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段日子那半亩的小麦也可以收了,麦秸就也有了,不过那什么石灰石……”
赵丰年想了想,“爹,过两天你去镇上或县城药铺找找,这石灰石,也许叫石粉,也是一种药材,药铺应该有货源,就说我们想多买点屋前屋后驱虫。”
赵来贺连忙应下,又犹豫道,“我想着,这事虽不瞒着人,但也不能逢人就说,咱们是知道法子,也想着好好去做这桩事,却是不知道具体能有多大成效的,自家的地是无妨碍,只是旁人倘若学了去,又学不好,到时候庄稼坏了,岂不是都要怪到咱们头上,这可不行!”
“是了是了,便是咱们也是头一回做,哪里还能当人家师傅不成,倒不是不相信‘老神仙’,只是这地里的事,那是再小心也不为过的。”
这话倒是提醒赵丰年了。
“爹,就照您想的来,咱们便光明正大的做,倘若旁人问起来,也不用藏着掖着,村里人不知道这种法子,就算看到了,也不敢轻易用在地里,等后面咱们家做出了成效,再让村长出面就是了,如今,便等屋子起好了后再开始做吧。”
五月中旬,赵丰年家的房子完工了。
柳老头跟柳大挑了个吉利日子,把一屋子家具都送了过来。
父子俩特意借了辆牛板车,拉了两趟才拉完,一路上瞧热闹的人没一个不羡慕的,到了赵家村,更是引起了轰动,就没有不眼热的,直说赵老四有个好外家。
赵来贺自然不能白占岳家的便宜,第二天一早去上山猎了两只山鸡,并着六只肥兔子,自打有了弩箭,这打猎的事越发轻松了。
从山上下来,赵来贺还有精神跑了一趟县城,打了两壶酒,又买了些糕点,亲自跑了一趟柳河村,请岳家全家都上家去喝酒。
庄户人家不讲究个请帖,都是上门喊人,打个招呼的事。
搬新家这样的喜事,柳家自然应下不提。
赵来贺是真开心,一连几天跑了几家长辈,跟同村的打过招呼,又带着赵丰年改良的弩箭工具,一头扎进了山林。
巧娘只依旧每天送儿子去私塾,顺路在几个村里买了点鸡蛋,她琢磨着这事能成,便多买了些鸡蛋。眼瞅着笼子就不够用了,还得多编几个。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赵来贺不等洗漱,便扛着一头鹿上了镇子。
这一去,便到了中午才回来。
为了等他,晌午饭是吃得有些晚,豆饭,炖的是兔肉。
“再有一个时辰宝儿该回来了,给宝儿留点菜垫垫肚子,顾秀才家的饭食怕又是稀饭呢。”
顾秀才家是管晌午这顿饭的,一个孩子一碗杂粮稀饭,一个水煮菜,一天一文钱,想吃肉,要再加三文钱,不过顾秀才家的学子大多来自顾家村本村,也有几个隔壁村的,孩子们都可以回家吃了再过来,像赵家村隔了好几个村子的,来回耽误时间,也不太方便,就可以选择买些吃食了。
巧娘心疼儿子要来回走五六里路,便交了四文钱,又花了一文,好叫儿子中午能在顾家跟顾秀才的孙子一起休息休息,但顾秀才惜才,又可怜他身体弱年纪小,没叫花这个一文钱,只让赵丰年直接在他家午休。
等到末时,再坐赵来富家的牛车回来。
赵来贺大伯家的孙子,赵来富儿子赵有志跟大胖一个年纪,已经在顾秀才家读了两年书了,赵大伯家有二十亩田,就两个儿子,一个外嫁了的闺女,是以家里田地够吃,手里也有余钱,就是孙辈缘弱些,只有一个孙子一个孙女,是以宝贝得跟什么似的,养得便有些娇气,赵有志不太乐意他们同乘,中午要吃自己带的点心,下午再由他爹或是他爷爷赶着板车把人接回来。
是以柳巧娘早上走路送儿子过去,回来的时候补贴一文钱让堂兄赵来富顺便把儿子一起接回来。
赵来富本不想收,回去后被媳妇金花念叨了一晚上,第二天柳巧娘再给,他就收下了。
“咱们家也该买只牛了,驴子也成,能拉磨又能拉车,今早宝儿又提了自个儿去私塾呢,总借他堂叔家的车也不是个事,上回有志生病没去,宝儿都是自己走回来的,一想到五六里路孩子一个人走回来,我这心里到现在还慌得不成。”也是现在家里光景好了,搁在以前,柳巧娘哪里敢提什么买牛买驴。
上回花了五十两买了地跟池塘那块荒地,这段时间赵来贺进山收获了大概有近三十两,零零总总大概手上还有五十多两,一只牛要十八两,驴子只要十两。
“买驴子吧,手里得留点钱,宝儿读书要花钱买笔墨,还有补药快吃完了,回头要去再配一点。”
“那你后天去县城里看看,另外四月出生的那十来只兔子再过些日子也要卖出去了。”
之前猎到了两只带崽的兔子,柳巧娘想着后面要养小鸡,索性先养养兔子试试看,便没有像先前一样放生了。
赵来贺点点头。
这边,赵丰年也坐上了牛拉的板车,今天是赵家大伯来接孙子,赵来富心疼牛,只让两孩子坐着,自个儿在前面拉着绳子,听着儿子叽叽喳喳,倒也得趣。
“赵丰年,听说你家明天要摆酒席,有桂花甜枣糕吗?没有的话我可不去。”
赵丰年瞅了他一眼,“有肉。”
“不就是肉,我在家都吃厌了肉,我们家天天吃肉,赵丰年,你家能天天吃吗?”
“不能。”
“我就知道,看你这么瘦就知道了,听说你天天喝药,把药当饭吃,那能好吃吗?我家有蜜饯,我每次喝完药我娘我奶都给我吃,你有蜜饯吃吗?”
“没有。”
“赵丰年,你家连个车都没有,你们早上走过来不累吗?”
赵丰年又瞅了他一眼,再看看前面仿佛什么都听不到的大伯,笑了。
“赵有志,听说你在顾夫子这里读了两年书,那《千家诗》你肯定倒背如流了吧?毕竟这么简单的东西,我才开蒙三个月都会背了。”
赵有志顿时慌乱起来,“我,我当然会背了!”
“啊,那昨天夫子抽背,你怎么不会,还被顾夫子罚抄书了呢?对了,你书抄完了吗?不会还没有抄完吧?那你每天回去都做什么呢?难道不写大字吗?我每天都要练习五十张大字呢,你一定天天回去玩吧,真羡慕你,不像我,我只爱读书习字。”
眼看着前头的人额角青筋都起来了,赵丰年微微一笑。
听说赵大伯家个个都心疼赵有志,唯独赵来富这个做爹的能对儿子拉下脸,赵来富最大的心愿就是出个读书人,当然最好是出个当官的,因此把所有的宝都压在了儿子身上,虽然平时宠溺,但是涉及读书,那是断不能轻易蒙混过关的。
是以,赵有志几乎是惊恐地望向了他爹,果然——
“赵有志,你就是这么读书的?!从今天开始,你给我每天也写五十张大字,不写完不许睡!”
赵有志“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
赵丰年看着近在咫尺的村口,礼貌告别了大堂伯,一步一个脚印,不急不缓朝家里走去,心里已经在猜想家里今天留的什么饭菜了。
赵丰年回来,先洗手吃了温在灶里的兔肉,这才跟着赵来贺去了池塘。
池塘才到手,赵来贺跟巧娘耐不住那句“五两银一只”,当天就把池子疏通了了一番,后面几天不停地担水蓄水,春季雨多,赶在夏天之前就蓄满了,这才又小心翼翼提前养在水田里隔开的几十只鳖放了进去。
这些鳖从水田里到现在也养了小半个月了。
别看如今成了,但是其中花费的时间精力可不小,又是拉石灰跟泥拌在一块儿暴晒,又是池子底垫石板,完了还要再铺一层淤泥,种水草,放小鱼苗小虾苗,中间还垒了供甲鱼出来晒太阳的长岛,要赵来贺说,难怪这东西能卖这么贵,养起来也忒麻烦,不过看着那池塘小岛上挤着晒太阳的甲鱼,又觉得辛苦都是应该的。
“爹,咱们做个院子吧,把这边池塘,连上那几亩荒地,一起围起来。”
“啊?”
第13章
农家日常小鸡崽子
赵来贺头一回
听到儿子这个想法,一时有些不能理解。
村子里也不是没有把地围起来的,不过那大多是菜园子,一来是怕被别人家薅走了,二来也怕被鸡啄掉了,但是把这么一大块地方都围起来,那得用多少竹子啊,怕是他们家竹林不够用的。
“不是用竹子,是用砖垒,我看了一下,这样咱们家右边后边都能围起来,您可以当多了个大菜园子,往后,咱们在荒地那块搭个棚子养鸡,场子大,鸡也能活动来开,旁边就是竹林,可以去里面啄虫吃,再过去便是池塘,能养甲鱼,后边山脚下是咱们家的地,荒地再吝平整一些,直接在平地上晾麦子豆子,一来也不用担心被偷,二来不用担心山上的野猪下来把菜拱了。”
自从前些日子野猪下山进了顾家村伤了人毁了庄稼后,山脚下的地大家都不敢去了,这也是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人买这片地的缘故之一了。
也因此,柳巧娘跟赵丰年都不想让赵来贺进山,也是这段时间要花钱,赵来贺也保证会小心,加上有弩箭,否则柳巧娘是再不愿意的。
往后他们家就要靠养鸡,养甲鱼赚钱,不用冒着危险上山,赵来贺思考了片刻,越想越觉得是这么个理儿。
两人往家里赶,又去看了眼堆肥,这才跟柳巧娘说起了这事。
柳家是木匠,柳父去过不少地方,巧娘从小听柳父说外面的故事,有点见识,赵来贺一描述,柳巧娘就明白了。
“这不就是个庄子嘛,像是那些大户人家的庄子,田庄什么的,咱们家可真是,竟都要开始盖田庄了。”
赵丰年一想,也是,这不是田庄是什么。
往后还可以在庄子里再种点瓜果,再挖一口井,那就更方便了,后面庄子上的产出都可以拿到县城,乃至府城去买。
“不过要真盖庄子,咱们还得再攒攒钱,或许要等到秋天,农忙后了。”
那五亩地要重新翻土,还要将肥料拌进去,春耕来不及了,只能等秋收后。
加上今年大家都不知道他们池子里的鳖能卖钱,大概也不会有人来偷,可过了秋天,大家都知道能赚钱了,就这样敞着,不怕人模仿,就怕有人眼红下药。
正巧他们因着喂鳖买了一批鱼苗,村子人都以为养鱼呢,也因为前面就是河,大家真想抓鱼去买的,倒也不是什么难事,也不会太眼红,多半觉得多此一举,倒是便宜了。
第二天就是赵家新屋摆酒席的日子了。
巧娘一大早就忙开了,得亏娘家嫂子夏氏来得早帮忙,否则巧娘一个人怕是手忙脚乱了。
“不是我说,你那几个嫂子真是不像话,还真打算直接来吃现成的不成。”
“不来便不来吧,总归我前头也没帮上忙。”
这说的是之前赵家二房新屋摆酒那天,因着要送儿子去私塾,巧娘便去晚了些,结果等她到的时候,王小红拉着一张脸左嘲右讽,话里话外都是她家如今要盖青砖房,看不起二哥家的泥砖房。
巧娘也不是泥人,索性略搭了把手,饭都没吃就直接回去了,后来王小红每每碰到她都拉着一张脸扭头就走,连句话也不说一句。
夏氏后来听说了这事,当时便无语极了。
吃饭的时候,几房倒是一个不落的来了,今天是自家的好日子,巧娘自然不会说什么,只知道内情的夏氏白眼都快翻上天去了。
各自归家后,赵老头就把大儿子二儿子喊过去骂了一顿,也亏三儿子在周员外家的庄子上还没回来。当然,几房的媳妇也是没落下婆母那边的训斥。
这些赵丰年一家都是不知道的,不过即便是知道也不在意了,因为从今天晚上开始,他们家正式启动火炕孵小鸡了。
巧娘一共买了五十个鸡蛋,这些鸡蛋都是种蛋,特意挑的有公鸡的人家买来的,乡下鸡蛋没县城里贵价,一文钱能买两,炕头可就是是二十五文,巧娘摸了摸炕头,刚开始孵,她没经验,生怕凉了热了的。
夫妻俩头一回住新家,第一晚竟是直接睡孵小鸡这屋了,而且看情形,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这样。
赵丰年知道让他们回自己屋睡也是睡不安心,便也没有多劝。
接下来的日子,赵丰年依旧每天去顾家村读书,经过上回,赵有志越发不待见赵丰年,不过也没有再跟他攀比炫耀,倒是省了赵丰年很多麻烦。
为了照顾家里的鸡蛋,巧娘厚着脸皮请赵家大伯家早上送孙子的时候顺便带上赵丰年,还想再塞一文钱,赵来富媳妇很是心动,只是赵大伯大手一挥,免了这一文钱,只让给一文钱,接送一个来回,只说反正家里也要接送小孙子,顺手的事。
这下巧娘才算放下心来,跟赵来贺轮流给鸡蛋翻面。
而山脚下之前堆的肥,近来也陆陆续续下进了地里。
有人见赵来贺担着一担乌漆嘛黑的土翻进豆苗根边上,就问,“来贺,这是哪里挖的土,这样的黑。”
赵来贺笑了笑,“就是些树叶啊土啊河泥什么拌的,这不是地里土薄嘛,想着增增地力。”
那人也笑,“地力那都是定数的,不让、然还分什么上田下田的,不过你别说,你这拌的看上去就是能种出东西来的。”
知道只是客套话,赵来贺也只是笑了笑,没解释。、
先前赵来贺就从村长家借来了牛,已经将山脚下那五亩地犁了几遍,又把枯枝荒草烧了一遍,拌上他的堆肥,腐化了小半个月,别说,这打眼看上去,可太像上等田了,土的颜色都变黑了不少。
等回头再浇上宝儿让做的水肥,这地里的庄稼还不得蹭蹭长。
宝儿说了,这五亩地都种豆子,回头在他们家院子里盖个房子里做豆油、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