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还有什么比悲剧更有警示作用呢?
“那就看谁的悲剧更能触动人心了。”经纪人微笑着摸了摸下巴,“你觉得呢?谁的故事最打动人心?”
威尔斯思索了片刻,摇摇头道,“老实说,我也不知道,毕竟我什么都还没看到呢。”
和他一样,赌局的投注者们也抱着小心翼翼的心态,在没有亲眼看到文章之前,他们都不会轻易下场。毕竟,评判一篇文章的好坏,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赌局的赔率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伴随着刊登各类小说的杂志新鲜出炉,这些赔率也开始悄然波动起来。
最值得注意的是,查尔斯先生的赔率上升了,而其他作者都有不同程度地下降,显然,人们认为查尔斯先生的表现和预期并不相符,转而将获胜的希望寄托在其他作家身上。
“艾伦先生的赔率居然降得最快,”乔治也时常关注着这个赌局,以便及时投注,“没想到啊,喜欢《自然》的人有那么多吗?”
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啊?该不会和他想的一样,最终的大奖居然颁发给了……呃,来自霍利维尔街的知名作者吧?
“那也太嘲讽了吧?”乔治眉头紧皱,“难道,《自然》的表现已经优秀到这种程度了?”
“我觉得你想太多了,”他的朋友听了一耳朵忍不住插话道,“有没有可能,看新版《自然》的,和看原版《自然》的,并不是同一个读者群体呢?”
第299章 浪子文学?
“……”威尔斯一时语噎。
没错, 他确实是把两本《自然》画册分得很清楚,但是他刚想到,其实无论是新版的, 还是原版的,都叫同一个名字,这么说来, 还真是一本画册,但吸引了两个不同的读者群体。
“更何况, ”朋友摸摸下巴道,“有些人喜欢艾伦先生的作品, 甚至对他本人也抱有一定的好感。如果有什么方式能够彰显他们对他的喜爱,我想他们一定会努力表达出来的。”
因为口口书籍见不得光, 所以读者将一腔热情都发挥在唯一一本见得了光的著作上去……
这么一来, 大家的看好就可以理解了, 他们未必是觉得这个故事有多么好看、或者有多么切合征文主题,单纯地只想借着这个机会来表示对艾伦先生创作的认可罢了。
再加上确实有一些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 也很喜欢新版的图画,两相叠加, 所以才导致艾伦好像突然就被大众所看好了。
“还真是……”在经纪人朋友的提醒下,威尔斯想通了,“这么说来,艾伦的赢面很大喽?”
“你在想什么呢?”朋友失笑道, “即便他的赢面再大,这个活动也不可能将奖项颁给他的。”
真要是颁了,那主办方可以被笑话一整年。
“现在就看哪位作家能干掉艾伦了,”威尔斯兴致勃勃地道。
与此同时,随着各类刊物的新一期陆续问世, 读者们也终于拿到了这些备受期待的投稿作品。当艾琳娜正准备前往德博恩音乐节时,南希已经迫不及待地翻开了最新一期的《女士月刊》。
在这一期里,除了有她刚喜欢上的《自然》画册,还有一部据说是《海伦》作者参加征文活动的全新作品,这让南希越发期待,连等丈夫下班回家带回来都显得太过漫长,她索性直接派仆人到巷子口的书摊买了一份。
“让我看看这一期的《自然》发展到哪里了,”南希哼着小曲,迫不及待地翻开杂志。带着油墨清香的页面映入眼帘,第一眼便是吸血鬼那张英俊迷人的面孔,让南希的心情变得更好了!
上一期,管家听到了女主的身份,立刻充当叛徒向魔王派的吸血鬼告密,而在这一期,吸血鬼男主角被魔王派设计调离了城堡,女主角紧接着就被绑架了!
“这可真是一个大危机啊,”南希也不由得紧张起来——不知道吸血鬼会对女主做些什么,不过,在紧张之余,她也不忘欣赏男主新出场的弟弟,看起来和他的哥哥长得一模一样,只是眼下有一颗泪痣区分,头发也画得长了一些,周身的气质看起来十分温柔体贴,简直符合所有人心目中的好弟弟形象。
“虽然长相一样,但是性格完全不同呢,”南希欣赏了一番双倍的盛世美颜,转而翻到后面的部分,找到了那篇由《海伦》作者创作的新作品。
在开始阅读之前,她想起曾经阅读这位作者两部作品的经历,不由得深吸口气,一副正襟危坐的模样。
然而,当她满怀期待地翻开第一页时,才发现这篇故事与她想象中的完全不同。角色并没有什么“吸血鬼男主角”“重回过去女主角”的新奇设定,剧情也没有“真假千金”“互换丈夫”那么有冲击力,取而代之的,是“守身如玉的花花公子”和“普通落魄贵族”这样平平无奇的角色。
剧情更是简单到令人发愣:女主角因为男主的一次解围而倾心,男主角赌气求婚,两人似乎正一步步走向婚姻殿堂——正常得让南希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真是那位作者写的?”她愣住了,急忙翻到前页再次确认作者的名字,“没错,确实是她!可是……完全不像她的风格啊!”
不得不说,她有点失望来着。
这不就是一篇普普通通的爱情故事吗?和她期待的轰动大作简直天差地别啊。
“而且……”南希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赶紧拿起征文活动的比赛规则翻了翻,“这似乎也没有对女性择偶观提供什么指导吧?女主角要和一个花花公子订婚?这不会给读者们传递错误的信号吗?”
她一整个百思不得其解。
又看了一遍,她也不得不承认,虽然看起来和那位有名的作者完全没什么关系,但故事本身还是不错的,女主角的情感刻画却意外地触动人心。她被欺负时的隐忍与忧郁,在男主解围后仿佛照进生命的一道光,让南希不禁想起她曾经好像也暗恋过一个隔壁的哥哥。
那时候她才十来岁,但是隔壁那个哥哥已经大学毕业了,她记得,好像也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春天,草坪上开着白色的小野花,她在窗台上等着父亲回来带小礼物,看到邻居的哥哥和他的朋友们在草地上说笑,似乎注意到她的目光,邻居哥哥突然朝她招了招手,那种少年意气风发的景象一下子就击中了年幼的她。
虽然那时候她还不懂,但每次都会借着等父亲回来,偷偷观察邻居哥哥什么时候回来,那也并不是一种喜欢或者好感,更像是在那位哥哥身上寄托了自己的少女之思。
这么一回忆,找到了和女主角的共同之处,好像和故事里的女主角就有了一种情感上的联系,即便看到女主角拉维妮娅不自觉地追寻着男主角埃德蒙的目光,南希也只是轻轻一叹,“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作为过来人,她还是不赞同这桩婚事!
“喜欢他的话,默默将这份情愫藏在心底就好了,”南希摇摇头,“一个心有所属的男士,如果再和他结婚,那将注定会是一个悲剧。”
“难道这就是作者想说的?”似乎突然被自己提醒了一样,南希有些懂了,“不要喜欢一个心里有别人的男士?哦不对,是不应该喜欢一个花花公子,因为他很有可能心有所属。”
尽管南希并不是什么作家,对文学创作也谈不上深入了解,但凭借自己过来人的经验,她大胆猜测,这个故事绝对不会让女主角感到幸福。
她的好友斯蒂芬夫人也是这么想的。
“虽然我觉得他们相遇的场景很浪漫,”斯蒂芬夫人用一种略带咏叹调的语气感慨道,“尤其是男主角赌气求婚的情节,实在让人心跳加速。这一切看起来几乎完美无缺。可问题是,如果它不是出现在征文活动上,我真会以为这只是一个女主角通过自身魅力‘改造’花心丈夫的爱情故事。”
“就像《女仆日记》那样?”南希的记忆力向来不差,随即用深情的语气念诵道:“‘虽然我身边总是围绕着人,能让我记住名字的,丫头,也只有你一个。’”
“对,就是那种感觉!”斯蒂芬夫人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如果这个女主能用她的智慧和手段,把心有所属的丈夫重新拉回她身边……啊,我太喜欢这种故事了!”
“我也是!”南希连连点头,眼里闪着光,“我最近看了几位作者的新作,但老实说,她们写得还没有《拉维妮娅》好呢。”
在《女仆日记》掀起的热潮中,不少小作家迅速嗅到了其中的商机。毕竟,《晨报》凭借一篇真假难辨的浪子男主故事创下销量纪录,足以说明读者对这类题材的狂热喜爱。
短短一个月内,各类廉价小说和报纸纷纷涌现出以浪子男主为核心的故事。不知是否有业内高人指点,这些作品几乎清一色地围绕一个模式展开:一位品行端正的女士,凭借她独特的个人魅力和聪明手段,将浪子男主成功“收于裙下”。
尽管这种“三观不正”的故事题材遭到了主流评论家的强烈批判,但不得不承认,它们在市场上的表现异常火爆。即使读者们无法在社交场合公开谈论或传阅这些作品,私底下仍然会热情追捧。
“我也看了几本,”斯蒂芬夫人叹了口气,“但她们对花花公子的塑造太过了,更像是一个猥琐下流的街头混混。说实话,有点用力过猛了,这种角色怎么会吸引人呢?”
这也不是不能理解,写这类小说的女士们,恐怕这辈子都没见过什么正经的“花花公子”,她们见得最多的,应该叫“渣男”。
看起来两者属于同一类物种,但就文学作品来说,前者让人又爱又恨,后者只让人恨。
“他们至少得有点个人魅力吧?”斯蒂芬夫人一开始吐槽就停不下来,“就算是浪子,也应该有一种令人心动的优雅,或者复杂悲惨的过去,能用一句话、一抹笑,甚至一个眼神,就让女士不由自主陷进去,而不是一上来就自吹自擂,完全没有一点吸引人的地方。”
“哈哈哈哈,”南希忍不住笑出声来,“真的有人能用一个眼神就让女士陷入爱河吗?”
“如果足够有魅力的话,”斯蒂芬夫人喝了口茶休息一下,“比如说,有伯克利公爵那么英俊的外表?”
南希不得不承认她是对的。
“《拉维妮娅》就好多了,”斯蒂芬夫人评价道,“尤其是他赌气求婚的那一幕,你知道他不是真心的,但就是忍不住想看他接下来会干什么。”
“或许,这才是《拉维妮娅》让人欲罢不能的原因之一,”南希若有所思地接过话头,“它让我们看到一种可能性——也许他会变好,也许他会变得值得女主角的爱。”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但与此同时,你又隐约知道,他可能不会变好,这才是最让人恼火的地方。”
第300章 花花公子的转变
但并不是所有读者都知道《拉维妮娅》是一篇参加征文活动的稿件, 或者说,即使知道,她们也完全不在意这是个什么主题的征文活动。
她们只看到了一个令人心动的事实:“这个男主比我之前看过的所有浪子文学都更有魅力!”
这种由衷的感叹几乎成了这篇作品的统一评价。一时间, 其他花花公子在这篇故事的光芒下一时间黯然失色。
“是的,我太喜欢这篇故事了!”在斯蒂芬夫人举办的一场小型读书会上,一位年轻而略显天真的夫人热情洋溢地说道, “这才是真正的浪子文学!”
南希和斯蒂芬夫人面面相觑。
读书会一般不会讨论太过“三观不正”的作品,她们都是在更私人的场合吐槽, 没想到还真有楞头青光明正大地推崇“浪子”,这让她们忍不住嘀咕起来。
“谁邀请的她?”南希压低声音问道, 目光扫向那位年轻夫人,“我都不知道你还和她有这种交情。”
“我也不知道!”斯蒂芬夫人苦恼地揉了揉额角, “反正不是我。或许她是跟着别人来的?”
“她知道这篇故事可能是个悲剧吗?”南希的眼神扫过房间里的女士们, 只见一位夫人体面地指出“这是一篇征文活动的投稿作品”, 撇清所谓“浪子文学”的关系,才开始愉快地交谈起观后感。
“或许她不知道, 也或许她不在乎,”斯蒂芬夫人轻轻耸肩, “谁说这一定是悲剧?万一作者给了他们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呢?”
尽管南希和斯蒂芬夫人都倾向于认为这篇参赛作品更可能是一个充满遗憾和反思的悲剧故事,但这种理性的推测丝毫未能阻挡年轻读者们的热情。
“我实在等不及想知道他们接下来会怎样了!”年轻夫人兴奋地说道,“女主会不会用她的温柔和坚持,彻底感化男主, 让他变成一个忠诚的伴侣?”
“或者,男主的矛盾挣扎会让这段感情无疾而终?”南希戏谑地道,“说实话,我还挺好奇作者会如何收尾的。”
不管如何,这篇故事似乎取代了其他浪子文学, 成为小姐和夫人们的新宠,而原本不知道该怎么写这一类小说的小作者们,也仿佛找到了一盏指路明灯,纷纷潜心研究这篇“范本”,试图从中提炼出花花公子受欢迎的秘诀。
“这确实和我写的男主角完全不同,”一位初出茅庐的作者在咖啡馆里对同伴感慨道,“他不是一个纯粹的、道德低下的坏人,也不是一个毫无瑕疵的好人。这种矛盾和复杂性,才是他吸引人的关键。”
“是啊,”同伴点点头,继续补充,“你之前写的那种就太坏了,那种单纯只想玩弄女性的男士,我真不知道他为什么能成为你故事里的男主角,还要给他配一个那么优秀的女士当妻子,难怪大家都不喜欢看……”
“我承认那是个失败的尝试,但你说得也太刻薄了吧,”作者叹了口气,“不过,你说得对,《拉维妮娅》里的男主角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浪子不等于反派,他必须得有点人性的闪光,哪怕是藏得再深,也得让人相信他不是完全无可救药。”
“你终于明白了!”同伴微微一笑,调侃道,“我早就提醒过你,你还一口咬定‘读者就喜欢这样’。现在知道真正吸引读者的是什么了吧?”
两人激动地交换着自己的想法,手边的咖啡早已冷掉,但她们完全没有注意。
伴随着社交圈对《拉维妮娅》热烈讨论的持续发酵,《女士月刊》的销量也一路飙升。这种异乎寻常的现象,很快引起了征文活动主办方的注意。
“‘正确引导女性择偶观’的征文活动,居然催生出了一波‘浪子文学’热潮,”编辑们翻阅着堆积如山的读者来信,哭笑不得,“真是前所未有的黑色幽默。”
“听听这个,”一位编辑念着其中一封读者来信,“我的女儿最近喜欢上那些花花公子的故事,不管那些男主角有多么品德败坏、道德恶劣,她都坚定不移地相信女主角能拯救对方,将对方改造成好男人,这真是太让我头疼了,虽然这篇《拉维妮娅》的男主角看起来也并不是什么绅士,但他比其他男主角好太多了。更重要的是,看完这篇故事后,她放弃了那些廉价小说。我不得不说,谢谢这篇故事,也希望它真的能改变我女儿的择偶观。”
“……看来《拉维妮娅》做得很不错啊,”编辑不禁摸了摸下巴,“就读者的反应来看,这篇故事带来的反响是最热烈的,连查尔斯先生的作品都无法办到。”
“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太早,”一位编辑摇摇头道,“不过的确开了个好头。”
“这难道就是……”那位编辑说了句俏皮话,“瓦解敌方阵地的最佳策略,是从内部发起攻击?”
“哈哈哈哈,”办公室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一步确实很有效,”奥查特夫人认可道,“就我现在收到的稿件,有不少男主角都从街头混混似的浪子改成了善良体贴的男士——只不过对所有女士都善良体贴。”
“好吧,这总比迷恋一个坏人要好一些,”编辑们思量再三,也不得不承认,“虽然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这确实会是一个悲剧,对吧?”有位编辑再次确认道,“可千万别最后弄成了幸福美满的大结局。”
“当然,”奥查特夫人肯定地道,“作者女士是一位成熟的作家,既然她说是一个悲剧,那肯定不会让人失望。”
而此时,远在德博恩参加戏剧节的艾琳娜,此刻正头疼地盯着自己极力防范的目标——那位名声在外的花花公子谢泼德先生。此人正站在远处,满脸笑容地与一位贵夫人交谈甚欢,而艾琳娜清楚地感觉到,身旁的珍妮特心情随着这一幕的发生急转直下,仿佛被笼罩上一层低落的阴霾。
虽然卢恩顿的贵族社交圈确实狭窄,大型活动上常常撞见熟面孔,但这次未免也太过巧合了!
艾琳娜用审视的目光直逼爱德华!她严重怀疑这位一贯不靠谱的哥哥泄露了他们的行程,否则谢泼德怎么会如此精准地出现在这里?
爱德华似乎感应到了某种危险的寒意,不自觉打了个哆嗦。当他转头看见自家妹妹正用锐利的眼神紧盯着自己时,连忙摆出一副无辜的表情,轻轻摇头,一边做口型:“我真的不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