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虽然读过很多黄背书,却没有见过这么可恶的女性角色,光是这一个举动都让她十分生气。
“确实,”珍妮则代入到妹妹的角色,“她完全没必要这么做,那么多男士呢,为什么不再找一位优秀的男士订婚呢?”
“可能她不知道什么男士比较优秀吧,”艾琳娜解释道,“毕竟她只知道上一世的律师姐夫会成为内阁成员,其他人她也接触不到,这算得上一条简单的捷径了,再说,她都在疯人院住了那么久了……。”精神有点偏激也是情有可原的。
“难怪你会去问约翰内阁成员的问题……”丽兹恍然大悟,“原来是用在这里。”
当艾琳娜提到姐姐竟因摆脱未来内阁成员丈夫的束缚,而暗自庆幸时,珍妮与丽兹的脸上,都浮现出难以言喻的复杂表情。
被抢了丈夫确实很惨,那位丈夫是未来的内阁成员,惨上加惨,但是如果女主角有种跳出火坑的感受,她们又觉得好像没那么惨了。
这种矛盾的情感交织,让两人感到既陌生又微妙。
至于后面的“封心锁爱”“拿钱办事”,让她们觉得更加陌生。
在众多爱情故事都在讲述“爱情至上”的时候,突然来了个不走寻常路的女主,她们觉得非常不适,一方面想着“好怪哦,不确定,再看看”,一方面又觉得“好像也有几分道理”。
这完全可以理解,从前“你只不过失去了双腿,她却失去了爱情”红极一时,到后面“反琼瑶小说”盛行,从前的女主大义凛然地拒绝“给你一百万,离开我儿子”,到后面“卡的密码是多少?麻烦给我一份自愿赠予合同”。这都是在随时代变化的。
“这种设定,”珍妮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几分忧虑,“恐怕会引发不少争议。”
这个时代的道德观念和文学传统都在强调女性的纯洁、对家庭忠诚和感情的真挚态度,这种“打工人”“拿钱办事”的女主,在后世可能会被认为是“清醒”,引起打工人的共鸣,但肯定会与现在的社会期待有所冲突。
“我倒觉得挺酷的,”伊丽莎白则显得更为开放和接受,“毕竟,在上流社会的联姻游戏中,感情往往不是首要考量,利益才是至高无上。这可是他们真实的生存法则。”
“只是可能需要再修改一下,”她托着下巴苦苦思索了半天,才说道,“比如说,可以尝试让女主角将男主角视为恩人而非单纯的丈夫角色,加深她对男主的感激之情,尤其是对他慷慨相助的金钱,让她更加珍视这份恩情。”
也就是弱化“拿钱办事”的人设,增加“感恩的心”。虽然故事框架未变,但情感色彩会更加淳朴,也更符合当下读者的审美偏好。
这样以来,女主的家庭就得从不缺钱的中产阶级,改成缺钱的、家道中落的中产阶级了。
“这个主意不错!”珍妮听后,点头认同,“这样处理,我能接受。”
“好吧,”艾琳娜耸了耸肩。她不是一个不听劝的人,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她一个人改不了全国人的观点。
“抛开这个不说,”丽兹眨巴眨巴眼睛道,“我觉得这个故事真的很有意思!是吧,智者总能把握机遇,让生活更加精彩;而愚者,即便预知未来,也可能因贪婪而自毁前程。”
“而且这种,”珍妮也点点头道,“这种不在乎爱情,却意外赢得丈夫更多关注的设定,也非常有趣呢。”
“是啊是啊,”丽兹转而和珍妮讨论起来,“我一直觉得那些爱情故事的女主角,实在太过于在意爱情了。虽然选择一个合适的伴侣至关重要,但生活的幸福与否,远不止于此……”
在两人叽叽喳喳讨论了半天之后,又回到了“她们是怎么重生的?”的问题。
这一次,她们都表示,“果然,还是得借助命运女神的力量吧,只有女神才能让她们重活一世。”
命运女神有三位,掌控着每个凡人的命运,虽然不在十二主神的序列中,但也是正统神灵的阵营,被许多普通人所熟知。
在丽兹和珍妮的主意中,艾琳娜将重生原因改成:在前世妹妹被送入疯人院后,极力诋毁着命运女神的安排,这份深重的怨气意外地吸引了其中一位命运女神的注意。出于某种慈悲或好奇,这位女神决定赐予妹妹一个机会,让她带着记忆回到那个她认为能够改变命运的关键时刻。
但另外两位命运女神似乎也对这场游戏产生了兴趣,她们悄无声息地介入,将这份恩赐意外地扩展到了姐姐身上,于是,便有了这对姐妹同时重生的开头情节。
尽管艾琳娜起初觉得这段重生设定略显冗长复杂,更倾向于一种更为简洁直接的呈现方式——比如简单的祈祷后获得女神的眷顾,不过看在珍妮和丽兹的强烈争取下,她只好将其保留下来。
“所以,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吧,”珍妮最后总结道。
第153章 情节剧
经过姐妹们的梳理, 艾琳娜最终的成品和一开始的想法有了相当大的差距,就拿书名来说,她原本恶作剧似的取名为《互换人生后, 妹妹后悔莫及》之类的书名, 但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丽兹和珍妮的强烈反对。
“一般书名都是用主角的名字,和事情所发生的名字,”伊丽莎白努力地想起一个像样的名字, 让艾琳娜放弃那个可怕的书名,“不然就用姐姐的名字好了。”
“但是妹妹其实也算是一部分主角吧,”珍妮特思考道,“或者用那种……比较有主题词的名字,比如说《命运与抉择》,《交换人生》之类的也不错。”
艾琳娜叹了口气,“我还是觉得之前那个文名更有意思。”
“听起来像是什么耸人听闻的新闻, ”珍妮皱紧眉头, “不过确实, 这个名字的话,我还挺好奇它的内容。”
“但是, 这听起来也太不优雅了,”丽兹眼见自己的同盟沦陷, 立马反对道, “太直白了!”
于是,艾琳娜只好选择了珍妮所提供的, 非常优雅的《命运与抉择》, 老实说,这名字还挺有世界名著的感觉, 只可惜是挂羊头卖狗肉。
确定大纲和书名之后,艾琳娜便开始努力码字,争取能在编辑的截稿日里将它完成,因为这种小说自有其套路,也不费脑子,写起来非常顺畅。
在她沉迷书房的时候,爱德华却被他那从政的小叔叔请上了门。
这位小叔叔是坎贝尔家的第三个儿子——艾琳娜父亲的弟弟。他的哥哥们分别继承了贵族头衔和剧院经理职位,而他则步入政界,成为一名光荣的公务员。因为太想进步了,他在炎热的夏季还在卢恩顿水深火热地加班,因此今年的艾琳娜没有在乡下庄园见到他。
他住在威斯敏斯区的一栋联排别墅里,这里是卢恩顿的政治中心,国会大厦和众多政府部门都位于此,住在这里能方便参加会议和处理紧急事务。
不管是《灰姑娘》在露天音乐会的入门券,抑或是亡灵集市和亡灵游行的审批,叔叔都给予了很大的便利,这次他的邀请,主要是来夸奖侄子的。
身为政府官员,他的客厅也和坎贝尔家的客厅差异极大,墙上挂的油画都是著名的政治人物和历史事件,书架上整齐摆放的书籍都是一些法律、政治和历史作品,厚重深红色天鹅绒的窗帘边缘,装饰着金色的流苏和花边,显得既庄重又典雅,总而言之,一看就很有官气。
而他的叔叔正坐在一把深红色天鹅绒包裹的扶手椅上,似乎在阅读什么文件。和影视剧中大腹便便的政客形象相比,显得非常风度翩翩,确实,政府官员们通常都需要保持健康的体型,太过肥胖会被视为缺乏自律,不符合专业形象和职业期望。
“爱德华啊,”叔叔在一番寒暄之后,以他那惯有的官方口吻缓缓说道,“你们的万神节活动真是大获成功,不仅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参与,还赢得了媒体的广泛赞誉,甚至有几位尊贵的贵族先生在议会上都对此赞不绝口。这样的活动,无疑为我们城市的文化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凝聚力与文化的多样性。”
爱德华闻言,立刻坐直了身子,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叔叔的每一句话:“所以,叔叔,您这次来找我,是有什么特别的指示或安排吗?”
“鉴于你们的万神节活动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我们打算在报纸上公开表彰,并以此为契机,鼓励更多个人与团体效仿,共同丰富我们的城市文化。至于你嘛,爱德华,是否考虑在即将到来的神诞节再次策划一场类似的盛事呢?我们政府会全力支持,包括提供场地、增派安保力量等必要资源。”叔叔边说着,边优雅地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眼神中充满了鼓励与期待。
爱德华受宠若惊!@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我想,我需要和艾琳娜商议一下,”爱德华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毕竟,万神节活动的创意与策划完全出自她手,我只是有幸参与其中,负责执行而已。”
叔叔闻言,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温和地点了点头:“理应如此,你们应该共同商议,做出最符合双方意愿的决定。另外,我听说坎特音乐厅也对神诞节的活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似乎正筹备着一场特别的演出,还请来了一位声名显赫的喜剧演员助阵。”
“啊?”爱德华顿时紧张起来,“他们想要举办神诞节的活动吗?”
叔叔轻描淡写地耸了耸肩:“只是听说而已,具体如何还需看他们后续的安排。”
此时距离神诞节还有接近两个月的时间,爱德华心事重重地离开了叔叔的宅邸,一回到家就立马找艾琳娜拿主意。
现在的他已经不知不觉变成妹妹的打工仔了,原本他想要一家音乐厅,摆脱成为助理的命运,没想到只是从父亲的助理变成了妹妹的助理。
不过还是有区别的,父亲是个事无巨细都会交代的严格上司,妹妹嘛,则是一个甩手掌柜,只管确定方案,还时不时用涨薪水来画大饼,这大饼画得可比父亲香多了,至少作为父亲的跟班,他的工钱可是少的可怜。
用父亲的话来说,就是“吃家里的住家里的还要工钱?等你结婚了要养家了一次性给你发完”,这谁听了不闻者落泪啊?
“唔,神诞节大家不都是聚在家里开家宴吗?”艾琳娜托着下巴,在码字的百忙之中抽空和爱德华说道,“就算有什么活动,大家也不会想出来参加的吧?”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虽然形式上不一样,但就庆祝节日的活动来看,神诞节就像春节一样,平安夜大家都要团团圆圆地聚在家里吃饭,每一年的神诞节,他们都会带着各种装饰和礼物回乡下庄园过节。
“是啊,”爱德华苦恼道,“原本我觉得没有必要,但是坎特音乐厅那边据说会举办神诞音乐会,还会有一位知名喜剧演员亮相,德鲁里巷的剧院好像要表演《神诞颂歌》——这是他们的老传统了。”
至于考文特花园剧院,他们要上演的也是《神诞颂歌》,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即使是同一部戏剧,观众可以在不同的剧院选择不同的演出版本观看。更何况是神诞节,这部戏剧堪称是这个节日特有的保留节目了,就跟每年神诞节《牛姐要你命》都会登上歌曲排行榜单第一名一样。
以欢乐之家现在的地位,竞争对手在盘算什么,都会有人告诉他们,完全不用去雇佣侦探,所以,在得到叔叔的提醒之后,爱德华很快就打听到了竞争对手们的动作。
“我再想想,”艾琳娜说道,她其实懒得去搞什么神诞节活动了,主要是觉得大家都在家里团聚的日子,就算活动设计得再有意思,也不会有多少游客。
不过,音乐厅的新戏剧是得好好想想了。《鸦羽之宅》的观众已经下滑得很厉害了,欢乐之家决定将其每晚上演改成每个周末晚上表演。
就跟电影总有档期一样,一旦目标观众都看过之后,继续表演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况且现在的交通也不算便利,很难吸引全国或者其他国家的游客。
不过,比起迫在眉睫的短篇小说截稿日,新戏剧还是有时间再想想的。
“那你可要好好想想呀,”爱德华依依不舍地叮嘱道,“议会不是要开了吗?据说这次的议会估计能定下来到底要不要废除《戏剧法》和《许可法》,如果今年废除的话,我们这些音乐厅就都可以表演正经的歌剧了,肯定会涌入一大批剧院和音乐厅的,我们可不能在这个关键时刻掉链子啊。”
他们家剧院的大歌剧就是为了这个戏剧许可而准备的。
“知道了知道了,”艾琳娜早就知道了,戏剧许可开放是因为议会想要让大家带来文化水平更高的戏剧,不过它想多了,这只会带来更多耸人听闻的情节剧。
说起来,艾琳娜还没有写过一部情节剧呢。
正确地说,如果《鸦羽之宅》的鬼魂没有那么可怕,再加一点善良但不太聪明的男主角被狡猾的鬼魂欺骗,而鬼魂盯着陷入困境的女主角,直到灵媒介入,战胜邪恶的情节,那就是很正统的情节剧了。如果再加一点男主角哗众取宠的演讲,让观众们不得不鼓掌,那就更加正统了。
“放心好了,”艾琳娜安抚道,“我现在忙着呢,你最近不是有时间吗?要不你来想想?”
大歌剧的前期筹备都已经做得差不多了,现在只等着弗朗西斯他们的剧本、大卫先生同时进行的布景、裁缝店正在缝制的服装,等到剧本完成,才会招募演员,进行下一步的繁忙计划。
现在嘛,爱德华可比她闲多了。
“啊?我吗?”爱德华连连摆手,“我只想拥有一家剧院,可不是想要成为一名剧作家。”
“……我没让你去写剧本,”艾琳娜翻了个毫不淑女的白眼,“我是想问你,如果我没时间……”
“哦哦,懂了,”看到妹妹的小白眼,爱德华还觉得怪可爱的,思考了一会儿,回答道,“我大概会去找一些剧作家,看看他们有没有写好的剧本,可以直接拿来用的,唔,最近的喜剧和情节剧都很流行,不过坎特音乐厅已经雇佣了一位知名喜剧演员,我更倾向于情节剧。”
第154章 耸人听闻?
在艾琳娜的悉心“指点”下, 爱德华迅速行动,造访了几位享誉业界的情节剧作家。然而,这些大师们因名声在外, 其手头上已经完成的剧本大多已被买家清空。
“是的, 兰心剧院甚至已经预订了我正在写的这本,”其中一位最知名的剧作家带着些许歉意表示。
兰心剧院是一座位于威斯密斯区的歌剧院,一开始它的建造是为了艺术家协会的展览,可惜艺术家协会后来解散了, 于是它被租用给别人举办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比如说,知名马戏团来到卢恩顿巡演时,会借用它的场所表演。
后来,在剧院经理的努力下,它成功获得了戏剧演出的许可,但和考文特花园剧院和德鲁里巷剧院不同, 它被禁止表演严肃戏剧, 所以, 以它为首的、没有获得严肃戏剧许可的剧院,是卢恩顿情节剧本的最大买家。
不过, 这种秋风扫落叶般的扫货姿态,也着实让爱德华有些吃惊。
“莫非他们是在未雨绸缪, 针对即将可能废除的戏剧许可制度做准备?”爱德华迅速捕捉到了背后的逻辑, 推测道,“看来, 整个行业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变革积极备战。”
“说实话, 我未曾预料到你会来挑选情节剧剧本。”这位剧作家笑言相告,言语间流露出一丝好奇, “我一直以为……这种类型的戏剧并不在你的考虑范围之内。”
正统的、有严肃戏剧许可的两家剧院,仿佛位于剧院鄙视链的顶端,对其他剧院和音乐厅之类的娱乐场所,一视同仁地都瞧不起……爱德华的父亲确实并不在乎什么情节剧,他的心里只有让卢恩顿戏剧再次伟大的大歌剧,但是欢乐之家音乐厅比较在乎。
“真的,所有的剧本都已售罄了吗?”爱德华仍抱着一丝希望追问,“那其他剧作家的情况呢?你们之间应该有互相交流吧?”
“是的,都没有了,”这位剧作家耸了耸肩,表示自己也很无奈,“毕竟每位作家的产出只有那么多,况且,除了现有的剧院,还有更多的潜在参与者,也想在这次变革中分一杯羹,我还收到了一些音乐厅的询问呢,比我过去一年收到的还多。”
“如果你想要一个不错的剧本,”出于对考文特花园剧院声名的尊重,这位剧作家给出了建议,“或许不必局限于寻找默默无闻的小剧作者。您不妨尝试接触一些知名的通俗小说作家,他们的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戏剧元素,非常适合改编成情节剧。”
深受启发的爱德华,随后便投入到了搜集知名通俗小说的工作中,他仔细研读每一部作品,最终精心挑选了几位小说作者作为拜访对象。然而,这些小说界的佼佼者要么对戏剧改编持保留态度,要么他们的作品版权早已被先行的剧院捷足先登。
“谢谢您的邀请,”威尔斯——这位写《家族之谜》的作者,正是爱德华询问的一位,他也有些诧异,但心动了一下,他便头脑清明地回绝了对方的邀约,“但我认为我的作品并不适合改编成戏剧。它们的篇幅较为冗长,且结构复杂,相比之下,短篇小说或许更能满足您对于戏剧紧凑性的需求。”
由于情节剧的表演时长有限,改编过程中势必需要割舍大量支线情节,而威尔斯对此坚决反对,他不愿牺牲作品的完整性和深度。
爱德华原本很看好这位作者的作品,因为他是典型的“银叉文学”作家,而音乐厅的观众们,大多都是中产阶级——或许也有一点点上流社会的客人——他们对贵族的生活怀抱着一种向往和猎奇的心态,正如狮子喜剧以扮演贵族纨绔来唱歌而出名一样,如果有关于贵族生活的戏剧,想来会很受欢迎。
可惜,威尔斯实在太坚定了,爱德华只能铩羽而归。
在奔波数日之后,收获依然归零——倒是有搜刮到那么几个剧本,但要么是作品质量不高,要么就是作者的要求太高,这种受挫的感觉可把爱德华给气馁坏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