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秘方_分节阅读_第358节
小说作者:八条看雪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62 MB   上传时间:2025-01-27 21:25:58

  “二少爷交代过要生擒,但他们训练有素,知道自己走脱不了的一刻便服毒自尽了,就算是死也不打算向我们透露半个字。”

  柳裁梧说罢拉下白布、露出下面那具妇人尸身,死人灰败的面容被凌乱发丝挡去一半,秦九叶起先没有认出那张脸,可下一刻看到了对方露在外面的手,突然便想起了什么。

  那具尸体只有九根手指,而她上一次见到这样的妇人还是在璃心湖的花船上。

  “她是那花船上的船娘?”

  许秋迟点点头,语气中难掩讽意。

  “他们都曾是天下第一庄中之人,只不过犯错受罚之后,有位心怀慈悲、又能与他们感同身受的山庄影使将他们收入麾下,给了他们一条别的生路。”

  什么生路?成为另一个人的死士吗?

  从出生那一刻起他们的性命便握在旁人手中,训诫与折磨是家常便饭,当有人打着“拯救”的旗号出现在他们绝望之际,他们便不由自主地选择了跟随,殊不知那位自称先生的“救世之人”根本与狄墨无异,都是为了一己私利、让他们献上残破的一生罢了。

  秦九叶几乎有些不忍再去看那尸首模样,只抬头望向许秋迟。

  “按曹进的说法,丁渺的死士早已渗透城中,可却为何一直按兵不动?还是说他们早已暗中做了什么,而我们还未能察觉?”

  她话一出口,周围便是一阵短暂寂静。

  除了丁渺身旁那名刀客,这城中应当还有很多类似那花船船娘的狠角色,如果一切都如许秋迟方才所说,这些天下第一庄的弃子只怕对世间一切都怀着怨恨,尤其是对那些正常生活的普通人抱有恨意。他们认同丁渺并愿意追随他,定是早已做好赴死的准备,远比一般的江湖客难缠百倍。

  其实大家都明白,不论是许秋迟逮到的人、还是先前回春汤引出的那些尾巴,都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是堤坝将溃前爬出的蠹蚁。而从那红纸告示来看,三日后的冬至很可能便是敌人的行动日,也是他们定胜负的关键时刻。

  悬而未决的感觉不好受,段小洲一拍大腿站起身来,有些冲动地开口道。

  “猜来猜去也没个结果,与其这般被动,要我说,干脆在那告示旁另起一章,就说那樊统是胡说八道,整个九皋粮仓都被水淹了,哪有余粮可供他赐什么福米?再取了都尉的官印盖上,不怕那些人不信……”

  “你疯了不成?”郑沛余一把将他拉住,语速飞快地提醒道,“粮仓出事造成的混乱不比疫病好到哪去,到时候都不需丁渺出手,城中也要大乱,还不知道那丁渺与樊统背后是否有朝中人撑腰,那些人生怕逮不到邱家的错处,你这样岂非自己送上门去?”

  郑沛余所说字字在理。樊统打着祭天祈福的名头做事,甚至要实打实地放出粮米,真要是强加阻挠,说不定会被扣上一个破坏赈灾派粮、意图扰乱民心的帽子,到时候不止邱家,整个九皋城或许都要受牵连。

  连月的大雨下得人心惶惶,郁州几处产粮大县损失惨重,而尽管不产盐铁、也无囤兵,风调雨顺的龙枢从来都是维系襄梁粮库的稳定后方,一旦九皋城沦陷,势必牵扯周围城池郡县,若走上同居巢一样的命运,更将成为焦土死城,未来数十年都将是一片荒芜,这对襄梁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而此时若有外忧内患趁虚而入,便又是另一场避无可避的动荡灾难。

  若想天下大乱,本就不必在太岁头上动土。堤坝千里毁于蚁穴,广厦万千坍于榫缺,唯有仰观星河、纵观千古才能顿悟,谁曾想过小小窠槽却是纽星天枢?一座与世无争的小城会成为四海升平的关键?

  “那可如何是好?”段小洲苦恼不已,方才燃起的干劲又塌了回去,“我看他们是一早便想到这些,等着看我们笑话。”

  “只能见招拆招了。”秦九叶望一眼众人面上神色,犹豫一番后还是决定说出实情,“不论如何,我们还需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此番出了差错,官家的人指望不上,九皋要面临的就不只是人祸、还有天灾。可别忘了洹河边上的那些金丝雨竹。”

  居巢海云竹开花许是与那年的大雨有关,而眼下九皋也方才经历过类似的事。竹子开花几乎没有征兆、也无法提前算到,可一旦发生便避无可避,像是老天有意降下天惩、要重演的居巢一样。而她有理由相信,丁渺正是因为早前从那些竹子中看出了什么端倪,才最终选择将矛头对准九皋、作为实施他“伟大抱负”的终极战场。

  “我离开川流院的那天居巢落雪,三日后启程天下第一庄时雨雪止歇。从地文上推算,九皋最多还有半月时间便会彻底入冬、刮起北风。在此之前,如果我们不能掌控城中局面,只怕到时候……”

  不论他们如何制住丁渺、将那些病患统统找出,送上足够多的汤药稳定病情,一旦竹子开花、花粉飘向九皋,谁也不知道这城中会变成何种光景。

  秦九叶有些说不下去。她不想将自己噩梦中那些可怕的场面描绘出口,也不想所有人在此时就陷入恐惧无力自拔。

  “现在不是还没到时候吗?”高全的声音响起,依旧是有些平淡的语气,“督护将我们留下来,就是为了这一天。”

  杜少衡闻言也坚定道。

  “不错。当初我们答应过督护要守好一切的,就算是拼上性命,也绝不会后退半步。”

  一众小将纷纷表态,唯有林放没有立刻接话,反而看向一旁沉思中的许秋迟。

  “二少爷以为如何?”

  许秋迟环视四周,眉间有种故作惊讶的笑意。

  “你们肯听我调遣?”

  他言语中的揶揄之意不难品出,高全却一改先前态度,带头郑重回应道。

  “我等数月前才与督护一同来到这里,而二少爷却已在这座城中生活了二十余载。都尉留下的城防水利图纸想必二少爷都过了眼,城中最新水路布防也都出自二少爷之手,高全恳请二少爷为九皋城中百姓出谋出力,与我等共渡难关。”

  “高参将不必将我架在高位。”许秋迟依旧是那副懒洋洋的样子,声音却比以往低沉许多,“我只是替我父兄前来还债的,敢问林大人,眼下城中还有多少能够调动的人手?”

  “满打满算不足三百人。”林放将一早整理好的册录双手奉上,照例多抄写了几分递到其他人手中,“龙枢的守军大都攥在樊统手中,其余零零散散的人中约有半数是当初跟随都尉治水后留在九皋的,还有一些……是黑月旧部。”

  居巢一战幸存的黑月士兵大都已解甲归田,仍执意留下追随邱偃的人也终身无法得到重用,大都只能在城中担任低微职位,而时隔二十二年,许多旧部都已是年过半百的老兵,此时被提起、却仍是值得信任的存在。

  许秋迟闻言沉默片刻,并没有太过沉耽于这段家族过往,只开口提醒道。

  “城中布防只是其一,药材准备才是其二。苏家愿意联络附近药商相助,但短时间内调度运输也缺人手,川流院传递消息虽然迅速可靠,但不一定能打通运输的渠道。我可以从朋友那边抽调人手,只是路程太远、只怕是赶不上。”

  一个头戴黄皮子小帽的身影在眼前一闪而过,秦九叶从身上摸出一支骨哨,想了想后递了过去。

  “我倒是认识一个,她家曾是曲州一带做驿马生意发家的,她本人出身道枢阁,虽有时候冒进了些,但还算机灵。是否能够依仗,便交由高参将来判断了。”

  一旁高全接过那哨子一看,顿时挑起眉梢。

  “这是曲州黄家的鹰骨哨,黄家早年与高家结过梁子。不过这些年他们已不走有钱人家的大镖,专接民间的小镖,倒是更为灵活隐蔽。”

  “还有其三,那便是这城中街头巷尾的舆论。”李樵在旁轻声提醒,将方才在钵钵街所见告知众人,“我与阿姊今日在城南见到白家在偷偷收药,应当是听到了什么风声。不过那些人行迹遮遮掩掩,说明消息应当还只是在小部分人里传播、没有闹到明面上来。不过接下来的发展便不好说了。”

  陆子参少见地多看了几眼李樵,半晌才接过话头继续说道。

  “军中最忌流言,这城中也是一样。我们必须时刻警惕着城中风声风向,才能稳住民心。只不过治军有军规军法,兵者上行下效是刻在骨子里的,这城中却不是如此,千万张嘴、千万只耳朵,可如何能够管得过来、听得过来?”

  “藏在街头巷尾的声音,自然要由街头巷尾的人来收集。此番南下郁州,我也寻到了些帮手,虽说时机有些匆忙,但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秦九叶话音落地,庭院外响起脚步声,石怀玉的声音随即响起。

  “秦姑娘的客人到了。”

  石怀玉说罢,对身旁的人点头示意,后者缓步而出,依稀是个穿着朴素、头戴布巾的中年妇人,周身气韵极其内敛,行进间脚步轻如微风,眨眼间已走到秦九叶面前行礼道。

  “见过秦姑娘。姑娘回到九皋,我们便得到了消息,只等姑娘一声号令了。”

  她方才一直站在石怀玉身旁,但若非后者有意开口提醒,这院中多数人甚至没有留意到那里还站了另外一个人。这是常年混迹街头巷尾、暗中传递消息之人特有的本领。

  秦九叶不认识对方,但对方显然认识她。这种感觉令她不由得有些局促,将对方扶起后才谨慎开口道。

  “不必多礼,你我也是初次见面,本该多些时间相互了解,奈何事出紧急,只能先这样碰头了。”

  虽说接下了川流院,但这还是秦九叶第一次以所谓“院主”的身份召集这些潜藏在街头巷尾的影子,这些面孔对她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今日之前,她就算在城中与这些人擦肩而过,也绝不会想到他们还有另一层江湖身份。

  就像老唐一样。

  许是见她略显踟蹰,那妇人温和开口道。

  “既是与姑娘初见,这便多说两句。咱家的炭铺就在四条子街后巷,有关苏家与那幕后之人交涉的信息,当初便是由我发现并转交给听风堂的。唐掌柜也是因为这条消息送了命,他的朋友提着燕子灯去寻公子,城南的老相识们为了暗中助他又损失不少,而我家那口子则是为掩护公子撤出宝蜃楼而死。当年我们都是一同来的九皋城,这些年因与天下第一庄暗斗已损失过半,眼下便只剩我和其他四人,而我算是资历最老的了。姑娘若还有疑问,老妇都可一一解答。”

  对方的声音很平静,短短几句话却已道尽这些年的种种隐忍离别,秦九叶知晓对方之所以提起这些,一方面是同她简单交代情况,另一方面也是为打消其他人的顾虑,她心中既存感激,又有些说不出的酸涩。

  她又想到了今早坐在吵闹的钵钵街旁,一口一口吃下肚的糖糕和那些模糊在烟火雾气中的匆匆身影。半晌过后,她终于才再次开口,像是对着面前妇人、又像是对着这院中所有人说道。

  “在下不及公子深谋远虑,只是竭尽全力完成这最后一桩事,也算遵守了与他的约定。惟愿这桩事结束之后,咱们都能过上普通人的日子。”

  妇人闻言怔住,愣在那许久才轻轻点了点头。

  “好,等一切都结束,就过普通人的日子。”

第244章 一夜的春夏秋冬

  果然居的秦掌柜要回丁翁村了。

  按金宝之前挂在嘴边的说法,这在村里可是个大消息,虽说掌柜本人抠门得很,回来第一件事肯定是要追账的,可架不住确实有几分本领,定是早早就在等着了。

  只是不知为何,那些本该接到大消息后便跑出来相迎的乡亲们,今日却连个人影也没有。

  秦九叶盯着村口那棵孤零零、被劈作两半的大槐树,心中莫名有些空落落的。

  先前从郁州借道江湖赶回九皋的时候,她担心城中状况,根本没有心思回家看看。眼下她叫卖回春汤的事估计已经传进敌人耳中,也就没有了遮遮掩掩的必要,若是再不回来看看,实在有些说不过去,窦五娘等人日后若是知道了,定要拿来大做文章,说她是个无血无泪、没心没肺的黑心掌柜,果然居可什么时候才能翻身呢?

  但在内心深处,她知晓那些都不过只是借口。

  她不该回这一趟的。因为如果回了,就好像知道自己之后可能无法再来。可如果不回来这一趟,她的心总是空落落的,好像隐约知道要发生什么事,却又没有提前做好准备。

  零零散散的情绪在突然变空的心房间晃荡着,秦九叶脚下的步子似乎都没有方才那样有劲了。跟在她身后的少年察觉到了,停下脚步眯眼向远处望去,随即低声唤道。

  “阿姊,你看。”

  秦九叶顺着后者指着的方向望去,这才望见村子另一头的路上歪歪扭扭排出一队,都是村子里的熟面孔,众人赶着鸡鸭、牵着毛驴、驾着牛车,有些已经走远,还有些落在后面,

  “秦掌柜?”

  不知是谁先发现了她的身影,有些惊讶地望了过来。

  “秦掌柜回来了啊。”

  欣喜的声音传开来,大家都停下脚步,一边搓手一边望向她。

  “真的是秦掌柜,我还以为金宝又吃菜根吃坏了脑袋咧……”

  熟悉的声音此起彼伏地响起,好似温暖的涟漪在这个初冬的黄昏激荡扩散开来,将秦九叶包裹其中。她有些分不清那种奇妙温暖的感觉究竟是来自某种情绪还是那快要落山的太阳,末了只像往常一样冲那些人点点头,还没开口询问,就听另一侧传来熟悉的哭喊。

  “阿姊,你可算回来了!”

  果然居柴门前,有个人高马大的男子正立在门前,一身明晃晃的银甲,远远望去好似一颗落在泥里的钢珠,正和她那豆芽菜一般的药僮较着劲。

  金宝终于见到救兵,辛苦撑起的架子瞬间垮掉,眼泪鼻涕不由得稀里哗啦。

  “他要赶我们走。我没走,我守到了最后一刻……”

  她不在九皋的这一个多月,金宝一人当家,倒是有了些成长。只是这点成长用来对付附近几个村子的无赖尚且不够,何况是真刀真枪的军爷?

  一身银甲的人听到动静转过身来,露出一张有些错愕的脸,秦九叶也愣了愣,半晌才认出对方好像是呈羽身旁那位姓魏的统领,两人上次见面还是在夷春,她举着邱陵的玉佩,和对方掰扯得脸红脖子粗。

  猝不及防的相见令双方都有些尴尬,两方沉默片刻过后,还是秦九叶率先带着李樵行了礼,那位魏统领见状也连忙回礼,态度瞧着比先前好了些,只是一开口说起话来仍是一板一眼。

  “附近河堤决口,在下奉安谏使之命,协助村人避险。”

  雨水泛滥、河堤决口不是这个月的事了,呈羽在这节骨眼上不与邱陵一起奔走,反而让手下亲自来做这些事,背后真实用意已不难猜到。九皋城内外将有大事发生,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呈羽或许也是看在她的份上才在焦头烂额之余抽出人手安顿村人,她感激这份周到细心,却无论如何也开心不起来。

  “安谏使的好意我替这村中男女老少谢过了。只是我们村不少人都上了岁数,实在折腾不起,心底也不愿离开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魏统领就当成全了他们,莫要勉强了。”

  那魏统领是个死心眼的,又是领了军令而来,当下面露难色。

  “这怎么行?在下是奉命而来,要一个不落地带人走,按理说秦姑娘其实也应该……”

  “我不会走的。”秦九叶不等对方说完,已经轻声打断,“这里也算是我家。何况我才刚回来,哪有转头就走的道理呢?”

  她说出最后一句话,那魏统领已然明白,终于不再劝阻、而是沉声说道。

  “安谏使交代过我,说秦姑娘若有什么需要,让我尽量满足。还说……眼下已近最后关头,什么事还是要早做打算。”

  九皋的局势瞬息万变,就算是神仙也算不准明天太阳升起时,外面的世界是不是会变了天。

  秦九叶抬眼望了望不远处稀稀拉拉撤走的村民,思索片刻后,还是将躲在身后的人拉了出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3页  当前第3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8/37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秘方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