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为就他聪明,岂不知还有好几个人也盯上了周易,到时候僧多粥少,还不知道他能抢到多少呢!
真把周易惹急眼,他会让你连屁也吃不上一口。
李光亮带着二队紧跟一队身后,挥舞着越来越酸胀的胳膊,他回头大声喊:“大家注意,调整好呼吸,噗!保持节奏,噗!”
“调整呼吸,噗!保持节奏,噗!”
二队的小伙子们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和前面的一队距离拉的越来越大,心里大骂:“一队这些牲口,吃了兴奋剂吗?怎么拼上命了?”
李光亮也在心里暗暗吐槽:周易这小子,为了能回去陪女朋友过年,真是豁出去了。他这是想打破纪录吗?
周易一心向前冲,怕队友们给他关键时候掉链子,回头给队友们打鸡血:
“小崽子们,能看到海岛了,噗!冲冲冲,完成任务,回去我给你们分我的存货!噗!冲啊!”
一队的小战士们也不疲惫了,好像立刻充了血槽,只知道奋力机械的划动双臂,跟着队人冲冲冲!
他们早就想把队长的存货清空了,可是队长护的紧,天天把那点吃食藏起来吃独食,他们一起上也没抢到!
难得这次队长大出血,主动把东西拿出来分享,他们拼命也得抓住这次机会,把东西拿到手。
队长家里也不知道从哪弄到的稀罕东西,葡萄酒和茶叶他们没捞着,可那些果干海鲜干真是好吃。
吃过一次,他们就爱上了那美妙的滋味,心心念念等着队长的下一个邮包。
只要能耳听八方眼观六路,腿脚再跑得勤点儿,常去门岗打听着,就能堵截到队长的包裹了。
周易奋力游在前面,带头的人需要的体力是最多的,不但要破浪而行,还要选择最短最省力的路线。
第352章 做豆腐蒸饽饽
虽然身体上很累,心里却是轻快的。只要争取到假期,那点儿存货都给战友们分了,他也不心疼,反正剩下的也不多了。
只要回到于家村,娇妻幼子在怀,吃什么他不在乎。
更何况,他的媳妇也亏不了他的嘴,啥好吃的都会不厌其烦的做给他吃。
心爱的人亲手做的,新鲜出炉,热乎乎的更令人暖心暖肺。
周易心里的紧迫感促使他潜力爆发,带着一队闷头向前游,恨不得一步奔回于家村。
第二天腊月二十八,陈红早早起床,蒸红糖开花馒头,蒸包子,做早饭,喂鸡鸭喂狗子。
于洋起床在院子里打了一个小时的拳,头上热气蒸腾的回屋洗漱。
饭后娘俩一起去了前院,旅馆的厨房大,几家上午在这里合伙做豆腐。
店里有一台小型电磨,平时磨个玉米糁豆糁豆面的都不用再去隔壁村的磨坊。
换上细砂轮,也可以磨豆浆,店里也经常隔三差五的做板豆腐豆腐皮。
家什全,干活的人也不少,郭婶和二虎婶昨天晚上也泡上了黄豆。
吃完早饭,大家都到了,开始忙活着准备做豆腐。
郭婶掐了掐豆粒,已经泡透了,他们分工合作,磨豆浆的磨豆浆,烧锅的烧锅,滤豆渣的滤豆渣。
豆浆磨好后,要兑进一些热水,水和豆子的比例是七比一,兑好用细眼纱布装起来过滤,把豆渣滤出来。
滤过豆渣的豆浆倒进大锅熬煮,开锅后烧火要注意火候。
煮豆浆是比较关键的一步,火大了容易溢锅,只能小火慢炖,锅边还不能离人,随时拿着舀子扬汤止沸。
豆浆煮的时间越长越浓香,做出来的豆腐也越好吃。
豆浆煮好,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了,点豆腐!
老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于家村做豆腐却不是用卤水点豆腐,而是用石膏点豆腐。
这时候就该郭婶隆重出场了,她老人家取出她的终极秘密武器―石膏粉,用小秤秤取石膏粉,加温水化开。
“石膏粉的比例是一百比二,也就是说一百斤干黄豆,点卤的时候要点两斤的石膏粉。
少了不成型,多了做出来的豆腐不但发苦,而且又老又柴,不但不好吃,而且还不出豆腐。
好手做豆腐,一斤黄豆能出三斤半到四斤豆腐,手头不好的人做豆腐,一斤黄豆只能出两斤七八两到三斤,而且味道还不好吃。
趁豆浆还热着,大家谁想喝豆浆的,赶紧拿碗盛,稍凉会儿,我就点豆腐了,你们只能吃豆腐脑了。”
陈红爱喝热豆浆,赶紧拿碗去盛了一碗,边吹着热气,边小口小口的炫下去一碗香醇的热豆浆。
“好喝,豆香味真浓!要说还是咱们自己家种的粮食,太香了,好喝!”
郭婶撇完浮沫,又舀起一舀子豆浆:“爱喝就再给你盛一碗!”
陈红连忙摇头,“不要了,真喝不动了,刚吃过早饭没一会儿,肚子里饱着呢!
这一碗豆浆都是多喝的,就是闻到豆香味嘴馋!”
“哈哈哈,咱们自己家种的豆子是挺香的。今年加工的豆油一斤都没舍得卖,除了自家吃,都留在旅馆里用了。”
小豪妈妈和王新妈妈都善意的大笑,“我们也经常喝豆浆,一会儿豆腐脑好了,你再来碗豆腐脑,更香!”
村长看太阳出来了,家里也用不上他们这些男劳力,就带着男人们去菜地出菜了。
二虎叔去羊圈喂羊了,这几天雪后山上没草吃,羊都没往外撒。
下午要杀两只羊,二虎叔有些舍不得,要给羊群再喂顿好的。
他把地窖里储存的胡萝卜挑走一担,去喂他的宝贝羊了。
今年他们五家一共泡了五十斤黄豆,两个大锅一起开火,厨房里热气腾腾,干了一上午,才把豆腐先后做好压上。
“行了,先压着吧!吃完午饭就可以掀包了。小凤,王新他妈,你俩先把米饭煮上,再烧个鱼,炖个大白菜。
一会儿去市里送菜的应该回来吃饭了。下午王新他妈和小豪他妈,你俩去菜地帮忙。
陈红、小凤有劲,留在厨房帮忙揉面蒸饽饽。你俩先把面发上吧,厨房里热,吃完午饭应该就能发好了。
陈红,你再拿点大枣来,店里的大枣不够了。拿回来先洗干净控控水,下午用剪刀剪开就用。”
这时候,郭婶才是大家长,家里家外都归她指挥,年轻的媳妇们听命令干活就是了。
陈红回家一趟,不但提来一大袋子大红枣,还提来五十斤秫谷子面,胶东虽然不蒸黄粘窝窝,但是有蒸发面年糕的传统。
陈红回来的时候,小凤已经开始和面了。郭婶不让用酵母粉,她喜欢用老面发面。
陈红也洗干净大枣控水,开始下手和面,不过她和的这盆面,不仅加了白糖,还加了牛奶,蒸出来完全是升级版的饽饽了。
陈红和小凤一共和了一百斤面粉,还和了几种带颜色的面团,累的小凤直甩胳膊。
和完饽饽面,盖上笼布醒发着,陈红把秫谷子面拿给郭婶看。
“婶子,这些是我从济南带回来的秫谷子面,今年咱们试试用它来蒸发糕吧!”
郭婶一听笑了,“这就是你们那蒸黄粘窝窝的面子吧?
行,咱蒸一锅试试,也蒸一锅玉米面的,别让老祖宗适应不了新口味!”
“哈哈哈!哈哈哈!”厨房里的人都笑了,郭婶真有意思,第一次尝试,她老人家怕失败,也怕让陈红丢了面子,拿上供老祖宗说事呢!
男人们十二点半才回来,他们一上午出了四千多千蔬菜,已经都送去市里的大超市。
今年下雪,路上不好走,外地的菜进来的少,这可真是他们的好机会。
每斤蔬菜都卖到了最低三块五,最高五块的高价。
就这样还供不应求呢,他们一卸车,就有顾客排队等着买呢!
村长快速的吃完饭,“我去村里找人帮忙出菜,留下咱们自己吃的。
其余的,趁着价钱好,今明两天全出完卖出去,装进口袋的钱才准成。
天晴了,外地的菜进来,价钱肯定得跌,留给咱们的时间不多了。
老伴,晚上你们多做些饭,不行咱们打夜班,必须把果园里的青菜全出了。”
说完,把碗一推,穿上外套就去村里了。十分钟后,村里的大喇叭就响起了村长征集人手的呼叫声:
“紧急通知,紧急通知:村头旅馆急需三十个人手出菜。”
第353章 必须杀两只羊过年
“男人女人能干活的都行,一天工资两百,加夜班另加一百五。
想干的下午一点半前旅馆报名,工资日结,名额有限先到先得,有意想挣钱的抓紧了。
再说一遍……”
陈红莞尔,村长这是公器私用吗?看看,当村干部还是有好处的,有事直接开广播在村委的大喇叭里喊一嗓子就行,不用一家家上门通知!
也不知道是村长人缘好有号召力,还是村民们真缺钱,村长这个去找人的还没回来呢,旅馆里就跑来六个年轻小伙子。
小峰和王玉生王玉勇放下饭碗,赶紧带人去果园干活了。
等村长到家,又陆陆续续的来了三十多个人,还男女老少都有。
来报名的人超员了,村长大手一拍:“既然来了,就都留下吧!
正好分工合作,年轻人管出菜。年龄大的和妇女们拢堆捆绑。
人多干的快,谁也闲不着!小峰和玉生玉勇管运输,大家下地干起来吧!
陈红,把钥匙给我,两辆三轮车肯定不够用,下午也得用你的皮卡车。”
陈红乖乖的把钥匙递给村长叔:“叔,咱们这么忙,下午还有空杀羊吗?”
村长一顿:“下午没空杀,那就晚上杀,晚上杀不了,那就明天上午杀。
反正今年必须杀两只羊,过年做啥菜我都算计好了,鸡鸭鱼猪羊,一样都不能少!
行了,你们妇女也赶紧收拾收拾干活吧,厨房里的活也不轻松!”
出菜的人都踩着雪下地了,小豪妈妈和王新妈妈也跟着去了,郭婶和二虎婶也带着陈红小凤下厨开始揉面蒸枣饽饽。
下午,陈红和小凤主要的活计就是甩开膀子,用力揉面,干的纯粹是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