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_分节阅读_第68节
小说作者:鱼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79 KB   上传时间:2025-04-05 18:41:18

  赵青青微笑,“是,大人。”

  既然府衙还没章程,何县丞也就没有跟百姓提这事。

  只不过三天后,当何县丞领命去府衙门参加例会,听到了针对他们小河县的计划,何县丞兴奋得就差直接带头挖沟渠了。

  短短几日,整个北地都知道了小河县在知府大人的带领下,正在干一件大事。

  “什么大事,不就是赵典吏亲自带了人去给他们装了那什么水车嘛?”

  王师爷没忍住,“应该是知府大人亲自带的人。”

  拓九白了他一眼,“我能不知道?”

  白完王师爷后,拓九便忍不住酸了,“都是邻居,怎么小河县就那么走运?有河有水的,咱们就只分到了几条小溪流?因为这事,赵典吏都不大来我们县了。”

  “大人,赵典吏是因为咱们的缘故被知府大人罚了才不来的。”

  “那只是其中之一!赵典吏那般似水流年一般的女子,肯定是来自那种水很多的地方,比起牧县,自然更喜欢隔壁小河县了!”

  “这里,只用似水就行了。”

  “没有这个词?”

  “有是有,只不过似水流年的意思是说时光一去不复返,而且,大人,恕我直言,像赵典吏那般似水的女子,应当是欣赏那种读书人的。”

  拓九烦躁得直接抓了一把头发。

  “师爷,你教人的本事太差了!”

  拓九这边碎碎念,小河县另一头的犁丘县县令莫东西就更加眼红了。

  他一听说小河县得了好东西,直接就带着人过来了,到了小河县,望着水面上还在不停带水上来的水车,像是在看久别重逢的情人。

  “好东西啊,真是好东西,怎么就不是我们县的呢?”

  何县丞刚听他说好东西还笑着点头,等听到后面一句,当即起了防备。

  “你又要做什么?我可告诉你,这东西不适合你们犁丘县,得要有像我们这样的河,还要水流得够快!”

  “我们县也是有几条小溪,还有池塘的!”

  何县丞一脸嫌弃,“已经枯了好几年的水沟子就别拿出来说嘴了,我是说真的,我们县这情况不适合你们县,你别什么好东西都往自己怀里搂,知府大人本事大着呢,如今是规划到了我们像,对你们其他几个县,知府大人肯定也是有其他想法的,你着急什么!”

  “你们真打算服劳役挖沟渠?”莫东西话锋一转。

  “可不是,这就是知府大人对我们县的规划。”

  “百姓们乐意?”

  何县丞乐呵呵,“一家只用出一个人,包两

  顿干饭,每天给十文钱的工钱。”

  莫东西还是头一次听说服劳役给银子还给干饭吃的,“府衙给?”

  “当然了,你都不知道,这消息一出,百姓们都抢着干,左右家里留下一个劳力,干活累就累点了,多余的出去还能另挣一份钱,又能有饭吃,还是干饭,到时候沟渠挖好了,也是大家得了利,那可不高兴着呢!”

  莫东西摸了一把胡须,“你们县耕地多,还是春耕比较重要,这样吧,回头我让我们县各村的人过来帮忙,你们村只管种地,该做什么去就做什么去,别耽误了功夫。”

  何县丞当即黑了脸,“这个你也要抢!好你个莫东西,你干脆改名叫‘摸东西’算了!”

  府衙这边,赵青青也在算着这笔帐。

  “如此,除了劳累一些,百姓们都是乐意的,只是这回花费是少不了了。”

  赵丰年来到北地的时候,这里的府衙账上干干净净,能撑到现在,都是赵丰年自己自掏腰包,饶是知道赵丰年的赚钱本事,赵青青偶尔看到那账册,越来越鲜红的赤字,每每都忍不住眼前一黑。

  赵丰年如何不知道,“钱总能再赚回来,先打好基础。”

  “到底是这里的牛少,不然,用牛耕地翻地,又能省下一部分人力了。”大胖想起了赵家村,比起北地,以前的赵家村都算是富裕了,至少村里也有两三户人家家里是有牛的,更别提开了制油厂后,那更是十里八乡最富裕的村子。

  “要是有了牛,百姓们就真能省好多力了。”王文也笑了。

  赵丰年也笑,“总会有的。”

  散会后,大胖拉着王文,“你说大人那是什么意思,难不成大人偷偷买了一批牛?”

  王文为难,“有德哥,你说你问这话可不是难为我吗?你整日帮大人做事,近些日子帮大人寄信的不也都是你去的吗?你都不知道的事,我就更不知道了。”

  大胖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

  放过了王文,大胖又问赵青青,“你说他三天两头就要往京城寄信,跟小顾大人有这么多话聊嘛?”

  “不是还有傅家?”

  “哦对,还有傅家,不过傅老先生毕竟是他老师,两人交流学问的事,我可不懂。”

  赵青青只笑了笑,“你就别操心京城的事了,总之,先组织牧县跟小河县的人挖沟渠才是最紧要的。”

  “牧县那边明天来府城开会我再跟拓大人详谈,不过你能不能跟翠翠说,别老是盯着我写字了,怪瘆得慌的。”

  说完,大胖瞧了眼正收拾桌面的赵翠翠。

  “她那是做会议记录呢,不光看你一个。”

  离开的时候,赵翠翠瞅了他一眼,径直离开了。

  “你看看,小丫头一点礼貌都没有,我可是你哥哥!”

  赵青青全程只笑着。

  第二天的会议上,拓九听他们说让牧县跟着一起准备挖沟渠,当即就跳了起来。

  “把小河县的河挖到我们县吗?可以可以,完全没问题!这样,我们钱就不要了,给口饭吃,我们今天就动工!”

  从他跃跃欲试的表情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他是惦记小河县的水流多久了。

  “我知道,牧县以前有一大片牧场,后面河流断流,牧草不丰,加上牲畜也被戎族要么带走要么就地屠杀,如今,我想让牧县继续养牲畜,成为北地最大的养殖基地。”

  拓九却没那么乐观,“赵大人,虽然你说的让我们挖沟渠引水我很心动,但是没用的,戎族撤离的时候根本就没打算让我们好好将牲畜养起来,如今的牧县,说是有牧场,却没有牲畜,形成不了你口中的规模基地的,这边的气候就适合戎族那些牛羊马,可是你总不能买到人家的牛羊崽子,我们也没有钱去到外面买羊崽子牛崽子。”

  “此前总听赵典吏说起牧县的工作,我便以为拓九你也是热血鲜衣怒马的少年,怀揣着一股义无反顾的勇气,都说事在人为,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能呢,空有这样的一片牧场放着不用,你是在牧县长大的,我猜你心里也一定不甘心,既然这样,何不跟我们一起放手一搏?”

  “谁空着不用了,我自然是有一腔热血!算了算了,你要做就做,总归我先把水挖过来再说!”

  赵丰年微笑。

  王师爷无奈。

  他那一点就着,被拿捏的死死的大人啊。

  于是,牧县也跟着小河县风风火火挖起了沟渠。

  与此同时,第一批豆苗麦苗也长成小苗了。

  光是看着那一片绿色,就让人心旷神怡。

  “今年的麦苗倒是出苗早,长得也比去年好的,看来今年年气不错。”

  只是等又过了一个月,众人终于发现了不对劲。

  怎么同一家的庄稼,挨着的两亩地,一亩地的麦子长得好,一亩地长得参差不齐的?

  就在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沙沙县沙大头心里脸上早就乐开了花。

  “是堆肥!肯定是知府大人让咱们弄的堆肥!我家四亩地都上了堆肥,小麦比往年出苗早了好些天,而且那麦苗刚长出来我爹一看就说长得壮,跟以前都不一样。”

  “你家统共就四亩地,四亩地都上了堆肥?”邻居家不敢置信。

  “那是,官府都说了,先上底肥,庄稼生得壮,我家就是最好的例子,后面我们还要追肥呢。”

  沙大头村里人都知道他最相信府衙,既然说了这话,肯定是错不了。

  这样一来,大家也都纷纷观察自家或别人家的地,这样不比不知道,一比还当真是上了堆肥的庄稼比没有上堆肥的长势好!

  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这堆肥是真的有用啊!

  顿时,上的地多的人家就喜笑颜开了,同时又悔恨怎么就不听府衙的都用上,而那些完全放着没用的人家就哭天喊地,最后只能安慰自己庄稼还小,家里也是做了肥的,按着官府的说法,后面追肥跟上来了,还有希望!

  但是,其他县的百姓还多少有些希望,五树县这里,就只是一片愁云惨雾了。

  “老陶家跟黄家虽然是先前没用,但是好歹后面能补上,可是咱们这些人可都是连堆肥都没做的啊!”

  “上川村也有几家做了,只不过没按要求做,他们一听说人家堆肥有用,着急麻慌地就给自家地上了,结果死了一大片庄稼苗。”

  “明明知府大人都帮着咱们盘火炕过冬,又给咱们低价粮了,怎么我就吃了秤砣铁了心非要不相信他呢!”

  后头的人哭天喊地,后悔不已,当天晚上,竟然出现了贼人去有肥的两家偷肥,吓的人家小儿子掉入了肥坑,大晚上的,险些闹出了人命来。

  当即这件事就被闹到了五树县县衙。

  冷存真冷着一张脸听堂下百姓哭诉,周围还围着一众看热闹的。

  “他家不信知府大人,也不信官府才偷懒不做堆肥,我家是可不是这样的,结果如今大家都知道堆肥的好了,竟然来我家偷肥,不但偷东西,还将我儿子推入了肥坑,险些闷死,如今还在家里躺着呢,冷大人您可要为我们做主啊!”

  “你儿子分明是自己不小心掉进去的,我什么时候推他了?姓陶的,你可不要血口喷人!”

  “那也是你害得,要不是你偷我家屋后的肥,我儿子不会为了拦你掉进去!冷大人,你可要好好罚他,打他板子!”

  周围看热闹的百姓也纷纷唾弃这偷肥的。

  而那被告眼看着要挨板子了,也是什么都不顾了,“冷大人,当是也是您跟县衙们没叫我们堆肥的啊!那

  赵胖典吏来我们这里盘火炕的时候也提了,说县衙会带着人教我们的,可是我们左等右等,没有等来任何人来告诉我们这个事,如今,其他县都能用上肥,就我们县没有,这难道是小人的错吗?!”

  此言一出,围观的众人安静了片刻,不知谁说了一句。

  “是啊,听说其他县都是县衙一个村一个村教的,怎么咱们县就没动静呢?”

  这句话犹如热锅里的水,顿时炸开了锅。

  “为什么只有我们没有做?是县衙没有人教我们啊。”

  “我们村听都没听过,可见是县衙都没告诉我们。”

  “这明明是好事,我们不知道,那赵胖大人当时可是说了府衙下发了文书给县衙,县衙也该知道是好东西,为什么不告诉我们?”

  “有人听牧县的说冷大人是府衙李家的走狗,难不成,冷大人是故意的?”

  “就是那个哄抬粮价的李家?我舅舅的姥爷的外甥家的良田就是被李家抢走的!”

  “可是冷大人平日里待我们不错,也去帮我们问了盘火炕的事。”

  “那又如何解释堆肥的事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页  当前第6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8/10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