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巧儿自认不是什么死脑筋的人,但她还真的从没往这个方向考虑过。
主要是她以前那些事都是真的,人家说她,她就只能认了,没想到还能这么干。
她把眼里的泪水逼了回去,后悔道:“但我周五的时候甩了那人一巴掌,车间主任让我回家反省,昨天也没让我去上班。我们这批分配过去的女工还在试用期,主任评分不合格的话,会被退回原单位。他们本来就对我有偏见,我这次还打了人,可能真的留不下来了。”
常月娥叹气:“年轻人太冲动了。”
叶满枝想了想说:“你先回纺织厂上班,尽量跟主任说说好话,铁饭碗还是要争取的。如果实在不行,你也别气馁,咱们街道办偶尔也有工作指标,我帮你留意着。实在不行,你就去煤炉厂上班。天无绝人之路,日子总能越过越好的。”
话虽如此,但煤炉厂卖的是季节性产品,开春以后恐怕就用不了那么多工人了。
她还是希望薛巧儿能留在纺织厂的。
天亮以后,听到消息来赶大集的居民越来越多,附近几个摊位的生意都红火了起来。叶满枝将打糕钱塞给薛巧儿,让她继续做生意,在对方想要推让时,拉着常月娥跑了。
娘俩在大集上买了不少东西回家。
叶满枝用饭盒挑了几样吃的,打算去一趟吴峥嵘那里。
“你一个大姑娘家家的,总往人家那里跑什么?还没结婚呢,就从家里往那边划拉东西了。”常月娥嘟嘟囔囔,又言行不一地倒了一缸子豆浆给她,叮嘱道,“说会儿话就赶紧回来,不许待太长时间。”
“知道啦!”
叶满枝用毛巾包住饭盒,一路小跑去了16号院。
吴峥嵘正在院子里锯木头,见她一阵风似的跑进来,特意抬头看了看日头,“怎么这时候过来了?”
这位小叶同志,周末要睡到九点才肯起床。
他俩从没在周日的早上见过面。
“我今天早上去赶大集了,买了不少好东西。下周还有大集,到时候我带你去见见世面!”叶满枝拉着他进屋洗手,又问,“你在院子里弄什么呢?怎么那么多木头?”
“我准备重新打一张床,”吴峥嵘不打算多说,打开饭盒盖子问:“你吃了吗?”
“我一会儿回家吃去!”叶满枝背着手,严肃地说,“吴峥嵘同志,我这里有两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要先听哪个?”
吴峥嵘同志往她嘴里塞了一块打糕,笑道:“你的消息还挺多的,先听一个好的吧。”
“嗯,可以。”
叶满枝想从棉袄下摆掏东西,结果掏到半路被里兜卡住了。
当着吴峥嵘的面脱衣服似乎有些奇怪,于是她背过身去,解开棉袄的扣子,将她揣了一路的相框拿了出来。
“这是我在工业劳动模范大会上发言时的照片,已经刊登在《滨江日报》上了。报社寄给我两张相片,送给你一张吧!”
照片的背景是大礼堂的讲台,上方还有模范大会的横幅,叶满枝梳着两根麻花辫,鸡心领的毛衣里面,白衬衫的纽扣系到最上面一颗。
一看就是心红苗壮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吴峥嵘捧着相框端量片刻,在相片的脸蛋上摸了摸,问:“脸怎么是红的?”
“人家报社的同志帮我上色了!我觉得上色的不如黑白照片好看!”叶满枝遗憾了一阵,又臭美道,“不过也还行吧,底子在这里呢!”
吴峥嵘将相册摆到书房的写字台上,笑着宽慰:“相片拍得挺漂亮,你要是不满意,回头咱们自己多拍几张。”
这年头普通人一年也拍不了一张相片,叶满枝以为他说的是拍结婚相片,便抿着嘴没说话。
从今年开始,结婚登记的流程有了点更改,不但要做婚前体检,还可以往结婚证上贴夫妻俩的相片了。
她转移话题问:“还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个?”
“那就听个坏消息调剂一下吧。”
叶满枝乐道:“坏消息是,你果真料事如神,我妈说我以后回家的门禁改到6点了!”
吴峥嵘:“……”
看来不快点结婚是真的不行了。
眼瞧着他那张俊脸垮了下来,叶满枝失笑,踮起脚尖在他肩上拍了拍,自顾自道:“好消息是,我们国风音乐会要参加第一届全国曲艺汇演,最近每晚都要加紧时间排练。”
吴峥嵘脸上带出明显笑意,反应极快地表态:“那你就好好练习吧,跟阿姨说,让她放心,我每晚负责接送你。”
“嗯,辛苦军代表同志。”叶满枝还记着常月娥的叮嘱,将饭盒空出来,就准备回家吃饭了。
吴峥嵘知道丈母娘正对他严防死守,便没再多留她。
送人出门时,又拉住她问:“你去模范大会发言的新闻发在哪个报纸上?”
“周一的日报和晚报都有,日报的照片比较大,晚报的基本看不出是我。你问这个干嘛?”
“把报纸送回老宅那边,给我爷爷看看。他还挺关心你的进步的。”
*
叶满枝在吴峥嵘面前表现平静,好似上报纸完全不值一提。
然而,她出席模范大会并登上报纸这件事,早就在单位和叶家引起轩然大波了。
主要是她在日报上的那张相片尺寸特别可观,仅次于刘副市长和矿务局的一个代表。
是完全能看清五官的那种相片,熟人一眼就能认出她来。
她今天特意把照片送给吴峥嵘,其实也有点想要显摆显摆的意思。
对方主动将报纸拿给他的爷爷奶奶,算是再次满足了她的虚荣心。
嘿嘿。
她偷偷高兴了一上午,下午又保持着这样的好心情,去党校进修班上课了。
基层干部进修班为期三个月,过完年就会进行结业考试。
叶满枝其实还挺舍不得这个进修班的。
一是她在课堂上学到了不少新东西,二是在进修班结识了好几位新朋友。
进修班的女同志们总是坐在最前排一起上课,时常交流工作上的经验和看法。
人家都是乡长、副镇长这种级别的,几乎与穆主任同级,在阅历和见识方面远超于她。
叶满枝这个新人能从这些老大姐身上学到不少东西。
今天来党校上课,她刚坐进自己的位置,就被几个同学起哄了。
“哎呦,这不是咱们的二等模范代表吗!小叶,你挺厉害啊,年纪轻轻就登上省级日报的头版头条了!”
“哈哈,我们单位获得的是集体奖项,都是集体的功劳,我只是代表单位出席的。”
汪敏是红联乡的乡长,笑着说:“家庭手工业每个单位都组织过,大家都不温不火的,只有你们光明街道办做出了这么亮眼的成绩,还因此被授予了奖项。既然你们领导肯让你代表单位去发言,一定是你在这项工作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叶满枝谦虚道:“我是第一次负责家庭手工业的工作,其实也是误打误撞的。”
“成功没有偶然,手工业收入能有那么大的提升,一定是有原因的。小叶,”汪敏正色问,“你要不要考虑来我们红联乡工作?我现在就能拍板,给你一个工业办主任的位置!”
第59章
基层干部进修班已经开班两个多月了, 在同班学员中,汪敏对叶满枝这个小同志还是很有好感的。
他们这个班算是常规进修班,课堂上不点名、不签到, 只在学期结束时组织结业考试。
平时上课全凭自觉。
叶满枝属于为数不多的全勤选手,而且乐于与大家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麻烦。
尽管总会问一些惹人发笑的傻问题, 但她能看得出这年轻人在工作上有些奇思妙想。
这次光明街获得的二等模范, 堪称一鸣惊人。
一下子就让汪敏动了挖人墙角的心思。
红联乡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 工业方面除了零星几个生产合作社, 只有被农民当作副业的家庭手工业。
她现在正需要一员干将,把占比不低的家庭手工业抓起来。
“小叶, 我跟穆兰也算是熟人, 你不用顾忌穆主任对你的看法。只要你愿意来我们红联乡, 到时候我去跟她解释!”
叶满枝着实没料到, 自己只是上了一回报纸,就被一位女乡长看中了。
来自外单位领导的认可, 让她的心脏胡乱扑腾了好几下。
可是, 这次基层干部进修班是穆主任推荐她来的, 且只有一个宝贵名额。
她要是在进修班转投其他单位的怀抱, 好像不太厚道。
坐在另一侧的毛琼华插话问:“小叶, 你现在是几级干部?”
“我刚参加工作, 定级是25级。”
“那你调去红联乡当工业办主任, 顶多是23级, 每月能多十块钱工资。不过,你可不能被汪乡长和这个工业办主任的位置蒙蔽了!乡镇的待遇远不如城市, 多少乡镇干部想找门路进城工作呢。与其去红联乡,你还不如来我们新城街道办,我们好歹地处市中心, 还是全市最大的街道!”
叶满枝:“……”
她年底入手的那套新房,就在新城街上。
新城街道办的条件,能挤进全市前三名。
她瞄一眼汪乡长,又看看毛副主任,怀疑地问:“你们二位领导,是不是早就商量好了,一起逗我呐?”
毛琼华瞪她一眼,“逗你干嘛,我们街道确实有人员缺口,你要是来了正好能负责家庭手工业的工作。”
叶满枝笑嘻嘻道:“如果只是想提高家庭手工业的收入,我给你们分享一下经验就好了,没必要大费周章地把我调过去呀。”
她是不可能平级调动的。
市中心虽好,但离家太远。
她现在上班只需步行十分钟,中午还能回家吃饭睡觉,单位领导对她也还不错。
实在没必要舍近求远,去陌生环境。
叶满枝仔细想了想,还是婉拒了两位领导的邀请,然后将家庭手工业增收的心得大致讲了一遍。
她心里美得冒泡儿,自然要投桃报李,虽然没接受邀请,但也不能把人得罪了。
汪敏能猜出几分年轻人的想法,笑了笑说:“红联乡不如市里条件好,但你能在工业办说得算,对年轻人来说是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不用急着答复,你再回去仔细考虑一下。”
*
叶满枝被这突然而来的橄榄枝搅得心里乱糟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