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话音未尽,前台服务员上楼来敲门说:“叶同志,前台有你的电话,对方姓罗。”
叶满枝与牛恩久对视一眼,两人几乎同时起身,快步下楼接起了电话。
她握着听筒听了一阵,原本放松的神情逐渐变得严肃,眉毛也越拧越紧。
“罗厂长,这件事我还得跟厂里沟通一下,我稍后跟你联系吧。”
叶满枝与对方寒暄几句便放下听筒,对旁边的牛恩久说:“罗厂长说可以合作,但是咱们得出点钱意思意思。”
“出多少?”
“五千块。”
“呵呵,五千块是意思意思吗?”
牛恩久背着手,越想越生气。
花五千块买个老生产线确实比新机器便宜,可是双方若要合作,对外的说辞就是义民二厂在滨江厂危难之时出手相助。
为了这条老生产线,滨江要承上海的人情。
如果他们真的能从上海拿一套免费的设备回去,那人情欠了也就欠了。
可是,让他们欠着人情,还要花五千块,哪有这样办事的!
叶满枝转述时的脸色也不太好看,蹙眉说:“他们市局领导的意思是,不用滨江承情,在轻工业部那边只说义民二厂把设备便宜卖给咱们厂了。”
牛恩久拉着脸“哈”了一声,“人家这主意可太精了!”
合着他从滨江跑去北京站岗好几天,是替上海工业局站的!
滨江厂到处折腾,帮人家拿到一条全新的、免费的生产线,但自己得花五千块!
而且人家不但能拿到最先进的设备、赚到五千块,还能在部委那边赚个好名声!
要知道,滨江跑去部委门口站岗,算是给部领导出了难题。
但上海在这个节骨眼上,将老设备卖给滨江厂,在外人看来,那不就是帮领导解决难题吗?
滨江和上海的前期交流,只有双方知道,北京哪会知晓事情的来龙去脉!
人家玩的这一手,既能在领导那里留下好印象,为争取匈牙利生产线增加砝码,又能处理掉老设备,赚回五千块,再让滨江小小欠个人情,毕竟五千块的设备确实便宜。
这岂止是一箭双雕,这是一箭好几雕啊!
牛恩久断然拒绝道:“不行,这五千块不能出!”
要是没有他去北京站岗这一出,花五千块买条生产线还是划算的。
可他已经去北京站过岗了,再从义民二厂买设备,就不只是经济行为,其中还有了点政治意义。
即使义民二厂口头上说不需要他们记人情,可是看在外人眼里,他们就是占了上海的便宜,以优惠的价格买到了设备。
叶满枝也知道这事让人心里别扭,可是她来上海出差的目的是搞设备。
只要能将罐头设备弄回滨江,让罐头车间恢复生产,就算达成了她的目的。
至于欠人情啊,面子啊什么的,都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
双方距离那么远,即使欠了人情又能如何?
能免费拿到设备最好,若是需要花点钱,她其实也能接受。
她将自己的想法讲给牛恩久,老牛厂长黑着脸嘟囔了一句:“五千便宜吗?他们要是愿意五百块把生产线交给咱们,我立马交钱!”
五千块的设备不值当他欠人情,但五百的可以。
*
叶满枝跟牛厂长一起往义民食品二厂跑了几趟,商量花点小钱购买那条生产线。
老牛的心里价位是两千五百块,而市工业局只肯四千五百块出让。
双方谈了几次都没有结果,直到叶满枝的介绍信到期,不得不尽快离开上海时,事情仍没有定论。
牛恩久介绍信的有效期是一个月的,叶满枝只能让老牛厂长留在这里亲自坐镇。
她则独自返回了滨江。
至于吴峥嵘和吴玉琢,哎,说起来就让人嫉妒。
吴大博士前天就完成了在上海的工作,为了不让吴玉琢在上海耽误事,吴博士将小崽带回了滨江。
这倒没什么,关键是,这父女俩是坐军用飞机走的!
叶满枝长这么大还没坐过飞机呢,她家小崽居然先一步坐上了飞机!
等她搭乘火车,千里迢迢返回滨江时,这父女俩已经到家将近一个礼拜了。
吴峥嵘在火车站接到了媳妇,并且向她透露:“你最好有个心理准备,有言现在不太一样了。”
“怎么啦?”叶满枝问。
“进步了,”吴峥嵘唇角的弧度越来越大,“你回去看看就知道了。”
叶满枝以为这所谓的进步,就是学习进步,或是自理能力的提高。
然而,当她回到军事学院的家属院时,远远就瞧见了她闺女站在大门口,身后背着一柄木枪,小细胳膊上带着一个挺大的套袖,站在执勤的小战士身边。
等到双方的距离拉近以后,她才发现闺女胳膊上戴的不是什么套袖,而是一个红袖箍。
“宝宝,你站这儿干嘛呢?”
“我站岗放哨呢!”吴玉琢骄傲地答。
叶满枝忍不住笑问:“你站什么岗啊?”
“妈妈,你别跟我说话了,放哨不让说话。”吴玉琢违背了执勤纪律,偷偷摆手说,“妈妈你先回家吧!”
吴峥嵘很支持闺女的工作,配合地发动摩托车,将好奇的妈妈带走了。
挎斗摩托车走出挺远,叶满枝还在回头张望呢。
“到底怎么回事啊?她身高还不到一米,站什么岗,放什么哨?”
吴峥嵘透露道:“吴玉琢同志刚刚成为青年街儿童团的正式团员,今天有站岗执勤任务。”
叶满枝惊讶地问:“她居然能加入儿童团?她年纪太小了吧?”
儿童团跟少先队差不多,但是接收的都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
一般是小时入儿童团,大了入少先队,再大就是共青团了。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加入儿童团的,军事学院所在的青年街公社组织了儿童团,能入团的孩子只有三四十人。
叶满枝对这个儿童团不太了解,不过她之前在大院儿里见过带着袖标的孩子义务劳动,看年纪应该有七八岁了。
吴峥嵘再开口时,语气里满是笑意,“儿童团选人挺严格,但有言去过上海,参观过发行《十万个为什么》的出版社。她在大院里天天给小朋友讲上海见闻,还说自己是革命接班人,儿童团团长听说以后,亲自把她招进去了。”
叶满枝:“……”
他们这次在上海的时间不算短,谈资还是很丰厚的。
而且她家小崽的记性挺好,为了回家给哥哥和小姐妹讲她的经历,还特意用狗爬字写了日记,要是让她尽情发挥,她能叭叭三天三夜。
小崽加入了儿童团,那确实是进步了。
吴玉琢的站岗执勤时间是一小时,叶满枝回家洗漱好,吃过晚饭以后,终于等到了完成任务的吴玉琢同志。
“宝宝,你这个木枪是哪来的啊?”
叶满枝之前也见过小孩巡逻,人家好像没配枪呀。
吴玉琢将木枪从自己身上取下来,珍惜地挂在了“横渡滨江”的小红旗旁边,兴奋地说:“爸爸给我做的枪!我爸爸说站岗放哨都得有枪,没枪不像样!”
“……”叶满枝在男人的小腿上踢了一下,埋怨道,“她本来就矮,你又给她挎一把枪,万一被压得不长个儿呢!”
吴峥嵘无所谓道:“她又不用每天站岗,只背一小会儿能有多重。让她背一把枪,磨练一下革命意志。”
吴玉琢附和:“对呀,我要磨练革命意志的!雷锋叔叔就当过儿童团团长,我好好表现,以后也能当儿童团团长!”
叶满枝:“……”
她闺女真是太进步了!
*
吴玉琢加入儿童团,让这趟上海之行的含金量持续飙升。
“那个双人间也不算是白白浪费了。”
叶满枝回单位销假时,还在回想昨晚吴大博士搂着她说这句话时的表情。
看得出来,吴峥嵘对他闺女的进步还是欣慰多过好笑的。
叶满枝心里真的很好奇,面对背着一把长枪的吴玉琢时,他是怎么忍住不笑的。
反正她忍不住,从挂着枪的墙边经过时,她都想笑。
叶满枝销了假,回办公室询问这大半个月厂里有什么最新动向。
“人事科那边开始招工了吗?”
周如意说:“招工启事已经张贴一个礼拜了,但是牛厂长出差还没回来,人事科还没定下具体的考试时间。”
叶满枝在心里叹口气。
食品厂就这样,牛恩久攥着人事权,他不在家,人事科连招工计划都要向后推迟。
她给老叶打了电话,听说去三线的名单还没公布,她稍稍松了口气,然后让老叶督促四哥看书复习,食品厂马上就要招工,四哥必须通过笔试。
老叶满口答应着,又问:“具体考试时间是什么时候?”
“应该很快,我们牛厂长最近出差了,等他回来就能安排招工考试。”
厂里不少人都在期待牛恩久的回归,不只为了招工考试,也希望他能为厂里带回好消息。
几位副厂长都知道厂里在打上海义民二厂的主意,只要生产线到位,他们的罐头车间就能立马开工。
在众人的期盼中,牛恩久终于在十天后回归了。
时序已经进入八月,盛夏的蝉鸣声惹得人心浮气躁。
叶满枝接到消息,从车间赶回厂部,直接去了牛恩久的办公室。
另外几位副厂长都在,但大家的脸色并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