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五十年代军工大院_分节阅读_第269节
小说作者:鹿子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34 MB   上传时间:2025-02-10 18:32:50

  罗健民踯躅一阵后,向门口望了一眼,降低音量说:“这间办公室里只有你我二人,我可以开诚布公地跟你讲两句,但是有些话出了这间办公室,我是不认的。”

  叶满枝点头表示同意。

  罗健民小声说:“当初采购这条番茄沙司生产线的时候,市财政出了大半的资金,我们厂里要是想处理这条生产线,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卖给其他工厂,收回资金,二是由市里调拨给上海本地的其他工厂使用。”

  他的音量更低,声若蚊蝇一般悄声道:“学习人民解放军这个主意确实很好,很有代表性,但是……”

  罗健民心里对这位刚见过一面的叶厂长还是有所保留的,并没有将心里话和盘托出。

  但是,响鼓不用重锤,叶满枝只听前半截,便基本领会他的未尽之语了。

  这个主意有代表性,很典型,可是,不足以让人家市里为之付出一条生产线。

  毕竟学习人民解放军的例子多得是,不差这一个。

  罗健民喝了口茶,恢复正常音量说:“叶厂长,要是真的将我们的生产线给了滨江,我作为厂长,不好跟市里交代呀。”

  叶满枝若有所思地颔首。

  罗厂长有顾虑是必然的。

  易地而处,她也不舍得将这样一条生产线免费交给外人。

  “罗厂长,要不这样吧,”叶满枝提议道,“我们也不白拿义民二厂的设备,我们可以出点东西跟贵厂交换生产线。”

  罗健民来了些兴趣,问:“叶厂长准备用什么跟我们换?”

  “你应该听说过,我们滨江第一食品厂的产品名录里,有一款产品是美味黄瓜,其实就是苏联人喜欢吃的酸黄瓜。我们厂的酸黄瓜配方是从苏联专家那里得到的,口味非常正宗,与苏联人自己生产的无异。尽管这两年没有苏联的出口订单了,但是东德和法国的订单也不少,在咱们国内的市场也非常受欢迎。我们愿意用酸黄瓜的配方,与贵厂交换这条生产线。”

  罗健民:“……”

  开什么玩笑!

  谁会用生产线,交换一个酸黄瓜配方?

  叶满枝也知道这样的交换是不对等的。

  而且这个配方在滨江本地也不是什么秘密。

  滨江有不少苏联侨民和侨民后代,许多人在自己家里就能制作酸黄瓜。

  可是,罗健民只是需要找到一个借口,给市里一个交代!

  这样一来,滨江厂就不是白拿设备了。

  双方合作共同向轻工业部提交申请,不但能解决两个厂的困境,义民二厂还占着“一处困难,八方支援”的大义。

  为了答谢对方,滨江第一食品厂拿出酸黄瓜罐头的配方。

  双方有来有往。

  这不是挺好的嘛!

  至于这配方具体有多少价值,那就见仁见智了。

  只要义民二厂开始生产酸黄瓜,那它就是价值千金的!

  叶满枝往他神情难辨的脸上扫了一眼,坐在沙发上叹了口气。

  她算是看出来了,罗健民其实是动心的,毕竟能增加他们取得匈牙利生产线的砝码。

  但是这些条件加在一起,还不足以让他跟滨江厂站在一起,挖市里的墙角。

  “罗厂长,咱们今天是第一次见面,我接下来要说的话,有些交浅言深了。但是,就像你说的,这间办公室里只有咱俩,我也开诚布公地跟你说几句心里话,出了这间办公室,我也是不认的……”

  罗健民笑了笑,颇感兴趣地问:“叶厂长想跟我说什么?”

  “虽是初次打交道,但是看得出来,”叶满枝先给对方戴高帽,“罗厂长非常睿智,我那点小把戏,只用一个照面就被你看穿了。”

  “呵呵。”

  戳穿对方的障眼法,罗健民心里确实是有些许得意的。

  “我也能看得出来,罗厂长是个一心为公,一心为企业发展考虑的好厂长。但是,”叶满枝又是一声叹息,“罗厂长,我觉得在当厂长这件事上,你得跟我们厂的牛厂长学一学。”

  她在心里默默对远在北京的老牛厂长说了声抱歉,继续道:“咱们都是同行,虽然距离远了一些,但是你大概听说过我们滨江厂的事迹。我们厂以前只生产罐头,后来逐渐扩大规模,糕点、面包、酱菜、糖果等等,产品种类多达三百多种,职工人数超过两千人。”

  “滨江厂的规模迅速扩大,一方面是时代造就的,大越进那几年,我们省里要将一些小厂进行合并,算是因势利导。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牛厂长主动争取的结果。”

  “省里要整合资源,扩大生产规模,可以让罐头厂合并糕点厂,当然也可以由糕点厂合并罐头厂。如果不是牛厂长主动出击,尽力争取,我们现在可能就不是第一食品厂,而是第一糕点厂或是第一糖果厂了。不想被人合并,就要让自己变强。”

  毕竟你在自己厂里可以当厂长,并入他厂以后,就只能当个副厂长了。

  罗健民认真倾听,但是一时没弄清她说这些话的用意。

  “罗厂长,咱们距离远了些,可是有些消息还是能透出风声的,”叶满枝压低声音问,“梅林罐头厂是上海食品的一面旗帜,你们市里一直想让梅林做大做强。有这么回事吧?”

  “嗯。”罗健民点点头。

  “我前两年就听说过,市里曾有人提议,将你们义民食品二厂的罐头设备和人员,并入到梅林食品厂。”

  罗健民不动声色道:“只是传闻而已,这个传闻传了几年,不是一直没有实施嘛。”

  “呵呵,以前没动作,是因为你们各自都发展得很好。可是最近全国都在‘学上海,赶上海’,不说别人,南京罐头食品厂已经在今年上半年,赶超梅林10项指标了。尽管从总体指标来看,还是梅林占优势。可是,标杆不好当呀,若想不被人超越,除了提高技术水平,扩大企业规模也是很有必要的。保不齐市里什么时候又会动了合并你们两厂的心思。”

  “罗厂长,我知道你是一心为公,凡事替市里和工厂考虑的,但是除了公事,你也要为自己的处境考虑考虑,如果真的并入梅林厂,咱们义民二厂的领导层何去何从?”

  市里的利益与厂里的利益,甚至是个人利益,并不是始终一致的。

  “与我们滨江厂合作,共同申请生产线,能提高义民二厂得到生产线的概率。只要这条生产线到位,义民二厂的生产规模立即翻倍。这么大的厂,即使想合并也要想想由谁合并谁。”

  叶满枝再次在心里对老牛说了声抱歉,小声说:“罗厂长,我这话算是交浅言深了,但是你确实应该跟我们牛厂长学一学,为自己的处境考虑考虑。”

第162章

  说给罗厂长的那番话, 并非叶满枝危言耸听。

  她心里真是如此想的。

  目前梅林是沪上罐头第一厂,美名传遍全国。

  若不是惦记义民二厂的生产线,叶满枝最想去参观学习的其实是梅林罐头厂。

  她在工业厅工作那几年, 省内几乎每月都有企业之间的合并,无论是省里还是市里, 都想把企业做大, 扶植几个名字叫得响的名牌产品。

  叶满枝没当过那么大的领导, 但她觉得领导们的思路兴许是差不多的。

  一要政治挂帅, 二要办大工业。

  梅林的底子好,又是行业标杆, 以防真的被外地同行追赶上来, 市里八成会想办法把梅林做大。

  那专门生产罐头的义民二厂, 不就是现成的选择吗?

  这可不是叶满枝胡诌, 人家市里早有让两家合并的风声,只是一直没落实罢了。

  “不知道罗厂长在市工业局那边能不能说得上话。”叶满枝迎着江风感叹, “希望他动作麻利点, 我的介绍信马上就要到期了。”

  “只要厂长松口, 市里一般不会强烈反对, ”吴峥嵘单手揪着小崽的后脖领, 防着她将脑袋探出轮船栏杆, “对市局和义民二厂来说, 最紧要的是把那条进口生产线攥到手里。”

  “老生产线是市局出钱买的, 听罗厂长的意思,这事不好办。”叶满枝摇摇头说, “算了,不想了。”

  他们一家三口难得能找到时间,一起夜游黄浦江。

  吴玉琢已经兴奋得在甲板上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 双手抓着栏杆向岸上张望。

  他们在滨江坐过轮渡,但滨江没有夜游项目,晚上看不到什么风景,不像上海的外滩灯光璀璨。

  “我明天要去百货商店买东西,”叶满枝兴致勃勃道,“这次来上海出差,我大姐、三嫂、振芳嫂子都让我帮忙捎带雪花膏,我还没买呢!”

  吴峥嵘说:“你之前交代的任务,我还没来得及买。你既然来了,就自己去买吧。”

  “嗯。”叶满枝趴在栏杆上吹风,扭头笑问,“你听过那句话没有?来上海出差的同志,出门像公子,下车像兔子,办事像孙子,回家像骡子。其他还没什么感觉,但是下车像兔子似的着急找旅馆还挺形象的,哈哈。”

  吴峥嵘随手接过她喝空的汽水瓶,想起出差前叶来芽交给他的那张购物清单,心说,明天你就知道回家像骡子是什么感觉了。

  罗健民那边还没有回信,叶满枝次日起个大早,与吴博士一起吃过早餐,就带着小尾巴去南京路逛街了。

  除了帮亲戚朋友捎带的雪花膏、洗头膏、上海牌手表、大白兔奶糖和照相机胶卷,她还想给吴玉琢再买双新鞋。

  孩子的衣服可以由她自己做,但鞋子就没办法了。

  去年在北京买的那双小皮鞋已经挤脚了,叶满枝得给她买双新的。

  这次吴玉琢就在身边,可以让她自己挑,但这小崽有了点审美,对新鞋款式挑三拣四。叶满枝带着她走了三家百货商店,才买到一双和她心意的白色小皮鞋。

  等她俩提着大包小裹返回旅馆时,已经到了晚饭时间。

  前台服务员在她上楼前,将人喊住:“叶同志,刚才有人来找你。”

  “对方留名字了吗?”

  “是个姓牛的男同志。”

  叶满枝闻言一愣,狐疑地问:“这位同志是外地口音吗?”

  “对,应该也是来出差的。他说先去找招待所落脚,明天再来找你。”

  叶满枝暗道,这人不会是老牛厂长吧?

  她昨天上午才给对方打过电话,说了一下罗健民的态度,牛恩久这么快就从北京赶来了?

  然而,次日上午,她果真见到了满头大汗的牛厂长。

  “厂长,你怎么来啦?”

  “打电话太急人了,说不了几句就要花十几二十块,买张车票来上海也是十几块,那我还不如来上海当面说。”

  最近上海的天气闷热,旅馆房门都四敞大开着。

  叶满枝连忙将人请进房间,倒了杯凉白开给他喝。

  “厂长,你能来上海一趟真是太好了,我自己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而且我的介绍信再有几天就要到期了。”

  她是为了参加工业展才来上海出差的,介绍信的有效期只有二十天。

  牛恩久放下水杯问:“义民二厂那边有消息没有?”

  “还没有。”叶满枝低声说,“他们罗厂长虽然没给准话,但是那天送我离开时,他说要跟班子开会讨论一下,然后上报市工业局。”

  “那他心里应该是倾向与咱们合作的。”

  “对。”叶满枝省去拿老牛厂长举例的部分,大致介绍了那天的谈话内容,“我觉得希望还是很大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40页  当前第2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9/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五十年代军工大院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