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两位师兄的发言结束后,周牧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又针对师兄的回答进行了补充。
甭管答得如何,观感上就让人觉得工学院这三人还挺团结的。
刘副校长似乎挺满意,像之前纠正叶满枝似的,给他指出了几个用词和语法上的错误。
工学院三人的回答全部结束后,刘副校长将视线落到叶满枝身上,用流利的俄文问:“女同学对这个问题还有什么补充吗?”
叶满枝踯躅片刻,皱起秀气的眉毛说:“我可能不会回答这个问题。与技术有关的话题可能涉及保密信息,外事部门也许会提前准备相关问题的答案,安排专人回答。我对机械制造业生产革新的情况,只知道皮毛,以防说错或说多,我可能不会跟代表团的人解释太多,翻译不就是传话的吗?”
学校要挑的是翻译,又不是接待人员。
有些问题哪能随便跟人家闲谈……
她可是军代表的爱人,耳濡目染之下,对保密工作那是相当警觉的。
想到这里,她状似疑惑地看向意气风发的周牧,小声嘀咕:“军工厂子弟怎么连这点保密意识都没有?”
音量不大,但在场几人都隐约听到了。
周牧:“!!!”
他就知道!
只要跟叶满枝碰上,就准没好事!
这人无理都要搅三分,何况现在被她抓住了小辫子。
周牧已经做好了她借题发挥的准备。
然而,他成长了,叶满枝也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
她没有咄咄逼人,只是疑惑地嘀咕了那一句便没了下文,老老实实地站在一边,等待校长接下来的提问。
刘校长对几人的底细已经清楚了,没再问其他问题,请同学们回去等通知。
*
叶满枝是在三天后得知选拔结果的。
学校为十七人的交流团,配了四名随团翻译。
其中三人是俄文专业大四的学生,只有叶满枝是工业经济系大二的。
对那场演讲的翻译工作是俄译汉,以四人的俄文水平来看,其实任何一个人都能胜任。
但是,据红光满面的苗主任透露,那天的十六名候选人中,只有叶满枝提及了保密的问题。
叶满枝同学,以她过硬的政治素质,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宝贵的露脸机会!
认真听苗主任介绍了注意事项以后,叶满枝欢天喜地地跑回吴家老宅。
在吴爷爷和吴奶奶的万分不舍中,抱上她的漂亮闺女就匆匆赶回家了。
她没直接回军工大院,而是转道去了656厂军代室,向吴峥嵘通报了这个大好消息。
吴峥嵘知道她这几天一直在等学校的通知,生怕被那周牧压过一头。
此时听到了好消息,吴峥嵘也替她高兴,笑着道了声恭喜。
叶满枝问:“我要接待外国代表团了,是不是应该提前练习一下吃西餐啊?”
吴峥嵘闻音知雅,“你想去工人俱乐部二楼吃西餐吗?”
“当然想啊,好不容易有一个光明正大的借口!你能不能跟厂里说一说?让我去西餐厅练习一下西餐礼仪。我不用你的招待票,自己花钱就行!”
她怕对吴峥嵘影响不好,目前为止只去过两次西餐厅。
一次是她答谢吴峥嵘,在那里请客吃饭,另一次是去年七夕节,她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两次都是用的吴峥嵘的招待票。
除此之外,就再没去吃过了。
“你跟后勤说说呗,让我去吃一顿!”叶满枝跟他商量。
“不用那么麻烦,”吴峥嵘把孩子放进她怀里,拿起听筒说,“跟餐厅那边说一声,订个位置就行。”
厂领导家属去西餐厅吃饭的不在少数,谁也没像叶来芽这样小心翼翼的。
叶满枝由着他安排,等他放下电话,才问:“你今天工作忙不忙?能按时下班吗?”
“可以,你稍等我一会儿。”
吴峥嵘心说,餐厅已经定好了,难得能跟媳妇在外面吃一顿,庆祝她成功拿到翻译名额,即使有工作也得往后推一推。
见他点了头,叶满枝高兴地将漂亮闺女重新放回他怀里。
“那可太好了!咱妈最近带孩子挺辛苦的,我想带她去工人俱乐部吃一顿西餐,那西餐厅里的装潢那么豪华,我妈还没见过呢,我领她进去看看!今天就由你负责带孩子吧,我回家找咱妈去!”
吴峥嵘:“……”
吴玉琢小朋友已经能抬头了,这会儿就靠在爸爸怀里,用那双黑葡萄似的大眼睛直直地望着妈妈。
父女俩看人的表情简直如出一辙!
叶满枝哈哈笑,在男人和闺女的脸蛋上各亲了一口,挥手说:“吴玉琢同志已经吃饱了,你们父女俩好好相处吧!我要庆祝一下今天的胜利,带我妈妈去吃西餐啦……”
第111章
吴峥嵘手忙脚乱伺候闺女的时候, 叶满枝已经带着妈妈坐进西餐厅了。
为了这顿饭,常月娥特意换上了自己压箱底的连衣裙和皮鞋,出门前还涂了一个红嘴唇。
可是, 真正进入这样美轮美奂、富丽堂皇的西餐厅时,她整个人还是有些局促的。
见状, 叶满枝小声取笑道:“妈, 你不是跟着我姥爷见过世面吗?咋还跟我第一次进来时一样, 像个土包子似的!”
“你姥爷一个做灌肠的, 能带我们去什么好地方?我只去过一次中国大街上的西餐厅,装修可没有这里豪华。”
见她一口气点了七八道菜, 常月娥劝道:“只有咱们两个, 你点那么多菜干什么?”
“我带了饭盒过来, ”叶满枝压低音量说, “这里的菜虽然贵,但是不要肉票。你女婿说了, 让咱们可劲儿造, 吃不了的给他和我爸带回去。”
常月娥:“……”
这女婿哪都好, 就是……
瞧着跟正人君子似的, 其实也不是啥好东西。
哎。
算了。
常月娥安慰自己, 小夫妻恩恩爱爱的, 总比不温不火, 横眉冷对强多了。
她暗自腹诽的时候, 叶满枝点的菜也陆续上齐了。
除了焖罐羊肉、焖罐牛肉、奶汁烤杂拌等必点菜式,她还点了一大盘香肠拼盘。
“妈, 你觉得他们这里的香肠咋样?”
“感觉跟咱自家做得差不多吧。”
叶满枝颔首说:“我上次打听了,这是西餐厅从我姥爷他们灌肠厂订的货。那些苏联专家也没吃出区别,说明我姥爷的配方还是很正宗的。”
“那当然了, 配方是你姥爷从海参崴带来的,”常月娥眉宇间透出点骄傲,“一个配方就能养活我们一大家子人。”
叶满枝递给她一块抹了黄油的面包,笑着问:“既然配方这么厉害,那给你开个灌肠厂咋样?让你当厂长!”
常月娥敬谢不敏,“我明年就可以退休了,还是在纸壳厂糊纸盒吧。”
女工五十岁就不用上班,她明年正好五十岁。
只想在纸壳厂把这一年混过去就算了。
她所在的纸壳厂是发计件工资的,大家都是为了换免费酒糟回家喂猪,才去厂里糊纸盒的。
所以,常月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没什么人管她,不耽误给闺女伺候月子带孩子。
“再说,现在猪肉供应多紧张啊,哪有肉能用来灌肉肠?”
“咱们街道不是办了农场嘛,现在那农场规模可不小了,算上帮其他单位代养的,足足有八十多头猪!”叶满枝上身前倾,低声说,“要是把猪全都上交到市里,张勤简肯定不乐意,但是在公社开个小型肉制品加工厂,把生猪送进工厂,搞农副产品,那就不一样了。”
除了利税,最关键的是,他们能把猪肉留在公社。
市里对副食品的控制,没有生猪生牛那么严格。
只要这些灌肠没被列入国家的生产计划,那就是计划外产品,可以由工厂自行联系光明街上的副食品商店,在本街销售。
到时候整条街的居民都能跟着受益。
常月娥抿了一口红葡萄酒,不为所动道:“我都一把年纪了,再混一年就可以退休,瞎折腾什么呀!”
“退休工人指的是国营和公私合营企业的工人,人家退休以后有退休金可以领。你又不是国营单位的工人,工龄也不满十五年,退了休就是回家做饭带孩子,还没有退休金。有啥意思呀!”叶满枝学着吴爷爷的口吻说,“你现在还不到五十岁,身体和精力都很好,正是拼搏事业的年纪!”
“……”常月娥无语,“我这个年纪还有什么可拼搏的?”
她并不是真的一辈子没上过班。
跟第一个男人过日子的时候,她为婆家管过绸缎庄。
整天累死累活,也没落得什么好,亲儿子还差点被溺死了。
所以,再婚以后,她就想开了,她有陪嫁,平时吃老叶的喝老叶的,不上班也过得挺好。
叶满枝叹道:“你不想拼搏,但得为我五哥想想吧?他总不能一辈子当马车夫吧?上次那吴桐月的妈妈来家里闹事,不就是看不起五哥的职业吗?你要是当了肉制品加工厂的厂长,就可以把我五哥安排进去当个配料师傅或是会计了,我五哥的算盘打得那么好,可以让他一展所长。”
五哥进不去别的单位,亲妈当厂长的单位还能进不去吗?
常月娥被闺女说得有点动心,放下刀叉认真思索起来。
琢磨了好一阵后,又摇摇头说:“不行,我看这肉制品加工厂干不长久。听你五哥说,现在农村的公社,又开始鼓励社员在家里搞副业了,不但能养鸡养鸭养猪,还能在自留地里种粮食。公社刚成立那会儿,这些可都是禁止的!如今突然放开,估摸是农村的猪呀鸡呀,也不够供应了。而且我听纸壳厂的同事说,白酒厂酿酒的原料很不好采购,今年的酒糟都少了,要是酒糟供不上,那街道的农场里还怎么养猪啊?”
常月娥觉得开肉制品加工厂不靠谱。
搞不好干几个月就黄了。
做食品加工的,原料才是关键。
叶满枝小口喝着红菜汤,悄声嘀咕:“去年街道刚开始办工厂的时候,半个月就干黄了七八家。咱们别管它能支应多长时间,先把厂子搞起来,让我哥进去当个技术员或是会计,一是让他混个国营单位的职工身份,二是让他积累一些相关工作经验。他要是能当技术员,哪怕以后厂子开不下去了,也能凭经验去其他工厂上班。最起码可以在我大舅他们单位想想办法。”
五哥是马车夫,没有技术员或会计方面的学历和经验,腿脚又不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