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不能?咱们厅里只有重工业处和化轻工业处,有科室,其他的科室全被撤销了。我们这样的小干部若想走上领导岗位,得等熬到副处级才行。但你们这两个处室,到了正科就有机会当科长了。”苏芮低声说,“而且你们处长是女同志,还有一个副处长身体不太好快退休了,说不定哪天就能空出一个位置。赵桂林是解放后的第一届大学生,特别能干,上面要是真的空出了位置,他八成能往上挪。你小心别被人盯上吧……”
叶满枝:“……”
天呐,她以为自己还要苦熬好几年才有出头的机会呢。
如果真如师姐所说,被人盯上就盯上吧,她得好好干啊!
第118章
来新单位上班的这几天, 叶满枝一直自我感觉很良好。
家人朋友问她新单位如何的时候,她也一律回答好好好。
她是真心觉得挺好的。
省工业厅虽然是大衙门,但工作比街道办轻松多了。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不用加班。
她刚去街道上班那会儿, 几乎天天加班,连周末都得去居民家里走访。
而化轻工业处这边, 夏处长要求大家尽量在上班时间完成工作, 下班后人走灯灭, 节约用电。
而且新单位的食堂比656厂和省大的都好吃。
656厂食堂的窝头拉嗓子, 但工业厅的干部职工少,大师傅做饭也相对精细, 会把玉米面多磨两遍, 同样都是吃窝头, 口感却完全不一样。
所以, 在师姐提醒她之前,叶满枝一直处于一种穷人乍富, 暗自窃喜的状态。
她刚开始只以为, 沈礼娜只是惊讶于没能分到专业对口的处室。
完全没想过, 人家可能早在报到之前就相中综合三科的空缺了。
叶满枝感谢了师姐的提醒。
可她对接下来的事, 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这工作是组织上分配的, 又不是她主动争取的, 沈礼娜要是因此记恨她, 那就是不讲理了。
再说, 人家沈礼娜又没对她做什么,她要是因为一个猜测就战战兢兢, 草木皆兵,那不是庸人自扰嘛!
所以,回办公室灌了两口茶水以后, 叶满枝就不去想自己被动占位的事了。
相比于沈礼娜,她其实更关心师姐所透露的,关于化轻工业处内部的情况。
化轻工业处的四个科室,综合一科负责化工,综合二科负责纺织,综合四科负责烟酒,叶满枝所在的综合三科,负责除纺织、烟酒外的其余轻工行业。
赵桂林虽然年轻又有学历,但其他科长的履历也不差。
综合一科的吕科长也是大学生。
赵桂林若想突出重围,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正式任命下来之前,变数太多了,大热倒灶的例子她不是没见过,刘金宝不就是一个嘛。
更何况综合三科里还有“巡视员”何平呢。
在省里精简人员之前,何平曾是副科长。
精简人员之后,工业厅的其他科室都取消了,只有重工业处和化轻工业处这两个业务多的核心处室保留了科室,但每个科室只设一个科长,原来的副科长全被任命为“巡视员”,定期深入基层,了解工作中的问题和干部思想情况。
如果赵桂林进步了,那最有可能接替科长位置的,怎么看都是何平呀!
叶满枝坐在办公桌后面,眼睛紧盯着面前的材料,脑子里却在胡思乱想。
想到最后,只得出一个结论——她现在只是一个小虾米,踏实工作吧,别胡思乱想。
支书边鹊桥有句话说得对,只要尽心尽力完成工作,领导总能看得见。
叶满枝摒除杂念,重新将心思放到了正经工作上。
在她没来之前,赵桂林手下只有三个人,还没她在街道办时的人手充足呢。
所以每个人分管的工作都非常多。
她目前的工作分工,是从另外三人手头上分来的。
暂时先负责食品工业,处理下级单位的意见反馈和人民来信,以及科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叶满枝觉得这个“科长交办的其他工作”就比较灵性,她默默观察了几天,赵桂林已经给彭佳音交办过好几次其他工作了。
“小叶,这个月的人民来信应该已经到了,你去办公室问问有没有咱们综合三科的。”彭佳音伸手在她的办公桌上敲了敲,“需要我带你去一次吗?”
“哈哈,你要是想出门放风,就跟我一起去吧。”叶满枝问,“找哪位同志取信啊?”
“我今天忙得很,哪有时间放风!办公室的李坚负责分发人民来信,你找他要!”
叶满枝记下名字便去了三楼的办公室。
人民来信有的是直接寄到工业厅的,有些是寄给省人委,再由办公厅转交工业厅处理的。
综合三科处理人民来信的工作,原本由最年轻的彭佳音负责,如今叶满枝这个更小的喽啰来了,这项工作自然就转到了她手里。
叶满枝询问李坚是否有人民来信时,李坚点点头,但伸手指向了隔壁的办公位,“以后人民来信由小沈负责,下次直接找她就行。”
叶满枝笑着答应,看向同为小喽啰的沈礼娜,“我们化轻工业处的信件整理好了吗?”
“还得再等等,”沈礼娜冲她抱歉地笑笑,“我刚接手这项工作,有些信件的字迹比较潦草,有的又分不清是你们轻工的还是重工的……”
李坚帮腔道:“刚开始做文字工作是这样的,小叶,那边有椅子,要不你坐着等会儿?”
“没事,刚接手新工作确实需要时间适应,让礼娜慢慢弄吧,我先回办公室干活儿,稍晚点再过来,”叶满枝又笑问,“是只有我们综合三科的来信没分出来,还是所有处室的都没分出来呐?”
“都没分呢。”
叶满枝点点头,自来熟地与两人闲聊了一会儿,没过多久又等来了重工业处的同志取信。
沈礼娜用余光瞄一眼还杵在一旁的叶满枝,硬着头皮说:“信件还没分好呢,你下午再来吧。”
“那恐怕不行,我一会儿还得跟科长去下面的工厂调研,后天才能回来。”来人是机关老油子,笑着问,“你是新来的小沈吧?分完信件以后,能给我送去重工业处综合二科吗?”
沈礼娜爽快地答应了,“你放心去调研吧,我这边分拣完就帮你送到办公室去。”
叶满枝没提让她也帮自己送信的事。
她估算着时间,距离下班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又往办公室跑了一趟。
信件再多,这会儿也该弄完了。
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那沈礼娜总不至于连几封信都分不好吧?
结果她跑去办公室一问,人家还真的没分好。
下午厅领导给中层干部开会,她被喊去布置会议室了。
叶满枝一想,人家理由挺充分的,便什么也没说。
返回综合三科以后,她先问赵桂林,“科长,处理人民来信,有没有期限啊?比如限期多长时间给出处理意见。”
“收到信以后,尽量在半个月内给出答复,办公厅那边每月会通报各单位解决问题的比例,工业厅内部也会在各处室之间展开评比。”
“哦,那这个月恐怕得多等几天了,办公室那边分发人民来信的同志,也是新来的,对工作还不太熟悉。我中午去了一趟,她还没弄完,刚才又去一趟,人家有别的事耽误了。新来的同志好像挺忙的,咱别催人家了……”
“你记着有这个事就行。”
赵桂林觉得这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挥挥手便让她忙去了。
叶满枝刚上手新工作,从来没跟食品工业打过交道,这几天都在看有关食品工业的资料。
人民来信的事,就那样被她放到了一边。
接连两天都没去办公室取信。
然后,第四天临近午休时,沈礼娜带着几封信来了综合三科,当众递给了叶满枝。
她正想说说叶满枝怎么不去办公室取信,别的处室都已经取走了,却被叶满枝抢先道:“办公室的这项举措太好了!那天听说你要给重工业处送信的时候,我还以为只是个例,本来想让你也帮我们化轻工业处送信的,但我担心给办公室添麻烦,就没好意思开口。没想到办公室的同志居然还真的挨家挨户送信了!”
叶满枝拉了把椅子,热情地请她入座。
而后对听到动静看向这边的赵桂林说:“科长,这是办公室新来的同志沈礼娜,新人新气象,人家把人民来信主动给咱们送过来了!”
赵桂林早就觉得办公室的工作不合理,让其他处室的同志一趟趟地往办公室跑,十分浪费时间精力,不如办公室处理完以后,主动分发到各处室方便。
这会儿他便缓了神色说:“办公室的这次改革挺好,能给我们业务部门节省很多时间,少了空跑的次数,也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沈礼娜:“……”
她没改革啊。
叶满枝只在第一天去了办公室一次,之后接连两天都不见踪影。
她以为对方忘了,这才主动上门,当着她领导的面,把信件交给她,再问问她是不是把这么重要的事忘了!
单位内部要进行评比的,叶满枝一连耽搁好几天,很可能会影响部门的评比结果。
赵桂林的视线在一脸乐呵的叶满枝,以及神色僵硬的沈礼娜身上打个转。
又眯起眼睛笑道:“小沈,你们办公室这项举措真不错,主动为我们业务部门减轻了负担,回头我得跟谢主任表扬你一下!年轻人做工作就是要这样朝气蓬勃、积极肯干!”
沈礼娜支吾道:“不用了……”
“怎么不用呢!做得好就是要反馈给你们领导嘛,”叶满枝掏出茶叶罐给她泡了杯茶,“礼娜,你尝尝我这绿茶咋样?要是喝得好,以后你每个月来送信的时候,我都给你泡一杯!哎,我跟你说,这个茶是我大学同学从南方带来的,据说是什么明前茶,还是什么的。我不懂,反正挺贵的,我自己都不舍得喝……”
她絮絮叨叨讲了一大堆绿茶的好处。
然后自说自话地给人家安排了每个月帮她送信的工作。
沈礼娜这会儿被架到了高处,若说办公室没有这项送信业务,她一时还有点张不开嘴。
可是,她只给两个科室送了信,要是真的被赵科长表扬到谢主任面前去,对其他处室怎么解释呀?
沈礼娜抿了两口茶,就说还要回去工作,匆匆返回了办公室。
独自琢磨了一下午后,还是主动找到了谢主任跟前,提议从下个月开始,由办公室将人民来信分发给各处室,节省大家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分发来信的工作由她负责,给人跑腿送信,自然也由她负责。
谢主任对这种小事无所谓,只要她本人不嫌麻烦就行。
乐呵呵地同意了她的提议,还顺口鼓励了年轻同志两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