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事情发展就要超出了控制,一旁的主簿瞧见了,瞅着自家县太爷脸色越来越难看,连忙喊了退堂。
见人要走了,人群中忽然有人喊了一句——
“冷大人,你真的是帮着那李家做事吗?”
冷存真回头看了一眼,眼神冰冷。
第64章
五树县百姓闹事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府衙里。
“那冷存真倒是个有本事的,当即就把话头都压下去了,不过,我们的人倒是没发现他往北定府这边传话。”李将军一得到消息立马告诉了赵丰年。
“他堵得了一时堵不了一世,百姓们还是淳朴。”赵丰年笑了笑,转向了另一边,“翠翠,给我几个人,要能说会道,又长相不突出的。”
赵翠翠抬头看了他一眼,“三个够不够?”
“够了。”
李将军也琢磨出门道来,“你是想煽动人心?”
“既然还缺一把火,我们就添一把柴,让五树县这缸水烧得滚起来。”
五树县这边,好不容易安抚好百姓的县衙还没睡几天安稳觉,就发现又出事了。
“落桑村跟上川村的,闹着说要堆肥,问衙门为什么还不派人过去教。”
张主簿大怒,“不是跟他们讲过了等衙门拿个章程出来就出面嘛?怎么这个时候闹?”
底下衙役苦笑,“不知道那里传来的谣言,都说咱们冷大人被李家收买了,就是为了不让大家种出太多的粮食,好跟李家一起买价高的粮。”
“这不是睁着眼瞎说嘛?!”
“可问题是外头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别说是各村里的乡民了,就是县城里也有不少百姓跟着说。”
张主簿知道这事是压不下来了,只得赶紧找到了冷存真。
“百姓们愚昧才相信这种荒谬的话,只是大人,再不组织人手教百姓们堆肥,怕是真要出事了!回头府衙那边知道了,怕是知府大人得问罪大人啊。”
“你以为赵丰年就不知道吗?”
而另一边,赵丰年却找到了拓九。
“你要我卖肥料给五树县?”拓九脸上写满了不理解。
“五树县不过几家做了堆肥,要么是从其他县的亲戚那边学的,要么就是听人三言两语提了一嘴自己琢磨着做的,能用的也就一两家,如今正是缺肥的时候。”
“缺就缺呗,冷假面做的错事,干什么要我来给他擦屁股?我们县自己还要用呢!”
赵丰年瞥了他一眼,“牧县地少,堆肥率居整个北定府之首,你们能用四成便够了。”
拓九有点心虚,但是依旧坚持不愿意卖给五树县。
赵丰年却笑了,“罢了罢了,本来我想着你们牧县能耕作的土地少,粮食也比不上其他几县,便想着趁机让你们多一门生意,赚些银子回头好买牛羊崽子养,既然你不愿意,那我便问问其他县,我记得,还有哪个县堆的肥多些的?”
赵青青笑道,“回大人的话,沙沙县存量也尚可。”
“嗯,也好,我记得沙沙县耕地虽多,却多沙质,收成也不好,这桩生意给他们也是极好的。”
拓九听到赵丰年说是为了让牧县百姓多赚点银子的时候就已经双眼放光了,听到这生意要给沙沙县,当即就跳了出来。
“大人大人,沙沙县哪里比得上我们牧县,人家地里本来就种不出什么东西来,就别为难人家了,还是我们牧县来做吧!”
“这会儿不说是帮冷存真了?”
拓九摆摆手,“哪里的话,小爷我可是出了名的不记仇,再说了,都是一个地方的,拿大人的话来说,就是那什么,兄弟衙门!我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百姓吃不饱饭嘛!”
几人都笑了。
拓九也反应过来他们吓自己呢,不过毕竟他们县能从中得利,谁还在乎这些。
“总之,这事我牧县应下了,怎么卖,卖多少,大人你决定就成。”
“既然如此,那此事就由府衙出面,回头赵典吏会帮你们跟五树县牵线搭桥,必不叫你们吃了亏。”
人家这么识大体,自然也要给他点甜头。
见他一听说赵青青出面,双眼越发精神,赵丰年心里忍不住好笑。
得知府衙让牧县卖肥料给他们,五树县的百姓惊喜不已,只是担心这回衙门又要不作为,竟然一天三次地去问进程。
五树县县衙里。
“大人,赵知府分明就是故意的,他先联合牧县放出话去,说牧县卖咱们肥料,却迟迟不定下来,才叫百姓们对咱们再三怀疑!明明这次我们也问了几回了!”
冷存真却笑了。
“大人?”
“好好好,好一个怀江府神童,好一个少年状元郎!”
张主簿怀疑自家大人是不是都被气坏了。
好在,这次他们终于等到了府衙跟牧县开了口,也好对百姓有个交代了。
在县衙外等候的百姓们得知了消息,第一时间就将消息传开了。
“听说了吗?咱们县真的跟牧县做堆肥生意了!咱们马上就不缺肥用了!”
“别又是骗我们的罢?”
“张村的人亲眼看到府衙跟牧县的大人从咱们县衙走出来的,还能有假!”
“上回也好几次了,怎么知道冷大人是不是答应了?万一又是……”
“说是府衙几位大人出来的时候脸上都带了笑,跟前面几回不一样!”
“哎呀,那是真成了!府衙的大人们心都好!”
“就是不知道贵不贵了,要是太贵了……”
“贵也得买!对庄稼好的东西,能眼睁睁看着不买?你们是没看见沙沙县,他们县地有多贫大家都是知道的,如今呢,人家的苗生生比咱们高一截!长得还壮!”
买是肯定要买的,就是要看价格如何,再决定买多少了。
五树县百姓都以为还要再等几天,没想到第二天各村的村长就通知了下去,需要买肥的都来登记,隔日就能送到。
便有人问了价格。
“眼下出肥不多,九文钱一斤,稀释后,十斤能管一亩地,你们依着家里的地买,要几斤直接来我这里登记,村里组织人手明天就能拉回来。”
“早些下地早些安心,怕烧了苗的你就少放些!家里没有那么多地的跟邻居合买也一样!”
“人家都种出来了没道理你用了肥也种不出来,人家好心分给咱们,别回头因为自己照顾不好庄稼用不好肥转头赖到了人家头上。”
“这几日县衙也会有人来教大家堆肥,等过几个月,咱们自己有了就不需要花钱了。”
各村村长都在解释,到了五月底,五树县的肥也终于上好了。
五月刚过,赵丰年就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小河县跟牧县第一条沟渠挖通了。
“明日开始试通水,拓县令说百姓们都希望大人能亲眼瞧一瞧。”
赵丰年当然不会拒绝。
当河水流过牧县的第一片牧场之时,百姓们欢呼雀跃。
王师爷拭了一把眼睛,“知府大人,这是第一条连接两个县的水渠,耗时两县百姓近两月的功夫,才挖通了这么短短一条,虽然如今它还不够长,也不够整个牧县的灌溉,但是对我们而言,意义非凡,这都是拜大人所赐,还请大人为此水渠赐名,好叫我们日后告诉后辈。”
拓九只觉得王师爷这番
话说得好听极了,头一回不觉得他啰嗦,忙不迭地点头附和。
“既然这是小河县跟牧县百姓共同的努力,便叫做和睦渠吧。”
“河牧渠?怎么不是牧河渠?”拓九疑问。
“和睦相处的和睦,也代表着两县的关系和睦,如何?”
其他人都觉得好听,只拓九冒出来了一句,“太拗口了,既然是你的主意,还不如叫赵渠,赵丰年渠?赵大人渠?丰渠?丰年渠?”
拓九说着说着就被自己逗笑了。
“丰渠好听。”
不知谁说了一句,大家在心里琢磨了一遍,发现确实好听。
“不如就叫丰渠吧。”王师爷道。
拓九连忙接上,“那你记得在县志上写上一句,是我拓九想到的这个名字!”
赵丰年苦笑不得,“这渠是百姓们的功劳,如何能让我领,还是不妥。”
只不过,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们,都觉得“丰渠”朗朗上口,甚至在两县交界的地方立了一块石碑,纪念这第一条人工渠。
得知了这件事,犁丘县县令羡慕不已,整日念叨。
不过,这些赵丰年就不得而知了,此时他正被巧娘盯着喝完一碗鸡汤。
“娘,你真的看错了,我没有瘦,就是长高了。”赵丰年无声地拒绝。
巧娘也不是真的非要逼儿子喝鸡汤,毕竟儿子不爱喝这玩意她又不是第一天知道,只是心疼他这些日子忙进忙出,这几日竟然是病倒了。
“自打到了这里,你们就没个歇息的当儿,都是多大的人了,还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你自小身体就弱,好不容易养好了,如今又病了,你叫娘怎么不担心?”巧娘一边说,一边抹着眼泪。
“大夫都说你这是操劳过度,总之我不管,你给我好好养着,这些日子,就是天大的事也先把身子养好再说!”
赵丰年知道这回肯定是让巧娘赵来贺担心了,索性她说什么都应了下来,好不容易才将巧娘哄得破涕为笑。
底下几个县里,拓九是第一个知道赵丰年生病的。
自从丰渠顺利通水,其他沟渠都在按照计划进行,春耕也结束了,他便履行诺言来到了府衙教他们戎族语,当然,真实的目的是什么,赵丰年也懒得戳破他。
得知赵丰年生了病,拓九亲自猎了只兔子来探望赵丰年,却看到了后院里一群毛茸茸的鸡崽子,顿时就走不动道了。
“这是什么?”
赵丰年披着斗篷正在院子里晒太阳,闻言挑眉,“你会打猎,不认识鸡?”
拓九更惊奇了,“原来鸡崽子小时候长这个样子,长得跟那些鸟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