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鸳鸯佩_分节阅读_第123节
小说作者:顾青姿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27 KB   上传时间:2025-02-16 17:13:17

  “是?”

  “赵恒。”

  “哦,赵将军。快请。”

  可见赵恒在这里混的不错,都成了香饽饽了。

  赵诚穿过半座城,在北城门附近看到赵恒的宅子,还挺气派,他进了门,前厅有位十分英气的夫人出来,见了吕本骏问:“吕将军,我家将军今日真不能喝酒了,现在都没醒。”

  吕本骏大笑:“我不是来找他喝酒的,这是他弟弟,从汴京城来。”

  那女子猛然看赵诚,一下有些手足无措。

  赵诚温和问:“二哥没醒来吗?”

  那女子呐呐:“醒了。各位请随我来。”

  宅子并不大,但打的很干净,赵诚进了院子听见赵恒问:“谁来了?”

  赵诚回了句:“二哥。”

  片刻就见衣衫不整的赵恒匆匆出门,见了赵诚瞪着眼睛问:“你怎么来了?你来干什么?”

  赵诚歪着头:“自然是来看你。”

  赵恒成熟了很多,扭头就和吕本骏说:“吕将军可不能欺负我五弟,他是个老实人,而且不善饮酒。”

  吕本骏这会儿已经对赵诚没有敌意了,大笑:“你们兄弟慢聊,我还有事,先走了。咱们下次再喝酒。”

  等人一走,赵诚问:“你们是不是交过手了?”

  赵恒:“是,前两日我们出城北上,在鹿县以北的山下,那里有片河谷,在那里和辽人交过手,弓弩手损失不小。”

  赵诚:“辽军装备如何?”

  赵恒面色凝重:“可以称得上兵强马壮,骑兵开路,所向披靡。你若是来宣旨,就早些回去吧,这里不安全,吕本骏不一定能守住。”

  “那你呢?”

  “我?,我过几日就回大名府,我本来就是跟骁骑军的,是吕本骏向大名府特意借我来的。”

  赵诚:“康渤呢?”

  赵恒:“康渤是个不要命的,已经在这边很有些名声了,而且他收拢了近三万人的义军,虽说是乌合之众,但人多啊。就是他这个不要命的打法,死不肯退,很麻烦。”

  赵诚想去见康渤,其实就是在这里中转。

  “行,我知道了。”

  赵恒出门在外很有做兄长的自觉,教训他:“你知道什么,赶紧回去。”

  赵诚好笑说:“我,回不去。官家打发我来协助吕将军,做了这个宣抚使。”

  赵恒听的惊讶:“官家这是什么意思?好端端的怎么打发你出来?你又哪里惹他了?”

  赵诚摇头:“没有,我也想到地方历练一番。”

  赵恒:“那为何不去南方,这北方苦寒,有什么可呆的?”

  赵诚看着他似笑非笑:“我倒是觉得,北方也不错。”,他说完回头看了眼身后的女子。

  赵恒被他臊的笑骂:“胡扯什么!”

  赵诚也笑,但没有开口问。

  赵诚通过赵恒,对北方的战局有了些了解,情况却是不太好,先锋六部,吕本骏在最北,也有诱敌南下的意思。

  赵诚以为事情还没有到这个地步,结果当晚就有夜袭。

  兄弟两还在聊汴京城,结果赵恒一听鼓声,立刻下地站在门外眺望了一眼北城门,回头就和赵诚说:“耶律果然胆子大,奔袭近百里来夜袭。若是大军随后,那鹿县多半是失守了。你快准备行李,乘着夜色,若是情况有变我送你出城。”

  赵诚问:“真定府城坚,也守不住吗。”

  赵恒:“大军南下,守得住又如何?困死了,都得死。”

  赵诚笑起来:“那,我若是逃了,汴京城里的唾沫能淹死我。”

  赵恒:“我管他们舌头多长,让他们自己来试试。我自己的弟兄,当然是保命为上。”

  赵诚安抚他:“我没事,咱们兄弟两,没那么惨。”

  赵恒带着他穿过街道,街上人不少,满城惶恐,两人登上北城门,沿着城墙往东走,远远看到一条火龙,从东面而来。

  大军竟然真的来了。

  赵恒脸色一变,回头就说:“你尽快走!”

  赵诚盯着远处的火龙,问:“这兵马不可能奔袭千里,为了一个真定府。他们为何奔袭?周边并无示警,这人是从哪里来的?怎么突然间就到了城下?”

  赵恒急躁:“你管那么多,你走你的。”

  吕本昌带着人也是匆匆追来,见了赵诚就说:“小赵官人,辽人南下了。”

  赵诚回头见他满头汗,问:“你二哥呢?”

  “他已经在东门守着了,今晚……”

  他还在惊讶、兴奋和恐慌,来不及消化各种情绪,整个人都非常亢奋。

  赵诚安慰他:“没事,墙高城坚,这点人马不能如何。放信差出去赶紧打听东面出什么事了,好端端的,这些人从哪里来?”

  吕本昌:“我二哥已经放出去人了。”

  今晚大家都得在城墙上守着。

  汴京城里入冬后,气氛还是很高涨,北方的事情基本没有影响到百姓的生活,河间府、真定府,离这里太远了。

  又或者说,百姓对这些没有概念。

  赵策和御营前军后军的书信来往非常密,包括赵诚在大名府的表现,他都一清二楚。

  尤其前几日吕顺说,辽军可能近日南下,后军在太行山可以出山,臣就在大名府诱敌,若是辽人南下,后军追捕,金人南下,臣来阻挡。

  可信的最后又说,赵诚听闻后,已经独自北上,去了真定府。

  宗瑞见他脸色不太好看,也不知道赵若甫出去后又捅什么篓子了,大宗正这几日入宫十分频繁,话中的意思,是劝官家早日定下储君,北方不安定,也是个好兆头……

  官家听后一言不发,枢密院和御史台都有人上折子,并且提名了赵子恒。

  宗瑞听都不敢听。

  这种时候,官家怎么可能提这个。

  他见官家脸色不好,就开始疯狂转动脑仁想办法了,结果还真让他想到一个。

  “回禀官家,张大人昨日带着画入宫的,您要不看看?”

  赵策扭头面无表情问:“什么画?”

  “就是,他的自画像。”

  宗瑞说着,就冲下面的人使眼色,下面的人已经带来了,赵策乍一眼看过去,就觉得这种画法十分怪异。

  直白简单,毫无内涵。

  但是话说回来,这么真实贴切的画法,少见。

  甚至张文饶将近七十岁的年纪,气色都画的好了很多。

  杜从宜,她明明姓周。

  张妙善,你究竟为何沦落到如此境地?

  赵策看了画,心情也并没有变好,只是依旧觉得不痛快。

  到晚间了,才和宗瑞说:“明日让人宣赵若甫的夫人。”

  宗瑞看了眼他的脸色,低头答:“是。”

  赵策还在想,他上次明明见了人,但他丝毫没有看出来和她张妙善有什么相像之处,而且她和姓周的也并无相似之处。

  所以他不肯让人查,始终不觉得她身世有什么特别的。

第122章 东西两路

  赵策的心思,宗瑞比其他人知道的多一些。

  宗瑞和上一任内侍省大押班吕忠不同,他是听话,聪明,但野心不大。吕忠自幼读书,学的是君臣之道,一个内廷伺候人的奴才,忘了自己本分,掺合到不该掺合的事情中。

  更何况,当年是吕忠极力劝说官家和高家结亲,因为当年的高太尉,是中枢老臣。张家只是寻常人家,五品武官,无名无姓。

  吕忠掺合的太多了,他自小就是陪在官家身边第一人,官家年少多仰仗他,可后来也厌恶他搅弄是非。

  宗瑞已经在考虑怎么宣这个旨意,让杜从宜有个准备,千万别乱说话。

  结果杜从宜很平静,和赵策对话对她来说,甚至都不算什么事情。

  她带着来宝,随内侍一路进到宫中,赵策此时已经收到了真定府被围的事情。

  宗瑞进来小心翼翼和他说,赵若甫的夫人到了。

  他甚至有几分心虚,赵若甫此时被围堵在真定府,虽然吕顺保证必然派兵北上救城,可战事,谁能保证呢?

  杜从宜比起上次,这次学会了低头,学会了’低眉顺眼’,她从前在杜家的时候,是沉默,对一切觉得烦人的人和事都当做没看见。但不能反抗,因为她抗争不过。到了端王府,她对着赵诚,脾气才慢慢抖起来了,赵诚也纵着她的脾气,她才渐渐对人直气壮了。

  赵诚不在家,她又学会收敛了。人在不安全的环境中,本能地小心。

  但依旧学不会下跪。

  这种侮辱人的行礼方式,她永远学不会。

  赵策见她低眉顺眼站在那里,明明和赵若甫一个德行。

  他自己都觉得好笑,指着南厅桌案上的画,问:“这你画的?”

  杜从宜一扭头看着张文饶皱巴老头看着自己,心里一咯噔,不知道哪里犯忌讳了。

  低头答:“是。”

  “听若甫说,你随你小娘进杜府,已经十岁了,你祖籍哪里的?”

  杜从宜直气壮答:“小娘遇见爹爹的地方在京口一带,我当时已经病了,在船上大病了一场,把从前的事都忘了。小娘说长江泛滥,家乡遭了水灾,家里人都死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3页  当前第1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3/13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鸳鸯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