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康熙荣妃_分节阅读_第134节
小说作者:敲钟的紫藤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41 MB   上传时间:2025-03-21 19:59:17

  面对那越发美艳不可逼视的容颜,即使朝夕相对到康熙也忍不住晃了晃神,哪里能说出拒绝到话,自然只有点头答应的份:“好好,朕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若非那老妇状告之事可能涉及朝廷,他都有种带着宜敏去现场看审案的冲动了。

  康熙并不介意宜敏知道朝廷事务,他平日里也时常与她讨论一些困难的决策,而宜敏的博闻强记时常能给予他新的思路,而去她十分懂得分寸,从不在不该参与的事情上开口,若非不希望有人找借口非议宜敏干政,他恨不得上朝都把宜敏揣口袋带着。

  这时李德全悄无声息地进来,低声禀告道:“启禀皇上,那老妇醒了,坚持要见皇上告御状,这会正在殿前广场外跪着呢!”

  “这就能下床走动了?”康熙惊讶得眉毛都扬起来了,他着实有些佩服这位老妇了,寻常男子挨了30板子都要躺上十天半个月,他都打算明天让人将她抬上大殿了,而这位却能活蹦乱跳的地跑到殿前跪着,真能称得上一句巾帼豪杰了。

  宜敏眼里的笑意几乎要溢出来,她强忍着不叫人看出端倪,轻轻推康熙一把:“既然如此,皇上就快去吧!能让一位老人家如此不顾生死,想必是有大冤屈的,皇上可要为民做主啊!”

  “罢了,看来朕今儿是要扮一回青天大老爷了,不过午膳记得给朕留一份。”康熙无奈地看了宜敏一眼,眼底满是纵容,他不情不愿地起身带着李德全走了,刚刚才被宜敏提醒登闻鼓不该荒废,如今自然要做给天下人看。

  宜敏拿起帕子掩住唇边的笑意,摆了摆手道:“皇上放心,妾身等着您回来一块儿用膳。”

  目送康熙离开钟粹宫,宜敏脸上的笑意并未收敛,反而带着点幸灾乐祸的味道,那位可是真正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豪杰,这辈子没有早早因病去世,自然不会容许有人踩在自家炕头上蹦达,尤其那一家子可都是真正的高手,真要暴起怕是那些文臣武将没几个能挨得住。

  这时乾清宫正殿一片寂静,冷肃的气氛压抑全场,康熙端坐龙椅之上,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跪在下面的老妇,几乎想要掏一掏耳朵,忍不住再次确认了一遍:“你说你是谁?”

  跪在大殿之中的是一名满头华发的老妇,身量比普通女子要高大得多,满面风霜却精神矍铄,穿戴整齐却看得出是陈年旧衣,她昂着头中气十足地回道:“民妇姚启圣之妻何氏,今为夫伸冤,状告纳兰明珠、徐元文……等二十七人上下勾结,招摇纳贿,争利害民,指使当地官吏欺上瞒下,诬陷忠良,陷我夫于不义。”

  满堂顿时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这姚何氏可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啊,她所状告的二十七人大多是三品以上朝廷大员或者封疆大吏,哪个不是权重一方的人物,她居然敲登闻鼓将之一口气全部告上去,这是真不怕死啊!

  康熙的脸色已经阴沉了下来,他一听到姚启圣三个字就满腔怒火,那个恃才傲物连自己都不放在眼里的老匹夫,当年为了收服台湾,他对姚启圣可谓是有求必应,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将整个福建沿海的军政大权全部交托于他之手。结果他是怎么回报自己的?如今居然还敢指使老妻来敲登闻鼓告御状?简直岂有此理!

  他深吸了口气,按耐住心中怒火,淡淡地道:“姚何氏状告之事,诸位爱卿有何看法,不妨议一议。”他厌烦姚启圣,却不会迁怒其家人,这个姚何氏他有所耳闻,前些年带着宜敏和孩子们出游之时,遇到姚启圣之子半途截道徐乾学之事,惊异于姚仪的勇武,他后来命人查了一下才知道姚启圣的发妻竟然也是个奇人,出身江南,力大无穷,能够轻松地举起石臼,听闻形似“壮汉”,所生数子皆有勇力。

  这时站在殿前的纳兰明珠却是面色骤变,他跟姚启圣的恩怨那是罄竹难书,好不容易拉拢了施琅抢先一步请功,又联合徐元文等人弹劾其七项大罪,这才把他彻底打压了下去,当年不是听说那老家伙旧疾复发,已经时日无多了吗?难道如今还活着不成?

  他微微侧头看向底下一人,只见一身着紫袍的官员出列,众人定睛一看正是左都御史徐元文,他面向康熙施了一礼,开口道:“臣有言欲问此妇。”见康熙点头应允才转向跪在下方的姚何氏,冷冷地道,“姚启圣当年未经请旨就尚自开司库借银十余万两,养寇自重,阻挠海坛进军,又恣睢放诞,举荐施琅为将却又常常与之意见相左,督闽三年靡费百万之巨,修造船舶、军械虚报帑金四万七千两。皇上念其收台之事上尚算劳苦功高,已下令免于追缴。尔等不感恩戴德也就罢了,如今还不依不饶上惊圣听,该当何罪?”

第337章 风起云涌(八)

  何氏看了徐元文一眼,眼神带着明显的蔑视和不屑,虽然她跪着但是气势却丝毫不弱于人,昂起头对着康熙道:“皇上,民妇是个俗人,舞刀弄枪信手拈来书却没读过几本,听不懂这位大人那套弯弯绕绕,但是民妇却有一些掏心窝子的话想说,不知皇上可否恕民妇直言?”

  康熙听了这大白话不由得一怔,心中的不耐和抵触不由得消退了些,甚至涌起一些好笑的感觉,于是宽容地道:“汝尽管道来,朕恕你无罪便是。”他知道何氏说的是大实话,姚启圣这位夫人虽然称不上目不识丁,却也着实没多少学识,让她跟徐元文这种大儒辩论确实是强人所难了。

  徐元文有些尴尬地立在原地,原本胸有成竹的质问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人家根本不接你的茬,甚至坦白说她听不懂,难道他还能抓着一个愚妇说教不成?微微转头看向纳兰明珠,见他一副面无表情的模样,显然也没想到这何氏竟然不按牌理出牌。

  何氏直挺挺地跪在那里,声音铿锵有力地道:“民妇虽然看不懂朝廷给我家老爷定的那一大串罪责,但是基本听懂了一些内容,大致是说我家老爷贪墨军饷库银,蓄养私军,与施琅关系不好,还强纳同僚女儿为妾之类的,是吧?”

  “咳咳……”康熙猛不丁听到这么不客气的大白话,忍不住尴尬地轻咳了两声,却还是点了点头应道,“不错,大致是这么个意思。”虽然姚启圣犯的错不单单是这么几条,但是以何氏的学识能理解到这些内容已经算是全面了,他也没打算给她解释太多。

  得到康熙的回答后,何氏脸上浮现了奇怪的神色,她又问道:“既然我家老爷贪墨了那么多钱,为何民妇却发现家中越发穷困潦倒?原本姚氏一族在江南也算博有名声,祖上数代经商倒也颇有余财,自从老爷当了官儿之后,民妇只见到老爷不停掏家底往外填补,却不曾进账一分半钱,甚至连俸禄都不曾往家中拿过。

  尤其当了闽南总督之后,老爷更是变本加厉,先是变卖家中产业,后来又四处筹钱借款,原本住着的宅子都抵了出去,若非族中长老以死相逼,怕是连祖宅都要当了去。从家有余财到家徒四壁,连旧疾复发都无钱看病买药,民妇只问皇上一句,朝廷口口声声说老爷巨贪,试问有老爷这般越贪越穷的官儿吗?

  至于强纳下官之女为妾?呵,老爷自从到了闽台一带,哪天不是风雨来雨里去,不是在军营里训练士卒,就是在海边劝说百姓迁居,偶尔回到家中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就会立刻被叫走,纳妾?纳回来吃光余粮,然后跟着全家一起饿死不成?”

  康熙听了这再直白不过的血泪之言,心中也是难免触动,他自然知道姚启圣没有贪墨,甚至还自掏腰包补贴了不少,所以他才会在徐元文等人弹劾之后按下不表,甚至没有给予任何实质上的处罚。只是他真的没想到姚启圣会做到这等地步,竟然将自己搞到家徒四壁,几近饿死的凄惨境地,也许当初真的是自己太过苛刻了吧?

  “姚……姚卿如今身体如何?旧疾可曾痊愈了?”事情已经过去多年,康熙对姚启圣其实早已淡忘,如今想来当初将靖海侯封给施琅,而未对姚启圣有任何封赏又何尝不是最大的不公呢?这意味着姚启圣多年的辛苦筹谋全都为他人做了嫁衣,不但落得一身伤病,甚至还要被泼上一身的污水,背负着骂名死去。

  何氏脸色一暗,身形微微颤抖了下,声音略带哽咽地道:“还能怎么样呢?战场上留下的伤,事后有没有时间好好调养,创口反复崩裂留下暗疾,若非还有一些亲朋故旧时常接济,怕是早就走了。老爷如今说难听点就剩下一口气,心头还有那么一点不甘,所以民妇才会冒死来敲一敲登闻鼓,替我家老爷问一问。”

  康熙心里涌上一股难言的滋味,过去知道姚启圣重病将死,他心中只有解气,甚至觉得他是自作自受,如今看着殿下那满头华发的老妇为姚启圣鸣不平,他再无半分怒气,甚至油然而生几缕愧疚之意,只是这点愧疚不足以为姚启圣翻案,因为这攸关朝廷的信誉和天子的颜面,已然盖棺定论的局面若要掀翻,牵连重大,首当其冲的便是靖海候和明珠一党。

  显然明珠等人也知道这个道理,一个姚启圣掀不起风浪,更何况是姚何氏这么一个妇道人家?徐元文淡淡地站在那里,对何氏的泣血上告毫无动容,反而不屑地道:“姚启圣身为福建总督,本就该为民谋福祉,他却大肆扰民,拿着银钱邀买人心,若是按着朝廷的谕令行事,立身持正,与同僚同进同退,如何会落得这般下场?

  何氏闻言却是冷笑连连,转过头利箭一般的目光死死盯着徐元文:“这位大人既然这般大义凛然,想必是清官了,不知家中可是过得比我家老爷还要清苦些?哦,听说您在老家资产巨万,良田千顷,不知作何营生这般豪富,民妇倒要让老爷好好学一学!”

  徐元文脸色青青白白变换了一遍,一甩袖子干巴巴地道:“本官出身昆山徐氏,祖上还算薄有资产,平日少有花销,自然无需为生计发愁。”他背后几乎要被冷汗浸湿了,若是换了姚启圣在这里,他还能引经据典将其驳斥得体无完肤,但是遇上这么一个满口大白话的愚妇,什么话都敢讲,他与之多争论一句都嫌失了体面。

  何氏轻哼了一声,她虽然学识不丰,但常年混迹市井,对于这昆山三徐自然是如雷贯耳,以清流名士自称的三兄弟在昆山老家的名声可不怎么样,说徐氏横行霸道还是轻的了,简直就是当地的土皇帝,家族田产几乎占据整个昆山的大半,对名下佃户生杀予夺,无所不用其极。

  “皇上,民妇自知口舌笨拙,无法与朝廷大员相争,身上有老爷亲笔书信一封,恭请圣上御览。”说完从怀里暗袋中掏出一份厚厚的纸包,高举过头顶。

  康熙轻轻叹了口气,对身边的李德全微微点头。李德全走下丹陛,来到何氏面前,接过了她手上的那个纸包,将之放在托盘上,拆开了细细检查,确认里面只有一叠写满字的纸张后,才将之呈到御前。

  康熙接过来一看就知道是姚启圣的亲笔,足足三十几页宣纸写满了密密麻麻的馆阁体,于是拿出几张略微翻阅了一下,出乎意料的是里面并非为自己的冤屈申诉或求情,反而是福建各地的山川水文图纸,以及对台湾及沿海的发展规划,康熙不过看了几页便差点沉迷其中。

  他神情复杂地看着殿下的何氏,略微抬头道:“何氏平身吧,姚启圣一片为民之心朕明白,他那脾气太过刚硬耿直,并不适合朝堂,也许是朕太过责备求全了,朕会派人送汝回江南,让他安心养好身体,朕等着他亲自实现这份构想。”姚启圣是有大才的,就这么没了确实可惜了。

  何氏蹒跚着站起身,粗布衣裳的背后已经被鲜血渗透了,一片暗红色血渍缓缓扩散开了,她却好像感觉不到疼痛一般,咧嘴笑了笑:“多谢皇上,有您这句话,我家老爷也算有些活头可盼了,只是回江南之前,民妇尚有一事未曾了结。”

  徐元文一听这话,不知道为何心头突突乱跳,转过头死死盯着何氏,这个女人从一开始就特别针对自己,这回怕是又要攀扯自己了。

  “自江南一路行来,民妇盘缠用尽,多亏沿途各方乡亲接济,曾途径昆山地界,受当地佃户之托送万民血书一份至御前,还请皇上御览。”

  此言一出,顿时如同晴天霹雳一般,整个朝堂都不淡定了,嗡嗡之声四起,万民血书啊!这是什么概念?唯独民怨沸腾到无法遏制的情况下,老百姓才会铤而走险写这种血书,因为署了实名就有可能被顺藤摸瓜铲除掉,往年都是试图拦御驾告状之人的手笔,没想到这回居然另辟蹊径,竟找了个敢上京敲豋闻鼓的强人。

  徐元文此时已经脸色发白,垂在袖中的双手微微颤抖着,一提到昆山他心里顿时一个咯噔,那可是他的老家啊!而且自家族人是个什么德性他一清二楚,是根本经不起查的那种,他眼神游移不定,很快落在纳兰明珠上的身体,眼中露出乞求的目光。

  面对徐元文的请求,明珠只觉得脑门青筋突突直蹦,心中暗骂:早就叫你管束好门下,结果你不听就罢了,护起短来还没玩没了,什么脏的臭的都要护着,结果这下好了,万民血书这可是个大杀器,一旦皇上追求起来,昆山徐氏怕不是要被人家给一锅端了。

第338章 风起云涌(九)

  果不其然,康熙看了那血书勃然大怒,根本不给徐元文自辩的机会,直接下令两江总督彻查昆山徐氏一族,若查证属实,则依律从严从重惩处。

  当日庭议结束后,康熙带着姚启圣的信件来到钟粹宫,将何氏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宜敏,唏嘘道:“朕本以为姚启圣乃恃才傲物,罔上欺下之辈,辜负了朕的信任重用,没想到他落到这步田地依然不忘家国百姓,当初是朕一叶障目,以至于叫他受了冤屈。”

  宜敏听完对姚启圣她并未开口评价,反倒对于何氏啧啧称奇:“何氏当真是天下少有的奇女子,不畏生死为夫婿做到这般地步,集坚毅、果敢、忠贞于一身,叫妾身感佩不已,若有机会真想亲眼见见这位奇人。”

  康熙赞同地点了点头,不论他对姚启圣观感如何,至少何氏给他的印象极佳,他开口道:“敏儿若想见她倒也不难,朕打算恢复何氏二品夫人的诰命,到时候你就可以召她入宫了。”

  “皇上所言极是,这等重情重义的女子可为天下楷模。她如今有伤在身,又年事已高,也不好再舟车劳顿,不如就将她安置在妾身的别院里休养吧,如此也能避免不少麻烦。”宜敏很是欣赏何氏,打算护她一二,免得有人狗急跳墙干出点不当人子的事情来。

  康熙想了想也同意了,虽然纳兰明珠不是个好相与的,但也不至于睚眦必报到针对一介妇孺,但是徐元文三兄弟可就不一定了,这次昆山徐氏被打得措手不及,百年基业怕是要毁于一旦,做出什么事来都不奇怪。

  宜敏向来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这边一得了康熙的允许,立刻就派人将何氏送走了,等明珠一党反应过来的时候,驿馆里早已经没有了姚启圣夫人的踪影,私底下一查得知是皇后派人接走的,瞬间脸色都无比难看起来。

  “公肃,何氏之事就到此为止吧,皇后既然出手相护,必然是得了皇上的授意,你若是还不依不饶,恐怕连最后转圜的余地都没有了。”明珠叹了口气,对一脸颓丧惊怒的徐元文摇了摇头。

  徐乾学坐在明珠下手,眉头紧紧皱着:“依明相看来,这何氏突然对我徐氏发难,当真只是为报当年舍弟弹劾姚启圣的一箭之仇?这背后会不会还站着其他人?否则仅凭她一介妇人,如何能恰巧得到万民血书这种东西?”

  “不错,整个昆山都在我徐氏眼皮子底下,万民血书这种大动作居然能瞒过我等的耳目,还悄无声息地上达天听,绝不是姚启圣这么一个将死之人能够做到的,恐怕背后还有大阴谋,明相三思啊!我徐氏倒下之后,焉知下一个目标不会是您呢?”

  徐元文早已不复端方君子的做派,面上满是惶恐不安的神色,他在御前行走多年,对于皇上的心思多少能把握几分,今日大殿之上他清清楚楚地察觉到了皇上眼中的杀意,这才是他惶惶不安的根源所在,明珠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了,他只能死死地抓住不放了。

  明珠沉吟不语,他心中同样有所怀疑,这何氏告御状太过突然,着实让人反应不及,本以为就是为了姚启圣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没想到最后居然剑指昆山徐氏,若是仅仅徐元文一人便罢了,但是后续要是当真查出什么不得了的事情来,“昆山三徐”可就全栽了。

  如徐元文三兄弟这样既有本事,又有家族底蕴的手下可不多了,何况他们兄弟都是三甲进士出身,才学方面堪称士林领袖,这些年帮自己招揽了不知多少贤才,若是这等关键时候拉他们一把,将来必定对自己死心塌地。

  明珠左右权衡之后终于下定决心,他面无表情地道:“昆山一带乃是你们兄弟的地盘,立刻传讯回去收拾善后,务必不能留下丝毫把柄,何氏呈递的万民血书若是连一个正主都找不到,那就是假的,欺君之罪可是足以诛九族的。”

  徐秉义闻言倒吸一口凉气,他没想到明相居然会提出这样一个绝户计,万民血书虽然并不是真的有上万人,但是千把人还是有的,真要行指鹿为马之事,到时候连同这些人的家眷恐怕要死上万人都不止啊!

  “明相……此事是否从长计议?如今皇上已经派人往昆山而去,若是在这等风口浪尖上大动干戈,与不打自招有何区别?到时候我徐氏才真的再无翻身之地啊!”

  明珠闻言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因此生气,反而抚须赞道:“彦和乃是谦谦君子,有此顾虑乃是人之常情。本相并非要你徐氏大开杀戒,此乃取死之道。”

  徐秉义闻言脸色稍缓,却听明珠淡淡地接着道,“不过人祸可免,天灾难逃啊,昆山一带突发瘟疫,徐氏一族善亲悯下,施粥赠药,然疫病来势汹汹,以至于十室九空,连徐氏上下都损失惨重,竟连钦差大臣都没有幸免,当真是可惜,可叹啊!”

  此言一出,顿时满室寂静,徐家三兄弟都陷入了呆滞之中,就连最为焦虑的徐元文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他眼神惊恐地看着上首面带微笑的明珠,如同看到恶鬼一般,瘟疫啊!而且是在自己老家施放瘟疫,这是真正的绝户计啊!

  “明……明相!不可如此……万万不可啊!!”徐元文几乎是尖叫着跳了起来,他打破脑袋都不敢想象那等场景,徐氏在昆山扎根百余年,可以说与整个昆山打断骨头连着筋,若是昆山的人死绝了,他们兄弟三人就是徐氏的千古罪人,死后也不敢入祖坟的孤魂野鬼啊!

  徐乾学脸色青白的吓死人,他目光幽冷地看着明珠,声音冷得瘆人:“明相当真作此想法?我兄弟三人为官乃是光耀徐氏门楣,可不是为了灭门绝户的。”瘟疫可是不认人的,莫非明相欲借此将我兄弟三人灭口不成?

  徐秉义更是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他呆呆地看着明珠,似乎完全不认识他了一样,身为正统儒家士子,纵然他们兄弟贪图荣华富贵,立身不正,但是最基本的道德底限还是有的,至少明珠所言就已经突破了他们的容忍限度。

  明珠看着面前三人如见鬼魅的样子,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原一、公肃、彦和不必惊慌,本相刚刚不过是玩笑之语罢了,岂会真的行此泯灭人性之事?”

  见徐氏几人面色依然难看,他安抚道,“本相只是想告诉你们,此事既然已经得到了皇上的关注,除非拿出鱼死网破的觉悟,否则是绝无可能掩盖下去的,一动不如一静,你等不过对族人疏于管教罢了,即便一时起落也无伤大雅嘛!”

  徐氏三人这才真正地松了口气,徐元文苦笑一声:“明相有话直言就是了,何必作如此吓人的言论?下官即便真的去官罢职,大不了回乡当个教书先生,培养下一代子弟,我徐氏书香门第,最不缺的就是人才。若是……”后面的未尽之言在场众人都懂得,若是家族连人都没了,就算位列冢宰又有何用呢?

  徐乾学和徐秉义同时点头,他们徐氏自前朝起就是书香门第,在科举方面向来无往不利,没了他们三兄弟虽然暂时失去了朝堂上的话语权,但是却称不上伤筋动骨,只要家族还在,他们就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天。

  经此一事,徐氏三兄弟再无闲谈的心情,很快拜别明珠。回到徐元文府邸,兄弟三人相对而坐,唏嘘不已,被明珠的绝户计下了个半死的徐元文叹息一声:“罢了,此事因我而起,当初弹劾姚启圣虽然是明相授意,但是而后对其穷追不舍确实过了些,有此报应并不冤。”

  他与徐乾学对视一眼,彼此明白了心中所想,对徐秉义道:“三弟,你夙行优良,秉心持正,与明相并无多少往来,在朝在野都名声极佳,想来不至于受到太多牵连。无论此事结果如何,都由我与大哥一力承当,你千万不可轻举妄动,否则我徐氏十数年内将无人可立金銮殿矣。”

  “兄长……明明是明相和余国柱私底下卖官鬻爵,你们才不得不与之虚以伪蛇,保住了不少有为的官员,否则这朝廷的官位都快被他们卖完了,一个个素位尸餐,甚至连大字不识几个都能位列朝官之列,何其可笑?”徐秉义握紧了拳头,心中不甘,那明珠如此骄横毒辣,却偏偏得到皇上无比的信任重用,清流官员几无立锥之地。

  徐乾学无奈地叹了口气:“因为明珠乃是八旗大族出身,除非涉及谋反大罪,否则很难将其彻底扳倒。一旦打蛇不死必遭反噬,我们无论如何只有忍!我徐氏在世人眼中乃是明珠死党,此次既然有人针对我等开刀,想必明珠的好日子也不远了,正好趁此机会急流勇退,冷眼旁观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徐元文缓缓地点了点头,只是单纯去官罢职怕是不够的,明珠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幕后之人也不是好糊弄的……也许该是自己为家族做出牺牲的时候了。

  康熙二十五年末,江南江西总督傅拉塔经多方查证,上表弹劾徐乾学及其弟徐元文不法之事共十五款,二徐皆被解职。翌年,徐元文就因惊悸呕血而亡。

  康熙闻讯唏嘘不已,诏其兄徐乾学许以原官解任,专任修书总裁官。言其弟徐秉义文行兼优,并无不法行径,此前乃受其兄所累,复擢其为内阁学士。

第339章 风起云涌(十)

  “臣妇参见皇后娘娘,恭请娘娘圣安。”何氏一身二品诰命服饰,恭敬地向着宜敏俯身行礼,带着发自肺腑的感激。

  “夫人无需多礼,来人,赐座。”宜敏端坐上首,微笑着看向面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夫人,也许是生活的摧残让其华发早生,老态毕现,但是骨子里的坚韧却并没有被消磨,反而被磨砺得愈发光华夺目。

  “多谢皇后娘娘。”何氏并未推辞,而是大大方方地坐了下来,身姿挺拔端正,目光清正地看着宜敏,由衷的赞叹道,“臣妇对皇后娘娘慕名已久,今日一见方才知晓什么叫做惊为天人。”

  宜敏对于各种奉承之言早已听得耳朵生茧,但是眼前之人的肺腑之言依然令她感到愉悦,她眉眼舒展,放松地靠在扶手上,语气极为亲近:“夫人谬赞了,自从得知夫人当日之举,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实乃我辈女子楷模。本宫心中感佩至极,恨不能亲身在场一睹夫人风采。”

  何氏爽朗一笑:“皇后娘娘才是真正的女中豪杰,善亲堂自娘娘手中发起,十数年来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布大江南北,不但收容鳏寡孤独无数,每逢灾年更是施粥赠药,真正有恩于天下万民,臣妇虽然远在江南也能知晓皇后美名,经常叹息无缘得见娘娘一面,没想到如今竟是这般方式如愿以偿。”

  她起身双膝跪地,竟是对宜敏行了磕头大礼:“还未谢过娘娘救命之恩,还请受臣妇一拜。”

  “快快请起,本宫所为不过是举手之劳,何德何能受此大礼?”宜敏连忙命人将其扶起,甚至亲自起身执其手,让其坐到自己身边,略带调侃地道,“夫人本是洒脱之人,金銮殿上面对天子尚且侃侃而谈,为何却对本宫该如此多礼?”

  何氏笑而不语地看了看左右,等宜敏会意挥手摒退宫人,才郑重道:“臣妇这一拜乃是替我家老爷所行,当年台湾初定,老爷沉疴难返之际,是娘娘出手相助,才帮老爷捡回一条命,我姚氏受皇后救命大恩又岂是区区跪拜可以回报的?临行前,老爷让我给娘娘带句话,但有所命,莫敢不从!”

  宜敏闻言略带惊讶地挑起眉毛,轻笑一声:“忧庵先生如何得知是本宫授意?”她明明刻意绕过来善亲堂的人手,另外派人救了姚启圣一命,毕竟这位可是真正的贤才大能,文武双全,一人可抵百万兵,若是就此陨落着实太过可惜了。

  “娘娘这般说可就有些小视老爷了,在江南这一亩三分田上,除非老爷不想知道的,否则总能查到蛛丝马迹。江南豪商苏三味原本与老爷素无交情,却肯在姚氏陷入绝境之时拉扯一把,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

  须知自古民不与官斗,苏三味敢冒着偌大风险在明珠一党眼皮子底下保住老爷的命,还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背后定然有偌大靠山,经老爷多方查探,意外察觉他是江南善亲堂最早的发起人之一,如此方知真正的救命恩人竟然远在天边。”

  宜敏畅快一笑,也不藏着掖着:“没想到忧庵先生人虽然病着,这脑子却还是那么好使。不错,苏三味是本宫门下奴才,也是本宫让其在江南帮衬着点,毕竟战火一起,遭难的永远都是平民百姓,善亲堂虽然能做的不多,但是为姚氏提供些帮助还是没问题的。”

  何氏露出果然如此的神色,却仍是追问道:“不知娘娘为何看重我家老爷?他就是个锥子脾气,官儿越做越小,脾气却一点没收敛,朝廷上下几乎都得罪了遍,一旦出事立刻就是墙倒众人推,连一个替他说话的人都没有。臣妇说句不客气的话,老爷这种人招惹仇家的本事可比他做官的本事强多了。”

  宜敏摇了摇头,淡淡地道:“本宫虽然身在宫中,但是家中子弟大多在行伍之中,平三藩、收台湾虽然是许多人的通天之路,但是功勋显赫之下乃是累累尸骨,施琅虽然是难得的水军大将,但是若无姚启圣早些年多方筹谋,软硬兼施,单凭他可立不了这泼天大功。

  姚启圣在朝廷官员看来就是个不合群的刺头,甚至在皇上看来也是个狂悖无礼之徒,但是他却有一颗纯粹的赤子之心。与其说本宫看重姚启圣,不如说是看不惯一个真正爱民的好官,最后却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能闻娘娘此言,老爷定然浮一大白,将您引为生平第一知己。”何氏闻言动容,眼中浮起一层水雾:“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老爷为**可谓殚精竭虑,可朝廷是如何待他的?唇枪舌剑,多方刁难!皇上更是不问青红皂白下旨申饬,让老爷悲愤呕血,几乎立毙当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3页  当前第1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4/1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康熙荣妃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