐渐多了起来。沈渺忙完一波客人,才得空拿了三个馍,又倒了一碗羊肉汤,打算去御街上自己那半间铺子看看灶台砌得怎么样了,顺便给泥瓦匠送饭菜。

  那铺子帮忙砌灶台的匠人,还是贺待诏介绍的。贺待诏如今每天在沈渺的鸭场那边干活,忙不过来,就把这活计分给了和他要好的其他泥瓦匠。

  贺待诏找来的这个蔡瓦匠干活十分利索,就是不爱说话,你若不问他,他便一声不吭。每次都得沈渺主动问他活儿做得如何了,要是银钱不够或是有其他啥事儿,尽管开口。沈渺问了好几回,他才结结巴巴地说:“能不能每餐再多给一个馍。”

  沈渺做的白面馍,个个都有两个手掌合起来那般大,她每次带两个馍一碗汤,原以为足够了,没想到这蔡瓦匠胃口大不够吃,又不好意思说,硬是饿了好几日。今日沈渺便记着多带一个。

  她正要出门,却瞧见刘豆蔻一脸踌躇地在铺子门口徘徊。沈渺臂弯挎着篮子,与她打招呼:“豆蔻,好久不见了。”

  大姐儿是认得刘豆蔻的,豆蔻比她小几岁,小时候也一起玩耍过,不过她大多时候不在汴京,所以交情不算很深。

  刘豆蔻连忙堆起笑容,上前问道:“沈家阿姊,你是不是正要招工?我娘说你在找厨子呢。”

  “是啊,但我要力气大、壮实些的,厨艺也不能太差。你可有合适的人选?” 沈渺一听,心中升起一丝期望,她为找厨子的事儿也是愁得焦头烂额。如今矮子牙保都还没信儿呢。

  刘豆蔻红着脸点点头:“是…是我的……”

  沈渺眨了眨眼,一脸疑惑。

  刘豆蔻一咬牙,索性豁出去了,一股脑儿全说了:“我家凑不齐我的嫁妆了,我和丁大郎说好了,两家都穷得叮当响,干脆不要彩礼和嫁妆了,他来汴京城找活干,我们俩以后自己过。”

  在这时候,嫁人没有嫁妆可是件很没脸面的事儿。刘豆蔻说着,难堪得眼圈都红了,但还是接着说道:“丁大郎,沈家阿姊还记得吗?他爹以前在金梁桥上卖馄饨,现在他们家在外城的城门处卖。他自小就长得高大,如今都有五尺四了,每天帮着卖馄饨,力气可大了。”

  沈渺在大姐儿记忆的角落里搜寻,找出个疑似的人影,可还是没什么印象。于是她摇摇头说:“我不太记得了,不然你让他明儿上门来试试?”

  刘豆蔻一听,喜上眉梢,连连点头:“好好好,我一定让他早些来。”

  沈渺也笑了,又忽然想起湘姐儿和李狗儿早上讲的八卦,便小声问道:“你阿婆愿意放你回来么?”

  刘豆蔻眼神复杂地点点头,眼里流露出一丝悲伤和自嘲:“是啊,她老了,没多少日子了,终于良心发现肯让我回来了。我终于不用再当阿婆折磨阿娘的那把刀子了……”

  沈渺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没事的,你爹你娘都记挂着你。就算没有嫁妆也无妨,以后你成了亲,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刘豆蔻眼里这才有了笑意,她看着沈渺,掩嘴笑道:“沈家阿姊也要定亲了是吗?我都听说了!那谢家郎君生得真好看,和阿姊般配得很。”

  沈渺眼前忽然闪过一截光影里的脖颈,那凸起的喉结上还生着一颗小痣,那颗小痣会随呼吸而颤动的喉结颤动着……

  她倏然红了脸,轻咳一声:“别说我了。”

  刘豆蔻抿嘴窃笑,又跟沈渺道了谢,便十分有礼地与她道别,还一直愧疚自己耽搁了沈渺的时间。沈渺也与她客气了几句。

  望着刘豆蔻离开的背影,沈渺心里想,豆蔻这性子不是挺好的么?

  可这念头刚冒出来,就听见巷子里传来一声能掀翻屋顶的咆哮:“刘豆花!你身上穿的谁的短褙子呢?你个贼妮子,又翻我衣箱子是不是!给我过来!你把湘姐儿松开,别躲在湘姐儿后头,看我不打死你!”

  “娘!娘!你快来看!阿姊又要打人了!”

  沈渺:“……” 得,这结论下早了。

  她默默拎着篮子过桥而去,路上还遇到了带着手下的蔺教头正穿过金梁桥。沈渺笑着远远地与他打了声招呼。

  谁知蔺教头却眉头紧锁,走上前低声对她说:“沈娘子留个心,衙门里好似在重查三年前的纵马案,某正奉命去寻当年卷宗上的证人。也不知上头是个什么思量。只是…… 那卷宗上正好瞧见了沈娘子的铺址,还有你家爹娘、你们三个兄弟姊妹们的姓名……”

  沈渺心里奇怪,这事儿当初不是定成意外了么?赔了十几两银子便草草了事,怎么现在又翻出来了?

  “多谢蔺教头告知,我会留心的。” 沈渺福了福身。

  蔺教头点头,摁着腰间佩刀,大步离去。

  她站在桥头,陷入了沉思——为何突然又要旧案重提?难道上头双目重现光明终于发现这是冤案了?

  唉,不管了。

  沈渺叹口气,往御街走去了。

  他们这些小民啊也管不了,有时意识到这一点也挺叫人悲哀的。如她一般的小老百姓,其实就像汹涌波涛里的一片浪花,不管遇到什么大风大浪,也只能随波逐流。人家说是冤案便是冤案,人家说要重审便重审,她这个当事人家属,反而无力得很。

  公平公正在弄权者面前,不值一文。

  沈渺出门去了,沈家铺子里却来了个正经的贵客。阿桃、唐二、福兴、湘姐儿、陈汌站成了一排,微微张着嘴,呆傻傻地望着眼前之人。

  “宁娘子,你今儿不是来喝羊肉汤的?”

  汴京城里最吃香的官媒人——宁娘子怀里抱着一只绑住脚的活大雁,正努力摁着那大雁总想扑腾的翅膀,抽空答道:

  “今儿不喝汤,我是受谢家之托,前来行纳采之礼的!”

  “你们家娘子呢?”

第90章 香椿拌面

  灶房里, 沈渺系着一条碎花布围裙,两只袖子高高挽起,露出精瘦有力的小臂。她将香椿焯过水, 再过一遍凉水。之后才把香椿整齐地码放在菜板上, 拿起一旁的菜刀,“哒哒哒”地切了起来,不一会儿,案板上便堆起了一小堆细碎的香椿段。

  一股独特且浓郁的香气也弥漫了出来。

  湘姐儿和阿桃悄悄趴在灶房的窗子外头偷瞄,见沈渺真像什么都没发生一般做起香椿炒蛋来了, 不禁蹲下来对视了一眼。

  “娘子都开始行六礼了,怎的那么平静呢?”阿桃捧着下巴。

  “我也不知啊。”湘姐儿也学她捧起了下巴。

  方才宁娘子刚走, 沈渺便兴冲冲地宣告晚上吃香椿拌条索和香椿炒蛋,还说春日里不吃这一口鲜, 就白过了这春天。

  “我怎么觉着吃香椿炒蛋比成亲这事儿更让娘子激动?”阿桃懵懵的,扭头问湘姐儿,“香椿有这么好吃么?”

  结果湘姐儿吸溜了一下口水,肯定道:“好吃。”

  阿桃:“……”

  她默默扭过头来, 回想着方才发生的事——沈娘子在御街的快食铺子里被气喘吁吁的唐二叫回来时,一进门便见到宁娘子怀里那只脖上扎了大红绸花、脚扎红布条的喜庆活雁了。

  沈娘子自然也一看便明白了。

  在沈娘子回来之前,宁娘子已被阿桃、福兴、湘姐儿和陈汌等人激动万分地迎到院子里坐下, 吃上了糕点与热茶。他们还围着宁娘子叽叽喳喳激动地问了好多话了,譬如谢家来人了吗?来了谁呀?在哪儿?谢家都说了什么呀?甚至还问谢家哪儿抓来的活雁,也太有心了。

  连珠炮似的, 问得宁娘子都快回答不过来了。

  《礼记》中记载:纳采, 用雁。这是从周朝便延续至今的婚俗了。

  雁是候鸟,秋往南飞,春复北归, 来去有时,从不失时节;且性坚贞,一只亡,另一只不再择偶,便有了忠贞和白头偕老的吉祥寓意。

  但是近来活大雁愈发难寻了,活雁即便托人去猎也昂贵得很,如今好些人家都用鹅或者木头雕的大雁来糊弄了。富裕些的人家会打一对铜雁。

  谢家送来这大雁又漂亮又大,棕褐色的头,有一条宽阔的白色眉纹从嘴基延伸到颈部两侧,羽毛丰满,这么大一只,扑腾翅膀的样子力气还不小了,好似还是头雁呢!

  几人激动坏了,结果那会儿沈渺进来看见大雁和宁娘子,只是一笑。

  之后落落大方福身:“宁娘子有礼了。”

  “奴家也给沈娘子道喜了。”宁娘子忙起身见礼,她见沈渺神色自若,没有一点扭捏做派,先在心中一赞,又温言解释道:“沈娘子虽无父兄,但还有一伯父,奴家本要前往外城与其相商此事,但谢家特意从陈州遣派而来的主事之人叮嘱,让我来沈娘子家中提亲说合即可……因此今日我便冒昧而来了,望沈娘子不要见怪。”

  阿桃听了两眼发亮:这时候行三书六礼,是不需要成婚的男女双方在场的,只需有媒人和家中长辈就够了。但沈娘子没有父母,按礼数是要把沈大伯和丁氏请来的,但哪怕是她这个后头才买来的仆役都知晓,沈娘子与她大伯一家子早不来往了!谢家……不,应当是九哥儿早已知晓她与沈大伯不合,特意与家中父母交代了吧?

  呜,九哥儿心真细,还处处以沈娘子为重!阿桃察觉到这一点,心里便像吃了蜜糖似的,甜滋滋的。

  果然,沈娘子也笑起来答道:“没有见怪一说,父母不在,伯父伯娘又不慈,我与伯父家早已闹僵,由他们来裁决又有何用处呢?他们更不会为我预备嫁妆,这婚事我自己拿主意又有何妨。”

  好生直白犀利。阿桃又在心里狠狠称赞了自家娘子一声,我们家娘子好飒爽!不愧是当家惯了的娘子!坦荡!

  这一番话,宁娘子也明白这位沈娘子的性子了。

  正好,也不必兜圈子了,宁娘子当即便起身双手捧起毛色光洁、体态优美的大雁,递给沈渺,正色郑重道:“奴家奉谢家之托,今日特来向沈家纳采。这只大雁,是谢家的一点心意,还望沈娘子收下,以此鸿雁传情,启两家之良缘。”

  沈渺便伸手将大雁接过,抱在怀中,又掏出两贯钱来,递给宁娘子:“辛苦宁娘子跑一趟了,请收下。”

  “谢家已给过了。”宁娘子伸手推了,又露出笑来:“这便算行过纳采之礼了,回头沈娘子派人去金明池畔将这大雁放了便是。对了,等到了纳征时,谢家会列出聘礼的礼书,并派人抬聘礼来,沈娘子这边也要列出嫁妆单子,还要备上女方的婚书,届时一同交换。最后两家人再请个精通阴阳五行的先生,算好婚期便算定过亲了。”

  阿桃竖着耳朵比沈娘子听得都仔细,心里都在畅想到时谢家抬聘礼来会是怎样热闹又排场的情形了,高兴得都想跺脚蹦跳了,结果沈娘子也只是点了点头,将自己要筹备的两样记在心里,又谢了宁娘子一次:“多谢宁娘子提点了,不如再坐坐,晚些便留下用饭吧。”

  “不了,我还有几家要去说合呢。”宁娘子知礼地婉拒了。

  “那我送送宁娘子。”她便送宁娘子出门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1页  当前第1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2/13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汴京小面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