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命在我_分节阅读_第358节
小说作者:桉柏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51 MB   上传时间:2025-03-28 19:50:36

  他们把粮食放到布袋里面,在墙上卸下砖块,然后又把粮食塞了进去,砖石敲掉一半,制造出一个可以容纳粮食的墙壁中空层,最后用土糊上,过了个把时辰土干掉了,果然看不出来异样了。

  “这么个好主意,我这就去告诉村里人。”刘家老头眼神发亮。

  一家人被他唬了一跳,连忙制止了他。

  他那上回挨了二十个军棍的好大儿挡在他面前,凄苦道:“爹,这么个方法咱们家知道也就得了,要是被其他人知道,又不小心走漏了风声,那咱们家的余粮也没了,下回军队再来征粮食,可就要把屋墙给推倒找粮了。”

  刘家老头脸色一下子变得晦暗,有心想要斥责自己家里人太不顾乡里乡亲的情义,可是又想到了上回发生的破烂事儿。

  来收缴粮食的士兵在隔壁人家找不到粮食,对着那一家人好一顿拳打脚踢。最后那人挺不住说了藏粮食的地点,说是在柳树下的一个地窖里,用草席子盖着,上面还覆盖了土。

  于是那些粮食就全都没了。因为地窖盖得比较大,是几户人家共用的,他们把自己家的粮也藏在了那儿。

  即便说出了藏粮食的地点,可还是没有保下那人的一条性命,梁国军官以抗拒征缴粮食为由,将那一家人拽到外头杀了。

  村里人出去的时候就看到了沾满了尘土的尸体,和地上的大滩血迹,那些征缴粮食的军队扬长而去。

  一听到武国军队即将来,梁国军队要迎战,村里人就知道,梁国的军队又要来向他们征缴粮食了。

  经过几次的教训后,他们已经学会了在外面放一点的余粮让士兵们找到,剩下的则各凭本事藏起来。

  只要或多或少能征到粮食,那些士兵总不至于做得太过分,要是找不到了,那么那些士兵什么都能做得出来。

  “唉!”刘家老头捶胸顿足,脚步几度跨出去,却又收了回来,最后只能呆呆地在家里面坐着。

  刘家大儿垂着脑袋,良心也是不安。但是为了一家人的活路,他没有办法。

  村子里面凡是个青壮的都被拉去当兵了,他没去,是因为他先天缺了一只脚,去了战场上也是送死的命。

  刘家人就在战战兢兢中等候着。

  等了几天,他们没有等到前来征粮的士兵,倒是等到了当地非常有名望的大户,李家的家丁。

  李家的家丁进了村就跟土匪似的,带着几十个打手挨家挨户搜粮食。

  村里面有些老人哭喊着,说这是最后的粮食,求求他们给个活路,但是那些人不为所动,一脚将老人踹翻,拿着搜集到的几袋子粮食大摇大摆地走了。

  村里人这才知道,原来是朝廷上那些大人觉得从老百姓手里挣不到粮了,于是就让富豪乡绅缴粮。

  这他们哪里肯?

  许多农民都在李家的田地上过活,是他们的佃户。李家不想把粮食交出去,那这粮食从哪儿来?还不是从他们这些人头上拿,打量他们好欺负罢了。

  村里面传来一阵一阵的哭声,刘家人听了心里不是滋味。

  他们的粮食保住了,但是有很多人家里头一丁点余粮都没了,有许多人已经开始啃树皮挖野菜,很快天气又要凉下来,树皮和野菜也没得吃,等待他们的结果只能是被饿死。

  刘家大儿怨恨道:“都怪那武国人要来打我们梁国,原本日子还能过得下去!他们一来,这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一家人抱着头呜呜哭了起来。

  很快武国大军兵临城下,却并未立刻开始进攻。

  有十来只信鹰从武国大军扎营的地方飞了起来,一路飞到城中各处,然后纸片从天上飘了下来,有的上面写的字,有的上面画着画。

  正好有一大团纸在半空中没有散开,直接就掉到了地上。有的城中百姓看了两眼,不识字,没看出来那上面写的到底是什么,就想着把这只带回家当引信用,好歹能取暖。

  天已经渐渐寒了下来,这个冬天注定艰难。

  可不知怎么的,城中有一则消息传了出来,城主命令城中驻军而且挨户搜查看有没有人私藏那些纸,据说上面写满了大逆不道之言,如果今后再有武国人散播那些纸,凡是捡拾私藏的人一律处死。

  士兵闯进了城中居民家中,有人还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就被摁在了地上。许多人不明白,自己只是捡了两张纸好烧火,怎么就犯了大逆不道的罪过了?

  捡拾纸页的人似乎都被抓干净也杀干净了,但那些纸上的内容却真的在城中流传了起来。

  官府不允许百姓看武国的话本子,不允许戏班子演戏本子,不允许人们传阅捉妖全策,可这一回,民心大概是真的挡不住了。

  只因为那从天上飘落的纸上,除了痛斥梁王的罪行之外,还写了一句话:“武国军入城会大开粮仓之门,为全城百姓分粮。”

  当战争打响,谁也没想到这攻城之战会结束得那么快。

  仅用三日,泉柳城破。

  镇国大将军苏归亲自率军冲锋,带领大军攻入城中。

  武国军将城主吊死在了城墙上,尸体悬挂示众。

  城中贪官污吏富豪乡绅哭爹喊娘,他们试图献上自己的家产保得性命。

  然而苏归下令,要对他们进行公审。

  公审,这可真是个新奇的词儿。

  什么是公审?

  “武王有令,公开审讯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富豪乡绅,将所有人压到街口。允许百姓踊跃检举其罪行,一条条罗列清楚,最后到底要将他们判处何罪,也交由百姓定夺。”

  街口审讯那日,长街里里外外挤满了人,平日里那几个地主豪强一脸菜色,被绑起来押到了地上。

  经常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手上和脚上戴着镣铐鼻青脸肿,吓得屁滚尿流。

  一共几十个人或瘫或跪东倒西歪,连那个经常带着士兵搜刮百姓粮食的两国军官,和平日里狐假虎威的李家家丁也跪在了地上。

  杨靖之临时充当判官,挨个念出他们的名字。

  每念出一人的姓名,下方便是一阵嘈杂的议论声。

  刘家和他们乡里相亲的一大帮人也站在人群之中,看到了往日里对他们这些佃户动辄打骂不可一世的李家家主表情惨白,他们一时间又是不可置信,又是畅快无比。

  刘老头跟阵风似的挤开人群冲了上去,对着那人重重地唾了一口唾沫,“我呸!”

  他的举动带来了连锁反应,身边围观的人立刻效仿,这一小片空地上充满了呸呸的吐口水的声音,要不是有士兵拦着他们就要上去动拳头了。

  杨靖之道:“下方跪着的众多罪囚,我所念姓名可有误?”

  “无误!”有百姓高喊。

  “诸位可大胆发言,他们犯有何罪,做过何等恶事,都可一一说来!”

  长街上炸开了锅,各种罪名一箩筐地飞了过来,什么搜刮百姓欺男霸女,收受贿赂武断断案,强征粮食谎报赋税。

  公审一直持续到晚上也没有停息,每个人似乎都有太多的苦要诉,太多的怨气要发泄。

  三日后公审结束,这些罪囚没来得及被当众处决就已经死了。

  因为在押送刑场的过程中,有百姓实在激动一股脑地涌了上去,你一拳我一拳你一脚我一脚,把他们给打了个稀巴烂。

  幸好有军队控制局势,才不至于让现场发生踩踏事件。

  而在这件事之前,武国的军队就已经开始赈济城中的居民了,凡是家中无粮生活穷困的,都可以去领一口饭吃。

  又过了几日,那些富豪乡绅家中的粮被武国军全数收缴,连同城中粮仓的粮也分了一部分给百姓。

  只过了十日,泉柳城便安定了下来。

  正好不凑巧,梁国的军队被樊筠和高澹所带领的军队阻挠了一下,迟了半个月才赶到泉柳。

  而当他们到达这里时,泉柳已经宛如铁桶,民心归顺。

  效忠哪个君王,归顺哪个国家,这些都是虚的,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只有他们手中的粮食才是无比真实的。

  有了粮食才能活命,有命活下来才能谈效忠。

  当刘老头领着分下来的一袋粮食回家的时候,在家中等候的刘家大儿震惊道:“他们真给我们分粮?”

  他脸上又红又臊,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村子之中,炊烟升起,各家各户飘来了米香……

  “那个李家的家主死了,我上去打了几拳。”刘老头沉默着,“他们一直讲什么天命所归,我听不懂……我问他们到底什么是天命,那些人说,能带领百姓走向太平的人就是天命。”

  他把肩上扛的粮食袋放下来,感受着手上沉甸甸的重量:“我可算知道什么是天命了。”

第372章

  武国大军缓慢推进,就如一只老虎在虎视眈眈。

  梁国人知道他们就在那儿,一直看着睢丘的方向,露出垂涎的目光。

  然而他们的行军实在是太过迟缓,是一种稳扎稳打的作风,和武国往日里的行兵作战风格有所不同。

  这么做带来的好处是,武国有更长的时间可以治理疆土,也有更长的时间可以使民心顺服,还可以趁春种秋收积攒更多的粮食。

  梁王听闻他们在已经占领的城池开学堂,允许平民幼童入学。

  还听闻他们创建了一个名为“报刊院”的部门,将书籍刊印等事项独立出了司典和司政两个部。他们教导孩童的书是武国人所编,街上演的戏本子是武国人所写,学堂里面负责传授各种知识和捉妖术的人,也是武国专门派来的。

  有密探冒着被杀的风险弄来了武国人印的书,辗转交到了梁国的朝堂上。

  梁王看了一眼,怒气就忍不住涌了上来。

  “什么乱七八糟的!”他脸红一阵白一阵,眼中充满了不理解,“第一页就讲什么是天命所归,居然讲能开太平盛世,能让百姓吃饱饭的就是天命所归……”

  他浑身上下都是冷汗。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怎么会让他汗流浃背?因为这几句话是在掘他们统治的根。开不了太平盛世的就不是天命,让百姓吃不了饭的也不是天命。

  什么才是天命?天命就是天定!自两千多年前圣人的时代逝去就一直是这样。

  皇帝是天命,由天所定,所以他是皇帝,因为是圣人之后,尊奉祖命,名正言顺,所以皇帝是天命。

  然而商悯给他们整了一出这个?

  要是按照武国那边的解释,天命不再是天命所归了,而是人命所归了!

  梁王想到此处,脑子里头蹦出来一个词——民心所向。

  这些道理他并不是不知道,作为一个君主,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君与民的关系。

  但是君主不会直接对百姓说因为我让你们吃饱了饭,所以我是天命,而会说因为我是天命,所以我让你们吃饱了饭。

  这因果关系截然不同。前者聚焦于君主的个人能力,后者则聚焦于君主的天赋身份。

  由天赋予,理所当然,不可被质疑。

  倘若君主没有个人能力,那该怎么坐稳君主之位?如果君主不能使百姓吃饱饭,那岂不是说明君主也不是天命了,百姓也没有必要顺服了……这怎么可以?

  商悯不止在掘他们的根,也是在掘自己的根啊!

  她今日可以让百姓吃饱饭,如果有朝一日她没有办法让百姓吃饱饭,百姓岂不是有理由对王族升起反心?!

  实在荒谬!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2页  当前第3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8/4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命在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