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刚才他的神色看起来如此凝重,感觉好像作者在场的话他都能上去打对方一拳了,怎么突然就冷静下来了?这不合理啊?!
“所以,在这次征文活动的投稿里,你最喜欢的就是这篇故事吗?”威尔斯随口问道,试探着她的想法。
“这是征文活动的稿件?!”妹妹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我还真没注意呢。不过确实最喜欢这一篇,因为其他故事进展太慢了,没什么意思。”
“那查尔斯先生的短篇小说呢?”威尔斯继续追问。
“我感觉他在教我做事,”妹妹皱着小脸说道,“不喜欢,谁爱听这种大道理啊!”
威尔斯无奈地耸了耸肩,“好吧,你喜欢拉维妮娅。”
“当然!”妹妹理所当然地说,“拉维妮娅才不是那种一味迁就别人的人,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敢于追求幸福。而且,她让那个花花公子改变了,不是靠委曲求全,而是用真诚和坚持。你不觉得这很棒吗?”
威尔斯承认妹妹的话并非毫无道理。然而……“拉维妮娅的坚持和追求确实是很好的品性,”他耸了耸肩道,“但前提是她坚持的是一位品德良好的男士,埃德蒙显然不是一个正确的对象,他只是看起来改变了,但是……他真的不会变回去吗?”
“只要拉维妮娅能一直感化他,他肯定不会变回去的。”妹妹回答得无比笃定。
威尔斯在心里苦笑:你还是太天真了。
沉思片刻后,他提笔开始写信,但不是投诉信,而是写给《拉维妮娅》的作者艾琳娜的。
在上一次文学沙龙中,他曾向对方要过通信地址,对方留了一家咖啡馆作为联络点。虽然他一直心存顾忌,尤其是因伯克利公爵那本传说中“黑色皮革日记本”的威慑而不敢轻易打扰艾琳娜,但是现在,他必须冒着得罪公爵的危险,大着胆子给艾琳娜写信了!
“希望在后续的故事里能够让她看清现实,”威尔斯思考者信中的措辞,“她还是被保护得太好了。”
妹妹平日里只喜欢读浪漫动人的故事,觉得现实主义文学枯燥无趣。在她的世界里,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简单:只要自己足够优秀,就一定会拥有幸福的婚姻和一位完美的丈夫。
现实要是有这么简单就好了。
第309章 读者家长的信件
艾琳娜收到威尔斯的来信时, 正站在镜前,在女仆玛莉的协助下调整一顶华丽的大帽子。
这一天是六月社交季的重头戏之一——皇家赛马会的“女士日”。每年,为期五天的赛马会吸引着五百多匹赛马参赛, 女王和王室成员也会每天乘坐马车抵达会场,成为全城瞩目的焦点。艾琳娜所要观看的是第三天的赛马。
赛马会分为四个围场,其中最尊贵的皇家围场门槛极高。首次观赛者必须经由已是会员至少四年的推荐人担保, 并且通过严格审核。作为伦敦社交季少数几个要求正式着装的场合,入场的男士必须穿黑色或灰色晨礼服, 配高礼帽;女士则需穿晨礼服,搭配直径不少于四英寸的帽子。每年都会有关于女王帽子颜色的趣味赌局, 由此,赛马会也被戏称为“赛帽会”。
如果不按照规范穿着, 即便有邀请函, 也是不允许进入的。
坎贝尔家每年都会参加这项盛事, 他们的推荐人是祖父坎贝尔伯爵,只不过, 这次是艾琳娜和妹妹珍妮特初次以成年淑女的身份参加皇家围场的赛马会。
坎贝尔夫人在半年前就在一位女帽商订制她们的大帽子了,艾琳娜的灰紫色帽子上顶着层层叠叠的薄纱、丝绸、缎带、网纱, 为了配合这顶帽子,母亲还特地订制了一条同色系的晨礼服呢。
艾琳娜试戴了几次后,暗暗松了口气:这顶帽子虽然繁复,还好不算太沉。
“小姐, 您的信件,”女仆玛莉拿着信件过来道。
艾琳娜伸手接过,目光落在其中一封信上。这封信来自一位陌生的作家——不算完全陌生,她记得自己读过对方的《家族之谜》。
“真奇怪,他怎么会突然写信给我?”艾琳娜一边思索着, 一边熟练地拿起桌上的拆信刀,将信封轻轻划开,取出信件扫了一眼,露出一副无言以对的模样。
“天下哥哥一样黑吗这是?”她在心里腹诽。
威尔斯的信件里将自己和妹妹的心路历程全都记了下来,他在信中小心翼翼地打听着后续《拉维妮娅》的情节发展,还语气坚决地写道:“埃德蒙绝对不是一个值得托付终生的男士,我想他在后续应该会暴露自己的真实面目,让拉维妮娅彻底失望吧?”
对于剧透这种事,艾琳娜向来谨慎。她微微挑起眉头,坏心眼地想:你自己猜得这么起劲,我倒不如让你多猜一会儿。
不过,她转念一想,“要不要干脆一次性把大结局写完发出来呢?”
写完整个故事确实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但她的六月社交活动已接近尾声,接下来的一周多几乎没有必须参加的宴会,七月则更是清闲——贵族们都忙着出城度假。换句话说,她的时间相当宽裕。
“实在不行,就挪到下下个月,”艾琳娜在心里盘算着,手指轻敲着梳妆台的边缘,“这种虐心情节如果不一口气放完,读者很容易情绪中断。”
思索片刻后,她做出了决定。趁着还没出发去皇家赛马会,她索性顶着大帽子,提笔写了一封简短的信给《女士月刊》的编辑部,说明自己将尽快完成《拉维妮娅》的最终章节。
与此同时,《女士月刊》的编辑部正陷入一片混乱。
原本第一部分《拉维妮娅》发布之后,就有不少喜爱浪子文学的读者寄信过来催稿,并大肆称赞她们看到这部作品的惊喜之情,在第二部分发表后,这些来信几乎要把办公室的桌子堆满了。
但与这些信件数量差不多的,还有一堆抨击浪子文学的家长们,她们十分生气地表示,自己如此信任这本杂志的名声,却让她们的孩子迷恋上了花花公子。
奥查特夫人一边听露西面无表情地念着,“……我们付费订阅《女士月刊》,是为了让它成为女性读者的精神导师,而不是鼓励这种迷恋浪子的文化。我强烈建议,贵刊在未来的内容中更加审慎,避免再次刊登类似作品,否则贵刊的声誉恐将不保。”
“……贵刊刊登的《拉维妮娅》让我深感震惊!一个品德败坏的男人居然被塑造成浪漫主角?这完全误导了年轻读者,让她们误以为可以凭爱改变他人。这种观念简直荒谬!期待看到更值得学习的榜样,而非这种虚妄的幻想。”
一边听男编辑抑扬顿挫地念道,“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给您写下这封信,以表达我对贵刊最新连载作品《拉维妮娅》的由衷喜爱!这故事让我彻夜难眠,特别是埃德蒙的转变让我深深感动……请快些刊登后续吧,我迫切想知道他们的结局!”
“《拉维妮娅》真是太棒了!埃德蒙的挣扎如此真实动人,让我忍不住为他流泪……这难道不是爱情最美好的模样吗?我已推荐给朋友,期待尽快看到下一章!”
感觉都要精神分裂了呢!
“老实说,”男编辑都觉得好笑,“要不是她们提到的名字一样,我还以为她们看的是两本不同的书呢。”
同一本书,居然能引来那么多读者截然不同的反应,简直堪称一种奇观了。
对于蜂拥而至的抨击和喜爱的信件,奥查特夫人不禁揉了揉太阳穴,表情满是无奈。
尽管她早就知道《拉维妮娅》的故事会以悲剧收尾——女主角最终会含泪离世,而那个浪荡男主却与女配幸福生活——可在这一切揭晓之前,编辑部的压力未免也太大了!
《女士月刊》完全陷入舆论风波了啊!
更糟糕的是,那些愤怒的家长们并未止步于向杂志社寄信。他们注意到《拉维妮娅》是“道德教化”征文活动的投稿,于是另一波怒火迅速席卷至活动主办方。
主办方的办公桌上,此时已被读者的来信堆得满满当当。几位编辑围坐在办公室里,面色凝重地拆开信件,结果全是“你管这叫道德教化?!”
其中一位编辑摇头读道,“……《拉维妮娅》完全违背活动的宗旨!教化女性的作品,怎能让浪子主导故事?这简直是对理性择偶的讽刺!请严肃对待内容筛选。”
“……《拉维妮娅》这样的作品,难道符合“道德教化”的宗旨?”另一封信的内容几乎如出一辙,“一个浪子花言巧语就能赢得女主角的信任,这不是误导年轻女性吗?请审慎选稿,别让这类故事再出现。”
“拉维妮娅,拉维妮娅,都是拉维妮娅。”一名年轻的编辑叹了口气,手中的信封啪地一声放回桌上。“天啊,我这一辈子都没见过一个名字能在信里出现这么多次。”
“如果这些怒火可以化为实质,”另一位编辑苦笑着说,“恐怕我们现在已经被埋在燃烧的灰烬里了。”
“我就知道会有这样的反应。”一位资深编辑耸耸肩,将手中的信轻轻一摞,忍不住再次确认道,“虽然我们已经跟作者确认过结局,但……这真的会是一个悲剧,对吧?”
即便有作者的保证,看到如此猛烈的阵仗,主办方的编辑们依旧难免心生忧虑。毕竟,这么强烈的反应,不仅来自于普通读者,连一些有影响力的贵族家长也纷纷表达了不满,给杂志和活动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当然,”奥查特夫人不厌其烦地强调道,“毫无疑问,我们真的不需要担心这位作者是否会履行承诺,我们只需要担心,怎么度过接下来的这个月。”
显然,在《拉维妮娅》下一期发布之前,读者家长的怒火绝对会越烧越烈。
与此同时,贵族俱乐部的消息灵通者们也开始注意到,征文活动的赌局中,代表《拉维妮娅》的赔率悄然上升。虽然和一些默默无名的小作者相比,它的赔率仍然偏低,但在那些有名作家的名单中,这个赔率异常显眼。
看到赔率飙升,乔治忍不住动了下注的念头。
“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他好奇地问道,转向身边的好友。“为什么它的赔率突然变得这么高?之前不也和其他作家的作品差不多吗?”
“我的一位好友似乎提到过,”朋友摸了摸下巴说道,“说是这篇故事讲述了一位女士通过一些勇敢的举措,教化了一位花花公子。”
乔治一时语塞,“原来是这样,我现在明白为什么它的赔率会这么高了。”
这完全和征文活动的主旨背道而驰啊!
“不过……”朋友有些犹豫,“我有个朋友,是一本杂志的编辑,他说这个故事后面会有反转。”
“反转?什么反转?”乔治瞬间提高了警觉,连忙问道。
“他认为,这个故事最终会变成一个悲剧。”朋友坦率地说道,“除了这一点,他什么都没透露。”
“悲剧……”乔治听到这里不禁也有些犹豫,“这倒是一个值得下注的机会。”
是稳一手呢?还是富贵险中求呢?乔治有点拿不定主意。
“为什么不问问消息灵通的伯克利公爵呢?”朋友忽然提议,“我记得他手里有个杂志社,应该知道一些内幕吧?”
自从上次赚了一笔之后,朋友就单方面将伯克利认为是自己赌局的贵人,每次投注之前,都会问问乔治,“伯克利大人怎么说?”一整个“菜菜,带带。”
“他应该也不知道吧?”乔治摇摇头道,“没准等我们问完,赔率又降下去了。”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决定,冲着“悲剧”,先压一手!
第310章 霍利维尔街的罪人
“什么?!” 《女士月刊》编辑部内, 平日以冷静著称的奥查特夫人听到露西念完艾琳娜寄来的信件,竟罕见地失态了,本能地抬高声音问道:“她说《拉维妮娅》的稿件可能要推迟到下下个月?!”
露西:……前面的的消息你是一点没听啊。
“她是说, 她希望能将后续情节一口气写完,” 露西耐心地重复道,“考虑到时间问题, 她只是提醒我们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而已,并不是一定要拖到下下个月。”
“不!——” 奥查特夫人如遭雷击, 捂住胸口痛心疾首地说道:“要是拖到下下个月,我们杂志社可能都不复存在了。”
“没、没那么夸张吧?” 露西被她的反应吓了一跳, 一时间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男编辑沉重地点了点头,“确实有那么夸张。”
他之前念那些赞赏的、期待的读者来信, 感觉《拉维妮娅》似乎都成了这类作品的代表作了, 很多读者表示这辈子没见过那么好看的故事, 甚至隐隐封其作者为“浪子小说女王”。
然而,这种“荣光”却伴随着风暴——尤其是这样一篇颇具争议的、不良择偶观的故事, 还堂而皇之地参加了征文活动。他几乎可以预见,不久之后, 会有一大批杂志和报纸涌上来,对《拉维妮娅》及《女士月刊》发起猛烈抨击。
老实说,他还是头一次经历如此规模的舆论风波呢。
“绝对不能拖到下下个月,”奥查特夫人深吸口气, 振作起来,“现在就写信告诉她,错过了下个月的截稿日也没关系,她什么时候写完发过来,我们下一期的杂志就什么时候印刷。”
按常规, 为了确保印刷和排版有充足时间,截稿通常需要提前两周完成。但因为《女士月刊》的许多作者都是熟悉的,编辑部在筛选和校对环节节省了不少时间,仅需提前十天交稿。
也就是说,离下一期的截稿日还有半个多月,如果想要将两个月的字数在一个月内完成,那确实太过紧迫了。
“最多可以推迟半个月,”奥查特夫人在心里计算,如果真推到下下个月,那就相当于下个月的刊物空缺,这就会影响一系列的本年度稿件安排。
“好的,我现在就去写,”露西也是被她这副严正以待的模样给镇住了,连忙自告奋勇地道。
“等一下,”奥查特夫人拿出自己的羽毛笔,“我亲自来写。”
虽然这种舆论风波带来的压力是很大的,但是奥查特夫人可以想像,当悲剧的结局刊登之后,那些指责《拉维妮娅》的,一定会调转枪口,一致地认同这篇故事。
而这种反转的声势,足以让《拉维妮娅》从征文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此次活动的冠军。到那时,连载这篇故事的《女士月刊》,也能因此迎来一波前所未有的热度。
这个想法,其实是在奥查特夫人读到故事第二部分时萌生的。虽然她知道发表这一部分会招致大量的不满和批评,但还是决定顶着压力刊登。
至于征文活动的主办方,他们对艾琳娜的实力还缺乏足够的了解,自然无法像奥查特夫人那样坚定地相信她能控制好故事的走向。尽管主办方可能看透了奥查特夫人的布局,却依然不敢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位作者身上。毕竟,如果结局不够精彩,风波不仅无法平息,反而会酿成致命的反噬。
“只要顶住这个月就好了。” 她写完信,用火漆封口,抬头看向两位年轻的编辑,语气坚定地告诫道:“可能这个月,我们会收到许多报纸的批评、同行的嘲讽,甚至有些会咄咄逼人,但只需要熬过去,等到《拉维妮娅》的最终结局刊出,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露西点了点头,勉强露出一个笑容:“大不了这个月我就不看报纸了。”
“我也不去参加文学沙龙、文学俱乐部的聚会了,”男编辑连忙跟上,语气里夹杂着几分苦中作乐。
在《女士月刊》编辑们统一战线,“众志成城”的时候,艾琳娜才从赛马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