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博士垂眸看向那几个正在搅动糖稀的小朋友,观察了几秒后,用他那研究军用计算机的脑袋瓜子,快速学会了搅糖稀。
感觉有点上劲儿了,他将竹签递还回去:“你慢慢搅吧。”
吴玉琢是那种做事很专注的小孩,玩就是玩,种地就是种地,学习就是学习。
所以,出于对新玩具的好奇,她跟着爸爸回单位以后,就乖乖坐在椅子里安静地搅糖稀。
她想看看马小兰说的是不是真的,糖稀真的能搅成纯白色呀?
不过,由于今天的父爱过于浓厚,2分钱的糖稀远不如1分钱的好搅。
吴玉琢在他爸单位默默搅了一个多小时,搅得她手指和手腕全都酸了,仍然没能搅出纯白色。
回家的路上,她实在没了耐心,将竹签递到亲爹手里:“爸爸,你帮我搅一会儿。”
鉴于她今天在办公室一直很安静,表现优异,吴峥嵘帮她快速搅动了几下。
进家门的时候,糖稀终于变成了白色。
发现窗户里透出了暖黄色的灯光,吴玉琢欢呼着开门进屋。
“妈妈,你回来啦!”她将搅好的糖稀递过去,“给你吃一口,马小兰说白色的麦芽糖最好吃了!”
叶满枝婉拒:“宝宝,你自己吃吧,我已经洗漱刷牙了。”
瞧这麦芽糖的拉丝泛白程度,她闺女至少搅和了一小时。
她有点下不去口。
吴玉琢丝毫没感受到来自亲妈的嫌弃,将麦芽糖举到出了大力的亲爹面前。
“爸爸,给你吃一口。”
“你自己吃吧。”吴峥嵘也不想吃。
吴玉琢小同志有点不舍得吃自己的劳动成果,盯着麦芽糖研究了一会儿问:“爸爸,你说麦芽糖为什么能变成白色?”
吴峥嵘没给她讲晶体、密度和折射,简单解释说:“你搅动麦芽糖的时候,会搅进去大量的空气形成气泡,气泡又小又密,影响麦芽糖透光。你之前不是在国营饭店吃过一次雪绵豆沙么,那个白色外皮其实是用蛋清做的,透明的蛋清搅出大量气泡以后,就变成了雪绵豆沙的白色外皮,原理与搅糖稀差不多。”
吴玉琢想起只吃过一次的雪绵豆沙,嗷呜一口,把面前的麦芽糖放进了嘴里。
叶满枝:“……”
她一辈子也用不上的知识又增加了。
她提起书包说:“你俩在家吧,我回党校了。”
“现在回去?”吴峥嵘瞄一眼挂钟,已经七点半了。
他以为叶来芽今天可以在家留宿。
“党校有门禁,每晚十点之前必须回宿舍,组织员要点名的。”叶满枝义正言辞道,“而且我是宿舍长,更得以身作则了!”
她职级不高,年纪也不大,在理论骨干研究班里没能当上班干部。
但她宿舍里的两位大姐,一位是支书,一位是学习委员,所以这个宿舍长的头衔就落到了她头上。
吴峥嵘只好带着闺女,一起送她去车站坐车。
吴玉琢嚼着麦芽糖,小大人似的感叹:“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
叶满枝的进修时间只有两个月,日子其实过得挺快的。
十月末的时候,省食品工业公司成立。
滨江第一食品厂的牛恩久被省工业厅任命为党委书记。
通知送到食品厂的时候,全厂哗然。
主要是他在食品厂坚守的时间太久了,一干就是十多年。
无论是班子成员,还是普通职工,谁都没想到牛恩久会突然被上级调走。
叶满枝接到消息赶回厂里的时候,牛恩久正在装腔作势地感叹:“任命确实太突然了,我早就做好了在咱们厂退休的准备,谁能想到上级领导会调整我的工作呢?我在咱们厂里还有好多工作没做完,就这么走了还真挺舍不得大家的。”
对于他的离开,最高兴的莫过于蒋文明和朱可海。
他俩都是副书记、副厂长,上面有了空位置,副手们终于可以往上动一动了。
蒋文明握着老牛厂长的手感叹:“咱们一起在厂里奋斗了十来年,你这个班长突然要调走了,我这心里呀空落落的!”
“谁说不是呢,我自己也没缓过神呢,厂里还有好多工作没做好,我其实是心有遗憾的。”
几位副厂长相继发言,跟老牛厂长互诉了一番衷肠。
轮到叶满枝的时候,由于她早就洞悉了牛恩久的小动作,所以实在是说不出什么感人肺腑的话。
要收拾那么大的一个烂摊子,她没骂人就不错了。
但牛恩久高升,她于情于理要道声恭喜的,她整理好心情说:“牛厂长,你以后就是省领导了,省食品工业公司正是咱食品厂的顶头上司。以后省里有啥好事,你可得想着点咱食品厂!”
“哈哈哈,好说好说!”牛恩久看向几人说,“把厂子交给你们我是很放心的,之前组织找我谈话的时候,我也推荐了咱们班子里的同志接替我的位置。最终会如何安排,还是听省厅的通知吧。”
至于他推荐了谁,人家老牛就是不说。
省公司那边刚刚成立,急需掌舵人,牛恩久只在厂里逗留了不到十天。
交接完工作,便去新单位上任了。
在新任厂长的人选正式公布之前,由蒋文明暂代厂长一职。
叶满枝交完论文,领了结业证以后,重新返回食品厂上班的第一天,便被周如意告知,已经有职工往财务科交集资款了。
“这么快?”叶满枝表情错愕,“家属院的设计图都没出来,有哪些格局都不清楚,大家交什么钱啊?”
“牛厂长之前说就用老家属院的设计图,格局大小都是一模一样的。每个人能住一房还是两房的,大家心里都有数,有人还去老家属院看过。所以,厂里的集资账户开通以后,就有人往财务科交钱了。”
“……”
叶满枝隔了半天才说:“你把这消息告诉蒋厂长的秘书,让蒋厂长拿主意吧,看看他有什么想法。”
蒋文明能有什么想法,他比叶满枝更早得知消息,已经在办公室里将牛恩久臭骂了八百遍!
能当厂长的没有傻子,大家渐渐反应过来,集资房就是老牛故意为之的!
他做了那么多年的厂长,每次提到分房的话题时,他哪次不是拖着的?
这次却极有魄力地主动提出给职工盖房。
要说老牛不是早早听到消息,给继任者挖了一个坑,蒋文明把名字倒过来写!
他是代理厂长,自认很有可能转正,所以集资盖房的事不能拖着了,否则收的集资款越多,厂里要补的窟窿越大。
他将另外几位副厂长召集到一起,开了一次班子会议。
讨论集资盖房的窟窿要怎么堵。
陈谦说:“就跟职工实话实说吧,咱现在账面上没钱,盖不了那么多房,咱们早点说,也省得大家到处借钱凑钱。”
王士虎问:“既然没那么多钱,当初为什么要答应盖房?”
陈谦:“……”
这不是老牛厂长说的嘛,资金由他来想办法。
之前购买设备的贷款已经还得差不多了,可以跟银行再贷点。
他当初那么信誓旦旦的,谁能想到这房子还没动土,他就走了啊!
朱可海抱臂坐在一边,面色不虞道:“要是现在叫停,职工肯定会有抵触情绪,要盖房的风声传了那么久,告示都贴出去了,怎么能出尔反尔?”
王士虎瞟他一眼问:“朱厂长有办法弄来工程款?”
朱可海:“……”
弄个几万还行,几十万他也弄不来。
“叶厂长有什么想法?”蒋文明点了叶满枝的名字,“你去进修的这段时间,牛厂长提议职工集资建房,具体情况你都了解了吧?”
叶满枝颔首说:“我已经听说了,不过,我有个疑问,每套房最少要集资400块钱,所有无房职工都能拿出这么大一笔钱吗?”
“各家情况不同,一些条件困难的同志肯定拿不出这么多钱。”
叶满枝问:“那对于这部分困难职工,厂里是如何打算的?暂时拿不出钱,就不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了?”
众人:“……”
“咱们厂的住房矛盾一直存在,即使这次真的成功盖起了集资房,仍然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现有的矛盾不单单是住房矛盾,还有长久以来的不公平产生的矛盾。其实咱们厂的大部分职工都有房可住,只是房租价格不同而已。住家属院的人,每月交个五六块钱即可。同样的面积,在街道租住公租房却要交8-10块。如果大家都是这个价格,那也就罢了,关键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陈谦说:“所以大家才要求厂里盖新的家属院嘛。”
“但是,可不可以有另一种办法呢?”叶满枝说,“对于那些实在无房的职工,仍然可以参与集资。而居住条件还可以,手头也不宽裕的职工,这次就不要参与了。咱们可以让后勤统计一下,大家现有的房租与家属院的房租,每平米相差多少钱。实在不行,咱们就按月给职工发点住房补贴吧。”
“比如有的职工应该分一套16平米的福利房,每平米的租金是3毛,但人家正在租住的房子是每平米5毛的,那咱就每月给职工补贴三块二。每月往外掏一点,总好过一次性掏出几十万吧?”
第187章
刚洞悉老牛厂长的算计时, 叶满枝其实非常生气。
牛恩久赚了好名声,却会给领导班子留下一个大窟窿,不知多少年才能填平。
但是, 周如意委婉问她是否要反对集资建房时,叶满枝选择了沉默。
按照食品厂的惯例, 每年能搞一栋楼, 解决几十个职工的住房问题就算是表现不错了。
而全厂有几百上千套房的需求。
如果不用点非常手段, 有些职工可能十年八年也等不到房子。
一个人的一生又能有几个十年呢?
叶满枝不想让大家将时间蹉跎在等待里, 反正住房问题早晚要解决,早解决就能让大家早享受。
不破不立, 既然老牛已经把戏台子搭好了, 那他们就顺势站上去吧。
“各家的情况不同, 一口气拿出四五百、六七百盖房, 大多数人都会有压力。”叶满枝笑道,“在集资盖房这件事上, 我建议不要一刀切, 最好能多给大家几种选择。”
听了她的办法, 陈谦第一个赞同道:“给职工发补贴这个主意不错, 其实咱们每月能从老家属院收上来三四千的房租, 留足维修经费以后, 剩余的租金可以覆盖一部分职工的住房补贴, 厂里的资金压力能减轻不少。”
朱可海放下茶杯说:“但是职工租住公租房的地段、面积差异很大, 每平米的价格也不同,这个补贴恐怕不好发, 后勤和财务科的工作量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