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子倒是机灵,犯事儿之前先找人把家里的藤条给掰断,掰断就没法挨揍了吗?
老苏越想越气,懒得听这臭小子狡辩,趁他还在家连着之前躲过去的那些顿打一起揍了,免得下次要找藤条只能看到满地半截的藤条屍体。
小小苏:!!!
“娘——救命——”
躲在墙根底下的白五爷听到动静後怕的拍拍胸口,还好他跑的快,不然景哥儿开口向他求救他还真没法拒绝。
秋风卷起落叶,京城的气氛却和萧条扯不上半点关系。
狄青回京,全城的百姓都盼着去城门处迎得胜归来受赏的大功臣。
勾栏瓦舍的说书先生不再痛斥裹脚,不再张口就是开封有个包青天,也鲜少再讲三国五代,不约而同全都换成了狄青狄大元帅。
——话说西夏党项人时不时寇边犯境,动不动就琢磨着南下牧马问鼎中原,和北边辽国契丹人一个德行。
——辽国和大宋签订了合约好歹会遵守,党项人无耻至极,签了合约拿了岁币却还是时常犯边,幸好他们大宋有平西大元帅狄青镇守三关。
——狄大元帅用兵如神所向披靡,打的无礼番邦闻风丧胆,要不是有狄大元帅在,西北边城的百姓也过不上太平日子。
……
城里各大勾栏瓦舍门口的招子都换成了和狄青有关的戏名,这个讲狄将军大破西夏,那个讲狄将军用兵如神,要不是西夏现在仍是大宋的心腹之患,说书先生们甚至能编出狄青夜闯敌营生擒西夏狼主的戏码来。
然而民间对狄青越是推崇,朝中就对狄青越不放心。
不说朝堂大臣的态度,只太学和国子监的学生就有很大一部分觉得狄青声名太过不是好事。
周青松伸了个懒腰,“他们说狄将军拥兵自重功高震主,西夏那边对他频频利诱,只要他愿意给西夏效力,高官厚禄娇妻美妾任他挑选,要是高官厚禄和娇妻美妾还不够的话,封王也不是不能以。西夏给的条件那麽好,不少人都觉得狄将军私底下可能已经答应为西夏效力。”
苏景殊的白眼差点飞上天,“心脏的人看什麽都脏,他们自己能为高官厚禄叛国就觉得别人也一定会叛国是吧?”
“谁说不是呢。”周青松叹气,“听说官家这次召狄将军回京不单单是为了封赏,还因为朝中有大臣弹劾他和西夏有秘密交易。”
要是别人弹劾也就罢了,偏偏弹劾他的是两朝元老文彦博文相公,他的意见官家不能不听,只能找个借口将刚刚打了胜仗的狄青召回京城。
苏景殊扯扯嘴角,“真有人相信狄将军会勾结西夏?”
周青松重重点头,“真的,而且还不少。”
苏景殊:……
很好,知道他们都是为了高官厚禄不惜叛国的叛国预备役了。
如果狄青是历史上的那个狄青,他们不相信狄青忠君爱国还能硬往人家身上扣各种莫须有罪名,问题是如今这位狄青狄将军有个当王妃的姑母,他傻了才会叛国。
八王府的狄娘娘是狄青父亲的姐姐,也是他唯一一个在世的亲人,狄青对这个姑母很是敬重,直接将姑父姑母当亲生爹娘来孝敬,怎麽可能为了西夏的高官厚禄就叛国。
高官厚禄而已,他在大宋也有好不好。
平西统镇大元帅、马步军副都指挥使,这已经是大宋武将的天花板,再升就只有正指挥使或者进枢密院。
狄青还年轻,将来的事情都说不准,正经历史中的狄青都能进枢密院,虽然很快就被排挤出来了,但那也是进了。
正史中的狄青能进枢密院,他们这儿的狄青肯定也能。
他们狄大元帅在大宋有高官有厚禄还有当王妃的姑母,但凡脑子清醒都不会觉得他会叛国。
每日一感叹:大宋药丸啊!
周青松耸耸肩,“没办法,怪只怪狄将军是个武将。”
他要是个文臣,天下读书人能把他捧上天。
可惜他是个武将。
“青松兄,你不觉得你这话有点不合逻辑吗?”苏景殊指指脑袋瓜,“什麽是文臣?什麽是武将?你要不要再好好想想?”
打仗本身就是武将的活儿,不能武将拼死拼活把仗打完最後还得把功劳拱手让给文臣,欺负人也不能这麽欺负好吧。
“我就是说说。”周青松坐正身子,压低声音说道,“景哥儿,我有预感,狄将军在西北镇守边关的时候朝中弹劾他拥兵自重功高震主,狄将军披星戴月赶回京城,朝臣还会找出别的理由来弹劾。”
不管你狄青有没有犯错,反正他们就是要弹劾。
武将,啧,活该被弹劾。
咳咳,这不是他的想法,他只是觉得朝中那些大臣,尤其是台谏那块儿的大臣都是这麽想的。
或许还要加上一部分没有功名但是自认为衆人皆醉他独醒的读书人。
苏景殊小声嘟囔,“在大宋当武将真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
拥兵自重?兵不知将将不识兵怎麽拥兵自重?
他都想不出来狄青怎麽用那样的兵去打仗,还打了胜仗,武曲星君下凡也不过如此,这样天生将才放到西夏或者辽国他们能高兴死,大宋可好,人家忠心耿耿为国效力他们还嫌弃上了。
有点自知之明行不行?
周青松连忙捂住他的嘴,“嘘,别胡说。”
这几天太学的氛围可不怎麽好,要是说错话被别有用心的人听到他们就惨了。
苏景殊蔫儿了吧唧的闭上嘴巴,是他太天真了,忘了还有这出。
要是狄青回京单纯是接受封赏多好,人家打了胜仗风光回京,回来看到的却是各种质疑陷害,不想叛国也能被刺激的要叛国。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以他的本事哪儿去不得,何必要留在大宋受这个窝囊气?
也不知道狄将军这会儿有多伤心。
小小苏是个共情能力很强的小孩儿,虽然没赶得上狄青回京万人空巷的场面,但是替人伤心的时候能比正主还伤心。
周青松拿他没办法,“又不是所有人都觉得狄将军不好,还有更多人为狄将军感到骄傲,要不咱们待会儿出去转一圈,看看街上的百姓是怎麽夸狄将军的缓一缓?”
不然去院子里和那些意见不一致的同窗吵架也行,有什麽不赞同的直接和他们吵,吵开心吵尽兴,吵完了心情就好了。
反正全太学他年纪最小,就算吵架吵出火气也发展不到拳脚冲突的地步。
苏景殊打起精神,“走!出去吵架!”
他苏景殊今天就要舌战群儒!
狄大元帅不知道太学中有多少学子为他唇枪舌战,也不在乎京城里有多少觉得他拥兵自重不安好心的朝臣,他现在只想赶紧把眼前的事情应付过去。
他把姑母当母亲来孝敬,姑母也把他当儿子来疼爱,可是来自姑母的疼爱太多,他实在有点承受不来。
八王爷笑眯眯让他们姑侄俩坐下说话,“夫人,狄青在面圣之後立刻就赶来见你,可是一点儿时间都不敢耽误。”
“来,让姑母好好瞧瞧。”狄娘娘拉住侄子来来回回仔细打量,生怕这孩子在外面打仗受了伤却不肯和她说,“边关苦寒,沙漠里的风把你的脸都吹皱了。”
战场上所向披靡杀的敌人闻风丧胆的确威风,可她是狄青的亲人,宁愿孩子平平安安过一辈子也不想让他去战场上搏前程。
刀枪无眼,万一不小心缺胳膊少腿儿可怎麽办?
狄娘娘拿起帕子擦擦眼泪,狄青每次离京她都担心的不行,可她又不能拦着狄青不让他去。
狄青去西北是为国守边关,她身为大宋的王妃如何能开口去拦?
狄娘娘有些哽咽,“青儿,你那些边疆的弟兄们怎麽没好生照顾你?瞧把你辛苦的,都饿瘦了。”
狄青听的头皮发麻,但又没法反驳,只能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来应对姑母哄小孩儿一样的说辞。
西北边陲本来就经常刮大风,他又不是小姑娘,脸被刮皱了也没什麽,刮皱了也不影响他是英俊潇洒的狄大元帅。
长的太好在战场上不是好事儿,他刚从军的时候因为长的好老有人拿他的脸说事儿,更糟心的是上了战场敌人也不拿他当回事儿,气的他抄起弓箭上马就是一通乱杀,谁笑话他他射谁,杀的对面鬼哭狼嚎没怎麽打就落荒而逃。
因为模样太好,他特意打了个青面獠牙的青铜面具来带,面目狰狞能止小儿夜啼,现在去西北打听,不少人都觉得他狄青是个五大三粗青面獠牙的巨灵神下凡。
巨灵神是开辟河道的神祗,他是为大宋冲锋陷阵的将领,说他是巨灵神下凡完全没毛病。
姑母这一见面就说他的脸被沙漠的风给吹皱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娇养闺中的女娘。
他出门好歹有面具挡着,身边的兄弟们可没有面具,那些家夥在西北待几年後才叫沧桑,脸上的皱纹比他多多了好吧。
而且他是个二十多岁的大男人,哪里需要兄弟们照顾,他去照顾那些不省心的还差不多。
总之就是,他在西北过的非常顺心非常好,比在京城自在的多,姑母多虑了。
八王爷看狄青实在尴尬没忍住摇摇头,“夫人,行军打仗马不卸鞍,狄青那些个部下都粗手大脚怎麽照顾他?再说了,狄青都这麽大的人了,还需要照顾吗?”
八王爷拍拍狄青的肩膀,比划了一下他们俩的个头,“夫人你看,这孩子比我都高。”
狄青再次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那什麽,姑父,不会解围可以不解,您这话让人更没法接。
“我和狄青说话,你不要多嘴。”狄娘娘嗔怪的瞪了八王爷一眼,“就算青儿胡子白了,在我眼里他也还是那个在街头浪荡拿打架当饭吃的臭小子。”
八王爷摸摸鼻子,不打扰他们姑侄俩说话,躲去旁边喝茶去了。
狄青:地缝呢?有地缝给他钻吗?
他不爱待在京城就是因为这,朝中的勾心斗角哪儿有姑母可怕,只要姑母不再天天把他当小孩儿,让他去朝堂上舌战群臣他都不怕。
狄娘娘心心念念让狄青成家,在狄青回京之前就找了各种由头邀请京中适龄女子赏花赴宴。
她的要求也不高,只要能和狄青安生过日子,家世样貌都差些也没关系。
她这可怜的侄子自幼父母双亡,世上只剩下她这个姑母,她没法看顾这孩子一辈子,只盼着能看到他成家。
京城有他的将军府,府里冷冷清清没有人气儿,看家护院的都是老兵,连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一直这麽下去可如何是好?
狄娘娘想起这事儿就发愁,这次无论如何也得让狄青成了亲再走,“青儿,姑母这次给你选了个好姑娘,过些天那姑娘要去庙里上香,你们二人远远的见上一面,可好?”
狄青是武将,家中还没有双亲,选媳妇她也不好选条件太好的。
刑部何尚书家的女儿自幼没娘,家事女红样样精通,何尚书丧妻之後没有再娶,她一个小姑娘愣是将府里打点的井井有条。
她提前问过了,何尚书虽是文人却并不会瞧不起武将,将来小两口成亲狄青也不会在老泰山面前擡不起头。
八王爷点头附和,“是这样,何尚书今天还因为狄青和文相公大吵一架,是个清醒明理的爽快人。”
狄青倒不是不想成家,主要是他时常要出去打仗,武将的地位在朝中也尴尬的很,一来二去就这麽拖延下去了。
姑母这般为他操心他也不好拒绝,左右只是远远的见上一面,能成就成不成也没什麽,西北那边不知道什麽时候会生乱子,不行的话他再找借口离开就是。
狄娘娘看到狄青点头又有些想落泪,这些年来聘礼她都准备了好几套结果就是送不出去,愁的她白头发都出来了。
如今官家那边说了只要狄青愿意就能赐婚,官家赐婚是光宗耀祖的荣宠,她也算对得起早逝的哥哥嫂嫂。
“夫人,家门出此栋梁之材该高兴才是,你怎麽又掉眼泪了?”八王爷无奈,悄悄给狄青打了个手势让他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然後仔细给他们家夫人背狄青这次得到的奖赏,“夫人,狄青已经出息了,他爹娘泉下有知也会高兴,快别哭了。”
狄青收到暗示溜的飞快,直到出了八王府的大门才松了口气。
真的,比起京城,他还是更喜欢在西北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