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的工业办主任,在行政级别上仍属于办事员,但是能从7级办事员,升到5级办事员,工资也能涨十块,让她这个资历尚浅的小干部十分动心。
老叶和常月娥不想让闺女去那么远的乡镇上班,可是年纪轻轻就能当主任,听上去确实是个好机会,只好让闺女自己拿主意。
叶满枝舍不得家里,工作调动也不是说调就能调的。
她打算先放一放,等过完年以后再说。
这段时间她还要组织手工服务社卖货,顺便买一些年货。
为了方便居民采购年货,“反帝大集”从小年开始,每天都会开市,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
是的,由于英法侵略埃及,轰炸开罗,爱好和平的我们要支援埃及人民的正义斗争,光明街和工农乡共同组织的这个自由市场,被命名为“反帝自由市场”了,居民们简称其“反帝大集”。
反帝大集是距离城区最近的自由市场,许多听到消息的市民都跑来城郊赶大集了,导致大集规模越来越大。
第一次开市时,“反帝大集”只占用二百多米的街道,到了腊月二十四的时候,大集已经绵延二里地了。
工商所、派出所和街道办都要派人去大集上维持秩序。
叶满枝来大集上执勤的同时,还要顺便采购一些年货。
煤炉厂今年效益不错,她跟穆主任和张勤简商量了一下,决定在春节时,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给正式工和临时工每人发放一份年货。
全厂24个人,按照每人3块钱的标准,总共也不过70块左右。
叶满枝昨天已经跟工农乡的一个农业社谈好了,在他们社采购一百二十斤苹果。
今天带着身强力壮的赵二贺去大集上取货。
上午九点多正是人最多的时候,叶满枝随着人流往前走,经过家庭手工服务社的摊位时,发现蹲在地上看货的居民还挺多,服务社的几个大娘忙忙碌碌地收钱招呼客人,同时还要回答一些人的提问。
有个大爷似乎问得太多,把李大娘问烦了。
李大娘不客气地说:“这些小百货都是我们手工制作的,我就是个卖货的,你说的那些税啊,利润啊,我都不懂,那边有工商所的同志,你自己去问他们吧!”
摊位旁边就有带着工商袖箍的工作人员在执勤。
闻言就主动走了过去。
“同志,你有什么事?”
叶满枝对街道工商所的工作人员都熟悉,这个小年轻她以前没见过,估计是工农乡派来的人。
大爷笑得挺和蔼,背着手问:“这种手工制作的小百货,在自由市场上销售,用不用缴税啊?”
“不用交税,每个摊位交一毛钱的管理费就行。”小年轻答得挺认真,“你要是想来摆摊可以随时来,只要是计划外的日用百货和小土产,都可以自由摆摊。”
“只有日用百货和小土产能摆摊吗?我刚才看到有猪肉摊子在卖猪肉啊!”
小年轻口中磕绊了一下,不好跟他说,这个小土产的界限比较模糊。
过年图个吉利,工商所对一些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那些同事可能把土猪肉当成了小土产。
“猪肉摊子也许是其他单位摆出来的,”小年轻语气镇定地转移重点,“反正你想摆摊就来吧,要是有人跟你乱收费乱摊派,你不要理会,直接找我们执勤的同志反应情况。”
叶满枝心说这位年轻同志可能是新来的,要是工商所那些老油条,不可能老老实实地有一句答一句。
她顺着人流往前走,快要离开服务社的摊位时,回头看了眼那位大爷的衣着打扮,穿着黑色棉袄,戴着一顶褐色毛线帽子,帽子顶端还有两个线头,瞧着挺朴素的。
但大爷脚上那双牛皮的大头鞋,应该不便宜。
这样的人,犯不着来自由市场摆摊吧?
“你觉不觉得那大爷有点眼熟?”叶满枝问走在身后的赵二贺。
“不觉得。”赵二贺盯着老头瞅了半天,摇摇头。
叶满枝拧眉想了一会儿。
因着前阵子刚上过报纸,她最近对报纸上的照片特别关注。
她咋觉得刚刚那大爷的脸,好像在报纸上见过啊?
叶满枝将筐子交给赵二贺,然后把自己的红袖箍戴上,转身走回了手工服务社的摊位。
“之前没见过你,你是工农乡的同志吗?”叶满枝先问那个小年轻。
“不是,我是光明街工商所的。”
“哦,那你是新来的同志吧?”见对方点头,叶满枝转向那个大爷说,“这位同志是新来的,有些工作还不熟悉呢,您有什么事就问我吧。”
大爷饶有兴致地打量她两眼,又把刚才的问题问了一遍。
“哦,您想卖小百货是吧?那得看您是个人来卖,还是集体来卖了!”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了!”叶满枝指指身边的摊位,“这是我们街道家庭手工服务社的摊位,算是集体的摊位,卖出的每件商品都要算在集体的账上,到时候要统一缴税的。如果您只是个人来摆摊,零星卖几件手工小百货,没有形成规模,咱们工商所是不收税的。”
大爷背着手点点头,“对大宗交易征税算是比较合理的,但工商所对大集上的集体企业都有登记备案吗?”
叶满枝不是工商所的,她哪懂这些。
不过,听他脱口的话不是“大宗交易”、就是“登记备案”,显见不是一般的老头。
于是,她斟酌着说:“我是街道的干部,工商所的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不过,大爷你这个提议还挺好的,回头让这位……”
站在她旁边的小年轻接话说:“我叫梁彦。”
“嗯,回头让这位梁同志跟李所长提一提。”叶满枝笑道,“我们‘反帝自由市场’刚开市不久,也是在摸索中寻找自身不足的。马上就要过年了,大家都想尽量服务好群众,争取让市民们在大集上就能将年货采购齐全。”
“我们街道办和工农乡,为此特意联系了市食品公司和副食品商店,给他们在市场上预留了摊位。食品公司年前往郊区投放了17万斤猪肉,反帝大集的摊位就是销售点之一。大爷您要是想买猪肉,就带着肉票过去,跟其他市场的价格一样,但是我们这里供应更充足。”
她回答了老头的几个问题,然后就以还有其他工作为由率先离开了。
走出对方视野范围后,她将苹果钱给了赵二贺,让他自己去取苹果。
而后调转方向,疾步返回了街道办。
叶满枝顾不上额头的细汗,摘下手套便去翻看报刊架上的旧报纸。
翻了几份以后,果然在一周前的《滨江日报》上,见到了那个大爷的相片!
新闻标题是《市人民委员会扩大会议通过了克服官僚主义的二十项措施》。
大爷的照片下面有一行小字,“市长XXX宣布每月17号,为市级机关‘无会议日’。”
叶满枝:“……”
她刚才给市长答疑解惑啦?
还管市长叫大爷啦?
叶满枝连忙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穆主任和张勤简。
正在喝茶的张勤简被茶水呛得直咳嗽,两道水柱从鼻孔里喷出来,又重新滴进茶缸里。
叶满枝被恶心得够呛,假装没见到他的狼狈,将目光瞥向了一边。
“市长跑来咱们的大集上干什么?你是不是看错了?”
市长若是想来视察,通常是逐层下达通知,身边还要呼呼啦啦带着一大群人。
怎么可能自己一个人就跑来了?
“没看错,那大爷跟照片上的人长得一样。”叶满枝将报纸递给他。
穆兰问:“他身边还有其他人吗?”
“没注意呀,我过去的时候只有他自己站在摊位旁边问东问西的。”
张勤简看向穆兰,“怎么办?用不用上报区里?”
穆兰详细询问了叶满枝与他对答的情况,而后说:“区里我来通知。老张,你先去跟派出所和工商所通个气,有些计划内产品可不能管得太松了,以免撞到枪口上。”
市长穿着破棉袄戴着破帽子,来重新开市的大集上转悠,很明显是想微服私访的,要是被一群陌生下属撞破反而不美。
她在心里计算着时间,估计区领导赶到时,市长恐怕已经走了。
这才拿起电话跟区领导汇报了情况。
*
叶满枝闹不懂领导的想法,反正她挺兴奋的。
虽然之前见过刘副市长,但是约等于没说过话。
她今天见到的可是正市长,还跟人家聊了半天!
老叶一辈子都没见过市长呢,她这样也算是青出于蓝了吧?
她可太有出息了!
当晚在工人俱乐部的排练结束以后,叶满枝把这件事偷偷分享给了林青梅。
林青梅反应平平,也跟她分享了一件新鲜事。
“元旦的时候,市文化局举办交谊舞会,我还跟分管文化工作的副市长跳过交谊舞呢!”
“哇!”叶满枝好奇地问,“副市长交谊舞跳得好吗?”
“还行吧,在机关属于中等水平,没你们吴团长跳得好。”林青梅往台下使个眼色,“吴团长在那鼓捣半天了,他干嘛呢?”
叶满枝也不清楚,她将琵琶收好,提着琴盒快步跑去了观众席。
吴峥嵘是来接她“下班”的,不过自打进了俱乐部,就一直在埋头鼓捣一个黑乎乎的东西。
“这是什么啊?”
“照相机。”
“照相机哪有长这样的?”
叶满枝在照相馆见过照相机,那是能立在地上,顶着一个大脑袋的机器。
“这种属于便携式的照相机,”吴峥嵘给她看了眼机身,“这个能拍摄成品细节图,立式照相机使用起来不方便。”
叶满枝凑近了问:“这是你们军代室的照相机吧?军代表同志,你这是公器私用不?”
吴峥嵘学着她的样子,用气声调侃:“还请小叶同志千万替我保守秘密。你不是不满意报社给你抹的红脸蛋么,我另外给你拍几张。”
见他居然想给自己拍照,叶满枝惊喜的同时,又有些慌张。
“你怎么不早说呀!早知道我就换一套更好看的衣服了。”
“我买了两盒胶卷,大概能拍二十多张,”吴峥嵘坦言,“以前只用它拍过军用品局部照片,拍人像还是第一次,可能拍得不好,先随便拍一卷练练手吧。等你们正式参赛的时候,争取能拍出满意的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