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_分节阅读_第25节
小说作者:鱼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79 KB   上传时间:2025-04-05 18:41:18

  整个厨房或忙碌切菜洗菜,或帮厨,或过来上菜的小二,都纷纷忍不住吞了口唾沫,伸头观望。

  “真香啊,这是做什么好吃的呢?”

  “颜色也好看!”

  “李师傅的手艺又进步了。”

  而随着店小二来回传菜,这股香味顺着后厨又传到了前堂,此时正是饭点,大堂里不少人闻见了,只觉得口舌生津,忍不住就问伙计这是做的什么菜。

  伙计哪里知道,孙掌柜了解情况后,立马知道机会来了,连忙笑着跟大伙解释,只说是店里新进了一批上等团鱼,如意楼新研制了一种做法,用酒楼的独家配方制作,鲜香浓郁,一口就能让人流连忘返。

  能上酒楼里吃饭的都是不缺钱的,闻着这味道,听完自然是要点上一份,而这样一来,后厨的团鱼竟是不够用了。

  第一份红烧团鱼上桌的时候,瞬间吸引了整个大堂的客人,这时候鲜有这样浓油赤酱的菜色,那团鱼壳边的皮炖得颤颤巍巍,裹足了酱料,仿佛都能想象一口抿进去,又鲜又香,好吃得恨不得拌上两大碗白米饭。

  “好!这味道,绝了!再给我来一碗大米饭,拌这汤汁简直极品!”

  正是先前点团鱼汤的那位,不过他也闻见了那霸道的味道,便问伙计能不能把他的汤换成新菜做法,伙计知道后厨没做团鱼汤,他又是今天第一个点团鱼的,自是应下。

  是以,他也是第一个品尝到新菜的人。

  见他吃得这么香,这下其他人也纷纷点单。

  于是,这么一个晚上过去,如意楼里的团鱼就买空了。

  赵掌柜笑得腮帮子都酸了。

  第二天中午,又来了一批要点新菜的人,赵掌柜无法,只得解释团鱼得明天才有,但是那种浓酱菜色还有其他的,众人只得遗憾点其他的浓酱菜,这一尝了不得了,发现这种菜色都非常好吃!

  后厨里,尝试用那坛酱汁烹制其他菜肴也大获成功的李厨子开始发愁了,因为酱汁没有了,无奈,只得派人去跟掌柜的说一声。

  而孙掌柜得到了这个消息也很着急。

  眼下这种菜肴正是卖得火热的时候,再多也不愁卖的,这时候断了货岂不是看着银子从家门口路过还不捡吗?!

  孙掌柜无法,只得一边跟客人们解释,另一边派了几个机灵的伙计出去碰碰运气找找还有没有买这种酱汁的地方,毕竟只是农家自制酱汁,万一他们吃着稀罕,而那些村子里见怪不怪呢。

  伙计自然是没找到,不但没找到,而且无论是府城还是下面几个村镇,都没听说过这种酱汁。

  孙掌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八成是人家家传的方子。

  于是在经历了有钱不能挣的的煎熬后,一听伙计说赵家来送货,孙掌柜当即抛下手上的活,一路小跑来了后院。

  孙掌柜先看见那车上的笼子,没看见酒坛子,就有些失望。

  “孙掌柜,这里是六十只团鱼,您点点,按照约定,下一批我过五天再送来。”赵来贺一边说,一边打开笼子给人清点。

  孙掌柜却道不急,“那什么,赵兄弟,你们上回的那个酱汁,可还有余的?”

  赵来贺还想什么酱汁,忽然想起了是前面送的酱油,“哦哦,您是说酱油吧,有倒是有,不过……”

  孙掌柜自然懂得,“当然不能再让赵兄弟白送,上回那酱汁,哦,叫酱油是吧,那可是好东西啊,炒那肉菜的时候加上一点这东西,那味道,嘿,绝了!”

  “也是您识货呢,原是我们自家琢磨出来想要做点小买卖的东西,只是弄起来麻烦,前后废了大半年的功夫,就得了两三坛,头先想着给各个酒楼食肆瞧瞧,后来您痛快,要包圆了我家的团鱼,才想着送了您当个添头,这回赶着送货便也没带上,正好过几日我也要带着样品再来府城,您若要,我也再给您捎上一坛就是。”

  孙掌柜心里咯噔一声,怕他转头就买给其他酒楼,尤其是鼎香楼!便又想独家,只是刚提出来,赵来贺便作出面露难色。

  这东西说麻烦也麻烦,做起来成本倒不是

  很高,眼前只有他们家有,买高价也不是不行,但终究会被别人发现,到时候反而难以下场。

  儿子的意思是他们家现如今是分身乏术,再添一个酱油的营生怕是没这个精力,是以这东西他们自己不做,先送给酒楼食肆试试,待试好了,自然知道这东西的好处,到时候只把方子卖出去。

  没有得到想要的,孙掌柜有些可惜,又听他说后天要送两坛来府城,还要卖方子,当即定下了其中一坛,又想要花二百两买下方子,但是赵来贺拒绝了,只说还要跟家里人商量。

  现在酱油还没完全在府城传播开来,等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个好东西了才行呢。

  原本赵来贺跟柳巧娘也是想要散卖的,但是赵丰年劝了下来,毕竟他们家人少,又要养鸡养甲鱼,又要酿酱油,怕是忙活不过来了,而且他们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乍然多了这些赚钱的门路,保不齐会被盯上。

  赵来贺跟柳巧娘一听这话,连忙放弃做酱油生意了。

  赵来贺拿了一百四十八两的尾款,买了媳妇要的缸,还有几个小坛子,赶夜路回了赵家村。

  等到第二天,又将酱油分了分,这次是装了半斤的十来个小坛子。

  而如意楼前两日新出的菜色也在府城传开了,有经验的老厨子一听就知道是加了某种调料汁子,几家大酒楼播种托人去寻,却始终没找到,只听说是个兜售团鱼的乡下人自家做的。

  这时候,赵来贺也拉着驴车上的酱油,走进了几家酒楼。

  当然也没忘记如意楼要的,孙掌柜知道他送了其他酒楼“试用装”,也不生气,乐呵呵地将自己买的两斤抱下来,这钱是上回就结完的,为了占个府城头一家,多添花了二两银。

  这一回回去后,再来府城要秋收后了,如意楼这几天生意大好,前两天送来的团鱼竟然都卖完了,加上现在又有了酱油,孙掌柜有信心会卖得更快,让赵来贺至少明后两天再送一次。

  家里池塘里的甲鱼还有,赶在秋收前再送几次,刚好可以休养生息了,他跟那些管事掌柜说秋收后会在如意楼卖方子,有需要的都可以去东街的如意楼找他,这样想了想,那这两天再跑一次,后面小半个月都不用来了,赵来贺便答应了孙掌柜。

  而那些本来对赵家酱油不以为意的人,待试过了最近颇为火热的酱油后,顿时发现了新商机,可不等他们继续用,酱油就空了,而很多老客都会问,有没有如意楼那种红烧的菜肴。

  鼎香楼也不例外,因为没有酱油,生意都惨淡了不少。

  各家摩拳擦掌,眼巴巴的等着秋收后去如意楼买方子。

  这天府城的如意楼格外热闹。

  孙掌柜这段时日可谓是春风得意,凭借一坛独家的酱油,独占鳌头,风光无两,各家酒楼、食肆、作坊这些日子没少派人来如意楼打听消息,今天中午听说人来了,忙赶着上门。

  瞧见鼎香楼的牛掌柜,孙掌柜忙迎接上去,大声笑道,“哎呦喂,竟是鼎香楼的牛掌柜,蓬荜生辉,蓬荜生辉啊!”

  牛掌柜气闷,自从得知给如意楼送酱油的人第一个去的是他们鼎香楼,他却没接上这门好生意,他们东家把他臭骂了一顿,还罚了两个月薪水,今天他是领了命来,无必要拿到酱油方子,否则他这掌柜都要卷铺盖走人了。

  各家大酒楼要么有自己的作坊,要么有合作的作坊,是以,听说今天要卖这段时间风靡府城的酱油方子,不光是府城里,甚至几个附近县城里竟也有人来。

  赵丰年可不管什么人要买,总之五十九两一份,愿意买的他们都给卖,至于后面其他人会不会泄漏出去,或者转手高价再卖出去,他相信今天之后,酱油这味调料品将在临江府遍地生花,慢慢走近大夏寻常百姓家,价格不会太便宜,却也高得离谱。

  这场买卖很快就结束了。

  彼此都很满意。

  除了赵来贺。

  揣着一千多两银票的他慌张不已,只想赶紧回到赵家村,到了家后,他觉得村里也不怎么安全,于是索性连夜在床底挖了一个洞,藏在了一个木盒子里,又将洞糊起来,这才稍觉得心跳平稳一点了。

第32章

  一时间,夫妻俩都不敢出门了,只想守着银子。

  本来如今农忙都是雇人,左右没他们自个儿什么事,赵来贺早就手痒难耐,还想卖完酱油方子后就上山打猎去,如今可不敢了,就连当时卖完方子,他都是找个没人的地扮成乞丐回来的。

  赵丰年见他两人慌成这样,便提议再买两条狗来看家护院。

  “是该再抱两只,大黄被咱们养得娇气,见人就撒娇,叫他看家捉贼是指望不上了。”话是这么说,但家里最疼大黄的就是巧娘了,大黄被养成这样,大部分的责任都在巧娘身上。

  “那我明日个去趟镇上,镇上张屠户家养了几只狼狗,每年差不多这个时候都有一窝,我看看能不能抱两只回来,正好农忙了,也割几斤肉犒劳犒劳。”

  听了这话,巧娘就笑了,“得了吧,农忙又不叫你忙的,还犒劳呢,我看你就是馋宝儿上回说的红烧肉了。”

  赵来贺笑了笑,没反驳。

  第二天下午赵来贺就把两只小狼狗抱回来了。

  两只都是灰黑色,只不过一只尾巴上有一簇白毛,一只是在眉心里长了一簇白毛。

  三个月的狗崽子正是开始换乳牙的时候,见天的要磨牙,张屠户家多的是大骨头给狗崽子磨牙,赵家是没有的,于是,当这天起床,赵丰年发现自己丢了一只鞋。

  “肯定是被两只狗崽子衔走了,你爹也是,张家就是卖肉的,他去人家家里抓狗,只知道给自个儿割了两斤肉,都不晓得要给狗买根骨头,你先穿这一双去学堂,另外一只娘去给你找,指定又是衔到鸡棚那边了!”

  巧娘给赵丰年拿了新鞋,这才又出去找狗了。

  “晓得了,我今天送宝儿去县城,回来的时候就买!”赵来贺正在堂屋摆饭,听到巧娘嘀嘀咕咕走过去就提了一句。

  “家里如今有三条狗呢,得取个名字才行,大黄就还是大黄,这新来的两只,一只旺财,另外一只叫——”

  “叫来福吧。”赵丰年憋了一样那只正咬着他一只鞋咬得起劲的狗崽子,慢悠悠说道。

  照巧娘的说法,这只鞋已经被咬得不成样了,也穿不成了,索性给了它,免得还要再霍霍其他的鞋。

  赵来贺喝了口粥,点头,“是个好名儿,尾巴白尖的叫旺财,那眉心白毛的就叫来福了。”

  家里多了两只狗,无论是巧娘还是赵来贺,都觉得安心了不少,哪怕还只是小狗崽了。

  于是,第二天赵青青赵翠翠姐妹俩过来帮忙后,巧娘便引了姐妹俩去了狗窝,然后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跟大家一起唠嗑去了。

  这一唠,就唠到了赵家三房。

  “听说赵老三已经一个多月没回村了,他巧婶,你们三伯月底纳粮税的时候都没回村,是你们帮忙拉过去的?这是赚了不少钱了吧?”

  “不是我家,是他大伯家帮忙捎带的。”巧娘笑了笑,她只知道赵三确实三天两头不归家,倒是不知道竟是有一个多月没回来了,许是钱员外那边是忙的,这年头,忙一些才是好呢。

  “要说这赵三媳妇也是好命,男人是个读书的,替员外老爷做事,虽说十天半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但到底是手上有钱不是。”

  “都说赵三赚到钱了,只是我看陈莲跟两个闺女倒是还节俭着呢,这不是,今年家家都是大丰收,少不得扯了料子做身衣裳,割几斤肉补补,她们家碗里还没个油花子呢!”

  “谁说不是,他们家三亩地,平日里就见

  陈莲带着两个闺女在地里,农忙也要花钱请人,瞧不见赵老三半个影子的。”

  巧娘听了一耳朵,没当回事,各房自己过自己的,用不着她上去操心。

  而这头,赵丰年下了学正同几位要去书肆的同窗告别的时候,却好像看到了赵来庆。

  “赵兄?”

  “无事,只是似乎看到了熟人,许是我看错了,那李兄、王兄,便明日再见了。”

  赵丰年辞别众人,爬上驴车,就见赵来贺看着那几个快走远的同窗皱着眉头。

  “爹,怎么了?”

  赵来贺有些忧愁,“宝儿啊,那几个都是你同窗?他们都是要去书肆?”

  “嗯,他们比我先来县学,也都是附近几个镇上的。”

  只见赵来贺更忧心了,“宝儿啊,咱们家如今也是富裕了,你不用再节衣缩食替爹娘省钱,爹也读过私塾,知道同窗之谊,

  他们要去书肆,下回你也一起去!爹给你银子,咱们都买最好的!”

  赵丰年又是感动又是无奈,“爹,您想多了,我如今东西都是够用的,书院里有自己的藏书,夫子都准许在书院里借阅的,暂时不缺东西我才没有一起去。”

  赵来贺顿时放心了,“这就好这就好,不过你如今在县城读书,县城的花销肯定不比在村子里,给你的零用还是少了些,往后给你增到一两!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晚上,饭桌上,赵来贺还特意跟巧娘也提了一句,巧娘自然是赞同的。

  “远的不说,就说二嫂家,他们柱子读书,可是用的最好的笔墨,最好的纸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页  当前第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10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