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屋里人多,又生着炉子,叶满枝让他把军大衣脱了,然后带着他把自家亲戚挨个认了一遍。
大舅大舅妈,三姨四姨小姨,大伯大伯母,这些是长辈。
之后还有亲哥亲姐,嫂子姐夫,表哥侄子等等平辈和晚辈。
吴峥嵘将人认了一圈,尽量将称呼和人脸对上号。
要是记性不好,想娶叶家姑娘还挺有难度的,光是认亲戚就是一项大工程。
叶守信对今天这个排场很得意,一边张罗着开饭,一边对吴峥嵘说:“今天来的这些亲戚都是住在城里的,老家还有些亲戚我暂时没通知,以后有机会再给你介绍吧!”
吴峥嵘:“……”
他没什么可说的,只能笑着点点头。
叶家已经为四个儿女办过婚事了,轮到叶满枝这里,叶守信和常月娥早已积累了丰富的嫁娶经验。
叶守信认为,姑爷第一次上门,尤其是当领导的姑爷第一次上门,他们绝不能怯场,一定要在人数和气势上压倒对方!
在双方还不甚亲密的情况下,不能干坐着聊天,必须先上桌喝几杯,把酒喝开了,也就好聊了。
所以,叶家开席特别早,吴峥嵘刚进门没多久,就被请到了饭桌上。
常大舅问:“小吴,咱用杯子还是用碗?”
这话的潜台词是,你小子酒量怎么样。
吴峥嵘往那容量不小的酒坛上瞟了一眼,心说酒坛子都摆出来了,今天无论如何得敞开了喝。
于是笑着说:“第一回见大舅和大伯,就用碗吧,我陪您二位多喝几碗。要是酒后出丑了,您多见谅。”
“哈哈哈,在自家喝酒有什么出丑不出丑的!”常大舅帮他把酒碗满上,不经意似的问,“刚进门的时候,见到我们家这么多人,被吓了一跳吧?你们家应该没有这么多人吧?”
一众人纷纷将耳朵竖起来,知道大舅这是打听吴峥嵘的家庭情况呢。
今天的戏骨要来了。
吴峥嵘与他碰个碗,将酒干了,才如实说:“我家的亲戚朋友也不少,不过因为工作原因,分散在天南海北,常年聚不到一处。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随我父母在南方工作生活。有个妹妹在北京读大学。滨江这边只有我爷爷奶奶、小姑和舅舅。等来芽去我家的时候,可能拿不出今天这样高规格的接待水平。”
“那有啥!人多有人多的热闹,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人跟人相处主要还是得投缘。”常大舅叹了口气说,“虽说来芽跟你是组织介绍认识的,但我们其实还是比较担心……”
他在饭桌上指了指,“你也看到了,我们就是普通的工人家庭出身,听说你们家是书香门第,大知识分子,就怕来芽去了你家以后,被长辈们笑话。”
吴峥嵘主动帮他把酒碗斟满,不以为然道:“大舅,无论什么出身,都是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工人家庭出身其实是一个很突出的优势,否则组织也不会介绍我们认识了。”
“来芽本身是非常优秀的女同志,她前段时间出版的图书,被我奶奶赠送给她读书会的老姐妹们,反响特别好。说实话,我奶奶早就催过我带她回家去玩,主要是我一直没见过咱家的长辈,不好直接把她领回家去。”
常月娥惊喜地问:“你奶奶还看过我们来芽的书呢?”
“嗯,我送给她两本,她觉得内容很不错,又自掏腰包买了二十本,送给她的朋友们了。”
事实上,奶奶掏的是他的腰包。
但将书送给老姐妹却是真的。
闻言,常大舅问:“你家的老人应该挺为你的婚事着急吧?”
作为大舅,他今天就是来当讨人嫌的恶人的。
所以打听亲家情况的任务,都要由他完成。
老丈人和丈母娘以后还要与女婿长期相处,一些容易得罪女婿的话题,不能由他们亲自提问,就需要舅舅这样,够身份又不会与外甥女婿时常见面的人来问。
“确实比较着急,不过有关结婚的事,我都听来芽的。我俩结婚以后要单独住在军工大院里,我父母和爷爷奶奶都不在身边。家里没有长辈,来芽还年轻,单独过日子可能还需要一些适应时间。”
经过最初的惊讶和愣怔之后,干了两碗白酒的吴峥嵘已经回过味儿来了。
他自己就是滨江本地人,从小到大从没听说过谁家相看姑爷会搞这么大的排场。
叶家此举,无非是想让他知道叶满枝是全家的宝贝蛋,有一个人数众多且实力雄厚的娘家给她撑腰。
他只要明确表态,叶满枝与他结合以后,会继续被当作宝贝蛋,然后陪老丈人和大舅把酒喝好,今天这一关他就能安全渡过了。
吴峥嵘这番话,果然很让老叶和大舅满意。
有关结婚的事,听来芽的好啊,听来芽的不就是听老丈人和丈母娘的嘛!
叶家虽是大家庭,但他们并不想给闺女找个家庭关系太复杂的婆家。
以后叶满枝跟吴峥嵘单独居住,身边没有公婆和兄弟姐妹。
这种条件放在普通家庭也是很难得的。
常月娥和大舅妈立即招呼新姑爷赶紧吃菜。
……
隔壁东屋里,大姐叶满金低声说:“你找的这个吴团长,挺会哄人的啊!”
“怎么哄人了?”叶满枝不承认,“人家说话多真诚呀!”
今天老叶家摆了三桌席面,客厅一桌,两个屋里的炕上还有两桌。
主桌是留给主角和长辈们的,叶满枝不算主角,被撵到小孩这桌了,徒留吴峥嵘独自面对一众长辈。
大姐给麦多夹一个鸡翅膀,又往自己碗里夹了一个鸡腿,哼笑道:“就凭他第一次上门不穿军装,我就能断定他很会哄人了!”
会哄人是委婉的说法。
大姐更想说这吴团长心眼多。
军人在普通百姓间的地位和口碑是相当高的,一般的青年军官初登老丈人家门,哪个不是把全套军装焊在身上的?
她之前还跟老二嘀咕过,吴团长要是穿着全套军装上门,肩章领章闪亮亮的,家里这些老头子恐怕不好耍威风。
结果人家根本没穿军装,外面的军大衣一脱,只穿了件灰毛衣,就被老头子们弄上酒桌了。
这位军代表同志年纪不大,但在讨媳妇这方面,还挺能屈能伸的。
人家没穿军装彰显身份,家庭情况也从头到脚抖落得干净,这会儿老叶对他的称呼已经从“小吴”变成“峥嵘”了。
大姐撑着炕桌往客厅里瞅了一眼,自家胡建南和老二家的徐大军都在桌上陪客呢。
胡建南向来以“老丈人最喜欢的姑爷”自居。
这回有了新姑爷,他这旧姑爷的地位恐怕要保不住了。
大姐的视线在酒桌上转了一圈,扫到叶家大伯的时候,皱眉小声说:“咱爸喊大伯两口子来干嘛啊?”
叶满枝也不待见大伯,但这是常月娥要求的。
“咱家在城里就这几户亲戚,新姑爷早晚要跟他们碰面的,与其单独见面,还不如大家一起见一见,他就算是有什么话要说,也不可能当着大家的面提出来。”
二姐停住筷子问:“大伯最近是不是又找你了?”
“没找我,但找咱爸了,还是为了他家晓东的事。”
叶家姐妹凑到一起,八卦总是聊不完的。
叶满枝没打算替大伯瞒着,把欢吃欢造的侄子扒拉到一边,然后凑近两个姐姐说:“晓东闹着要去支援新疆建设,咱大伯和大堂哥都不同意。”
二姐惊讶地问:“晓东才多大啊?去新疆干嘛?”
“16也不算小了。你们可能还不知道,现在城里的剩余劳动力挺多的,我们街道办这几个月都在动员农民返乡搞生产。不过留在城里的无业年轻人也不少,最近市里下发了文件,可以动员29岁以下的知识青年,去支援新疆建设,晓东是初中毕业生,也算是符合条件了。他被同学鼓动,一起去他家那边的街道办报名,结果被他爸及时逮回来了。”
因着孙子差点偷偷跑去新疆,大伯前阵子往军工大院跑了好几趟。
让老叶帮忙想想办法,帮晓东联系个像样的工作。
老叶要是有门路,早就先把自家老四的工作解决了。
但让16岁的孩子独自去新疆支援建设,也确实太小了些。
他便提议,让晓东去煤炉厂上班。
叶满枝只比晓东大两岁,但她辈分大,是晓东的姑姑。
要是大伯愿意,叶满枝还真能想办法把晓东安排进煤炉厂。
关键是大伯瞧不上那个煤炉厂,煤炉厂发的是计件工资,还没有劳保和公费医疗,跟公私合营或集体企业差不多。
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大姐听她介绍了原委,撇嘴说:“要饭的还嫌饭馊,等到晓东真跑去新疆,他就老实了!”
“谁说不是呢!”
叶满枝一边说着话,一边关心外面的动静。
结果这一看不要紧,吴峥嵘起身跟五哥喝酒碰杯时,脚下已经打晃了。
她赶紧下桌,跑去外面问:“大舅,你们让他喝了多少啊?”
“哈哈,没喝多少!”常大舅心虚地说,“一会儿睡一觉就好了!”
这新姑爷不愧是当兵的,酒量好,人也实在!
岳家这边的敬酒,人家来者不拒。
半顿饭的工夫,他带来的那坛子烧酒已经见底了。
常月娥也怕把未来姑爷喝出毛病来,让他跟老五喝完最后一碗酒,连忙喊人将他扶进叶满枝的房间歇着。
叶满枝这间屋子今天没作他用,就是特意留出来给新姑爷醒酒的。
还是她有先见之明,这不就派上用场了嘛!
叶满枝帮他把鞋脱了,又拿毛巾帮他擦了擦脖子上的汗。
结果吴峥嵘醉得迷迷糊糊,闻着她身上隐隐带出的香气,拉过她就在嘴唇上亲了一口。
拇指在她脸颊上摸了摸,嘟哝了句“你自己玩,我先睡会儿”,偏头便睡了过去。
叶满枝呆立在原地,攥着毛巾的手也僵在半空。
隔了好半晌,她才鼓起勇气,扭头看向横眉立目的常月娥,以及似笑非笑的大姐。
常月娥深吸一口气,低斥道:“傻站着干什么?还不出去招待客人!”
她是过来人,一看那动作的熟练程度,就知道这俩小年轻肯定早就亲过了!
幸好屋里没有外人,否则让人瞧见了像什么样子!
红霞从面颊蔓延到脖子根,叶满枝张口结舌不知该如何解释。
常月娥不用听她解释,沉着脸将人拽了出去,好像躺在床上那人是什么危险分子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