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五十年代军工大院_分节阅读_第386节
小说作者:鹿子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34 MB   上传时间:2025-02-10 18:32:50

  其实她自己也懵着呢,她以为能在第二版有个位置就差不多了。

  完全没料到会是头版!

  登上省报头版头条的荣誉,仅次于登上《人民日报》了!

  放下电话以后,叶主任安排了三项工作。

  一是通知老叶他小闺女上报纸了,还是头版头条,他可以多买几份报纸,在街坊和亲戚之间大肆显摆。

  二是将这篇报道贴到厂宣传栏里,并在广播里分时段播报三遍。

  三是让厂办将报纸留底,以后可以作为关键素材,放进曙光厂的厂志里。

  至于其他人提出的中午吃肉的要求,叶满枝暂时没答应。

  她想等另一件事尘埃落定后一起办!

  “康主任,咋样?成本算出来了吗?”

  康健没答话,将财务科刚交给他的一沓材料递过去。

  叶满枝手心冒汗,快速往后翻,办公室里全是唰唰翻动纸张的声音。

  直到翻至最后一页,她将目光定位在末尾,看到了“391元”的结果。

  “哎呀!”

  叶满枝拍了一下手,激动得恨不得在原地跺脚。

  “这个数字对吗?没算错吧?”

  “错不了,我把供销科、财务科、生产计划科的所有人都聚到了一起,对着报价单算了七次!把所有可能产生的费用都算进去了,就是391元!”

  “好好好!”叶满枝在屋里转圈圈,“这次得给程良才颁个大奖,他算是立大功了!”

  她之前在质量评比会上联系了三家能生产民用品的军工厂。

  但人家都有上面的生产任务,不太乐意接单。

  这三家工厂都不在滨江市,叶满枝原本想挨家上门跑一跑,但年底那段时间工作太忙,她就将任务交给了供销科长程良才。

  程良才曾是833厂供运科的,因着采购需要,没少与其他军工厂打交道。

  这回亲自带人跑去这三家工厂联系货源,以差点喝出胃出血的代价,终于让其中两家答应给曙光厂供货了!

  军工厂的报价比外省调运的价格低,运输费用也更低。

  有了这两家工厂的加入,曙光厂黑白电视机的成本价一下子降到了391元,彻底扭转了卖一台亏一台的局面。

  电视机的出厂价是402元,这回还能赚11块呢!

  厂领导班子的所有人马上就得知了这个天大的喜讯,苗素芬找上来求证的时候,被叶满枝极不稳重地抱着蹦跶了好几下。

  苗素芬被她的喜悦感染,笑着问:“叶主任,咱这回能吃肉了吧?”

  “吃吃吃!”叶满枝满脸喜色地宣布,“食堂连吃三天肉!把上报纸的喜事也一起庆祝了!”

  电视机马上就可以盈利了,让所有人都喜上眉梢。

  次日去食堂吃肉的时候,有职工问:“叶主任,咱们厂的电视机能赚钱了,那能不能让我们也买一台啊?”

  “一台电视机430块,你舍得买呀?”

  一个普通工人一年不吃不喝,才能攒下来430块。

  反正叶满枝不舍得花这份钱,她当着曙光厂的厂长,家里还没有电视机呢。

  当然啦,也与她家没有电视信号,有那么一点点关系。

  咳咳。

  “我自己肯定拿不出那么多钱呀!”那人说,“但我们楼里可以集资,大家一起买一台,每天晚上一起看电视!”

  叶满枝抱歉道:“厂里今年有生产任务,每台电视机都是有去处的。”

  这回跟当初生产电风扇不一样,那会儿没有生产任务,将电风扇卖给本厂职工属于厂里自行寻找销路。

  电视机是紧俏货,外面那些百货商店的主任等货等得眼睛都绿了,私下卖给职工肯定行不通。

  但是安阳县已经有电视信号了,大家又是曙光厂的职工,连自家生产的电视机都没看过,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吃过午饭以后,叶满枝去跟几位副主任商量。

  “咱之前不是试制了好几台木质外壳的电视机嘛,咱现在换用金属外壳了,那几台木壳子的卖又卖不掉,摆着也是浪费,不如借给工会使用。”

  黄河说:“咱们厂里有个活动室,可以先摆上一台。工人文化宫那边也可以摆一台,然后在家属院里设置两个电视室,供职工们业余时间收看电视节目。”

  这种全厂职工都能享受的福利待遇,一般是没人反对的。

  哪怕是最爱唱反调的王造福,也欣然举手赞成了。

  他亲娘、媳妇和孩子都在家属院里生活,有了电视室以后,他的家属也能去享受待遇。

  于是,在1972年的春节,曙光厂家属院里增设了两个电视室,多了两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也有了两名电视机保管员。

  电视机第一天通电的时候,电视室里挨挨挤挤、摩肩接踵,全是跑来一睹电视机真容的家属。

  有的孩子还要骑在爸爸或哥哥的肩头,向前排张望。

  “老刘,你这个保管员行不行啊?不是说七点就能看吗?怎么还没有声音啊?”

  “对啊,隔壁的电视室已经有人影了!”

  “别催别催!”保管员老刘急得满头冒汗,调整着电视天线说,“我找信号呢。”

  话落,黑白电视的画面一闪,出现了几个人影!

  “哎哎,上面有人儿了!这是干嘛呢?”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

  听到了熟悉的旋律,立即有人答:“这是《红色娘子军》样板戏!”

  电视室里逐渐安静下来,坐在最前面的人直勾勾地盯着电视屏幕,而后面的人看不清那个小荧幕,便侧耳听电视里的声音。

  一曲终了,有个老太太喊:“再来一个!”

  “哈哈,大娘,你以为这是曲艺团表演呢!电视台只放一遍,谁能给你再来一个呀!”

  有个年轻工人坐在地上,杵着下巴问:“同志们,咱们曙光厂大院这是提前实现四个现代化了吧?”

  “那当然了,咱现在电灯、电话、洗衣机、电视机全有了,这不就是四个现代化嘛!”

  “哈哈哈哈!”

  电视室里热闹地哄笑。

  “听说咱厂的电视能调五个频道呢,老刘,你再给大家调一调其他节目!”

  老刘跑过去旋转调台的旋钮,不多时,画面上就出现了一个领导们开会的画面。

  “我还从没见过领导开会呢!这是哪里的领导呀?”

  “北京的!”老刘说,“这是滨江台转播的北京电视台新闻!”

  “咱可真是出息了,连北京的领导都见过啦!”

  事实上,透过这块小小的荧光屏,曙光厂家属院的居民们,不止见到了北京的领导。

  冬去春来,岁月流转,他们见识了前来访华的美国总统,也瞧见了不受群众待见的日本首相。

  孩子们每天准时守在电视机前,成为了一个个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者。

  *

  “叶主任,我的叶主任!电视机这么紧俏的产品,你不组织工人三班倒赶生产,合适吗?”

  中江专区百货公司的革委会主任堵在叶满枝的办公室门口。

  “姜主任,我也没办法,现在两班倒就已经是极限了!”

  叶满枝当然也想赚钱,但是厂里人手不够呀!

  不用市财政补贴亏损以后,曙光厂便开始大干快上搞生产了。

  只用五个月,就完成了全年12000台电视机的生产任务。

  但是将工人安排成两班已经是极限,再增加一个8小时班次的话,无疑需要另外招工。

  而且是整机车间、显像管车间、偏转线圈和高频头车间一起招人。

  那人工成本必然要涨上去。

  黑白电视机的利润才十来块钱,她哪敢随意增加人工成本!

  “叶主任!”姜贺恳求道,“我们中江专区的电视台初建,老百姓都等着看电视呢,这次说什么也得给我们匀1000台吧?”

  叶满枝为难道:“姜主任,德化专区也建了电视台,这个月的货被他们订走了,你们还是等下个月吧!”

  “那你们就增加一个生产班次嘛。”姜贺嚷嚷道,“这几天不是又在开大会动员知青下乡嘛,你们厂那么多厂子弟等着进厂工作,你也给年轻人们一个机会!”

  叶满枝被他纠缠得头疼,指了指手表说:“省领导召见,我三点之前必须赶过去,姜主任,你去找我们厂的王主任或康主任说吧,我得走了!”

  不再跟他啰嗦,叶满枝背上挎包,动作麻利地跑下楼梯。

  她乘车来到刚成立半年的省工业局,直奔局长办公室,喊了声“夏局”。

  夏竹筠刚从会议室出来,马上又要衔接另一场会议,开门见山地说了找她的目的。

  “中央有意从西方引进一批国内急需的成套技术设备,可能要拿出四十多亿美金,这将是继二十年前从苏联引进156个项目之后,最大规模的技术引进。”

  叶满枝屏息凝神细听,小心脏忍不住扑通扑通乱跳。

  夏竹筠叹口气,小声说:“这几年咱们省里的工业几乎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发展,我准备尽量去中央争取一下,为省里引进几套先进设备。”

  “夏局,大概要引进哪方面的设备啊?”

  “冷轧机、火电机组,还有农业方面的设备,反正能争取的就尽量争取吧。”夏竹筠问,“我记得你们厂参与过彩色电视机的研制工作,现在进展怎么样了?”

  叶满枝心说,不怎么样啊,潘昆仑去天津战区只是协助攻关,主力还是天津的同志。

  曙光厂的工作重点还在黑白电视机上。

  但她想了想,壮起胆子说:“设计室正在研究呢。”

  “嗯,这次中央想从国外引进一条彩电生产线,你到时候带上技术人员,跟我一起去北京争取一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40页  当前第38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6/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五十年代军工大院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