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人士觉得第九名不算啥,可是人家出租车这个第九名的含金量其实还挺高的。
市少儿滑冰队要从这次比赛中挑选8名好苗子。
市体委的一位滑冰教练找到了俩孩子的家长,询问她们是否愿意让孩子加入少儿滑冰队接受训练。
训练期间市队提供冰刀,如果能滑出成绩,以后还有粮票肉票补贴。
黄黎早知道市队在选人,没想到自家小胖子也能被选上,“教练,我家叶起祥只得了第九名,而且他体型其实有点胖。”
“没事,孩子正在长身体,虽然胖一点,但他挺灵活的。第七名的孩子不想练体育,你们要是愿意去,就给这小胖子报个名。”
吴玉琢紧张地看向三舅妈,车车哥想去训练,要是能让他去滑冰队就好啦!
黄黎瞅一眼自家灵活的小胖子,权衡片刻说:“那就先让他去试试吧。”
反正距离过年还有俩月呢,这小胖子成绩不太稳定,不是每次都能滑进前十名的。
兴许是受到了两个小哥哥的影响,看完比赛后,吴玉琢决定学习滑冰,到时候仨人还能一起玩。
叶满枝自己就会滑冰,她的第一双冰鞋还是吴峥嵘送的呢。
所以,第二天去上班的时候,叶满枝计划着先去体育用品商店,给闺女买双小冰鞋,然后由她亲自上冰进行指导。
省下一笔报班学习的费用。
她拿着笔记本去罐头车间跟班,在心里感叹着自己持家有方。
*
而城市的另一边,省工业厅的小会议室里,厅党委正在商量几项人事议题。
收到厅长的示意,人事处孙处长接着说:“对于滨江曙光机器厂的第一副厂长人选,人事处提名了四位同志,分别是省厅重工业处综合一科的张志刚同志,德化红星机械厂的李波同志,滨江第一食品厂的叶满枝同志,以及惠城兴华工具厂的王天成同志。”
“张志刚34岁,党员,大学学历,毕业于省工业学院机械系,现任省厅重工业处综合一科副科级干部,曾任……”
李副厅长问:“我记得张志刚的基层工作经历还挺丰富的?”
“对,58年-59年,曾在德化专区江华机械厂任两年副厂长,59年该厂的产值翻了一番。”
夏竹筠:“……”
那两年,多得是产值翻番的工厂。
介绍完张志刚和李波的履历,孙处长继续道:“叶满枝同志27岁,党员,大学学历,毕业于省大工业经济系,现任滨江第一食品厂副厂长。曾任滨江市正阳区光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省大华安机械厂副厂长,省工业厅化轻工业处综合三科干部……”
“曙光厂的情况比较复杂,怎么提名了一位食品厂的副厂长?”赵副厅长问。
他是今年新来的副厅长,并不清楚叶满枝的底细。
罗厅长说:“我对小叶还有印象,我记得她前几年给夏厅当过秘书吧?”
“对,给我当过一年秘书。”夏竹筠颔首。
曙光厂情况复杂,而且属于重工厂,她也没想到组织部门会提名叶满枝去那边担任第一副厂长、副书记。
不过,既然有人主动提了出来,那她还是要为自己的秘书争取一下的。
“叶满枝同志的情况我比较了解,当初滨江第一食品厂发生了一场特大火灾,整个罐头车间都被烧毁了,叶满枝是临危受命去食品厂担任副厂长的,而且还包干了罐头车间的工作。去年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带领工人们艰难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好像还被滨江市委评了一个什么奖项……”
孙处长看了下叶满枝的履历说:“滨江市委评的市模范干部。”
“对,市模范干部。他们厂今年的工作完成情况也挺好,我听说罐头车间完成了原定的两倍生产任务。全厂前三季度的产值同比增长20%多,出口创汇额排在全省所有企业的第四名,轻工行业的第一名。滨江第一食品厂今年的工作成绩还是比较出色的。”
牛恩久能被派去省食品工业公司当书记,也跟这些成绩脱不开关系。
夏竹筠叹了口气说:“我之前完全没料到组织部门会提议让叶满枝去曙光厂,不过,人事处的工作做得很到位,叶满枝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这位同志比较年轻,但基层工作经验相当丰富,处理危机事件的应变能力很突出,食品厂罐头车间的灾后重建就是个很好的示范。如今曙光厂的问题有些棘手,急需有个人过去给雷万元搭把手。”
曙光厂对外的名称是“国营滨江曙光机器厂”,但它其实还有一个军工代号——“833厂”。
833厂是二级保密单位,产品用途都比较特殊。
这两年全国都在支援三线建设,各省内也要建设小三线。
像833厂这种保密单位,要遵循“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转移到战略后方地区。
833厂是个5000人大厂,加上家属足有上万人。
将这么多人一起转移到小三线,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833厂被分为两部分,大部分人带着设备家当转移去后方,小部分人则被留在了滨江。
而被留下的这一部分,不再保留833厂的代号,只有一个对外名称——“滨江曙光机器厂”。
新组建的曙光厂连人带设备,由地方政府接管。
但目前厂领导班子的成员都是由上级单位任命的,省里对这些干部的情况只是大体了解,并不十分熟悉。
急需安排一个自己人过去接管工厂。
除了接管工厂、安抚职工情绪,最重要的是引导曙光厂进行转产。
工厂由地方政府接管后,曾经的军工用品就不能继续生产了。
偌大的一个军工厂要何去何从?
别说曙光厂的职工了,连省厅领导都心里没底。
夏竹筠又将几位候选人的履历从头看了一遍,在心里摇了摇头。
她再次强调,“曙光厂的情况很棘手,这个第一副厂长的人选,咱们厅党委一定要好好斟酌。”
曙光厂被拆分后,行政定级是副处级,第一副厂长是正科级干部。
人事处提名的四个人里,叶满枝和李波是正科,另外两人是副科。
尤其是那个张志刚,省厅重工业处的副科级干部,如果是调去其他单位,那趁机提一级是正常的,也是厅里的惯例。
可是,曙光厂的情况复杂,需要有基层经验的同志去配合厂长雷万元的工作。
像张志刚这样常年坐办公室的同志,未必没有能力,但是夏竹筠更信任基层经验丰富,且有过成功经验的同志。
于公于私,她都希望叶满枝能去曙光厂任职。
人事处的孙处长心里清楚,叶满枝在这个推荐名单里,看起来有些突兀,一是年纪轻,二是缺少重工行业的从业经历。
所以,他又额外解释了一下提名叶满枝的原因。
“组织部门考察干部时,除了看其经历和能力,也要看其出身,从叶满枝同志的最新政审材料来看,她出身工人家庭,父亲在军工厂当工人,有一个哥哥前两年被省里评为‘红色工程师’,已于去年前往三线支援国防建设了。而且叶满枝同志是军属,配偶是现役军人。曙光厂虽然交接给了地方政府,但职工们很难立即转换身份,大部分人还认为自己是军工厂职工。提名叶满枝同志,也是考虑到她的身份更容易获得职工们的认同。”
罗厅长琢磨着叶满枝的履历,问:“还有其他要补充的吗?”
孙处长翻看着几份材料,摇摇头。
隔壁的夏竹筠补充说:“833厂的大部分设备都会被带去小三线,军工厂那边能给曙光厂留些什么,咱们根本就拿不准,十有八九是人家留什么咱们就接什么。”
这种跟国防建设有关的工作,地方上只能配合,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而且留在滨江的那几位班子成员,都是原833厂的干部,未必能帮省里争取到什么。
“但咱们也要正视现实问题,按照833厂军代表转交的材料来看,还有上千名职工留在滨江工作,如果厂里什么也不剩了,那让这上千号人用什么搞生产?趁着现在军地双方还没有正式交割财产,能争取还是要尽量为咱们这边多争取一些的。叶满枝是军属,也是女同志,跟军方代表讨价还价的时候,即使谈得狠了,也能有转圜的余地。”
第188章
每年十二月, 省工业厅人事处都会抽选一批干部进行述职。
叶满枝接到人事处电话的时候,还以为自己被抽中了。从食品厂到工业厅的一路上,她一直在脑子里临时抱佛脚, 合计着述职时的说辞。
然而,进入人事处不到半个小时, 她就一脸不可思议地走了出来。
让她去滨江曙光机器厂当第一副厂长?
曙光厂在哪啊?
她对这个厂真的一点印象也没有!
突然的调职让她心里乱糟糟的, 她已经做好了在食品厂扎根, 把厂子做大做强的准备。
这个任命完全打乱了她的规划。
走出工业厅的办公楼, 叶满枝先在楼前的花坛边坐下了。
她得捋捋思路。
曙光机器厂,她没听过也没去过, 但是根据孙处长的介绍, 曙光厂的现状并不理想。
833厂整体搬离后, 厂区里似乎剩不下什么东西, 给曙光厂转产时,领导班子的压力会很大。
工作环境肯定没有已经走上正轨的食品厂舒服。
可是, 曙光厂有困难的时候, 领导能想到她, 说明领导对她的工作能力是认可的。
这就比什么都强啦!
而且曙光厂的行政定级与食品厂一模一样。
她在食品厂领导班子的排名是倒数的, 去了曙光厂以后, 虽然仍是正科级干部, 班子排名却可以从前往后数了!
小小的进步总好过原地踏步。
叶满枝理清思路后, 逐渐在心里接受了这次调动。
她得去夏厅办公室一趟, 这次的调整肯定是夏厅推荐了她,否则人事处有那么多选择, 怎么偏偏就选中了她呢!
……
副厅长办公室里,夏竹筠没往自己身上揽功。
她如实告知:“曙光厂的情况不太好,我没跟组织部门推荐你, 是人事处将你放进候选人名单的。”
把叶满枝调去曙光厂属于平级调动,虽然班子排名靠前了,但叶满枝还年轻,在食品厂熬上几年,早晚能走上第一副厂长的位置。
她最初真没考虑过叶满枝。
只不过,组织部门主动提了叶满枝的名字,曙光厂也确实需要一个实干派,她才顺势推了一把。
“你这两年干得不错,组织部门也看到了你的成绩。”夏竹筠鼓励道,“去了曙光厂好好干,争取早日让曙光厂转产成功。”
听说是人事处主动考察的自己,叶满枝心潮澎湃。
她连连点头说:“厅长,您放心吧,我一定积极配合雷厂长的工作,让厂里尽快走上正轨。”
夏竹筠提醒道:“我没怎么接触过雷万元,不过听说他是复员军人,这人脾气倔,说话也比较直,跟厅里这些干部不太一样,与这样的同志搭班子,需要一些工作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