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北宋当权臣_分节阅读_第425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79 MB   上传时间:2025-01-31 09:43:54

  苏知州在定边城的时候就以胆大着称,如今升为盐州知州肯定有更多好政策在等着他们,好事宜早不宜迟,去晚了连渣都吃不上。

  商贾们行动起来,读书人的动作也不慢,王大人还是低估了西北文人对状元郎的追捧,招贤令一出立刻在各城掀起辞职风波。

  不光乡试没中的读书人跃跃欲试想要为国发光发热,连那些本就在官府衙门或者商号店铺里有稳定活计的文人也都心动不已。

  去盐州当官是苦,但是苏大人是出了名的大方,跟着他不缺钱啊!

  西北很少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文人,越穷的地方越重武轻文,能读书认字的基本上都能干力气活儿,只要有钱赚他们不在乎吃苦受累。

  在别处吃苦受累是单纯的吃苦受累,去盐州还有为国捐躯的风险,但是一旦成功在苏大人的带领下将盐州治理成繁华昌盛的州城,朝廷的赏赐肯定能分到他们手上。

  苏大人和狄元帅一样都不会克扣底下人的奖赏,还会拿出他们自己的分例分给底下人,跟着这样的上官心里踏实。

  论当今西北关塞,绥德险阻秦州偏远皆易为控扼,为朝廷所忧者莫过于泾原环庆,泾原有镇戎军严加防范,环庆有庆州严防死守。

  党项狡诈,来犯肯定挑容易骑兵发挥的地方打,所以镇戎军和庆州最为危险。

  如今盐州更在庆州外,正是他们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啊!

  王广渊:???

  话是这麽说,但是你们走的这麽利索是不是不太礼貌?

  庆州各衙门最近意见很大,人才到哪儿都稀缺,就算是临时工也分能干的临时工和平平无奇的临时工,盐州一道招贤令下来直接把他们最能干的临时工都给勾引走了他们怎麽办?

  更可气的是,发布招贤令的是他们庆州的知州大人。

  知道苏大人缺人手,但是苏大人缺人可以找官家要,大人您怎麽胳膊肘往外拐啊?

  王大人:……

  怪他只是个平平无奇的进士,比不得苏知州三元及第风光无限。

  还有那些说跟着苏大人待遇好的家夥,当差怎能如此现实?银钱值得他们冒险跑去盐州吗?

  现实的人才们表示:值!非常值!

  王广渊不肯接受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後果,他只是想帮年轻後辈解决眼前的难题,没想把自己搭进去。

  现在再撤回招贤令已经来不及,独乐乐不如衆乐乐,他选择将招贤令发遍陕西各州,重点就是京兆府。

  谁都别想躲。

第246章

  *

  有庆州王知州的倾力相助,不过两个月的时间,盐州便再现大宋州城的模样。

  人口统计工作完成之後,州衙立刻开始多管齐下,将躲藏在深山老林里的小部落迁移出来的同时选址修筑堡寨加强防御,顺带着再把春耕进行下去。

  时间就是金钱,趁现在西夏朝堂无力出兵赶紧加班加点干活,等西夏大军打过来就来不及了。

  为了让西夏朝堂乱的时间更长,精通中二少年心理学的苏大人特意给狄元帅写了封长信分析怎麽才能更好的挑动西夏小皇帝的叛逆之心。

  理论知识他已经讲完,具体发挥就看藏在兴庆府的自己人了。

  西夏朝堂乱的时间越长越好,盐州多修一座堡寨,将来打起来就能多一份保障。

  狄青看完那厚厚一摞写满了字的信,再次感慨年轻人的脑袋瓜就是好使。

  幸好是自己人,这要换成敌方智囊他得糟心死。

  狄元帅那里很给力,苏知州没有後顾之忧终于能专心做规划。

  州城各个衙门的官员编制还空着,但是干活的人已经不缺,军政民政都有人能接手,哪儿人手不够还能临时从军中往这边调。

  盐州的情况和最初的预想很不一样,境内的青壮年要麽被编入军中要麽被抓去做苦力,剩下的老弱妇孺凄惨度日,在青壮年归家之前不能指望他们进行大规模的耕种和修筑堡寨。

  好在往利氏归降时把全族男女老少都带上了,将这些人分散安置在盐州各地,再加上各地驻军以及家眷,总算让盐州有了点人气儿,不像刚来时那样策马跑半天都找不到半个人影儿。

  边陲地区需要防范的都是游牧民族,沿边各州的防御工事也是以防范骑兵为主。

  一旦需要出城迎敌,步兵根本不够骑兵砍的,所以西军的主要是弓兵这种远程兵种。

  青壮年劳动力不可能全部编入军中,禁军只有那麽点儿名额,再多的话养不起,边城大部分还是半兵半农的弓箭手。

  放下弓种地拿起弓杀敌,累是累了点儿,但是後勤压力没那麽大,也不会像禁军一样一旦没了後勤供应就立刻断粮。

  盐州城是一州首府,规格比寻常城池更高,他们不光能训练弓箭手还能申请床弩火炮。

  别的州城有什麽他们盐州城都能有,甚至因为盐州是大宋版图的最边边,别的州城没有的重型火炮他们也能有。

  他们可以不用!但是必须拥有!

  就算一时半会儿用不着,几尊大炮摆在城墙炮楼上的威慑力也比光秃秃留几个兵大得多。

  大宋和西夏起冲突最头疼的不是起冲突的两方,而是交战地区附近那些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型部落。

  不打仗的时候各方会拉拢那些不受管束的小部落,一旦开始打仗,小部落要麽选择归附某一方,要麽成为牺牲品全族覆没。

  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归顺慷慨大方的礼仪之邦比跟着内斗不休的党项有前途。

  就是这些二五仔的忠诚度靠不住,接收他们和放心用他们是两回事儿,苏景殊怕混进来太多西夏奸细,索性将近期前来归附的小部落都交给往利氏处理。

  往利氏首领和秦凤路王韶新招抚的部落首领一同进京面圣,官爵赏赐都有固定的规章制度,只是官家看重往利氏的潜力,特意给首领赐了赵姓。

  从今以後他不再是西夏往利某某,而是大宋的盐州蕃部钤辖赵某某。

  大宋皇帝的赐姓非常珍贵,就像那个和他一起归附的吐蕃人,虽然也得了赐姓,但是只是大宋朝堂上一个包姓大臣的姓,听说还是因为他哥已经投降过了,所以他才顺带着得到大宋皇帝的赐姓。

  还是皇姓!

  往利氏首领——如今的赵氏守忠,昂首挺胸自豪不已。

  他现在姓赵,是大宋皇帝亲自赐的名,有大宋皇帝给他当後盾,他们早晚打到兴庆府把那群挤兑他们的家族揍的满地乱爬。

  狗屁的西夏,狗屁的皇帝,狗屁的朝廷,全都一起死。

  苏景殊:……

  有没有可能,人家被赐包姓是自己要求的,姓氏并不分高低?

  和往利氏首领一同进京的是俞龙珂的弟弟瞎药,就是那个给木征出谋划策还带兵攻打武胜军却和董毡军、西夏军大混战最後大败而归的瞎药。

  木征死活不服软,瞎药被俞龙珂和归降的各羌部联手咣咣乱揍,终于在他哥俞龙珂的带领下决定归降大宋。

  他哥俞龙珂汉名包顺,他顺着他哥被赐名包约,同时被授内殿崇班以及本州番部都监,从此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宋军官。

  木征能在他爹死後站稳脚跟瞎药功不可没,他亲弟弟归降大宋他没什麽反应,瞎药归降不一样,消息传到耳边後差点把他吐血。

  瞎药的归顺让木征元气大伤,不光气到见谁骂谁,还一度破防到写信给王韶威胁说再敢觊觎他的地盘和部下他就转头投奔董毡。

  不威胁还好,威胁信一到,王韶立刻以此为借口带兵找他“讲道理”去了。

  目前道理讲到了什麽程度还不清楚,反正听说秦凤路已经做好武力招抚的准备。

  朝廷刚升镇洮军为熙州,若是能将河州、湟州都收回来,朝廷新设一路也不是没有可能。

  王韶直接当秦凤路的经略安抚使有点难,若是河湟一带全部在他的带领下回归大宋,新路的经略安抚使就非他莫属。

  木征这时候写信威胁对王韶而言纯粹是瞌睡了来送枕头。

  要不是盐州事情实在太多,苏景殊甚至想天天打探王韶开拓河湟的进度,那边礼仪之邦梆梆梆看着比他们这边有意思多了。

  好在往利氏进京受封领赏回来後都干劲满满,大宋真要攻打兴庆府的话他们能拿出十二分实力来当先锋,让他们负责新归附部落的安置工作再合适不过。

  二五仔最了解二五仔,大的二五仔管理小的二五仔比官府直接管理更方便,只要管的好,赏赐和官爵都会有的。

  丑话说在前头,要是仗着先一步归顺故意欺压其他小部落还被他逮了个正着,後果自负。

  赵守忠得到重用欣喜若狂,听到那意味不明的“後果自负”时又打了个寒颤连连保证不敢胡作非为。

  有恶名远扬的往利氏成员把关,那些想过来投奔抱大腿的小部落也熄了吃软饭的心思。

  宋人官员可能会被他们的花言巧语骗过去,党项人比他们还擅长花言巧语,想占党项人的便宜估计得等下辈子。

  算了,老老实实让干啥干啥吧,世上没有白吃的饭,只恨投降的太晚,服个软就有米粮赏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苏知州将最棘手的活儿交给摩拳擦掌抢着立功的往利氏成员,然後专心琢磨在哪儿修新堡寨在哪儿开垦良田。

  和西夏接壤的部分要留出来他另有用处,别的地方分成片种植不同的作物,西北缺水,除了必要的粮食之外他准备其他都种耐旱的作物。

  这个年代没有大型机器可以帮忙,种地的时候可以树木和农作物间隔着种来防备骑兵偷袭,沿边各州在抵御骑兵入侵的事情上经验丰富,他可以集各家所长然後选用最适合盐州的方案。

  有一群为了大宋呕心沥血的前辈就是好,很多时候连脑子都不用动,直接抄前辈们的作业就行。

  姚古皱着眉头研究舆图,研究来研究去还是没研究出最外面那一圈能种什麽,“要隐蔽,要防贼,还要耐旱,种了之後放在那儿就不用管,天底下哪儿有这麽好的东西给咱们种?”

  “为什麽要隐蔽?”苏景殊点了点最西边那片开阔毫无阻挡的地,“就这块地,开垦出来後全部种麦子。”

  姚古:???

  “不行啊老师,种土豆还能给咱们留点,种麦子的话党项人秋天往这儿跑一趟能全给咱糟蹋光。”

  “不怕他们来。”苏知州眯了眯眼睛,“就怕他们不来。”

  小姚同学虚心求教,“此话怎讲?”

  苏大人幽幽叹气,“盐州境内的人口还是太少了。”

  党项人是真的不知道什麽叫可持续发展,一个个的治理地方都恨不得把百姓当一次性的来压榨,一点耐心都没有。

  之前的皇帝推行汉化重用汉人治理国家还好点,自从汉人被排挤出权力中心,这都什麽见鬼的糟心政策?

  废掉废掉废掉!全都废掉!

  重新组建的官府衙门改变政策容易,被折腾到几乎没有人口的城池却没那麽容易恢复。

  盐州下辖两个县,被西夏治理这麽多年後县城和废墟也没多大区别。

  种谔和折继世收回绥州後要重建绥德城,他这虽然不用重建盐州城但也没好哪儿去,要不是人手实在不够用他真的想将破的风一吹就能吹倒的城池推翻重建。

  就算人手不够,苏知州也没有放弃他重建州城的想法。

  衆所周知,游牧民族到秋冬季节粮食不够吃喜欢南下打秋风。

  边关屯田最困难的不是开垦也不是天灾,而是粮食收下来立刻就会有强盗来抢劫。

  既然防不住,那就来钓鱼执法。

  盐州的壮劳力不够用,他抓强盗来劳改完全没毛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5页  当前第4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5/5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北宋当权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