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小崽抱着钱罐子回屋睡觉了,她才不无担忧地说:“让这么小的孩子管那么多的钱,还要求人家不伸手,其实挺违反人性的。”
连成年人都受不住巨大诱惑,更何况是意志力本就薄弱的小孩子。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大家肯定都表现挺好,时间久了就不好说了。
敢贪污公款的大多是老会计。
吴峥嵘让她放宽心,“我明天带她去银行一趟,帮儿童团在银行开个户,从源头上掐断她犯错的可能。”
“你这个主意好!那儿童团好像没什么需要花钱的地方,给他们在银行办个活期存折,随用随取。到时候只让咱家吴会计保管存折和账本,把取款介绍信放在儿童团团长那里,方便又安全!”
叶满枝给自家男人竖个大拇指,不用担心吴会计职务侵占,她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
*
吴玉琢小小年纪取得巨大进步,让叶满枝很自然地联想到吴会计的亲舅舅——叶满桂同志。
有言已经当上会计了,而她四哥一把年纪没个正经工作,还在电影院门口卖瓜子呢!
于是,她又回单位关心了一下食品厂的招工情况。
“厂长,这次招工可能要复杂了,”周如意小声通风报信,“人事科之前把招工启事贴在咱们厂的告示栏里,没贴在厂外,其实就是想优先招职工家属的意思……”
叶满枝笑道:“优先招聘职工家属不是挺正常的嘛,又怎么了?”
“如果尽快组织招工考试,应该没什么事,但牛厂长一直没回来,咱们招工的消息慢慢传到了厂外,有人把咱们告到了市劳动局,说咱们暗箱操作,搞小团体主义。”
叶满枝讶然问:“真被人告了?”
“真的!”周如意说,“今早牛厂长刚来上班,就被喊去市人委了。”
叶满枝:“……”
很多人一听说哪个单位只招本厂职工子弟,就觉得其中肯定有猫腻,比如给领导送礼啦,内部走关系啦,有萝卜坑啦。
叶满枝没上班之前也有过类似的想法。
可是,她当了街道副主任以后,渐渐就理解了各单位优先招聘厂子弟的原因。
这其中不乏走关系的可能,但是站在企业领导的立场考虑,招聘本厂子弟确实更方便。
一方面大家知根知底,身家背景好调查,政审比较容易。
另一方面,国营单位职工的住房都是单位分配的,企业在这方面的压力很大。
本厂子弟大多跟父辈住在一起,挤一挤总能住得下,不至于像新来的职工那样,闹着让厂里解决住房问题。
而且厂子弟对本厂的归属感和认可度更高,综合考虑几方面的原因,企业领导当然愿意优先招聘厂子弟。
不过,城里各大单位连续好几年精简职工,很少有单位会面向社会进行招聘。
今年食品厂一次性放出二十个正式工指标,怎能不让人动心?
因为这些正式工指标,牛恩久跑去市里挨批,直到午饭时间才返回厂里。
而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人事科将招工启事贴到厂外的布告栏上。
只贴三天,三天以后进行招工考试。
叶满枝下班后特意去厂外的布告栏前看了一眼,等她好不容易找到那张启事的时候,当场就笑了出来。
那布告栏上花花绿绿的,之前贴过的各种大字报并没有被人撕下去,粉的、绿的、蓝的、红的,各种颜色的大字报都有。
不知是人事科哪个大聪明想出的办法,这张招工启事所用的纸张规格很小,黄底黑字,被人贴在另一张黄底黑字的大字报上面。
底下那张大字报的标题还明晃晃露在外面呢!
不留心观察的话,很难发现那里新贴了一张招工启事。
叶满枝心说,老牛虽然挨了一上午的批评,但是积极认错,死性不改呀!
……
告示只贴三天,纸张又那么小,很多人都觉得当天来报名考试的人肯定不多。
然而,食品厂的考试在上午十点开始,叶满枝早上九点去上班的时候,厂门口的那条人行道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了。
本厂职工也好久没见过这番阵仗。
糖果车间的几个工人,一边骄傲地走进厂大门,一边嘀嘀咕咕。
“不是只招20人吗?怎么来了这么多人?这得有两三百人了吧?”
“城里好长时间没有这么大规模的招聘,来的人肯定多呀!而且咱们食品厂的福利多好啊,谁不想进食品厂当工人?”
食品厂属于轻工业,除了仓库那边的搬运工,车间里没啥重体力活。
而且很多人觉得食品厂工人跟饭店厨子一样,不缺吃的。
工作轻松、环境好、福利待遇高,有些岗位还能偷吃几口,这样饿不着的工作,就是时下顶顶好的工作了。
“除了20个正式工,还有30个临时工名额呢!现在这种情况,能当个临时工也行呀!我家那边的街道干部又开始挨家挨户做动员了,让没有工作的青年去农村劳动。”
有人接话说:“我闺女的年纪差两岁,要不然我也让她报名参加考试,哪怕只是个临时工也行!等她中学毕业还不知道是什么光景!哎……”
这样的对话在食品厂各处不知上演了多少次。
叶满枝混在人群里听着大家的讨论,目光不停睃巡,很快就找到了正在跟人高谈阔论的四哥。
她走过去,将人喊了出来。
四哥见了她就笑道:“呦,叶厂长,上班挺早呀!”
“这都快九点了,早什么呀,”叶满枝带着他过马路,找个没人的地方交代道,“哥,今天来考试的人太多了,人多嘴杂,你可别跟其他人说你跟我的关系。”
“嘿嘿,咱爸已经叮嘱过我了,不让我到处说。”
四哥在这种事上还是有几分小聪明的。
如今的正式工作多难得呀,尤其是食品厂这样好单位的岗位。
他要是凭自己本事考上了,却被人说是走了妹妹的关系进厂的。
不但影响来芽,连他的工作也未必能保得住。
这会儿不能太嘚瑟,就得闷声发大财。
叶满枝信不过四哥,但对老叶还是很信任的,她笑问:“哥,你笔试准备得咋样?”
“就那么回事吧!”四哥背着手说,“我把主席语录都背下来了,还默写了好几遍,咱爸说,要是遇到了不会答的题,就挑个主席语录写上去。”
“……”
叶满枝语竭片刻,拿过他手里的报名表看了看,“‘曾获奖项’这里,你怎么不填呢?”
四哥啧道:“讽刺我是吧?我获得过啥奖项啊?获得奖项了我还能卖瓜子吗?”
“夺煤英雄不算奖项?”叶满枝将报名表还给他,“赶紧写上,哪年哪月去哪里夺煤,当过夺煤英雄。”
“那算什么奖项呀?”
“你听我的,写上!”
四哥蹲在马路边,按照她的要求写了。
隔了一会儿又听她说,“技能和特长那里,也不能空着,你不是会开卡车嘛,写上!”
“我就应聘个门卫,写那干啥!万一厂里让我去当司机,我可开不了!”
“别管你应聘什么,只要是技能和特长就都写上。”叶满枝想了想说,“会游泳吧?”
“会啊。”
“写上!会唱歌吧?虽然唱得不咋地,但是只要能开口就行,把唱歌也写上!还有长跑、骑自行车,也都写上吧。”
四哥搞不懂自己只是想当个门卫,为啥还得会游泳和唱歌,但他还是按照叶厂长的要求,将这些一一写了上去。
叶满枝看了眼手表说:“我先进去上班了,报名表你自己再斟酌斟酌,不要在表格上留下空白,凡是你会的,能沾上点边儿的,你就别谦虚,全都写上!”
四哥挥挥手,让她尽管去上班,又在心里感叹,来芽可太能吹了,难怪能混成厂长呢!
……
滨江第一食品厂的招工考试,在上午十点正式开始。
由于报名人数太多,总共来了将近400人,人事科提前准备的试卷并不够用。
一部分有试卷的人被带进厂礼堂进行作答,另一部分人就坐在厂部门前的空地上,单人单桌,根据前方黑板上的考题,在稿纸上写答案。
厂部许多办公室的窗户正对着考场,几乎每个窗边都围着几个看热闹的职工。
叶满枝也站在窗边观望了一阵,她当年高中毕业的时候,也经历过很多场类似的考试,尽管全都没考上,可是当年的录取率比食品厂高很多。
按照今天的考试人数来看,哪怕把临时工的岗位也加上,录取率也接近1:8了。
八个人里只有一个能如愿。
*
食品厂组织考试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考验其实在录取阶段。
笔试结束的当天,叶满枝回家就跟家属院门口的执勤小战士说,她这段时间不会客,要是有人来大院登记找她,麻烦将人拦下来,就说她不在家。
小战士尽职尽责帮她拦了几个人,可是能拦得住生人,却拦不住熟人。
招工考试刚结束没几天,叶满枝就在家里招待了青年街公社的方书记。
与他同行的,还有一对提着礼品的父女。
方书记是公社党支部书记,吴会计要受方书记的领导。
为了自家闺女的进步,叶满枝还得热情招待人家。
双方简单寒暄后,方书记介绍道:“叶厂长,这位是我的老同学郭庆福,在滨江锅炉厂工作,现在是厂办的副主任。”
叶满枝笑道:“原来是兄弟单位的同志,我就说嘛,瞧着郭主任有点面善,应该是之前在市里碰过面的。”
她口中客气着,心里其实有点纳罕。
锅炉厂也算是大厂了,工作岗位应该挺多的,厂办副主任给自家闺女找个活干应不难吧?
怎么还托关系托到她这儿来了?
郭庆福很快就给她解了惑。
锅炉厂今年也有招工指标,不过要么是技术岗,要么是重体力工人岗,都不适合他女儿郭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