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_分节阅读_第265节
小说作者:衣青箬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51 MB   上传时间:2025-04-01 19:47:24

  既然有了这样的想法,他心里自然是偏着天兵了,这时便道,“这倒不曾说过,但依小人看,天兵性情直爽,不喜弯弯绕绕,尤其见不得人拖拖拉拉,这……能不能商量,小人也说不好。”

  这一点,王廷凑也看出来了。

  这才多久啊,他们就折腾出了这么多事,着实是雷厉风行。

  但总要试着挣扎一下的。

  他转回头,对坐在中间的少年道,“留后,依我看,还是再与天兵谈一谈,最好是能稍微放宽一些。不过,他们不耐烦这般拉扯,咱们得先想好了底线是什么,面对各种情况要如何应对,再去商谈。”

  王知感有些无措地回头去看站在身侧的另一人,见他点头,才回过身来,对王廷凑道,“全凭叔祖做主。”

  王廷凑扫了那人一眼。

  那是王知感的舅舅,想来是他的母亲不方便露面,就将孩子交托给了自己的兄弟。

  他们并不信任他,这也不奇怪,毕竟王承宗是死在他手中,这一点瞒不了人。好在王廷凑也不在意这些,当务之急,还是要先将局势稳定下来,而天兵的态度尤为重要。

  在这种时候,他们也只能依靠王廷凑,暂时不会做什么。

  得了这句话,王廷凑便开始主持商议,最后定下了几条主要的内容。

  第一,军队肯定是要保留的,不过数量可以大为削减。

  本来河北屯驻重兵,就是为了防御北边的奚人、契丹人、乌桓人、鲜卑人,但安禄山起兵时,叛军之中也有为数不少的胡人。安史之乱平定后,胡人降将被就地安置在了河北三镇,与胡人虽仍是时战时和,但总体来说还算平静,反倒是跟朝廷和其他藩镇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

  尤其是成德,经过多次变动之后,现在的辖区已经不与胡人接壤了,自然也就少了押蕃的职使,真正需要防备的是同僚和朝廷。

  有天兵在,相信没有哪个不长眼的藩镇会来招惹,所以实际上,成德的敌人已经不存在了。

  或者说,成德唯一的敌人就是天兵。但反正都打不过,有多少军队也是枉然,那么大幅削减军队数量以降低支出,确实是有必要且可行的。

  至于具体要保留多少,王廷凑没有多言。既然奉王知感为主,那么即便他只是个孩子,这种事也不当由他来开口。再者,限制军队数量的主要还是钱粮,这个要看谈判的结果,不必急着定下。

  但最好是在商谈的时候,跟天兵那边达成一个默契。免得这边都弄好了,天兵却不同意。

  第二是关于今后成德的权责划分问题。

  哪些事情是王知感这个成德节度使能管的?哪些事情又是天兵划了线,他们绝对不能碰的?

  弄明白了这些,才能减少今后双方可能会出现的摩擦,也能让大家把心放回肚子里,不必整天提心吊胆,怕天兵随时会翻脸。

  第三才是税收的事。

  主要是看能不能给涨一点,半成的税实在太低,至少总要收入能够敷出,不然这成德节度使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另外,虽然目前尚未谈到,但是以后官府肯定是不能随便征发徭役的了,可事情总得有人来干,这方面也需要商量出一个章程来。

  然后就是天兵那份清单中的其他内容。

  显然,王廷凑在大家议论其他条款时,就已经考虑过了这些,商议时也是有条不紊,一一给出应对之策,倒是让不少人心下叹服。

  本来之前还有人不解王廷凑为何要杀掉王承宗,因为当时他本就已经打算要求和,但现在想想,若是王承宗还活着,恐怕未必能设想得如此周全,最重要的是肯定没那么干脆。

  说到底,成德是王家的,钱粮军队也是王家的,王承宗肯定不舍得,而王廷凑虽然姓王,却跟他们一样都是外人。

  ……

  只从吕粮吏带回来的这份清单,就能看出王廷凑跟王承宗的行事完全不同了。

  条理清晰、谋定后动。

  有如此才能,难怪会被王武俊收为义子——但也就止步于义子了,出身所限,他在王家的体系里已经走到了极限。倒是弑主之后,反而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这就是世袭罔替、结构僵化的弊病。

  但藩镇不是朝廷,军队是他们跟朝廷对抗的底气,没法重文轻武,自然也就很难避免一次又一次的弑主、反叛、取而代之。

  既然王廷凑是个能交流的人,玩家也愿意给他这个面子,一起磋商这些问题。

  于是一天之后,两方人马又一次在真定城外碰面了。

  土台还是那个土台,甚至连双方的人员配置都差不多,只是河对面没有重兵陈列,更不会有一个王承宗纵马驰骋而来。

  只此一点,就让人生出无限变迁之感,哪怕距离上回谈判仅过去了三天。

  也许是因为这种有些莫名肃穆的氛围,也许是因为双方私底下都已经定好了底线,这一回的谈判十分顺利,很快就得出了两边都满意的结果。

  具体而言,成德方面要一次性支付天兵一万金的赔偿,并花费总共一万金金,赎买所有在这一战死去中的人的尸体、被天兵抓获的文武官员、一部分的士兵,以及被天兵缴获的各种文书、印信、辎重、马匹等物。

  而天兵允许成德组建自己的军队,也不会干预成德的地方治理——假如他们发现了什么问题,或者有哪里不满意,也要先跟官府商量,而不是自己动手处理。

  其他零零散散的条款,也是各有让步。

  比如徭役,河北最大的工程就是修河,而且几乎每年都要修,这个是绝对不可能省的,这份责任也不能完全让官府来承担,尤其他们现在的税收已经少得可怜,要他们以工代役也不现实。

  天兵就主动揽下了这件事——正好刚抓了十几万的俘虏,成德没那么多钱全都赎买回去,又不能随便解散让他们滋扰地方,就先留下来劳动改造吧,修修路、修修河。

  等他们把自己的赎身钱赚出来,能重获自由的时候,工程应该也修得差不多了,就算没修好,应该也会有新的大冤种来填这个窟窿。

  怎么不算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呢?

  所有人最关注的税收问题,则是被放到了最后来讨论。

  大概是因为前面的商谈十分顺利,在这个问题上,天兵也没有强硬到底,而是认真听取了王廷凑的意见。主要是王廷凑既没有诉苦,也不是一句含糊其辞的“真的做不到”给敷衍过去,而是拿出了具体的数据,让玩家眼前一亮。

  双方当场算了一笔账,发现只收那百分之五的田税,确实有点不够用。

  其实单就田税来说,半成并不是最低的,最低时是三十税一。但历朝历代都是要收人头税的,两税法改革之后变成了户税。至于其他杂税,虽时增时减,但从没有少过。

  可见光收田税,肯定不行。

  主要是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实在太低了,亩产一石到两石,能达到三百斤就是了不起的丰产了,这是什么概念?

  成德之前能一直维持着高税收而不崩盘,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人口锐减,人均占有的土地数量大幅增加。

  玩家有底气定下百分之五的田税,也是因为粮食产量很快就能提上来,到时候税收自然也会跟着涨,补上目前的这点缺口是绝对足够的。

  但成德这边不知道呀!

  既然他们强烈要求了,玩家这边稍微商量了一下,就给出了一个新的选择:取消田税,改为只收户税。

  王廷凑一愣,显然这是一个完全超出他预料的选项。

  但不等他细想,一旁的史奉先就抢着应道,“那我们选户税,但只能纳钱。”

  户税是两税法改革之后才出现的,按照家庭财产的多寡来给户口定等,而后按等收税。跟只能收粮食,还要各种督农催收的田税比起来,户税就要简单方便得多。更重要的是,按照原来的规定,户税的数目大约与田税相等,但田税要分夏秋两次收取,户税却只收一次。

  也就是说,田税只能收半成,户税却有一成。

  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所以史奉先一看王廷凑居然迟疑了,再按捺不住,主动开口。

  “这位是?”章立早终于将视线转到了他身上。

  王廷凑回过神来,介绍道,“这位是留后的舅父。因留后年幼,太夫人不放心,就让他代为走这一趟。”

  史奉先骄傲地挺了挺胸膛。

  玩家看看史奉先,又看看王廷凑,都有些惊讶。

  按照他们对藩镇的刻板印象,王廷凑干掉王承宗,肯定是为了取而代之。虽然不知道都已经到这种时候了,那个岌岌可危的节度使的位置还有什么好争的,但他们选择尊重。

  至少王廷凑能听懂人话,也说人话,跟他沟通起来要比王承宗顺畅得多。

  但现在这个史奉先跳得那么明显,王廷凑居然没把人打压下去,总不会真的是因为尊重留后的舅父吧?你连他亲爹都杀了!

  不过还是那句话,不理解,但尊重。

  所以章立早只是看了两眼,就问道,“确定是要选户税吗?”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这话显然是问王廷凑的,只是史奉先没有这样的自觉,忙不迭地点头,“确定,确定。”

  王廷凑微微皱眉,差别这么大的两个选项,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但也正因如此,才显得古怪。毕竟他们不是傻子,天兵更不是,又怎么会给出这样迥异的两个选项呢?

  至少在他们眼里,这两个选项之间是相差不大的。

  只是不等王廷凑继续深思,史奉先见他不说话,已经急不可耐地撺掇着其他人开口,给他施压了。

  这两天,史奉先明里暗里搞了不少小动作,王廷凑都只做不见,这一次也不例外,他道,“既然诸位都是这个意思,那就选户税吧。”

  章立早又看了他一眼,才让吕粮吏将这一条也写下来。

  其实一开始还有不少玩家想抢这个差事,毕竟能亲眼见证并亲手记录这样的名场面,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西域那边已经把钢笔和墨水给弄出来了,软笔书法是比不上古人了,硬笔书法总该让玩家出头了吧?

  结果吕粮吏拿着钢笔写了几个字,就迅速适应了这种新的笔具。

  看到他的字,玩家果断放弃了自取其辱。

  这年头,连小吏也不是一般人能当的。

  ……

  这边玩家跟成德的谈判圆满结束,那边成德之战的消息也传到了周边的藩镇。

  尤其是魏博和幽州,王承宗之前想要联手,被他们拒绝了,就是想让成德去试一试天兵的成色——知道他们很厉害了,但到底有多厉害,总要亲眼看看才能有数,所以一直密切关注着成德的动向。

  事实证明,这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要是不打这一仗,他们怎么会相信天兵已经强大到了这种地步?

  偌大一个成德,却连一天都没坚持住。

  当然这是因为两边也没有太深的仇怨,更多的是一种试探,要是王承宗做好了鱼死网破的准备,肯定能坚持一段时间。

  但这不是更恐怖了吗?

  仅仅只是一个试探,原本也算得上是庞然大物的成德便轰然溃散。

  二十万大军一战而没,要不是了解王承宗的为人,他们都要以为这是对方在演戏,故意配合天兵造势了。

  哪怕是早就对天兵的行事风格有了一定了解的田季安,收到这个消息,都不免心有余悸。

  然后立刻招来属官和幕僚,问道,“魏博境内现今有多少天兵,都在做些什么?”

  今年以来,天兵在河北一直很活跃,不过收到王承宗的信,田季安才想起来要去调查这个数字。不过那才是几天之前的事,所以他还没有询问结果,如今却是再按捺不住。

  好在下面的属官也很有紧迫感,已经将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了。

  今年进入魏博的天兵,保守估计也在万人以上,这还是因为前段时间有不少人去了成德那边。

  说到这里,属官也很惭愧,“若是早派人盯着这些天兵的动向,成德之变也并非无迹。”

  田季安也有点可惜,但那毕竟是别人家的事,损失的又不是他。

  仔细想想,就算提前知道了,能做的也有限,顶多是给王承宗通风报信,那还不如不做呢,谁知道天兵会不会转头就迁怒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47页  当前第2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5/4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