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五十年代军工大院_分节阅读_第160节
小说作者:鹿子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34 MB   上传时间:2025-02-10 18:32:50

  刘诗纯是应届生,她俩其实只相差两岁。

  这个小叶阿姨的称呼,实在没有必要。

  自从她跟吴峥嵘结婚,她在大院里,尤其在东门这一片的辈分噌噌往上蹿。

  好多领导家的孩子,都喊她小叶阿姨。

  不过,有那机灵的会喊她小叶主任,这样的称呼让双方都舒服。

  一家三口当场争论起来,刘诗纯铁了心想上清华,冷着脸听不进劝。

  吴峥嵘没心情掺和别人的家事,他同事的孩子都上大学了,他的孩子还没出生呢。

  好不容易能过一天二人世界,他不想为别人的孩子耽误自己的时间。

  于是冷淡开口说:“清华北大这种学校,能考上的,一次就中,考不上的,复读多少次都没用,进去了也是吊车尾。”

  所有人:“……”

  话糙理不糙,但你能不能别当着孩子的面说啊?

  刘诗纯被他说得面色通红,眼里隐隐有泪光闪现,瞪着眼睛在原地站了一会儿,招呼都没打一声,撒腿就跑出了门。

  望一眼追出去的刘厂长两口子,叶满枝埋怨道:“你说那种话,多得罪人啊!”

  “实话难免得罪人,”吴峥嵘无所谓道,“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帮你看看物理作业。”

  *

  也许是吴峥嵘的实话起了作用,也可能是人家自己想开了。

  周一去上学的时候,叶满枝接受了刘副厂长两口子的托付,带着刘诗纯一起去学校报到了。

  她那个名字老长的专业,与工业经济系的办公室紧挨着。

  叶满枝将人送去办公室的时候,恰好碰到了好几天没见的陈莹,正捧着鼓风机,给技术课老师交作业。

  “陈老师,你这几天忙什么呢?我们班选班委都没见你过来!”

  “忙着炼钢呢,”陈莹将鼓风机交给老师,叹道,“我正要找你呢,咱们学校也要炼钢了,每个院系都要组织人手。工业经济系总共还不到两百人,这次你们大一新生也要参与进来。”

  叶满枝想了想,问:“陈老师,咱们系里有会炼钢的学生吗?”

  “你们班那个陈特冶不是当过炉长嘛?”

  “炉长只是组织调配人手的,真正炼钢还需要技术人才,要是小高炉的技术不达标,钢铁杂质太多,即使炼出来也用不了。”

  吴峥嵘去光明街的小高炉检查过,张勤简带人炼出来的钢铁有一部分能用,但并不适合656厂的生产需要。

  陈莹正为炼钢犯愁,今年大三的学生要去企业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时间非常紧张。

  “但各院系都已经行动起来了,咱们工业经济系总不能落于人后。”

  叶满枝也不想炼钢,连本专业的课程都没掌握呢,她哪会炼钢啊!

  她拉了把椅子坐到对面,踌躇良久后,建议道:“要是每个院系都自己建高炉,咱学校里会被高炉挤满吧?咱们系的规模不大,不如联合其他专业一起干,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呗。”

  陈莹被她逗笑,“你看哪个院系是有钱的?大多数都只能出力。”

  “那不一定啊!咱们的技术课上不是做了不少东西嘛,那些作业总不能交上去就堆到仓库里吧?”叶满枝往她刚交给老师的鼓风机上指了指,“可以把这些作业卖了换点现金或者焦炭,到时候咱们工业经济系出钱,让其他专业出力呗。”

第97章

  叶满枝回班里转达了参与炼钢的消息, 当即便得到同学们的热烈响应。

  尤其是男生们,全被陈特冶传染成了炼钢脑。

  听说自己也能参与炼钢,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 连夜写了十几张表决心的大字报。

  见状,叶满枝暗暗在心里佩服陈莹有先见之明。

  按照陈莹的意思, 为炼钢提供资金支持的想法挺好, 但部分同学对炼钢很有热情, 未必理解这种只出钱不出力的做法。

  她们要是擅自帮大家做了决定, 兴许还要落人埋怨。

  叶满枝望一眼热情高涨的男同学们,默默告诫自己, 要注意改变工作方法。

  学校跟单位不一样。

  在街道办的时候, 她只需要跟老张商量一下就能拍板了, 其他人都是负责执行的。

  她当小喽啰那会儿, 也很少对穆主任和老张的决定提什么反对意见。

  但学生干部不是真的干部,她不能擅自替同学们做决定。

  “叶班长, 我给你安排个副炉长的职务怎么样?”陈特冶拿着本子走过来问。

  “副炉长不是大三的黄志强吗?”

  “咱们三个专业一起炼钢, 总共将近五百人, 只建一个小高炉太少了, 我建议先搞两个高炉。”

  陈莹将另两个人少的专业拉来一起炼钢了, 两个专业名字都挺长, 一个是“机器制造企业经济、组织与计划”, 另一个是“动力企业经济、组织与计划”。

  叶满枝笑道:“咱们三个专业虽然有五百人, 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合炼钢的。当初你去市里炼钢,不也是被抽调过去的嘛。炼钢不是小事, 你还是挑选一些精兵强将吧。”

  “叶班长,”陈特冶瞅她一眼说,“你毕竟是咱班的班长, 甭管会不会炼钢,班长冲在前面能给其他同学起到一个带头作用。你要是不参与,其他同学那里,我也不好动员。”

  叶满枝好脾气地点头,“那行,你帮我报个名吧,我跟大家一起行动。”

  “对嘛,领导干部就是要冲在前面。”

  叶满枝见他在本子上记了自己的名字,又问:“建两个小高炉,需要不少钱吧?系里给咱们拨了多少款子啊?”

  “没拨款,系主任帮咱们联系了一个砖厂,可以去那里拉砖。其他东西需要咱们自行筹备,”陈特冶语气轻松道,“我跟市里的小高炉联系过了,可以把他们那边多余的材料和设备,借给咱们用用,除了焦炭,其他的东西都好说。”

  叶满枝暗道,陈铁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两三天就把建高炉的筹备工作做好了。

  “但小高炉要24小时不停工,焦炭的消耗量不是小数目吧?”

  陈特冶自信地笑笑,眉毛上的痦子都快飞出来了。

  “动力工程系刚刚开办了一个焦炭厂,大家都是一个学校的,可以先跟他们赊点焦炭。”

  叶满枝觉得这事不靠谱,借了焦炭以后,他们用什么还?

  这就跟穷亲戚打秋风似的,明显是有借无还的买卖,人家又不是冤大头,凭什么借呀?

  她没在大家气势高涨的时候泼冷水,给自己报了名,就重新将心思放到课本上,只等着陈铁通知她去炼钢。

  然而,又等了三天,男生们将建高炉的砖头全都搬回来了,两个炉长却在焦炭厂那边碰了钉子。

  全校各院系都要抽调人手炼钢,几乎所有人都在打焦炭厂的主意。

  由于想赊账的人太多,人家直接把这个口子堵死了!

  好在工业经济系还有一大批调干生,大家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去各单位打秋风,借了一些焦炭回来应急。

  可是,陈特冶却不敢在这时候开工。

  他第一次在学校组织大型活动,可以进度缓慢,但决不能失败。

  若是不能保证焦炭的持续供应,那炼钢这事,绝对是炼一炉废一炉。

  在大家为焦炭犯愁的时候,叶满枝向炼钢委员会提出了分头行动的设想。

  一部分人负责在小高炉炼钢,另一部分人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由于“后勤”听起来不太威风,显不出她的重要性,所以她给这支队伍取名为“物资供应先锋队”,与“炼钢突击队”相呼应。

  陈莹一力支持了她的提议,并且直接挂帅当了先锋队的队长。

  叶满枝与大二的苏芮担任了副队长。

  由于大二大三都有技术课作业,仓库里那些鼓风机和教学模型都是他们做的,而大一刚入学,在这方面几乎毫无贡献,所以叶满枝揽下了帮鼓风机变现的任务。

  “班长,咱人生地不熟的,把鼓风机卖给谁啊?”杜冉冉问。

  “这些鼓风机,有铁质的,也有木质的,而且功率也不一样。”叶满枝背着手在仓库里溜达,“小高炉都需要鼓风机,你们先把大功率的鼓风机送去其他高炉,看看能不能换一些焦炭回来。小功率的鼓风机,我另想办法。”

  一年级的大多数人都跟着陈特冶去炼钢了,只有9人加入了“物资供应先锋队”。

  八女一男,唯一的男生是她们一班的学习委员。

  “沈墨,你没什么问题吧?”叶满枝问。

  沈墨长相秀气,说话也斯文,“没问题,我跟大家一起试试,队长,这些鼓风机怎么定价?”

  叶满枝从没与这么秀气的男性相处过,说话都要尽量放低音量。

  “这些大功率鼓风机的成本在20-35元左右,只要有15%-20%的利润空间,咱们就卖。大家都打起精神,别怕被拒绝,先去校内校外的小高炉推销一下。”

  她给大家安排了任务,上完当天的最后一门课,便提着一个卖相还不错的鼓风机,回到了光明街。

  郭二妮还在煤炉厂加班,见她突然在厂里出现,惊喜地问:“小叶主任,你不是去上大学了吗?怎么回来了?”

  “大学就在本地,我想回来还不容易!”叶满枝坐到她对面问,“怎么样?最近快到蜂窝煤炉子的销售旺季了吧?”

  “哈哈,入了秋就是旺季,我跟李厂长正让工人们抓紧时间备货呢!”

  “咱们厂的发展好,那我这事就好开口了。”叶满枝喝了一口热茶,指了指地上的手摇鼓风机问,“郭副厂长,你看我带来这鼓风机咋样?”

  郭二妮早看到那个鼓风机了,玩笑道:“叶主任,你上了大学以后,不会还要搞供销工作吧?”

  叶满枝将学校里的情况介绍了一下,“这不是没资金买焦炭嘛,只能把大学生的作品拿出来换点资金。这些鼓风机的质量没得说,有问题我们包修包换。”

  郭二妮将鼓风机拿起来摆弄了几下,公事公办地问:“叶主任,你们这鼓风机的规格一致吗?”

  “这批作业一共62个,规格肯定不一致。不过,厂里要是愿意从我们省大工业经济系订货,那我们就能按照要求生产出统一规格的鼓风机了。”

  学生作业的颜色、大小、规格五花八门,别说送去供销社了,就是一般的手工合作社,人家也未必会收。

  否则系里早就想办法卖了,不会积压这么多学生作业。

  叶满枝思来想去,只有光明煤炉厂有可能给她这个面子,吃下这批货。

  最初生产蜂窝煤炉子的时候,他们连油漆桶都用过,而且至今仍有一部分产品是用油漆桶制作的。

  煤炉厂在这方面相对没那么挑剔。

  郭二妮问了大致情况,就爽快地说:“叶主任,只要能保证产品质量,这62个鼓风机,厂里都能收下,按照我们的进货价两块三来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40页  当前第1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0/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五十年代军工大院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