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_分节阅读_第101节
小说作者:鱼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79 KB   上传时间:2025-04-05 18:41:18

  “阿年!”

  皇帝病重,又召集众位大臣进宫,眼看人越来越多了,赵丰年冲他使了个眼色。

  “一起过去吧。”

  顾子升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到了给大臣们准备的侧殿,赵丰年看着已经赶到的几位阁老,意识到天元帝怕是真的不好了。

  众人等了约莫半个时辰,天元帝身边的吴存善走了过来,请几位阁老,还有赵丰年一起过去。

  陛下要见几位阁老,肯定是涉及储君继位跟江山社稷的大事,只是谁都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赵丰年的事。

  “几位大人,请吧。”

  顾子升有些担忧地看着赵丰年,赵丰年冲他不露痕迹地摇了摇头,起身跟在几位阁老身后,一同进去了。

  一到皇帝寝殿,就闻到一股浓烈的草药味。

  周围传来低泣声,想必是后妃,赵丰年不敢随意抬头,只跟着几位阁老,在龙床前跪下。

  “陛下,阁老们,还有赵大人都到了。”吴存善

  上前,带着哽咽轻声说道。

  不知天元帝说了什么,没一会儿,整个寝殿就只剩下了天元帝还有阁老们跟赵丰年了。

  太子离开的时候,在赵丰年面前顿了顿,赵丰年眼观鼻鼻观心。

  “几位爱卿都是朕看重之肱骨。”

  几人忙跪拜感恩,还有人偷偷看了眼赵丰年这个后辈。

  天元帝嗓子嘶哑,又咳了几声,“朕之大限就快到了,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江山社稷,太子自幼聪慧过人,又有仁爱之心,乃明君之相,能当大任,继承大统,朕去后,你们定要好好尽辅佐之能,护江山安稳。”

  阁老们泣涕直下,“臣等遵命!”

  “你们去吧,赵爱卿,你留下。”

  几位阁老惊讶地看了眼赵丰年,赵丰年继续低头跪着。

  而门外众臣看到几位阁老走了出来,却没看见赵丰年,一时间纷纷百味交杂。

  不知不觉,赵丰年竟然也成了天元帝绝对信任之人。

  殿内。

  “赵丰年,你上前来。”

  赵丰年跪行几步。

  “陛下,可是还有何吩咐?”

  天元帝努力看着赵丰年,“你很聪明,太子也很信重你,太子确实仁爱不假,但也爱恨分明,老五在西北之事,触及了他的逆鳞,他势必不会让老五好过,除了你,朕再也想不到谁能劝得住太子,避免手足相残。”

  “陛下是说,让微臣劝太子殿下留五皇子性命?”

  “倘若你应下,文渊阁大学士便是你了。”

  赵丰年垂眸,“陛下怕是忘记了,太子殿下贤明,哪怕是微臣不做这个大学士,他日太子殿下亦不会亏待了微臣,从某一方面来讲,太子殿下委实像极了陛下。”

  天元帝恍惚,“太子像朕?都说太子不肖朕,老五才最像朕。”

  “陛下起初刚得知微臣所为,便开始关注微臣,而后险些要钦点微臣为官,不正是跟太子殿下一般,求贤若渴吗?再者,五皇子所行之事,陛下定然也是心痛万分,恨他走错了路,太子殿下未尝不是心痛于弟弟的残暴不可挽回,当然,这只是微臣自己所思,此外,陛下难道就未曾想过,是太子殿下不放过五殿下,还是五殿下会不放过太子殿下呢?陛下,微臣看到的是五殿下不择手段残害百姓,恕臣不能担此大任了。”

  天元帝一脸复杂,终究是闭了闭眼。

  “你果然是不同的。”

  “赵丰年,有你辅佐太子,朕很放心,他日,倘若老五有不臣之心,可杀之。”

  赵丰年面无表情走到门口,在推开门的一瞬间,换上悲痛的表情。

  见众人抬头看过来。

  “陛下,薨了。”

  “父皇——”

  “陛下——”

  先帝新丧,国却不可一日无君,太子继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就在众人都忙着为先帝吊唁,或为新军登基操办事宜之时,却有一部分人将目光放在了赵丰年身上。

  如今,谁都能肯定赵丰年会成为新帝眼前的红人。

  先帝最后一个见的人是他,新帝指定操办登基仪式的人也是他。

  对此,赵丰年只叹息自己还背着礼部尚书的职责。

  新帝登基后,第一间事便是大赦天下,同时论功行赏。

  赵丰年不出意外成了文渊阁大学士,兼任礼部尚书,与此同时,傅玉书提出了请辞,新帝挽留再三,最终将人调去了国子监。

  众人看得分明,这是在给赵丰年铺路,翁婿同朝为官,傅玉书自然不能占着六部的实职。

  正如众人所料,新帝十分满意傅玉书知情识趣,赏赐了傅家不少好东西不说,更是升了傅时瑾的官职,众人见状,纷纷夸傅玉书这个请辞很值得。

  新帝是个勤勉的,刚登基就召集了内阁议事,第二日在朝堂上宣布了数十条政令,文武百官在听着宣读的时候,目光不自觉就看向了如今已经站在第一排的赵丰年身上。

  “十二条政令,十条都是赵大学士此前推行的,这内阁首辅怕是不日就要让位了。”

  “倘若这些政令真能顺利推行,赵阁老就是大功臣,如今虽无首辅之名,却已有首辅之权。”

  就在京城全城缟素之时,朝廷准备推行新的政令之时,皇陵传来消息,五皇子叛逃了。

  文武百官还来不及感到惊讶,第二天就又有消息传来,说五皇子联系了旧部,打着清君侧的名号,要推翻新帝。

  群臣惊讶之余,也发觉了赵丰年这此间推进的这个驿站组织做得甚好,就凭这一点,贻误军机的事情势必要少很多。

  “叛军在西北地联系的旧部,经过青州岚州平西等地,为今之计,是速速将叛贼拦在青州。”

  新帝定年号永兴,此时,永兴帝看着下方,点了赵丰年的名。

  “赵爱卿,你怎么看?”

  “回禀陛下,孙大人所言极是,西北征西大将军在,叛军能联系的叛军旧部不足万人,就怕进入青州招兵买马,将人拦在青州之外再好不过,至于人选,参考此前西北之事,镇北军可跟青州驻军联合抗敌,”

  兵部孙尚书复议,永兴帝点点头。

  “那就命樊义率青州驻军迎敌,柳大尺率北定府驻军支援!”

  柳大尺经上次一战,已经被封为了宣武将军,倘若这次立功,还能再升一升,陛下这是赏识柳大尺,也是看中赵丰年呢。

  赵丰年说完便退回了队列之中。

  下朝后,赵丰年被请去了御书房。

  “先帝临死前有旨意,叫朕不得杀仁王,甚至让你阻拦朕,阿年,你说说,先帝到底看中他哪里?”

  新帝登基后就给兄弟姐妹例行封赏,五皇子虽远在皇陵,先帝却到底没废他皇子的身份,永兴帝封了他个仁王,也是促狭了。

  “陛下,先帝只是不想见到兄弟相残,先帝临死前,跟诸位大人都夸了陛下有君王之风,自然不是仁王能比拟的。”

  “他不过是觉得仁王肖他罢了。”

  这话跟先帝说的都差不多,所以赵丰年就说吧,明明这位才是跟先帝最像的啊。

  “总之,你把你攻打戎地那些东西都交出来,朕要让他知道,跟朕对上,如蚍蜉撼树。”

  赵丰年略惊讶。

  “得了吧,你那些东西瞒得住旁人,瞒不住朕,要不是朕替你打掩护,你以为先帝那么轻易放过你?”

  赵丰年当然知道,而且这东西他后面就没打算隐瞒,也瞒不住,明里暗里透露出去,本想看看朝廷的反应,谁成想天元帝一点反应都没有,赵丰年还以为天元帝以为这是小把戏呢,合着全被这位爷给拦了下来。

  是啊,比起老爹的名声,好事自然还是在自己在位的时候发生比较好。

  赵丰年假装没看到皇帝眼中的光芒与野心。

  “微臣只当是小打小闹,既然入了陛下的眼,不如喊了工部来,陛下,火药非同小可,定要掌握在朝廷手中,不使流入民间,一旦被有心之人掌握,定然引起大祸,这也是臣一开始就担心的事,是以,也没敢提出来。”

  “行了行了,知道你谨慎,朕还不知道你,既然这样,就让工部立专事衙门负责此事,就叫火药局吧,正巧傅玉书退下去了,工部还缺个侍郎,就先去管火药局,依你看,何人可胜任?”

  “陛下这是让微臣拉拢人心啊。”

  永兴帝笑,“朕自然是相信你的。”

  “陛下,如今要研制火药兵器,成立新的衙门,那对新式样武器的操练不不可少,是否也要单独成立新的军营将士?如此一来,就涉及兵部、工部两部的事情,而军费又牵扯到了户部,怕是需要几部大人一起商讨一个方案出来。”

  永兴帝采纳了,“阿年果真不愧是朕之智囊。”

  不过几日,工部就多了一个火药局,顾子升调任工部侍郎兼火药局大使,不同于以往的工部官员边缘化,这个火药局是实打实的实权衙门,顾子升十分激动。

  与之对接的是户部侍郎张谦,是以,张谦也十分开心,虽然是要扯皮拿银子的,但是入了皇帝眼了啊!

  除此之外,朝廷打算成立神机营,专门操练火药武器,成为京营之一。

  京城紧锣密鼓,一批批的火药从新修的路送往西北,很快就传来了捷报。

  三个月后,仁王被押回了京城,这场叛乱像是一场闹剧,最终落下了帷幕。

  赵丰年最后见到仁王,是在大理寺。

  “赵丰年,本王就知道你会来的,你想杀本王替那些贱民报仇,本王知道。”

  赵丰年看着他,面无表情,“我答应了他们,自当履行诺言。”

  “可惜呀,你杀不了我,我们的皇帝为了彰显他身为兄长的情谊,也不会杀本王,你就算再位高权重又如何呢?本王就算没了自由被圈禁,也照样能安康一世,本王最后悔的是,没能早些杀了你,亏本王起初那般看重你。”

  “起初我去西北,不就是王爷故意露出破绽引让陛下选了我吗,王爷想把我引去西北,杀而后快,如今不过成王败寇罢,所以,王爷今日想见我又是何事呢?”

  “父皇临死前跟你说了什么?”

  赵丰年看了他一眼,“王爷安心,陛下没有丝毫打算将皇位传给王爷的意思,王爷也可死心了。”

  仁王双眼泛红,“父皇最终还是不忍心罚我,要不是西北之事,皇位还指不定轮到谁,我没输!”

  “不,你输了,先帝说,太子殿下乃明君之相,理应继承大统,而五皇子若有反心,可杀之。”

  “不不不,不会的!父皇有旨意,皇帝不能杀我!”

  赵丰年最后看了他一眼,离开了。

  他刚出了大理寺,就将一小太监侯在大理寺门口,说陛下召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页  当前第10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1/10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