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康熙荣妃_分节阅读_第109节
小说作者:敲钟的紫藤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41 MB   上传时间:2025-03-21 19:59:17

  他们丝毫没有去查看的打算,皇太后能够在偏心至极的顺治手里保住后位,还能稳稳当当地活到现在,若说她手下没有几个高手,搁谁都不信啊?

  要知道当年顺治元后孟古青可是真正带着百里红妆嫁入紫禁城,被废之后把一切都留给了现在的皇太后,加上孝庄当年持续不断交给她的势力,皇太后手上的底牌不少,加上她谨慎的个性使然,怎么可能真的只留两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寝宫,派人关照一二不是很正常吗?

  他们二人能够假扮孝庄这么久,靠的就是谨慎二字,白日里即使真的没有外人在,他们也不会卸下伪装,而是用传音入密或者腹语之术交谈,唯独在深夜两人会互换身份,让躺了一天的“孝庄”起身松动筋骨,活络气血,否则长时间禁锢血脉很容易给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创伤。

  漱芳斋

  康熙当年借着修缮后宫的机会,将西五所和北五所都修缮了一遍,将之改建成如今的阿哥所和格格所,两者隔着御花园遥遥相望,又都临近顺贞门,方便以后阿哥们以后出入宫禁。

  漱芳斋是毗邻御花园的一座小宫殿,属于西六宫的范围,刚好与西五所紧挨着,原本只是为了庆祝康熙圣寿而临时搭建的戏台,后来为了方便看戏,干脆便新建了一座大院,赐名漱芳斋,专为看戏娱乐之用。

  自从大戏台建成之后,康熙逢年过节便会请大臣们来此看戏,宜敏也很邀请后宫妃嫔来此放松娱乐一番,所以这里的场所极为宽敞,用来当做宴会的场所也十分合适。

  例如今日的皇室家宴便是如此,爱新觉罗宗室人数众多,平日里是极少聚集在一起的,除非是皇帝诏命,否则岂不是容易被怀疑聚众不轨?皇帝天然便是爱新觉罗氏的大家长,册立的皇后便是主母,宗族众人自然要来拜见一番,以示尊重主母的地位和权威。

  当然平日里皇帝日理万机,肯定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管理宗室,随着宗室人数年复一年越发庞大,于是便有了宗人府应运而生,设立宗正等职务来管理宗族事务,惩戒不肖子弟,权利极大。

  宗族子弟为了能入宗人府任职,一个个是削尖了脑袋往里钻,谁都知道入了宗人府便是人上人,执掌宗族大多数人的生杀大权,给了原本无法入仕朝廷的宗族子弟一个极好的出路。

  而宗人府的考核大权掌握在康熙手中,宜敏身为皇后,自然也有相应的权利,不过她负责的是宗族女子的部分,毕竟涉及女子隐私之事,大老爷们很难断案,由主母接手也是应有之义。

  自从有了宗人府,爱新觉罗一族的风气倒是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毕竟谁也不想当混吃等死的米虫,只要努力上进就有机会飞黄腾达,谁还不乐意呢?自然宗室们对康熙的支持就更坚定了,如今康熙立后,他们自然挖空心思讨好宜敏,巴望着能给皇后留个好印象,将来没准就能用上呢?

  宜敏对着这些宗室爷们的德性知之甚深,除了少数几个确实有着真才实学之外,都是混吃等死的那种,即使入了宗人府,那也是作威作福的料子,上辈子执掌宗人府的是几位亲王,手底下管着宗室大小事务,称得上一言九鼎。

  虽然宗人府的污糟事儿从来不少,对族人下起狠手来更是毫不手软,宗室无论男女一旦进了宗人府,基本上就别想囫囵出来,但是也极大地震慑了一大部分违法乱纪、欺男霸女的宗室子弟。

  当然碍于皇室对宗族的天然压制与警惕,宗室子弟想要出人头地的难度极大,除非才华极其出众之辈,否则顶多在宗人府里混个职务,管着爱新觉罗家那一亩三分田罢了,但是好歹也算是个出路了。

第269章 母仪天下(十八)

  漱芳斋大戏台上,京城最有名的昆曲班子已经做好了准备,班子的优伶都是一脸兴奋地躲在帘幕后,悄悄张望着戏台之外的地方,不停感叹私语着。

  “原来这就是皇宫啊!真是太气派了,就跟曲儿里唱的天上仙宫差不离了。”

  “嗨,这辈子居然能进紫禁城表演一回,也算没白活了。”

  “那是,一般人连皇城根上都不敢留,更别提进宫了,以后能跟人吹一辈子了。”

  “这才哪到哪啊?等会还能见到皇上,皇后呢,你们岂不是要激动到说不出话来了?”

  “那可不成,真要唱不出来那可就坏事儿了,听说欺君之罪可是要杀头的!”

  “呸呸!你就不能想点好我好的,凭咱这十几年的台功,便是做梦都能唱好,你们就等着领赏吧!”

  “你们这是都闲的没事干了吗?还不去吧吃饭的家伙再检查一遍,这回可是在御前表演,都给我打叠起精神来,要是出了半点差错,咱们整个班子可就全完了,所有人都要掉脑袋!”

  班主大跨步从后台走了出来,对着扎堆聊天的众人怒目而视,这里可是皇宫,可不单单是天子脚下,直接就是在眼皮子底下,随便一个宫女太监都不是自己这些戏子能够得罪的,万一哪个地方犯了忌讳,怕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众人一看班主那张漆黑发怒的脸孔,顿时哗啦一声作鸟兽散去,原地只留下两名做花旦和武生打扮的人,他们是这个戏班子的台柱,名动整个京城的名角儿,受到不知多少达官显贵的追捧,即使班主面对他们也要客客气气的。

  花旦打扮的男子开口道:“班主莫要心急,大伙只是因为第一次入宫才激动了些,定不会耽误正事的。”声音清越如潺潺流水,非常的空灵悦耳,相貌在艳丽的妆容下更是绝色倾城,不愧是京城第一名角。

  “哈哈,班主安心便是,恭亲王是咱们戏班的常客,入宫前已经派人教导过我们宫中的礼仪和规矩,大伙都是明白人,不会让您为难的。”武生打扮的男子一开口便有一股豪迈之气,相貌也是英武不凡,看他精光内敛的眸子和绵长的呼吸,显然是个有真功夫的人。

  班主见这两大台柱开口了,自然不会再板着脸,他对着两人点了点头,低声道:“恭亲王可是特地提点过,今儿是为了恭贺帝后大喜,这皇上与皇后娘娘都是真正懂行之人,待会你们可得拿出十二分的本事来,否则怕是入不了这两位的眼。”

  花旦闻言不由得与武旦面面相觑,他们不过是戏子罢了,这等隐秘之事还是第一次听说,忍不住追问道:“这话是怎么说的?咱们今儿唱的《长生殿》虽然是新戏,但是一经问世便风靡京城,将其他戏班子的风头都压了下去,难道还入不得贵人法眼?”

  班主左右看了看,凑到两人耳边低语道:“你们可知咱们新戏《长生殿》的剧本从何而来?”

  武旦有些疑惑地看了看班主,见他神神秘秘的,便也压低嗓音回答道:“《长生殿》乃是洪昇先生十年呕心沥血之作,这不是天下皆知之事吗?”

  “你们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据恭亲王透露的消息,这洪昇先生写《长生殿》时极为不顺,数易其稿仍不满意,原来至少还要几年时间方能出世,结果机缘巧合间稿子被微服出行的贵人看到了,经两位贵人的提点才得以提前成书。”

  班主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恭亲王嗜好昆曲,曾经想要将他的家班收入王府豢养起来,虽然后来没能成事,但是却也有一点香火情,他这戏班子能够被选入宫中,也是得到了恭亲王的力荐,否则哪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花旦低低惊呼一声,娇颜上满是震撼:“您的意思是,这《长生殿》竟是御笔亲提吗?这……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她算是彻底明白班主到底在焦虑什么了,在剧本创作者眼里,恐怕再好的演出也能挑出无数毛病来,一如当年洪昇选择了他们戏班子来演出这个剧本,拍戏的时候那水磨工夫简直要命,历时将近一年才堪堪让其满意,得以搬上戏台。

  武生的面色也是凝重了起来,戏曲表演再如何传神,终究难以真正将原作的精髓演绎出来,而且剧本难免还会改动一些原作的内容,万一让皇后娘娘看不惯了,那可就太糟糕了。

  “班主,这么重要的事你为什么到现在才说啊?”武生苦笑连连,若是知道宫里有这么两尊宗师级别的人物存在,他肯定要更加慎重地准备才行啊,如今事到临头了,哪里还有改进的余地呢?

  花旦也是连连点头,看向班主的眼神充满幽怨,班主被看得打了个激灵,连忙道:“你们可别乱来啊,我提前说了也没用,反而会扰乱大家的心神,毕竟剧本早已经定了,在京城里也已经演了上百场,不可能再改进了。

  我这会说出来,只是见你们最近演多了,似乎有些飘了,平日里顶多出八分力,这才好心提点你们,给我拿出当年初次上台的谦恭来,给我使出十二分的本事来,只要能入了天家的眼,咱们真正戏班名动天下的时候就来了。”

  “班主,您的意思是?”花旦毕竟是久经风尘之人,很快就听出了班主似乎有言外之意,忍不住试探道。

  班主意味深长地看着两人:“听说《长生殿》问世后,洪昇先生的才华极得皇上赏识,已经被破格提拔为国子监典簿,让其专心撰写新剧,皇后娘娘也是时有提点……”

  两旦听到这里眼神顿时火热了起来,一部《长生殿》已经让他们火遍京城,若是能再演上一两部,他们定能名扬天下,成为梨园祖师级的人物,从此进出豪门显贵府邸都将成为座上宾,不再被当成下九流的戏子了。

  看着面前这两位名角儿眼中的斗志,班主心中满意地笑了,他的戏班子可不能止步于此啊,他手中的角儿不少,但是面前这两人是他最看好的,相貌极佳,身手唱功也是一时之选,努力了这么多年,也该在天下人面前露露脸了。

  宗室已经陆续入场,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谈天说地,能够受邀入宫的大多是有爵位在身的,爷们间聊的是权势美人,女人间攀比的就多了,夫婿、子嗣、出身家世等等,甚至连一身衣服、一套头面都能炫耀半天。

  三个女人一台戏,宗室女眷之间不说个个熟稔,至少都是彼此知根知底,只要打开话匣子便没完没了,尤其听说今日进宫登台表演的是红遍京城的聚和班,不由得更是兴奋得不行,在看戏这方面第一次达成了共识。

  这时一位贝勒福晋打扮的女子低声道:“诶,你们说这聚和班最出名的戏本便是《长生殿》,在今儿这种喜庆的日子唱是不是有点不合适啊?”毕竟演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万一被认为是隐喻当今和皇后,那可就不妙了。

  “是啊,我记得当初皇上曾经下令,民间戏班不得演出历代皇帝后妃的,这聚和班什么来历?居然演了这么久也没被抓起来?”周围几人闻言都是连声附和,都是爱戏之人,自然很快都想到了当时的禁令。

  旁边一个同品级打扮的中年福晋探过头来,笑着道:“这就是你们孤陋寡闻了吧,这《长生殿》可是皇上亲自过目,御笔朱批一个好字的旷世之作,若非恭亲王力排众议给了聚和班,恐怕京城里的戏班子都要打起来了。”

  “原来如此,还是你消息灵通,哪像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幸好你今儿提点了,不然将来不小心将这事问出来,可就徒惹人笑了。”周围众人纷纷对发话的福晋一通恭维奉承,毕竟这位的当家人可是在宗人府当值,位高权重啊!

  说出这个消息的福晋面色微带得意,嘴上却谦虚道:“不过是多听点小道消息罢了,当不得什么本事。不过这消息可不是我那当家的说的,而是与我那妹妹闲聊时得知的,你们也知道她能够时常进宫向娘娘请安的。”

  一听这话,周围的女人们就更起劲了都是一脸艳羡,七嘴八舌的道:“你那妹妹确实嫁的好不好?那可是淑嫔娘娘的亲弟弟,听说娘娘如今娘娘又大喜了,等过些时日平安诞下阿哥,这膝下可就有两个阿哥了,大家伙怕是很快就要改口了。”

  中年福晋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压低声音神秘的道:“那是当然,我跟你们说啊,淑嫔娘娘怀里这胎已经被太医诊出来,九成九还是个阿哥。前些日子得到这个消息,整个郭络罗氏可都是乐坏了,听说我今晚要入宫赴宴,千叮咛万嘱咐要我找机会向娘娘问安,但凡娘娘有什么需要的,府里头哪怕是上山下海都得帮她弄来。”

  “真的假的?这淑嫔娘娘要是真能养住两个阿哥,那可是皇后娘娘之下独一份了,将来这妃位还不是板上钉钉?”那位年轻点的贝勒福晋面带羡慕地道,四妃之位的含金量有多高,端看皇上登基二十二载也不过封过三位罢了,如今更是只有一个病秧子的佟妃,淑嫔若是晋位淑妃,那可就真是后宫第二把交椅了。

  “嗨,这话我可没说啊,咱们聊归聊,妃位什么的还是没影子的事儿呢,你们可别乱传啊,万一传到主子娘娘耳朵里,那才是真的坏事了。”中年福晋顿时警觉起来,死死盯着吗年轻福晋,压低声音警告道。

  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是倒在成功前,尤其当今皇后锋芒之盛堪称如日中天,万一听了这话心里不舒服,给淑嫔娘娘使点绊子,那可就是天大的祸事了,她可担不起这份责任。

第270章 母仪天下(十九)

  这时端坐在不远处的一位郡王福晋突然回过头来,淡淡地道:“他他拉氏,虽然皇后娘娘素来心胸开阔,待下宽和,不会因为一点闲言碎语迁怒他人,但是无论是妃嫔晋位还是诞育皇嗣都不是外人可以妄议的,若是不想祸从口出那便少说宫中事。”

  一见开口训斥的人是一位郡王福晋,周围众人纷纷闭上了嘴,虽然这位福晋面容看着很是年轻,但是这位的夫婿作为宗室里少有的实权郡王之一,众人可不敢去触她的霉头,尤其言谈间更是涉及到皇后娘娘,她们就更不敢接话了。

  他他拉氏更是不敢反驳,连忙起身行礼,道:“多谢福晋提醒,我等确实不该妄议天家之事,还请福晋宽宥则个。”面上带着明显讨好的笑,谁让这位夫家刚好是他家那个的顶头上司,她也曾为了拉关系,多次上门拜访。

  那郡王福晋只是淡淡地撇了她一眼,便不再理会。他他拉氏舒了口气,暗自庆幸这位福晋的脾气向来刚正,与他她那已经致仕的祖父一模一样,有事会当面指出,背地里却不会记恨,到也算是好相处,不过也亏得她嫁了个性子好的夫婿,否则怕不是只能被供起来养着。

  偏偏这位明明脾气硬的像是石台上的神像,偏偏就是个好运道的,听说当年选秀就曾经顶撞过当今皇后,却因祸得福被指了一桩好姻缘,给一位宗室贝勒当了嫡福晋,婚后夫妻和顺,子女成双,去年夫家还因为立功晋了郡王,这位也成了郡王妃,真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不过这些话她只敢在自己心里头念叨,可不敢再多嘴了,免得惹恼了这位福晋,怕是自家还没捂热的位置就没了,到时候当家的肯定不会饶了自己的。

  妇道人家的闲言碎语自然不止这一处,但也只是这场大宴的些许点缀罢了,所有人的目光都不自觉地看向正中央的戏台,听戏已经是紫禁城内外老少爷们的最爱,尤其聚和班新戏出台后,每逢开场更是万人空巷,戏台下一座难求,如今竟然被请进了宫里,众人自然是万分期待的。

  这时,一行身着皇子服侍的阿哥们和各色旗装打扮的格格们走了进来,大阿哥承瑞当先而行,二阿哥赛音察浑手里牵着六格格阿鲁玳,紧随其后的是六个阿哥和剩下的五个格格。

  宗室们顿时一拥而上,纷纷对着几位阿哥嘘寒问暖,裕亲王福全拍着承瑞和赛音察浑的肩膀大笑着说话,恭亲王常宁则抱起阿鲁玳乐呵呵地逗弄着,对着上前问安的三格格只是微微点头,却也让三格格喜形于色了。

  阿鲁玳对常宁并不陌生,她对于这个喜欢带自己玩的皇叔十分喜欢,抓着常宁给她的如意环扣把玩着,开心地道了谢,嘴甜地叫嚷着:“皇叔最好了”,乐得常宁笑得见牙不见眼。

  一旁的马氏也是掩嘴轻笑,逗弄着阿鲁玳:“这如意环扣可是皇婶帮着挑的,你倒是说说,到底是皇叔好,还是皇婶好呀?”她对这个粉雕玉琢的福娃娃真是喜欢到了骨子里,连自家闺女都要膛乎其后的那种。

  阿鲁玳皱着粉嫩的黛眉,有些为难地看了看常宁,又转头看了看马氏,显然在认真考虑这个问题,纠结得小脸都垮了下来,还是马氏身后的舒舒看不过眼,探出头来解围道:“阿玛额娘,你们就别逗阿鲁玳妹妹了,她还小呢!”

  阿鲁玳看到舒舒就是眼前一亮,连忙从常宁怀里挣扎着下了地,跑到舒舒面前抱住她,撒娇道:“舒舒姐,你怎么好久不来宫里了,阿鲁玳好想你哦!”她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堂姐了,比起大格格她们都喜欢。

  舒舒是常宁的第六女,却是唯一的嫡女,康熙十六年出生,从小就时常跟着马氏进宫请安,虽然只比阿鲁玳大三岁,却教养得极好,行事沉稳,很有大姐姐的风范,平日里对阿鲁玳极为护犊子。

  马氏笑看着这一幕,眼角撇过拧着帕子的三格格,视若无睹地忽略了过去,若是自己没有生下嫡女,自然不介意扶持一下这个被皇上收养的庶女,但是如今她有了舒舒,自然不会让一个庶女抢了自己嫡女的风头,尤其阿鲁玳可是帝后的掌上明珠,只要跟她交好,未来好处自然数之不尽。

  “皇上驾到——”

  “皇后驾到——”

  随着帝后一同驾临,宗室们纷纷起身相应,康熙和宜敏各自走下步撵,一边携手往里走,一边与众宗室打招呼,尤其面对一些年纪大的宗室王爷,就连康熙也要停下来与之寒暄一二,宜敏则是出言慰问一些宗室随同子嗣前来的老福晋。

  阿哥和格格们自然是上前问安,然后很是自觉地跟在康熙和宜敏身后,这种场合大家都分得清轻重,就连最爱撒娇的阿鲁玳也乖乖地被兄长牵在手里,看着自家阿玛、额娘被人群包围着艰难前行。

  就这样走走停停,好半天才来到了主位上,不等康熙和宜敏松口气,外面又来了一声通传:“皇太后驾到——”。

  康熙和宜敏对视一眼,无声地叹了口气,这人终究还是来了啊。两人不得已只能再次转身,走向大门处迎接这位皇太后的凤驾,这位终究是先帝的正宫皇后,也是康熙名正言顺嫡母,在礼法上还是要给予一定尊重的。

  皇太后的銮驾在漱芳斋外停下,等她下轿站定后,就看到康熙和宜敏已经来到面前,两人一同行礼道:“给皇额娘请安。”礼节极为周到,一丝不苟让人挑不出错来。

  皇太后看着面前客气疏离的夫妻两,眼神不由得闪过一丝冷意,口中却忙道:“快起来吧!自家人何须如此客气?”她伸手虚扶了一把,笑呵呵地任由他们搀扶着自己的手臂,一同向屋内走去。

  宜敏眼尾余光不着痕迹地打量着这位许久不见的皇太后,发现她保养得极好,笑容依然那么和蔼可亲,仿佛岁月已经在她身上停滞了,只是眼神却不再如前世那般柔软和煦,反而有种异常诡异的平静,让人看久了不由得心中发毛,就像没了七情六欲的泥雕木塑一般。

  皇太后轻轻拍着康熙搀扶的手,微笑着道:“太皇太后她老人家今儿精神头特别好,大概是知道你俩终于大婚了,皇后得以扶正,心里高兴吧?若非腿脚不便,她老人家怕是要亲自过来了。”

  康熙闻言脚步微不可查地一顿,面上露出一丝不好意思道:“皇额娘说笑了,朕从始至终只有宜敏这一位嫡妻,皇祖母自然为我俩欣喜,正该当前往请安才是,哪能劳烦她老人家大驾呢?待各项婚仪完毕,朕和皇后便能日日侍奉膝下,皇额娘也能松快几分,好生在宁寿宫颐养天年了。”

  皇太后神色一顿,眼神在宜敏身上扫过,在瞥见康熙眼底的警告之后,默默放弃了与之争论嫡后与继后的名分问题,毕竟赫舍里氏堪称是皇帝的禁忌,谁踩谁死!她可不想为了口舌之争去弄巧成拙,反正是嫡后是继后,以后史书自有定论,无需自己操心。

  她抬手看了看场内,对着几位皇室老亲王微微颔首,一边似乎漫不经心地道:“皇上一片孝心,哀家心里明白,听说今儿皇上特地请了太皇太后最喜欢的戏班子入宫,稍后不妨也到慈宁宫唱上一段,让太皇太后她老人家也沾沾喜气呀!”

  康熙眼中寒芒一闪,朗声接口道:“这是自然,朕早已安排好了,皇祖母前些年不是最爱听聚和班莫白的曲儿吗?今儿朕已经命人将他带到慈宁宫,专门唱给太皇太后一人听,她老人家想听多久都可以,若是真能逗得她老人家开心,朕便做主把人留下来,两位太后若是喜欢了便唤来唱几段,岂不美哉?”

  皇太后面色冷了一瞬,很快恢复了过来,言语间却没了笑意,只是淡淡地道:“皇上谬言了,这听戏不过一时之娱,岂能容戏子长居宫中,实在于礼不合,还是待来日太皇太后大好了,再招来唱一出好戏便罢了。”

  康熙笑着抬眼看了皇太后一眼,点头赞同道:“是啊,待皇祖母好些了,朕定然在慈宁宫大摆宴席,为她老人家大肆庆贺一番,如今还是莫要扰了她老人家的清净吧?”

  宜敏沉默地看着康熙和皇太后上演着母慈子孝的一幕,两人看似言笑晏晏,实则眼底却半点笑意皆无,言辞间更是刀枪箭雨,你来我往间毫不留情,不由得心中哂笑,这就是皇家所谓的亲情,真是虚伪得叫人作呕呢!

  皇太后明摆着对康熙不按照两宫太后的意思办很是不满,按照规矩太皇太后是如今皇室辈分最高的人,更是皇帝的亲祖母,这家宴该当太皇太后主持,至不济也该由皇太后召集,但是康熙直接越过了两宫太后,甚至连请都不请,直接默认她们不参加了,若非皇太后自己跳出来要求参加,以后两宫太后在这皇室就真的成了隐形人了。

第271章 母仪天下(二十)

  康熙自然也听明白了皇太后的意思,不过他只是顾左右而言他,根本不正面回应,册立皇后当日本该有向两宫太后行礼的仪式,但是皇太后以太皇太后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了,相当于宜敏并未得到长辈正式认可。

  对此康熙气得不行,既然不想接受皇后的行礼,那么以后也别再拿太后的架子,所以这场家宴压根就没有排上皇太后的座次,偏偏皇太后非要跳出来找不自在,甚至亲自跑到乾清宫施压?

  简直让康熙无言以对,皇太后这波操作也是绝了,既然表明了不想受皇后这个儿媳的礼,那你就死硬到底啊?结果转头却又要参加为皇后举行的家宴,这到底是要闹哪样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3页  当前第10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9/1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康熙荣妃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