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到他了?仁王如何?”
“仁王乃陛下兄弟,自然不会有人亏待。”
“你在怨朕?”
“不敢。”
“你就是想太多,你放心吧,来看看这个。”
赵丰年走近,竟然是一道将仁王贬为庶民的旨意。
“他是皇亲国戚的时候朕不能落人口舌,有时候,活着也未尝不是一种折磨。”
赵丰年了然。
“臣替西北百姓谢过陛下!”
“起来吧,这事已了,往后你就别藏着事了,如今可以跟朕好好说说你哪个海外计划了吧?”
赵丰年笑,“遵命,陛下。”
他想,永兴帝确实是一个明君,至少此时的他,是个明君。
京城下起第一场雪的时候,赵府传来了孩子的哭声。
“跟宝儿一样,也是在下雪天气,我还记得,宝儿出生那时候,雪下得可大了,我心里害怕得不行,生怕孩子生下来要挨冻受凉,这一眨眼,宝儿的孩子都出生了。”
巧娘想到过去,感慨万分。
“谁说不是呢,好在,以前再难也过去了。”
赵丰年跟傅轻雪商量着,为孩子取名叫赵瑞安。
“只盼他生在盛世,平平安安。”
永兴四年,大夏的船队发现了海外大陆,带回了很多新的种子还有金银器皿,以及外邦的知识,不同的文化相撞,注定开出更盛大的花朵,从此,大夏沿海经常可以看到不同面貌的商人往来络绎不绝。
永兴五年,大夏朝的交通四通八达,驿站快递点站密布,火药广泛用于军队,还训练拥有了自己的水师,真正做到了四海无人敢犯。
永兴六年,皇帝拜赵丰年为内阁首辅,无人不服,从此演绎了一场君臣相得的传奇。
第91章
赵瑞安出生后,赵丰年提起了把赵老头张氏接来京城一起生活,家里人都没意见。
赵老头张氏今年都六十几岁了,放在大夏算是高龄,赵丰年不放心,特意多雇些人一路照顾着,大胖笑着应下了,只等阿彩生完就回怀江府。
大胖在京城郊外开了一家跑马场,里面的马都是拓九从戎地弄来的良驹,吸引了不少王宫贵族的公子哥们前去,如今生意大好,本来离不开他这个老板,只是刚好青青翠翠都在,索性将马场角给了她们帮忙打理,高高兴兴回了老家,他也想把父母弟弟都接到京城,一起享天伦之乐。
赵家村的人得知赵家一家子要搬去京城生活了,都十分羡慕,只是赵老头却有些不太乐意。
“我们都这把年纪了,说不准哪天人就走了,还去折腾什么,你们的孝心我们都知道,大胖你只带你爹娘还有二胖去就行了,我们在村里生活了一辈子了,临老了就想在这里落叶归根。”
王三娘虽然也忐忑即将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但是更多的是对京城的向往,便劝慰他们,“宝儿也是孝顺,说的也在理,如今爹娘你们年纪都大了,大毛病小毛病也都有,到了京城还能请最好的大夫瞧瞧看顾着,虽说如今咱们这里也是好过了,毕竟比不上京城的。”
大胖头一回发觉他娘劝人很有一套,不禁觉得好笑。
“娘说的太对了,爷,奶,你们真应该去,也不愁住不下,陛下看中阿年,赐了好大一座宅子,便是咱们这些人都住进去都不成问题,再说了,如今我经营了一家马场,也置办了自己的房子,三近的大宅子呢,你们到时候也不愁没事做,隔三差五地两边都看看。”
二胖闻言也有些犹豫。
“要不我就不去了吧,大哥你在京城已经很不容易了,带着爹娘还要,哪有带着弟弟一起的。”
王三娘有些不乐意,虽然以前她偏疼大儿子,可这么多年了,一直是二胖在他们面前尽孝,要是二胖不去,她都不想去了,只是到底两个儿子都成了家,她就是再不懂事,也不能要求大儿子一定要带上二儿子,没这样的道理。
“你还真得去,我那马场如今正缺人手呢,你赶紧去给我帮忙!你看看柳家两位兄长,就是早些时候相互帮扶,如今一个比一个好,柳家人一早就都搬去了北定府,我们兄弟好好干,又有宝儿支持,肯定能在京城闯出一片天来!”
赵来金看着这一幕十分欣慰,“是了是了,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嘛。”
家里人劝完,村里人也来劝。
“宝儿如今是当了大官了,这都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你们不去,旁人指不定还要说他忘本不孝呢!”
这话才是触动了赵老头跟张氏。
他们享不享福没事,但是要别人因为他们不去说孙子的不好,那他们就不乐意了。
“你们先去,往后说不准我们还能在京城碰面呢!”这话是赵大伯赵来富说的,赵来富的爹,赵老头大哥两年前去了,如今赵大家就剩下赵来富夫妻跟赵有志媳妇还在。
赵来富说这话是因为赵有志当了官了,虽然被外派了,但是不知是不是看在赵丰年的面子上,竟分去了青州一个富裕的县城,赵来富一家只等秋收后就前去青州跟他团聚,只要赵有志好好干,朝中又有人在,顺利回京也是迟早的事,赵来富不止一次两次说当年自己把儿子送去赵丰年身边的决定多么正确了。
“没有宝儿,就没有有志的今日,也没有我们家的今日,我们还指望以后去了京城再跟你们一起聚聚呢!”
赵家人都对未来充满希望。
赵家村这些年大家生活如意,许是生活好了,人的精神也好,如今赵大山这个村长也还健硕,大胖找到他说赵丰年出了银子打算再给村里族学置办学田,赵大山精神奕奕召集了族老乡亲们说这事。
“今年咱们族学里有不少好苗子呢,童生就有五个了!往后一定叫他们好好珍惜,向宝儿学习!做个好官!”
临走前,赵大胖还特意打听了一番赵老二跟赵老三的情况。
村长儿子赵来元叹了口气。
“也算是恶人有恶报,来喜叔夫妻二人从北地回来后就疯了,整日疯疯癫癫一会说要女儿,一会儿又嚷着去找儿子,那赵柱子当真是个薄情寡义大不孝的,竟对他们不管不顾,听说他们找上门去后,他直接叫人将人打发了出去,村里看着不忍心,去年本想去把他们带回村里,疯癫什么的,大不
了关在家里,总归是少不了他们一顿饭,谁成想,他们失足落了水,竟就这样去了,后头赵柱子所作所为被发现了,被革除了秀才功名,又被钱家嫌弃得不行,只是钱家败落了,一家人都窝里斗,如今日子也不好过。
至于你三叔,他后面又去陈家湾求了几回莲婶,不过都被打发了,阿玉索性带着莲婶一家都搬到了府城里,招了个知根知底的赘婿,家里经营着纺织厂,日子过得也好,后面听闻来庆叔离开了怀江府,就没找到人了。”
大胖也不禁唏嘘。
“所以这做人,还是要讲良心的。”
赵老头、张氏年纪大了,路上不好赶太快,这样一路走来,初夏才到了京城。
“这就是京城啊,果然跟咱们小地方不一样,真热闹啊。”王三娘不禁感慨,又有些拘谨。
“这京城里的路也好,又宽又平坦!”赵来金直看得不错眼。
“这就是你说的宝儿在北地弄出来的好东西吧?这路果然是好,跟整块的石板似的。”赵老头虽然一路赶路,但是儿孙都没叫他吃一点苦头,因此此时精神也还可以。
“还不止呢,爷,这东西修城墙也是好的,说是工部已经发了文书到各州府去了,等再过几年,咱们老家的路也能跟这里一样好,到时候回去瞧瞧都方便的。”
“真好啊。”
得知赵老头张氏一行人到了京城,还没回北地的赵青青跟赵翠翠忙赶过来见人。
祖孙几人抱着哭了一场,王三娘跟赵来金可不知道赵青青赵翠翠还活着,见状惊讶不已。
张氏笑话他们没见识,“也不怪瞒着你们,往前在村里,老大媳妇你是个藏不住事的,到时候旁人知道了对几个孩子们都不好,如今在京城,无论是阿年,还是大胖二胖他们,都是要讲究名声的,你们也要继续当作不知道才好。”
王三娘跟王小红又愁,但是也不是血海深仇,无非是些家长里短的小事,早在王小红自作自受去了后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哪里会跟两个孩子过不去,再说,这事赵丰年是主谋,大胖也参与了,他们家还要指望着赵丰年过活,自然不会说出去。
赵来金就没想那么多了,两个侄女没死,在他看来就是好事。
晚上,赵丰年从宫里回来,见到一家人同样十分开心。
“孙儿接到消息的时候,正巧陛下听到了,就命御膳房赏下了不少好克化的糕点,让1带回来给爷、奶尝尝。”
赵老头满脸笑容,“御膳房就是戏文里说的皇宫里的厨房吧?我们宝儿当真是出息了,那爷可要好好尝尝皇宫里的糕点!”
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了一顿团圆饭。
到了第二日,张氏等人才见到了重孙子、重孙女。
阿彩在一月初的时候生下了一个女儿,小名阿淼,生得白白嫩嫩,一双浅褐色的眸子像是汪了一泉水,谁见了都稀罕得不行。
二胖媳妇还没开怀,见了小阿淼就不松手了,直说要生一个像阿淼一样可爱的女儿,二胖一听就否定了。
“那不成,阿淼生得好,是因为大嫂生得好,你我都黑,生不出阿淼这样白嫩的。”
一家人都乐得不行,二胖媳妇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继续逗阿淼了。
这个时候,张氏就愁起了两个孙女来。
“阿珠阿玉是妹妹,一阿玉招了婿,那孩子我们都见过,是个实在人,一家人经营纺织厂,日子过得有声有色,阿珠嫁给了你外甥,柳家兄弟都有出息,如今柳二是大商,一家人都搬去了府城,往后也是富贵不愁,可青青翠翠着实是被老二他们耽误了,我头先去北地的时候就想着,这往后两个女孩子可这么办,可那时候出了那样的糟心事,我也不敢提起来,生怕两孩子心里不好受,如今眼看着这些小的成亲的成亲,生孩子的生孩子,我的青青翠翠可如何是好啊!”
巧娘也是为难。
青青、翠翠都是有主见的,她虽然是婶娘,却是看着她们长大的,早就把两人当做了自己的孩子,如何不急,只是,青青前面还跟拓九有了些苗头,又是留在了北地,她本以为两人会在北地成亲,就连嫁妆都替她准备好了,谁成想,一直没个准信,而翠翠那头,她问过,青青只说翠翠有自己的想法,巧娘也不敢逼得太紧。
听完张氏的话,巧娘也意识到了,这事是不能再拖了,索性找了姐妹俩谈话。
青青听完,十分感动,但同样十分坚决。
“婶娘放心吧,倘若将来我想要成亲了,那我一定成亲,也一定会跟婶娘说,只是目前我还没做好准备,所以,婶娘不必替我担心,至于婶娘说的耽误青春什么的,倘若那人真有意,便不会在意这些,倘若无意,我也不强求。”
而翠翠更加简单明了。
“我不成亲的,我打算出海,弟弟答应我的。”
巧娘目瞪口呆,当晚就怒气冲冲地找到了赵丰年。
“你都跟翠翠说什么了?!怎么她说你应承了让她出海?!”
赵丰年起先没反应过来,弄清楚状况后就承认了。
“朝廷计划建造海船,组织商队出海探索,翠翠聪明伶俐,学什么都快,记忆也出众,尤其是她肯吃苦,又有探索精神,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她听说了这个消息,就来问我,我答应了。”
“可她是个女孩子,将来是要嫁人的!我从前听你说什么海不海的,都不知道什么东西,后面说是比江河还要大的水,你是要她当那些行商,在船上飘着啊!那都是男人干的活,她一个女孩子,怎么能去吃这种苦?”
“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但是翠翠坚持,我会另派人保护照顾她,小尺哥也在出海商队名单上,路上也算有个照应。”
巧娘急了,“可,可是都是男子,她一个女孩子——”
“娘,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有些人希望在后院安安稳稳地过完一生,有的人想要翱翔见识更广阔的天地,这是=都是个人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并给予她们更多的支持,您觉得呢?”
巧娘愣了。
良久。
“怎么我们老赵家的女孩子就都这样特立独行呢,罢了罢了,我也劝不住了,总之,你要真心为了她好,就多安排些人吧。”
赵丰年笑了,“儿子省的,娘就放心吧。”
赵家其他人得知翠翠想要组建商队出海,都十分震惊,好在有了赵家其他女孩子的对比,就连赵老头、张氏都接受了。
“合着倒是我少见多怪了?”跟妯娌王三娘一起给孙子/孙女做小衣裳的时候,巧娘抱怨了一句。
“是你关心则乱了,我们谁都一样,都想不通也不愿意,只是,你想想,这是阿年答应的,还能更改了?你看看陈莲家,带着两个女儿,说立女户就立女户了,招婿也是,阿玉成亲后照样忙活生意,阿珠吧,前几年没怀上孩子的时候还跟着柳二跑商呢,赵小云那丫头就更别提了,直接接手了商队在北地做大买卖,这些事里头,桩桩件件的,哪里没有阿年的掺合?青青翠翠又是一直跟着你们一起生活的,听说前面在北地阿年还让她们管着衙门的事?这眼界早就跟旁人家的姑娘不同了,你怎么能要求她们乖乖成亲嫁人操持后院那点事呢,我听说都觉得委屈了两人。”
巧娘大为惊讶,想不到这番话居然是王三娘口中能说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