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北宋当权臣_分节阅读_第158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79 MB   上传时间:2025-01-31 09:43:54

  柳七:“咳咳”

  小小苏:“柳先生和我爹一样厉害!”

  柳先生表示这个回答有点敷衍,不过凑活凑活算过关了。

  文人圈子有人好办事,全城的说书先生齐齐发生怒斥偏爱病态小脚的“贱丈夫”,再加上酒楼茶馆层出不穷的诗词唱和,大部分靠缠足来维持婀娜身姿的女子们都默默的收起弓鞋换回正常的鞋子。

  她们缠足时没有想过那麽多,歌女舞姬再怎麽才貌双绝,大部分读的也都是写风花雪月的书,她们只想趁年轻多赚些养老钱,免得过几年容貌不在了衣食无着惨死在街巷。

  她们缠足只会缠自己的双足,没想到有朝一日缠足的风气传开会怎样。

  出身良家的女娘怎麽会受这个苦?家里人又怎麽舍得她们受这个苦?

  但是再一想,她们当年也都是良家的女娘,花楼里二十个姑娘,有十个都是被亲生父母送进去的,她们经历过这种事情,其他女子又怎麽躲得过?

  以色侍人终归不长久,可是不以色侍人她们又能干什麽?

  百姓茶余饭後都在谈论说书先生最近常说的这出戏,谈论的时候十个有九个要鄙夷喜欢小脚的“贱丈夫”,剩下那个有别的意见也不好说出来犯衆怒,要麽不说要麽附和,实在忍不住说他喜欢小脚喜欢女子踩着弓鞋弱柳扶风,等着他的就是街上所有男女老少的唾沫星子。

  京中风气如此,京郊别院那几个不愿意主动放足的宫人也不敢偷偷裹脚了。

  世人都不喜欢小脚了,她们还缠起来干什麽?

  高皇後和曹太後都没想到能发展成这样,连官家也没想到,整个别院只有大皇子赵仲针走路带风骄傲的不要不要的。

  这次立大功的是苏小郎,当然,他赵大郎的帮忙也不可或缺。

  愣着干什麽?夸啊!

  官家:……

  高皇後:……

  曹太後:……

  苏小郎立大功他们知道,赵大郎立了什麽功来着?他们怎麽想不起来呢?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几场秋雨之後,京城的百姓都换上了冬天穿的厚衣裳。

  太学的授衣假也结束了。

  苏景殊在家收拾行李,长吁短叹唉声叹气,感觉昨天才放假怎麽今天就开学了?

  白玉堂蹲在墙头上想看这臭小子什麽时候能发现他,蹲了半天也没等到他擡头,只能气鼓鼓的主动跳下来,“景哥儿,都半个时辰了你还没收拾好?”

  苏景殊双目无神,“我心已死,行李于我如梦、如幻、如泡影。”

  白玉堂白了他一眼,直接把人拉到门廊处晒太阳,顺便分享他刚听到的消息,“狄青狄大元帅前不久在西夏打了胜仗,官家召他回京受赏,听说八王府的狄娘娘联系了好几十个适龄的姑娘,现在就等他回京城了。”

  苏景殊:哇!

  死气沉沉立刻变成精神百倍,“狄元帅当初就是为了躲这事儿才仓促离京,他知道京城有几十个姑娘等着他吗?”

  “应该知道吧。”白玉堂耸耸肩,“他知道也没用啊,官家亲自下旨召他回京,他还敢不回来?”

  他要真的抗旨不听,朝中弹劾他拥兵自重的折子得把皇帝给淹了。

第93章

  *

  白玉堂爱热闹,来京城这麽些天就没闲下来过,要麽去勾栏瓦舍包场听书要麽去开封府问问有没有他能抓的江洋大盗,江洋大盗没抓住几个,京城各大勾栏瓦舍的说书先生水平如何让他打探的一清二楚。

  京城有禁军守卫,还有铁面无私的包青天,没有哪个江洋大盗敢在京城周边肆无忌惮的行凶,想在京城抓江洋大盗不如指望开封府遇到棘手的案子人手不够需要帮忙。

  奈何派去北地谈判的使节团大胜归来,展昭已经从大名府回来,开封府暂时又没有遇到棘手的案子,于是留给白五爷的就只剩下玩了。

  白玉堂以前听到朝中的热闹只会幸灾乐祸,这次涉及到狄青狄大元帅,幸灾乐祸之外还多了几分怜悯。

  战无不胜的大将军又能怎样,回到京城还是要被长辈搓扁揉圆。

  不像他,从来没人催哈哈哈哈哈哈哈。

  “听说朝中有人起哄让官家给狄元帅赐婚,不过被官家给拒绝了。”白五爷的消息非常灵通,连朝堂上的各种八卦都瞒不过他,“官家说成亲这种事情还是得小两口能看对眼,可以看对眼之後再让他赐婚,盲婚哑嫁还是不必了。”

  乐平公主之前还不是盲婚哑嫁呢都搞成那样,他可不想犯和仁宗皇帝一样的错。

  “狄娘娘给他找了那麽多相亲对象,官家还等着赐婚,狄将军这次怕是逃不过去了。”苏景殊笑的不行,果然快乐要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和狄将军回京後要面对的可怕场面相比,开学什麽都不是。

  天气渐凉,要是下雪的话可以来个赏雪宴,梅花开了可以来个赏梅宴,就算什麽也没有,狄娘娘随便找个理由都能将适龄的小娘子们喊到家里来个不知道是什麽的宴。

  本朝武将的地位的确没有文臣高,重文轻武归重文轻武,也没见哪个武将娶不到媳妇。

  再说了,武将地位低和狄青有什麽关系,那可是狄青,和寻常武将能一样吗?

  那是西北边境定海神针般的战神,西夏境内能止小儿夜啼的面涅将军,最最重要的是,狄大元帅长的好啊。

  骁勇善战英姿飒爽,看一眼就能下两碗饭。

  别说人家是镇守西北边关的大元帅,就算是个目不识丁的白身也有小娘子前赴後继想嫁。

  要不是狄大元帅一直以“成家事小,国之安危事大”为由推脱不肯成婚,以他的年纪孩子都能满街跑着玩了。

  可惜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不,离京大半年又被喊回来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小小苏腰不酸了腿不疼了,明天去上学也不难受了。

  上学好上学妙,上学还能从同窗那儿听八卦,在家自由但是在家没有消息来源,大宋没法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想看热闹还是得出门才行。

  就算开学就要考试也没关系,区区考试完全无法打消他对看热闹的热爱。

  白玉堂闲着没事儿干,甚至已经计划好等狄青回京悄悄跟在他身边看热闹,“京郊别院我去过,那儿树多墙也多,特别适合躲人。”

  八王府和狄青的府邸他没去过,但是都是京城的宅邸应该差不太多,多去几次就摸熟了。

  苏景殊擡头看看他们家的墙头,再看看他们家的树,小声提醒,“五爷,马上就是冬天,树叶都掉光了没法躲人。”

  蹲墙头就行,没必要靠太近,万一被发现不好收场。

  展昭已经回京,他应该不想亲身上阵表演猫捉老鼠。

  白五爷无所畏惧,“放心,五爷知道轻重,不该听的绝对不听。”

  他只听好玩儿的,朝堂大事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绝对出门就忘,坚决不在脑子里多留。

  苏景殊:……

  那是想忘就忘的吗?

  小小苏摇摇头没再多劝,白五爷的行走江湖多年,爬墙头的经验比他走大门都多,他又不懂武功,这种事情他来劝就是多余。

  大不了就多看一出御猫智擒锦毛鼠,正好让他攒素材写新本子。

  话本子要与时俱进,同样的事情一直讲听衆会有意见,想要保住人气就得抓热点。

  在包青天的世界观里,开封府铁三角和江湖上顶尖的大侠都是常青树题材,连他这个不混江湖的听到南侠北侠丁氏双侠还有陷空岛五鼠都能说上几句,消息更灵通的茶馆戏楼能说的就更多了。

  没有记错的话,包青天里还有个五鼠闹东京的故事。

  可惜时间太长只记得个名字,完全不知道五鼠闹东京是怎麽闹的。

  难道是五爷打头其他四位紧随其後,打了小的来大的,打了大的来老的?

  想不明白,大概得等五鼠闹了东京才知道。

  “五爷放心飞,出事自己背。”小小苏郑重其事的说道,“等将来事情尘埃落定,本文豪亲自动笔给大家写御猫智斗锦毛鼠,保证全城的说书先生求着说,没准儿还有书坊来找本文豪谈合作呢。”

  大宋的印刷出版非常发达,同样朝廷查的也很严,虽然朝廷查的严也挡不住各种盗版私印,但是他这麽遵纪守法的好孩子肯定不会主动犯事儿。

  要麽就书坊正儿八经的和他合作,要麽就写完拿给说书先生赚个零花钱算了。

  反正他不缺钱,写话本子只图开心。

  白五爷很不高兴,“有你这麽说的吗?就不能是锦毛鼠东京戏御猫?”

  “都行都行。”小小苏回道,“我都能写,就看五爷会不会被朝廷通缉了。”

  白玉堂:……

  “景哥儿,你长这麽大真的没被打过吗?”

  “怎麽可能?我爹天天拎着藤条想揍我,五爷你知道的啊。”苏景殊一拍额头,“对了,藤条还没掰断呢。”

  他们回京城的路上商量好的用故事里的高光戏份来换五爷帮他掰断藤条,结果五爷进京後就见不到人影,他忙来忙去也把这事儿给忙忘了。

  如今两个月过去,家里的藤条一根都没断。

  白玉堂捏捏下巴,“先攒着,反正你马上要去太学不在家住,家里的藤条暂时用不着。”

  他用劳力换了足足十个高光戏份,现在一个高光戏份都没见着,他得攒着先见着戏份再付账。

  以前的高光戏份不算,得以後的戏份才行。

  读书人心眼多,臭小子别想忽悠他。

  “白五爷聪明机智举世无双,谁能忽悠的了您啊?”苏景殊摊摊手,“行吧行吧,那就先攒着。”

  五爷说的有道理,他去上学不在家住,家里的藤条的确用不着,现在掰有点早,过年之前再掰也来得及。

  两个人肆无忌惮的说着“见不得人”的交易,丝毫没有注意到老苏来了又走又过来。

  刚才是空着手来的,现在手里拿了根又粗又长的藤条,“呦,景哥儿待客呢?”

  苏景殊:!!!

  白玉堂:!!!

  白玉堂看到苏洵手里的藤条心道不好,匆忙打了声招呼脚底抹油纵身飞走,坚决不掺和老苏教训儿子。

  看这气势汹汹的样子,难不成是发现上次那些断掉的藤条都是他干的了?

  不、不对,是景哥儿干的,他只是个空有一把子力气的苦劳力,主意都是景哥儿出的,这事儿和他没关系。

  可怜的景哥儿,别怪五爷见死不救,这都是你自己作的。

  苏景殊:QAQ~

  “爹,有话好好说,大好的日子您动什麽藤条?”

  苏洵原本只是过来看看臭小子收拾的怎麽样了,没想到过来一趟还能听到点新鲜消息,“既然是大好的日子,那你来说说爹那几根藤条是怎麽断的?”

  藤条这种东西不容易断,家里备上几根能用好几十年,没准儿还能当传家宝传到下一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5页  当前第1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8/5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北宋当权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