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满枝不了解彭静云,对方的身份又是市革委副主任,她可不敢随意放炮。
沉吟一阵后,她只是中规中矩道:“轻工业发展每年都在稳步前进,产品花色也在逐年增多……”
巴拉巴拉巴拉,照着报纸上的内容歌功颂德了一番。
彭静云耐心听着,但是神色中难掩失望。
瞥见她越来越冷淡的表情,叶满枝心知对方并不想听这些。
这次谈话其实是她的一次机会,而且这间办公室里只有她俩。
无论她说了什么,都只有彼此知晓。
出了这个办公室,她要是死活不承认自己说过的话,对方不能拿她怎么样。
于是,叶满枝话锋一转,接着说:“虽然轻工业发展整体向好,但是有些小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哦,有什么问题?”彭静云终于开口接话了。
“去年省工业局做了全省所有城市和专区的工业产值排名,咱们滨江仍然稳居第一,但是重工业在其中有很大贡献,如果只看轻工业的话,滨江与德化专区的差距已经不大了。”
滨江是省会城市,解放以来,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一直遥遥领先,能把第二名甩出去很远。
但这几年明显可以感觉到差距在逐渐缩小。
重工业底子厚,暂时还看不出什么,但轻工业的变化是相当明显的。
也难怪市里要成立轻工业局了。
“你觉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叶满枝心说,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企业从上到下的心思都不放在生产上,能有啥大发展?
但这话她是决计不会说的。
叶满枝想了想说:“一方面,滨江轻工业发展得比较早,很多工厂都有二十年以上的厂龄,生产设备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老设备的产量,当然比不上人家的新设备,这是硬件上的差距。”
“另一方面,滨江的轻工产品比较依赖出口,这几年全国的出口创汇额都比较低。以前内地是港岛的第二大轻工业品供应商,但现在已经降到第五了。只靠内销市场的话,咱们轻工业品的生产任务确实没有以前高。”
彭静云点点头,“嗯,还有吗?”
她提到的问题,正是市里想专门成立轻工业局的原因之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以前赵副主任分管工业的时候,轻工业就已经被其他地区追赶了。
轮到她接手时,差距更小,估计再有一两年就可能被赶超。
但滨江在工业上一直是老大哥,如果哪天真被其他地区超了过去,那整个滨江领导班子都脸上无光。
尤其她这个分管领导,保不齐会被千夫所指。
所以,看到省里的那份工业排名以后,她才萌生了设立轻工业局的念头。
但组织部门推荐的局长副局长人选,都不让人满意。
好几个都是熬资历的关系户,报纸文件上的官话一套一套的,真让他说点有用的就开始支支吾吾,说不到点子上。
这个叶满枝虽然有点滑头,但至少是科班出身,真正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
能看到问题,也敢说几句真话。
叶满枝不知领导心中所想,反正她已经打定了主意,走出这间办公室就装傻不认账,因此她有什么说什么。
比较委婉地指出了几个问题。
滨江现在的轻工业,别说跟北京上海天津比了,连省内其他地区都要赶上来了。
她平时的精力都放在自家单位,对市里其他工厂的情况并没有太深入的了解。
饶是如此,她仍然不紧不慢地讲了半个钟头。
彭静云对此没给出任何评价,颔首说:“叶主任先回吧,你提的问题我再考虑考虑。”
叶满枝与对方告辞,离开了办公室。
*
四月初,市革委会发出通知,成立滨江市革委会轻工业局,任命叶满枝同志为局长,张百能等四位同志为副局长。
一石激起千层浪。
拖拉了好几个月的轻工业局居然真的成立了?
以后全市所有轻工企业,包括造纸、食品、家电、发酵工业、日化、制笔、轻工机械、玻璃搪瓷、电光源、木材、军工配套等等,全都要由市轻工业局归口管理。
各企业领导要跟归口单位处好关系了。
而轻工业局的第一任局长是谁呢?
居然是叶满枝!
叶满枝在滨江工业系统内是个名人,大家给她的评价比较统一——特别能干一女的。
但是,她再能干也只是个企业负责人。
凭啥让她当市轻工业局的局长啊?
以前跟叶满枝平级的那些人,心里都开始冒酸水了。
从前大家都是兄弟单位的领导,平起平坐,称兄道弟,结果这女的突然窜上去当了主管领导,这谁心里能舒坦?
曙光厂这两年发展得还不错,但我们也挺好呀,曙光厂有啥了不起的?
不就是得了一个全国先进集体吗?
……
好吧,这个确实是比较厉害的。
一年到头,全省只评出一个全国先进集体。
只凭这项荣誉,叶满枝坐上局长位置还是有些说服力的。
外人还只是看热闹,而对曙光厂来说,这个任命无异于一场地震了!
田春山离开的时候,大家虽有不舍,但是并没觉得厂里离不开他。
可是,叶满枝在厂里呆了近十年,继任一把手以后,带着曙光厂一步一个台阶,连全国先进集体都拿到了!
对很多人,尤其是刚进厂的年轻职工来说,叶主任是厂里的主心骨。
如今市里要把叶满枝调走,不少人都慌了神。
苗素芬拉着她的手说:“叶主任,你咋说走就走呢?”
“我不走你们咋进步啊?”叶满枝开了句玩笑,又说,“咱们曙光厂干出了成绩,所以老田和我接连被市里调整了。这是上级对大家的认可!同志们照着这个势头继续发展下去,肯定错不了!”
“你这一走,我都不知道以后怎么办了!”
“那有啥,曙光厂归市轻工业局管理,你有事没事都可以去我那里坐坐。”叶满枝笑道,“我参加工作以来,一大半的时间是在曙光厂度过的,我肯定也要时常回来。”
她单独找康健和黄河谈了话。
曙光厂刚做出成绩,被全国多家媒体报道过,现在正是巩固成绩的时候。
为了让曙光厂平稳过渡,她已经向组织部门推荐了康健和黄河担任一二把手。
当初曙光厂建厂时的班子成员,就只剩康健和黄河了。
希望他俩能带着曙光厂继续高速前进。
“为广东和天津仿制的生产线,已经提前收了人家的定金,这是省际合作,关乎本省的信誉,所以仿制工作一定不能停,遇到啥困难可以来轻工业局找我。”
任命还没下来,但两人都点头答应了。
叶满枝又找了潘昆仑,“潘主任,我离开前,帮你提个总工吧?”
以前由康健兼任厂里的总工程师,如果康健当了一把手,再由他兼任就不合适了。
潘昆仑却摇头说:“算了,我就在设计室待着挺好,别太扎眼。”
叶满枝叹气道:“那就等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说。”
她与康健快速交接了工作,在食堂吃了一顿欢送宴,来者不拒地与每个人碰杯,喝得酩酊大醉后,挥手暂别了昔日的战友们。
……
叶满枝喝多了,回家抱着吴峥嵘哭了一通。
“呜呜呜,我的青春热血全都洒在了曙光厂,居然就这么走了……”
吴峥嵘黑着脸给醉鬼洗澡,还不忘吐槽:“这话说的,好像你被贬去了哪个穷乡僻壤。”
“哎,你不懂,我就是舍不得嘛!”叶满枝抱着他的大脑袋乱揉。
“你去市里工作,对曙光厂利大于弊,”吴峥嵘将头上作乱的手拿开,“曙光厂在市里没有能说得上话的领导,在争取资源这方面比较吃亏。你当了主管部门的领导,对曙光厂反而是好事。”
叶满枝果然被这番话激励到了。
“你说得对,等我去轻工业局好好修炼一下,以后就能给曙光厂撑腰了!嘿嘿!”
叶满枝借着酒劲放纵了一下下。
次日一早就整装出发,神清气爽地去新单位报到了。
轻工业局与市第一工业局的办公地点在一处,都是原工业局的老楼。
第一工业局占用了一楼,而二楼三楼则留给了轻工业局。
局里的一正四副五个局长,只有叶满枝和张百能到任了。
与张百能简单交流以后,叶满枝先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之后的工作要如何开展,她心里其实还没什么谱。
轻工行业发展迟滞,不是成立一个轻工业局就能立竿见影的。
对于全市的轻工企业,她得先花些时间摸摸底。
在办公室里坐了一上午,叶满枝按照在曙光厂的习惯,拉开大门就喊了声“薛主任”。
办公室主任薛雅琴立即“哎”了一声,从屋里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