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第一首辅_分节阅读_第73节
小说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13 MB   上传时间:2025-03-23 19:50:59

  内容说是和扬州有关但关系也不大,主要是和宁王有牵连。

  宁王倒是安安分分待在封地,但是他的孙子跑到扬州啦!

  还摔了老百姓的一块玉佩,闹得可不好看了!

  要是在太祖年间,风宪官是不能随意上奏藩王过失,有小错那就是敕戒谕,要是放了大错,那就是召回京,进过会审,然后由皇帝定罪量刑。

  但在太宗皇帝的经营下,王府官开始承担起监察职责,只是随着藩王为非作歹的水平逐渐升高,地方机构权力一步步加强,地方三司、巡按巡抚和风宪官也参与到此事中。

  至此藩王的权力进一步收缩。

  但那都是监察官的事情,和权利中心的翰林院没有什么关系。

  李东阳的折子巧妙就巧妙在他没有直接去弹劾宁王,反而从通判杨棨的老母亲八十岁整寿说起。

  然后写信给御史他们,让他们来弹劾。

  “不过是摔了一块玉。”朱祐樘看着奏折,不悦说道,“何必如此兴师动众。”

  内阁首辅刘吉在前朝还是纸糊三阁老,耐弹刘棉花,在今朝倒是做起了直言不讳的角色。

  “上高郡王不在封地待着,随意外出不说,竟然还欺压百姓,听说那百姓是因为母亲病重才出来卖玉,如今却被郡王摔坏了,此事一旦开了头,陛下又该如何应对其余藩王外出之事。”他义正辞严劝诫着。

  朱祐樘不耐:“那爱卿想要如何?”

  刘吉眼珠子一转。

  如今内阁共有三位阁老,分别是刘吉、徐溥、刘健。

  他虽是首辅,却是个软滑头的,时时要跟在后面两位阁老身后,要他们先签字才肯署名。

  刘健是个性格暴烈的人,和他拍桌子那是常有的事情,也常常闹得不欢而散,但徐溥却是凝重有度的人,深受陛下信任,是整个内阁的主心骨。

  三人一收到就这两份弹劾先一步商讨过,刘健自然是要求严惩,恨不得杀鸡儆猴,杀一杀如今藩王的风头。

  刘吉在这事上看得格外清,他当过陛下的老师,知道他是个宽厚之人,极其维护皇家威严,严惩是绝不可能严惩的,就是藩王们破点油皮也要心疼半天的。

  徐溥虽觉得此事不妥,但还是要求把此事回禀给陛下,处罚则有陛下自己定夺,内阁不参与此事。

  为这事,刘健这个炮,筒还不高兴了好久,只是他们三人还没商量出章程来,陛下那边就要求看一下扬州的事情。

  刘健不想去,徐溥手边工作繁多,刘吉最喜欢见领导,所以自然就接过折子,屁颠屁颠来了。

  陛下如今一开口,刘吉就知道陛下是不高兴了,心中敲了一会鼓,随后谨慎开口:“此乃陛下家事,自然由陛下定夺。”

  朱祐樘这才缓了缓脸色。

  当时先帝去世,刘吉争议很大,但朱佑樘第一是心软他到底教过自己,第二则是喜欢他看得懂脸色的劲,这才一力把人留在内阁。

  “宁王不能约束自己的子嗣,就,罚俸一月吧。”他沉思片刻,“上高郡王不在封地待着跑到扬州玩耍去了,但毕竟年幼,回去让长辈训斥便是了。”

  刘吉点头应下,拍着马屁:“陛下仁爱。”

  “那个摊贩母亲的病可是治了?”一直不说话的李东阳忧心忡忡说道,“如今扬州正是梅雨季,正是病痛多生的季节,可别耽误了治病。”

  刘吉一头雾水,心中想着:我怎么知道,御史又没说!

  但他心里明白,按照藩王的德行,鬼才给你赔钱呢,没打你一顿已经是仁慈了。

  李东阳见他不说话,露出欲言又止的神色,随后轻轻叹了一口气:“恕微臣多言,内阁下发政令时,还请知府多多照看治下百姓,百姓疾苦,那些当父母官的可不能寒了百姓的心。”

  此事处理的不厚道,朱祐樘心里清楚,闻言,立刻怒道:“冯忠怎么回事,治下来了郡王不知道,城外淹水了不上折子,如此无用,要他在这个位置做什么!”

  刘吉呐呐哎了两声,没想到这火怎么就烧到倒霉催的扬州知府头上,虽有心做做好人,买买冯忠一个面子,也对得起他每年上供的礼品,但现在陛下正在气头上,他那里敢开口,只好装死不说话。

  “你们内阁去质询。”朱祐樘不悦说道,“这事到底怎么回事,到底受灾严不严重,是不是真的死了不少人,若是他不行,就给朕滚下来!”

  刘吉心中转了十八个弯,把这事仔细捋了捋,随后敏锐察觉出不对劲。

  他嘴里连连称是,临走前,却忍不住悄悄抬头看了一眼一侧的李东阳。

  李东阳低眉顺眼站着,最是恭顺不过。

  他出了大殿,摸了摸额头的冷汗,自觉自己是受了无妄之灾。

  “日头大,阁老小心。”有殷勤的小黄门给人打着伞。

  刘吉面上不动声色点了点头,走了几步,突然打开折子看了眼上折子弹劾之人的名字。

  ——湖广人!

  “晦气。”他低低骂了一声。

  打了一辈子鹰,倒是让人啄了眼。

  —— ——

  江芸芸赈灾回来后好几日都是神色凝重,连黎淳都发现不对劲了。

  “可是那日遇到什么难处。”他问。

  “我没有难处。”江芸芸说,“有难处的受灾的百姓,我每每想起老村长问我能不能减免税赋,手中的那份名单,我已经整理好,准备明日去府衙看看。”

  黎淳捋着胡子叹气:“风调雨顺是百姓最大的期望,偏这十来年,无灾不成年,不是南直隶就是浙江,就连偏远塞北都屡屡受灾,百姓连过个好日子都很难,也不知是哪里得罪老天爷了。”

  江芸芸语塞。

  这不是得罪老天爷,而是小冰河时期,天气变幻无常,加之封建王朝生产力不足,对外封闭,对内强压,皇帝也不是什么好人,上下不能齐心,自然不能安稳度过这一段反复无常的日子。

  “罢了,不说这些了,楠枝都把那日体验文章交上来了,你怎么还没上交。”黎淳话锋一转,不解问道。

  江芸芸没好意思说,自己这几天都造捣鼓农事的事情,便说道:“马上就交上来。”

  见她这么听话,黎淳又觉得自己催得太急了,又道:“也不用太着急。”

  江芸芸心虚,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已经写好了,只是想要再润色一番。”

  黎淳点头,看着她案桌前收拾干净的笔记和书本:“如今四书也都学过一遍,五经我不着急教,你先休息几日,把四书里的内容再巩固一遍,哪里有不懂再来问我,四书在科举中考试中占比不少,只有牢牢扎实了,后面学起来也就轻松了。”

  黎淳临走前仔细嘱咐着:“每日和楠枝一起,互相选几个题来做。”

  江芸芸忙不迭点头。

  现在等于高考第一轮学习结束,接下来她自己安排了第一轮第二轮和最后一轮复习,中间还要夹杂了一轮模考,二轮模考。

  五书等于选修课,他要先学一遍,然后在挑选专精一本,深入复习,争取和四门主课一起拉拉分。

  黎淳对听话的学生自然是格外放心,交代完就走了。

  这几日扬州格外热闹,热闹的源头自然是江芸芸带领府学学生赈灾的事情。

  那些府学的学生许是第一次做这种好事,写诗作赋,弄得人尽皆知,还把功劳都给了江家那个十岁的小孩,变着法地夸他。

  多亏他捐了一百四十九两。

  ——整数也凑不到,真是小气的。

  任劳任怨,一马当先。

  ——一个小屁孩能干什么,就吹吧。

  悲天悯人,心系百姓。

  ——院试都没过,瞎操心啥。

  冯忠听到那些话心里冷笑一声,面上却还是去了府学大肆褒奖了一番。

  本打算也去表扬表扬那个江家小子,但一想到黎淳的脸就没了兴趣,转而终于开了门,请了那位拜访数次而不得入的江家老爷入府见了一面。

  本以为这事就这么结束了,读书人刷了刷脸,自己也不用忙活赈灾的事,谁知那个苏州唐伯虎也是事多,呼朋引伴做了诗赋集,在扬州城内大肆宣扬。

  这就有点打县衙里的人的脸了。

  才做了一件好事就要这么宣扬,好像我们县衙里的人都是无动于衷的冷血人,谁不知县衙事情这么多,哪里顾得上这些无关紧要的事。

  扬州城内不少官员嘴里嘟囔着,却又不好意思出面多说,毕竟都是读书人,谁也不知道这些人未来的路如何,没必要因为这点芝麻绿豆的小事闹得不高兴。

  在那些当官的眼里,淹了几个村子,死了几个人还真算不得大事,毕竟扬州年年受灾,得亏碰上今上是仁义之君,这才没有直接把他们撸下去。

  每次遇上小灾的时候,总有扬州大户想要讨好他,然后出钱出力,把这事圆过去。

  你看这次不就有五典书肆的林家,还有布商江家,真是乖巧懂事,年底开宴,也要好好夸一下。

  冯忠也是这么想的。

  虽然江家不肯让那小子见一下郡王,让冯忠有些下不了台,但现在看在他们花钱消灾,就原谅他们一回。

  冯忠听了主簿们的抱怨,和气安慰着,正准备去办公时,突然听说郡王回来,脚步一转,准备在和那位年轻的郡王打打交道。

  当今陛下喜欢藩王,宁王又独有青睐,如今宁王年纪大了,这位上高郡王是父亲是弟子,他自己又是庶长子,不出意外这位也该是个宁王了。

  他最近实在太忙了,请求减免税赋的折子晚点交,不急。

  —— ——

  天色渐晚,江芸芸奋笔疾书,终于把那日的见闻写成一篇文章。

  她不是从普通的民生角度来论述那日所见所闻,她开篇直接点明这是一场人祸大于天灾的灾难。

  那些在两条河道交汇处的村庄因为地势最低,受灾最严重的,每个村庄都有十来人的死亡,但这些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明明可以政府出面把村子往里挪一点,避开低洼和水流交汇处。

  明明若是灾难刚发生时,官府及时救灾就不会有这么大的伤亡 。

  明明下游河道淤积如此严重,若是按时清淤,蓄水量就能再大一些。

  天灾犹可恕,人祸不可宥。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江芸芸心中的愤慨并没有随着文字的输出而降低,反而越演越烈,成了那把熊熊燃烧的火。

  她成长在一个和这里体制截然不同的社会,她无法漠视一个本该可以减轻损害甚至避免的灾害,在为官者漠视的情况下,成了不可挽回的灾难。

  那一条条躺在木板上的生命几乎让她喘不上气来。

  所以当她昨日想要上交受灾的登记册,却连府衙大门都没进去,那把火便彻底烧了起来。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她要让那些高高在上的为官者感受到庶民的愤怒。

  —— ——

  李东阳作为一个喜欢提携后辈的前辈,又是神通,又是翰林院的人,所以他的文章在读书人这边是极具欢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43页  当前第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3/10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第一首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