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盈征召五百兵卒时,不只提了个人素质。
他要求这五百兵卒年龄都在三十岁左右,上有父母下有妻儿,且以边塞籍贯,弓马娴熟者优先。
选入刘盈队伍的壮卒,将和刘盈同吃同住——即每日都有肉吃,有毛皮衣服穿。
刘盈还承诺他们,已经从京城要马,给他们一人配一匹战马,两匹驮运东西的马,兵甲也一应俱全。
“跟随我出征者即可赐爵一等,若战死,爵位加一等,由儿子继承,且父母妻子皆授爵一等;若活着,全都跟着我回京,为我太子宫护军,家人皆可迁徙到京城。”
太子命令一下,暂时充当报名处的草棚顷刻被挤塌。
刘肥眼睛一翻,双脚一蹬,晕了过去。
韩信扶着晕过去的刘肥,急得六神无主。
“赶紧去把义父义母请来!让他们亲自来!”
盈儿这哪是招护卫啊,这是在招死士!
蒙恬牵出了他的爱马,被刘盈拦住。
刘盈似笑非笑,抛着手中的皇帝小印道:“将军无事不得归京,别逼我拿走你的虎符。”
蒙恬看着刘盈身后被五花大绑的李由,和扛着李由,神情分外心虚的王元。
刘盈瞟了一眼系统弹窗。
蒙恬还是第一次给自己贡献这么多经验值。
“太子,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蒙恬深呼吸,“太子,没有什么比你的安危更重要!”
刘盈嬉笑:“有啊。你想听实话还是虚话?”
既然走不了,蒙恬便一屁股盘坐在地上——边塞的将领要骑马,穿的都是合裆裤,这不是无礼。
“说吧,实话是什么,虚话是什么?”蒙恬按着额角。以前他旁观太子折腾其他人,看得特别乐呵。轮到自己……嗯,真是报应啊。
刘盈也盘坐在蒙恬对面,笑着道:“我心不平。为了心里哪口不平气,别说冒顿,就是项羽活过来,我也要给他竖个中指。”
蒙恬虚弱道:“你已经干过了。”
刘盈道:“那你还问?你不是知道吗?”
蒙恬转移话题:“虚的呢?”
刘盈拉长声调:“孟子不是说过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汉帝平疆域,太子镇四夷,我和阿父置生死与度外,是践行圣人之道啊!”
蒙恬:“呵呵。”
第118章 水面平静暗潮涌
刘盈(不知道是第几次)拿出了皇帝小印, 蒙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刘盈乱来。
他终于尝到了章邯的痛苦。
“往好处想,至少盈儿没有大摇大摆地走入你的房间,拿走你的虎符,夺走你的兵权。”韩信安慰, “他就是这样对我。”
李由揉着手腕的乌青, 替已经不想说话的蒙恬道:“太子这样对别人, 我会同情。淮阴侯, 如果他这样对你, 一定是你和他合谋。”
韩信睁眼说瞎话:“你这是诽谤。”
刘肥坚持站在大兄这边:“对!本王可以作证!”
还本王呢!李由自刘盈等人到来后, 每天至少翻一次白眼。刘肥这时候倒是想起自己是齐王了, 那你这个齐王怎么不在齐国?
“好了, 别闹了。”刘盈打圆场。
连被刘盈说服,事后被蒙恬骂了一顿, 察觉自己脑抽了的王元都隐晦地瞪了刘盈一眼。
是谁在闹啊!
“我都说了,阿父会为我凑马, 你们真当阿父猜不到我想做什么?”刘盈卖了至少现在还对他的计划一无所知的心累老父亲, “就算猜不到,等阿兄给我把兵选好, 我开始训练的时候, 自会给阿父写信,不用你们告状。”
刘盈说要自己选, 韩信见拦不住,便把选人和训练的事都揽在了自己身上。
他担心刘盈不会选不会练, 若拦不住刘盈冒险, 刘盈会遇到危险。
刘盈现在的亲卫队,包括那群小将,都是韩信在帮着练。
即使韩信曾经手把手教刘盈练兵(并思考如何全军覆没), 自己在时,韩信还是自傲在练兵上,只能自己来。
阿兄这么体贴,刘盈当然是笑纳。
听到刘盈会主动向刘邦坦白,只是迟一会儿,几人松了口气。
反正离冒顿南下还有几个月,只要皇帝想阻止,肯定能亲自来北疆逮刘盈。
韩信花了一旬时间,给刘盈选好了人。
他没有只选五百,而是选了五千。经过练兵,最后末位淘汰到只剩五百。
这五千人中,有大半是边郡豪强子弟。
他们不属于戍卒,但听闻太子选人,立刻自带干粮武器马匹来投奔。
就算选不中,他们也自愿参军,等打完冒顿再回去。
大汉的兵制是韩信定的,目前有两种兵,一种是“义务兵”,即服兵役的戍卒;一种是“志愿兵”,即自愿投军的良家子。
大汉目前唯一一条清晰的上升途径与大秦一样,都是军功。良家子从军立功封爵,是边郡豪强成为朝廷显贵最可行的路。
原本历史中,边郡豪强会在大汉强盛之后,即文景帝时才大规模参军。刘盈在边郡住了这么长的时间,又给出了这么好的条件,边郡豪强子弟踊跃参军的时间便提前了。
良家子参军,普通戍卒难以与他们比。
韩信左挑挑又拣拣,还能给刘盈凑五千人,可见兵源有多优质。
不过这群人的身体素质虽然强,服从度却很低。
都是豪强子弟了,让他们听命令真是太难了。
但韩信是什么人?在战场上,他就是没有感情不讲人情的兵仙,纯粹的打仗练兵人工智能。连当朝皇帝都能被他丢去当最危险的先锋,一群边郡地头蛇的熊孩子,还能让韩信吃瘪?
不听命令的人被鞭笞一顿后直接丢出军营,带来的武器粮食马匹都没收,只给回家的口粮,他们只能两条腿走回家。
这就罢了,韩信还会派人去他们家敲门训斥,说他们家的孩子不听军令,教养不好,让他们的父母反省。
淮阴侯又练出了一支雄兵,又得罪了一群人。
但韩信无所谓。这天底下,除了老让他头疼的弟弟,他怕过谁?
就连萧何,他都敢软饭硬吃!
软饭硬吃是刘盈在笑话刘邦欺负萧何时,蛐蛐刘邦的话。韩信认为这话很有意思,自己拿了。
韩信练兵的时候,蒙恬又揪着王元去学。
蒙家后辈中没见到出挑的人才,蒙恬便让他们在京城听蒙毅的话,不让他们沾手兵权。
六国人对秦国的仇恨还未淡去,若没有几分本事,还是别在朝堂掌权。
灌婴、周勃等人,可是连陈平都要排挤,甚至编排陈平偷嫂子的谗言。
看看陈平那张脸,看看陈平他兄长恨不得把家底全掏给陈平的溺爱模样,这谗言编得也太不上心。
秦国旧臣在大汉为官,自己底子不硬,很容易被谗言击倒,招来杀身之祸。
但老秦人是一定要在大汉站稳脚跟的,兵权是一定要拿的,必须要有人能和章邯守望相助。王元虽不算名将,但王翦老将军他家的教育是真的强,就算不是名将,也是良将。
再加上王元情商高,会说话,蒙恬相信王元能得到皇帝和太子的重用。
他眼光很好。
虽然李由很生气,但都能帮太子绑住想要偷偷回京通风报信的李由了,王元肯定已经得到太子的信任。
至于李由先和章邯不睦,现在又和王元不睦,这也是好事。在皇帝眼中,老秦人没有抱团结党,当然是大好事。
王元跟着韩信学习时,越学就越有点绝望。
他对刘盈自嘲道:“当初六国将领见到我曾祖父,大概和我见到淮阴侯的心情一样。”
刘盈毫不留情道:“当初六国可是有能和你曾祖父相提并论的名将,比如李牧……啊,我怎么把李左车忘了!”
刘盈一拍脑袋,在给刘邦的信中,索要自己的太子属官。
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好太子,就是戍守长城,也要接受师长的教导。
摊手,阿父快点把人给我绑来!
刘邦终于接到儿子的信,思念之情还满溢眼中。
他揉掉了眼中对刘盈的思念,对爱卿们道:“绑?我儿子是匪徒吗!”
萧何急得快上火:“陛下!你的重点是这个吗?!”
曹参没好气道:“陛下的意思,难道是纵容太子在边疆冒险?”
刘邦笑着道:“再危险,有大军保护的盈儿,能有在彭城时危险?他长大了,以前立的军功有些人不肯信,现在立的军功,总该信了。”
萧何反驳:“陛下,你该考虑的是杀了不相信太子立了军功的人,而不是让太子冒着危险用新的军功说服他们!”
刘邦眼露无奈。
来了,又来了,萧何,你的火气怎么这么大,老是喊打喊杀?是因为我不肯让你上战场,你的杀性只能在官场发泄吗?
汉帝扶额,汉帝头疼。
曹参对同僚较为宽和,不同意萧何喊打喊杀。不过他也认为刘邦不必说服不相信太子的人。
盈儿的本事从来不藏着,就这样还因盈儿的年龄而轻视盈儿的人,说明眼睛不好脑子也不好,不应该重用。
刘邦苦口婆心道:“老臣们都信任盈儿,但你我能陪盈儿多久?他需要在没有参与过我平定天下之战的人那里,也拥有极高的声望。”
汉承秦制,秦却二世而亡。刘邦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不知道会不会自己一死,天下就分崩离析,需要刘盈重新统一一次。
再者,老刘和小刘都是泥腿子,在注重出身的士人那里,恐怕他们当了皇帝,都有人瞧不起。他们必须以实际的丰功伟业压制这群人的野心。
王侯将相既然不看种,那就是看能力。老刘家的能力比天下人都强,才能坐稳天下之主的位置。
所以刘邦手下良将如云,争战功争得头破血流,他明明随意派出个侯,就能击败已经孤立无援的叛军,刘邦也要御驾亲征。
他必须御驾亲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