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氏一脸鄙夷,“哪能同意,差点没拿着扫帚给王小红赶出来,人家是还没孩子,但也不想供一个外人不是,诶,巧娘我可没说你是外人哈,你看我,嘴上也不过脑子!”
“瞧你说的,我还不知道嫂子你么,没有的事!”
“那我就继续说了,小王氏哭得可惨,听说她公爹丈夫都动摇了,若不是她爹娘碰巧走远亲不在家她也不用回娘家,只怕这事还真让王小红给办成啰,啧啧......对了,听说你们送宝儿去读书了?”
巧娘笑着点头,“刚读了一个多月。”
夏氏也挺高兴,“这是好事,哪怕自个儿苦一点,也得让孩子认几个字才好,将来也不至于土里刨食,我看宝儿这身板也不像是能学妹夫上山打猎的,读书最好,说不定日后还能当个秀才公。”
巧娘更高兴了,她没想过孩子去考科举,只想让他认识几个字往后去县城里做事轻松些,不过嫂子这话也是看重宝儿,“只盼着他能健健康康才好呢,不拘将来做什么,能养活自己就成。”
“宝儿坐得住,一看就是个读书的苗子,我家这两个是没指望了,让他俩进学堂,跟要了他们命似的,一个不到两个月就回来了,另一个倒是坚持了半年,结果年底一问,才知道夫子让背的东西是一个不会。我想着,既然不是这块料,还是跟着家里学木工吧,将来有门手艺傍身,小尺还好,人机灵,又像咱爹,手上也灵巧,只是大尺,真是空有一身牛劲,脑子也笨,白费那么大块头了,木头上的活计怎么教都不会,往后也只能种种地了。”
赵丰年看了眼一直憨笑着让自己吃果子的大表哥,跟同龄十三岁的孩子想比,确实块头很大,两人站在一起,很难让人相信他们是双胞胎兄弟,该说不说,跟舅舅像了十足十。
回去的时候,换巧娘背着背篓,里面放着张氏跟夏氏塞的回来的十来个鸡蛋。
赵来贺怕累着儿子,因此赵丰年此刻是在他背上的,尽管他尝试过拒绝。
“前头听说二嫂想送柱子去县城的学堂,后头咱们家事多我也没去打听这上学堂的事,只前些日子听大伯娘说什么没去成,柱子是八月的生辰,比咱们宝儿大了四个月,如今大胖跟咱们宝儿都开始读书了,二嫂怕是着急了。只是我看他那边房子也差不多盖好了,估摸着分家的那点银子已经不剩下多少了。”
赵来贺点点头,“二哥向来不是什么勤快的性子,地里的活计一向是不上心的,本来地就不多,想要送柱子去县城还是难了些。”
“就是送去几个村里的学堂也是要全家人勒紧裤腰带的,你这些日子山上山下忙的,咱们家事情多,我也忘记告诉你了,前些日子二哥二嫂把柱子送到老宅去了,如今柱子是在爹娘那边呢。”
赵来贺还真不知道这事,“这是个什么意思?”
“还能有什么意思,老人家心疼孙子,有大胖二胖一口吃的,还能没柱子一口?再说,听说大胖从陈秀才回来还要教二胖认字呢,二哥二嫂这是打算让柱子也跟着学一学,这段日子,没少闹腾。”
都是为了孩子,赵来贺叹了口气,把儿子往上颠了颠。
“都难。”
这里才说到人,刚进了村就碰上带着儿子的赵来喜夫妻俩了。
赵来贺点了个头。
“二哥。”
“老四,这是刚从岳家回来?宝儿还要背着呢?”赵来喜笑完,一时也无话。
巧娘笑到“晌午那会儿日头大,便给他少穿了一件,没成想这会儿又刮起风来了,怕他着了凉呢,怎么不见青青翠翠?”
闻言,王小红将目光从她背上的背篓移开。
“家里一堆子事呢,哪里能都出门串亲戚,要说还是四弟妹你舒服,只用管一个孩子,宝儿身子骨弱,吃的也少,不像我们家,每天一睁眼就是三张嘴要吃饭,一个个的,天天嚷着要吃肉,你说说,这青天白日的,哪里去找肉吃,也不是谁都像老四那么有本事,三天两头就往家里带野兔野鸡的。”
巧娘听她说宝儿身子骨弱便有些不舒坦,只笑,“二嫂真是跟在福中不知福,青青翠翠平日里什么活都帮着做,勤快又机灵,村里谁不夸几句羡慕的,三个孩子确实不好养,别提你们家了,就是我跟他四叔,从早忙到晚,省衣缩食的,才能养着宝儿一个,真要说起来,还是二哥二嫂有本事。”
见占不到便宜,王小红索性不装了,拉着往赵来贺背篓上边凑的儿子就要走。
“……几脚路就走不动了,还要你娘来拉你,又不是没手没脚,还要人背不成,没城里人的命倒是有了少爷的架子,惯的你!你爹也是,没那命还天天想躺着不干活,有那么多兄弟有什么用,人家兄弟能帮忙,关你什么事……”
谁都听得出来这是指桑骂槐呢。
“我呸,真是兄弟也没见她当初借钱给咱们宝儿看病啊,这时候扯什么兄弟情,起初我们问爹娘拿钱,旁人还没说什么,她王小红第一个不答应,生怕我们掏空了家底。”
巧娘也是气极了,她愿意跟几个妯娌井水不犯河水,维持明面上的体面,但若是触及她家里人,那她也不会跟她们客气。
赵来贺也摇摇头,“别跟她一般见识,二嫂你还不知道,眼睛里只有一个利字,往后少来往就是了。”
“我就是气不过,说什么打猎吃肉的,往日还没分家的时候,你还少给家里拿了吗,肉吃到嘴上了,转头又怕咱家拖累了他们闹着要把咱们分出去,真是一个个都不记你的好,就说吧,哪里有兄弟连弟弟起房子打地基都不来看一眼的,我跟你讲,他赵老二家已经去过就算了,往后三哥要起屋子了,你也别过去!”
赵来贺自然答应,就是没巧娘今天这话,赵老三家起屋子他也不会去,自家当时起屋子打地基第一天,除了赵老头赵来金,另外两个兄弟一个没来,旁人家的妯娌都来帮忙做饭,他们家人影都见不到一个,只老太太送了几趟菜,帮着洗个碗还要被大嫂嚷着叫回去,赵来贺虽然嘴里不说,但心里还是有气的。
第11章
农家日常五亩地
第二天,赵来贺就到算去村长家商量买地的事,刚出门,迎面就看见了来帮忙的赵来元,手里还拎着一个纸包。
“来贺哥,拿着,县城里的点心,给宝儿甜甜嘴。”
赵来贺哪里肯接,县城里的点心卖得都贵,家家都不富裕。
“让你来帮工,你给带着东西像话吗,快收起来,给有松、花妞留着!”
“家里有呢,而且这可没花钱,你不知道,昨天我去我三叔家了。”
“这倒是奇了,莫不是留你吃饭了?”
不怪赵来贺奇怪,附近几个村里谁不知道赵家村村长这位三弟。
村长原是兄弟三人,老二小时候夭折了,老三自小机灵,不知道哪里学来的话,嚷着以后要当大官,父母本就疼爱老幺,
因没了个儿子,更舍不得幺儿吃一点苦,后来更是送到了县城里读书,一直供到了二十多岁,又花了二十两彩礼,在县城里寻摸了一门好亲事,当时在附近几个村子里谁不羡慕,只是谁成想,这老三后面竟然是中了秀才翻脸不认人了,去了县城从此也不回来了。
家里的父母不管不顾,兄长嫂子辛苦劳作供他读书也不认账,村长父母一气之下,直说要断了血缘关系。
以往老人家想儿子了,想着去县城看看,无一不是面都见不到被下人赶出来,其他人去也差不多如此,是以赵家村没有不知道的,毕竟老两口天天在村里
头转悠,没事干就要骂儿子。
是以,听闻赵来元竟然去吃了顿饭,那可不是要惊讶嘛。
赵来元大笑,“可不是,还要感谢来贺哥你那兔子,昨天我找上门去,敲门敲得大声,他家左邻右坊的都出来瞧,我就嚷着爷奶想着儿子孙子,惦记着人,前面好几年回回过来回回被赶回去,派我来问问情况,送点肉菜给补补,你是不知道,昨日个走亲戚,又赶上饭点,家家户户人都多,这不,都过来瞧热闹呢,我能怎么办,反正不给我开门,我就把这些事都说一遍啰。
我那好三叔约莫是没脸了,叫他媳妇过来亲自给我开的门,好生好气给我请了进去。我就说我没吃饭,这兔子也死了,我都好些日子没吃肉了,就为了省下来给他们送,他们拿我没办法,外面还有人跟着进来问,就烧了一桌菜,我们吃了个溜圆才回来,回来的时候又说桌上的点心不错,他恨不得我赶紧走,索性把点心都包给我带回来了,还让我以后没事不要去,我呸,谁要去见他,个忘恩负义的东西。”
来帮工的众人听了都唏嘘不已,一边骂赵大为忘恩负义,一边说可不能供着兄弟读书。
王三娘因上次被婆婆骂过,今天便抽空过来这边看看,刚好听了全程,她越听越心惊,只觉得这不就是她们家嘛,都是供一个兄弟读书,还刚好是老三,虽然现在分家了,但是三房可还是住在老宅里的,看上去也完全不像是要自己出去找活干的样子,要是他真想再读下去,爹娘疼孩子,万一被蛊惑了,说不定还真昏了头要供他读下去呢?
想到这里,王三娘再也待不住了,当即就往家跑。
赵来贺可不知道这事,将赵来贵的点心交给了巧娘,便去找村长了。
村里买地都是有章程的,总有人或因为着急用钱,或者其他缘故要卖地,但是大多时候都是东一块西一块,比较分散,也是赵来贺运气好,村西头住着一户外姓的人家,这些年做了点小生意赚了钱,便把地卖了,在县城里购置了房产,如今举家搬到了县城,过年那会儿,赵来贺还去喝过喜酒。
两亩中田,就在山脚下,还连着三亩下田,赵大生便问赵来贺要不要一起买下来,那家人答应若他愿意一起买下来可便宜一两银子,一番讨价还价之下,赵来贺花了二十两买了下来。
能买到连在一起的地实在不容易,下田虽然产出不多,但是村里多的是有下田的,大不了届时多辛苦些。
也是这几亩地实在地薄,不然也轮不到赵来贺。
因着他一口气买下来,那王家也很爽快地将半亩地的小麦当作了添头,赵来贺自是欢喜。
而那废弃的池塘,连着旁边的荒地,没人要,作为村里的荒地,村长赵大生可以做主,索性半卖半送给了赵来贺,下午跟周家人,还有村长一起去衙门改地契后,这事就定下来了。
晚上,巧娘一咬牙宰了一只兔子,好好庆祝了一番。
“如今咱们家就有八亩地了。”赵来贺打了点酒回来,今天高兴,便多喝了两杯,脸上发热,心里更热。
这一回一下子去了五十五两银子,加上盖房子拉材料的花费,他们家的家产顿时有只剩下十两银子左右了。
不过无论是赵来贺还是柳巧娘,都是不着急的,如今他们有赚钱的法子,就算养鸡不成,还能进山。
赵来贺已经决定过几日便上山了。
村里人家,人口少的,有五亩地这日子就能过得去了,以前没分家的时候,老赵家是拥有十五亩地的人家,在村里算是富裕了,不然也不会供得起一个读书人,只是后面孩子多了,一下多了好几张嘴吃饭,这才渐渐难了起来,这日子难了,事情就多了,各房便有各自的打算,这才闹着分了家。
分了家后,每个儿子都分了三亩地,两个老人自己捏着三亩地。
只是凭着这三亩四亩地,要养活一家人,还是有些捉襟见肘的,是以,前面虽然说要养鸡、养甲鱼,却都不能给赵来贺夫妻带来安全感,如今地契拿到手了,轻飘飘的几张纸,夫妻两却觉得踏实极了。
而另外一头,王三娘回到家里,白天的时候套了公婆的话,总觉得不放心,等赵来金回来,立马拉着他,说了白天听来的事。
“……你说,万一老三还想再读……我问过爹娘的意思,只说老三已经在找活干了,只是不好找,你说怎么就不好找了,县城里那么多铺子呢,爹不是说了吗,那些县城里的铺子大多都要读书识字的,这都多久了,该不会一直在咱们家赖着不走吧?”
赵来金思考片刻,“应当是不会,那县城里的活怕是当真不好找,城里人要求高,你看大为叔,他在县城里那么多年,还是个秀才呢,也是这几年才听说他当了管事,说不定得是秀才才好做账房呢。”
“我呸!你快闭嘴吧,万一被听了去,指不定又要嚷着读书,爹娘要是软和下来,说不定还要我们供他呢,我有儿子,还有两个,做什么花银子供他读书,你也知道说赵大为,也不瞧瞧他干得那叫啥亏心事,万一又是个赵大为,那还了得。
陈秀才可说了,咱们大胖聪明着呢,要不是白白耽误了几年,说不定都能去考童生了,不行,我明天就去找爹娘,一定要让老三搬出去!如今老四家也送人去读书了,我们大胖可不能被比下去。”
第二天,巧娘拎着羊肉,刚到老宅门口,就听到里面的吵闹声。
“......也别说是我们做兄嫂的不讲人情,都已经分家了,还住一起像什么话?以往我们省吃省喝供人家读书,这么多年来没吃着他半粒米、半颗糖的,可是爹娘疼儿子,我们孝敬爹娘,也就不说什么了,只是现如今家也分了,还这样掰扯不清地凑在一起也没什么意思,要是三弟三弟妹想孝敬爹娘,大可往后多来老宅看看爹娘,送上几件衣裳再送几碗肉也就是了。”
巧娘拎着羊肉正犹豫着,刚巧王三娘瞧见了她,以及她手上的肉,当即就双眼放光了,大跨步来到巧娘面前接过她手上的肉,笑得不见眼睛:“哎呀,四弟妹你这是做什么,又送肉来孝敬爹娘了,可真是的,前几天送来的兔子还没吃完呢!”
谁都知道王三娘在点三房呢。
张氏叹了口气,拉着巧娘去了一边。
陈莲抹着眼泪,两个女儿一左一右靠着她低着头,赵来庆一脸羞愤。
赵老头看了眼大媳妇,看向了大儿子,“老大,你怎么说?”
赵来金沉默,王三娘冷笑,继续,“爹你见识多,前头你是不是就说了,说三弟是有大本事的读书人,自然是有好的去处的?”
赵老汉一时无语,又是气媳妇不近人情,又是气三儿子不成器,散了瞧热闹的众人后,第二天竟直接压着人去了县城。
这一番是废了几日功夫,也终于找到了一份差事,县城钱员外在县城外的庄子上,有个账房因事回乡去了,刚好要招个识字的,那大管事一听读过书,还是个童生,让写了几个字,当即就留了人下来,一个月能给三百文。
不过几日,赵老三一家便也搬出去了,王三娘心里舒坦,连赵三找了个三百文工钱的活都不羡慕了,甚至连续几日来村西头这边帮忙做给上工的人做饭。
只是几日后,一听说赵四家买了五亩地,王三娘当即脸都黑了,狠狠吃了一顿肉菜后,回去再也没来了。
这是后话。
第12章
农家日常新房子
买好了地后,赵来贺就带着赵丰年去地里看了一圈。
五亩地都是旱地,许是王家做生意疏忽了地里,又可能是这地实在太薄,就算精心伺候也种不出东西来,如今五亩地大部分竟都荒着,只有小半亩稀稀疏疏地种着小麦,就算如此,那小麦杆子瘦弱得仿佛被风一吹就要倒下了。
难怪古时候地广人稀,却依旧养不活自己,除了各种苛捐杂税缘故,这产量怕是要占一半。
地不着急种下去,但是肥可以准备堆起来了。
当天晚上,赵丰年就介绍了土坑堆肥法。
本来以为要废一番唇舌,结果无论是赵来贺还是柳巧娘,都对有了“老神仙”教导
的赵丰年深性不疑,当即准备第二天开始就去找地方先把坑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