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忠国一开口,先是一句感叹:“这里这么偏僻的地方,竟有那么清俊的后生。”
唐搏雅冷冷地说:“确实挺古怪的。”
金忠国问:“他们到底来做什么的?”
唐搏雅道:“来观猴儿呗。”
金忠国叹气,“唉,你不要愤懑不平啦,我看他们没恶意。”
唐搏雅冷笑一声,“呵,你心里能平?”
金忠国无奈地摇头:“不平又能如何?都到这里了。算了,不说这些,你去煮饭吧,我再进去喂牛。”
唐搏雅说了句:“煮饭?顿顿红薯吃得犯恶心,这也叫饭?真是比狗都不如!”虽如此说,却还是去角落拿锅和番薯了,毕竟还不想死,就得吃饭。
金忠国进到牛棚,刚才的青草只是先倒出来,还没喂。新鲜的草不好储存,一般都是当天喂了,牛这段时间没出去,也得吃点新鲜的。
但是当他把草抓松,却发现有几个几个圆圆、白白的东西滚了出来,跟碧绿的青草和脏污的地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金忠国愣了下,喊了一声:“搏雅,你快来瞧瞧!”
正要去河边的唐搏雅端着锅就进来了,“怎么了?大惊小怪的?”
当他看见地上醒目的东西时,也大惊小怪了,“鸡蛋!哪来的?——刚刚那筐草!”
金忠国点头,“没错,就是他们了。”他感到很不可思议:“他们这一趟来,就是为了给咱们送几个鸡蛋?”
唐搏雅最初的惊愕过后,很快又皱起眉头来,“非亲非故的,为什么要送吃的来?他们有那么好心?怕不是下了毒的吧!”
金忠国继续翻着青草,从里面一共捡出六个煮鸡蛋来,仔细看看,说:“都是好的,煮熟了的,还有点余温呢。非亲非故,也无冤无仇,他们何必害咱们?要害人也不必费这些鸡蛋啊。再说他们要是想害人,怎么不提醒一句?这样默默藏着,要是不仔细,直接给牛吃了都不知道的。”
说着,他捧着六个鸡蛋站起来,跟唐搏雅说:“来,你三个,我三个。以前这对咱们不是什么稀罕东西,现在可是难得吃上喽!”
唐搏雅还是有些戒备和怀疑,“来历不明的东西,我可不敢吃!万一真吃死了呢?我熬到现在,可不想不明不白地死了。”
金忠国摇摇头,叹气:“那你别吃,我都吃了。我得吃点好的,不然真熬不下去了。”
说着他就捧着鸡蛋蹲到角落,当然不敢走出去,怕引人注目。
唐搏雅看着他剥开一个,那鸡蛋白白嫩嫩的,顿时忍不住咽口水,低头看看自己捧着的锅里的番薯,真是吃不下了,索性也破罐子破摔,“不行!你得分我三个!要死一起死!”
两个沧桑的老人,就在这散发着牛粪臭味的牛棚里,珍惜地吃着煮鸡蛋,喂牛先不管了,也不急着煮番薯了。
……
叶欣和沈卓已经回到了村子里,把筐送到了幺妞家,还给她。
因为他们确实快去快回,没有耽误,送回来的时候她家上工的大人还没回来呢。
幺妞也松了口气,连忙又道谢。一般下工后,知道家里有人做饭,爹妈和姐姐会顺便去自留地侍弄一下,摘点菜再回来,所以慢一些,不过她还是怕叶知青拿筐回来迟了,被说。
叶欣看她已经升起火来,小妹妹在腿边,很忙的样子,就不多待,挥挥手走出去了。
出去正好碰到李建业回来,叶欣笑着打声招呼,就跟沈卓离开了。
李建业觉得奇怪,进屋问了声:“他们来干什么?”
幺妞小声说:“叶知青和沈医生只是路过,进来看看,见你们都不在,就回去了。”
李建业就也没放在心上。
……
回到坡底,沈卓才问出口:“你为什么送鸡蛋给他们?”
叶欣问:“你不赞同?”
沈卓皱着眉,摇头,口吻有些担忧:“他们头上有那么多罪名,虽不知真假,但毕竟身份敏感。咱们还是远离些为好。”
叶欣点点头,“你的担忧不无道,毕竟不知深浅。”
沈卓看着她,等她解释。
叶欣就坦白地说:“释放好意,试图认识,以后可以问问外面世界的事情。”
沈卓听了,也不意外,反而有种“果然是她的行事风格”的感觉,也没反对,毕竟她做得很隐蔽,也很快回来了。他点点头,“嗯,广开人脉,增长见识。”
叶欣本来以为他会继续劝自己不要接触的,还准备了一番话准备说服他,没想到他直接就解了 ,一时倒是惊讶地看着他:“不错嘛,你终于长进了!”
沈卓稍稍有些懊恼,不满她这副对待小孩子似的语气,伸手把她拉到身边,绷着脸说:“你比大一岁呢。”
叶欣乐不可支,“你也就光长年纪和个子了。”
……
隔天幺妞还是背着小妹妹去割草,完了送到牛棚,没想到一向不说话的两个老人,这次说话了。
问她:“昨日你怎么没来?”
陌生人跟她说话,幺妞胆子小有些受到惊吓,不过想想他们平时也不凶,也不骂人,那么瘦,还挺可怜的,说话的又是这个看着面色更和善的,她就怯怯地回答一句:“昨天,叶知青说帮我送来。”
金忠国心中一动,又问:“昨天两个人来,一男一女,哪个是知青?还是两个都是?”
幺妞愣了下,反应过来是哪两个人了,“长得白白皮肤、黑黑长发、爱笑的姐姐是叶知青,她应该是喊沈医生一起来了,他俩定亲了的。”
金忠国也愣了一愣,“那个沈医生,是本地人?”
幺妞点点头。
金忠国又问:“你们本地不是姓李吗?怎么他姓沈?”
幺妞说:“是外来户。”
说着,见他不问了,赶紧拎着筐走了。
唐搏雅这时候才开口说:“怪不得那女娃白白嫩嫩的,男生也异常清俊,原来都不是本地的?男生应该是最近几年按政策培训出来的赤脚医生,否则不会那么年轻,说不定以前也是从城里来的。”
金忠国思索一阵,点点头,“建国后确实有一批城里人离开,到乡下落户的,这事儿并不少见。”
唐搏雅道:“不管怎么样,吃了鸡蛋一天都没死,看来他们是没有恶意。”
金忠国无奈道:“何止没有恶意,人家主动释放善意呢。以后有机会的话,接触一下……不过,还是要看他们有没有继续接触的意向才行,咱们不好轻举妄动。”
明白这个之后,两人就等着他们再次来。
可是等了十来天,也没有看见人,他们不免失望了。刚刚温暖一些的心,又冷却下来。
叶欣倒不是故意忽冷忽热,只是因为忙起来了。
四月了,清明又是雨纷纷。
她和沈卓宰了一只老母鸡——主要是沈卓宰的,她只负责烧水。随后是就是清山坡,拜山祭祖。
在父母坟前,沈卓告知自己这一年来的变化,说自己当了医生,能拿工资了,灶房建得结实,院子也铺得干净,还准备搭一个凉棚,日子过得更好了,和叶欣好好的。父母在泉下,不必担忧。
清明过后,天气晴了,医疗站收购中药材的消息也放出去了。
在医疗站那红砖外墙上,张贴了通知,上面具体写了收什么药材、什么价格,写得很清楚。一些认识药材的队员便心动起来,不认识也走亲告友让识药的抓住赚钱机会。
在其他人闻风而动之前,叶欣和沈卓已经背着药筐、带上锄头和柴刀,进山采药去了。
久没来,不仅是可采的药材多了,山上小径也几乎找不到了,又要边开路边采药。
两人进山几个下午,很辛苦,但也收获很多。
等把熟悉的路线采了一遍,也在山上碰到其他人了,他们见好就收,不再进山了。
采回来的药材摊开在院子里晾晒,院子里顿时又弥漫着久违的药材气味。
晒药材的同时,他们也终于动工搭凉棚了。
之前已经选好了四根粗壮笔直的木头,做支撑的柱子;盖顶的材料也收集好了,最后还是用稻草和树叶,因为棕榈树真的不多,不过沈卓研究过蓑衣后,用编蓑衣的手法把树枝、稻草、树叶等编起来了,这样铺上去之后就会比较结实、稳固、严密,不会风一吹就掉下来,遮阳效果也好。
现在,沈卓拿着锄头,用锄头背在桌子四周按计划好的距离砸开四个位置,虽然很小心了,但旁边还是砸坏了,裂开来。
他不禁皱起了眉头。
叶欣说:“没事,后面立了柱子再用水泥填充一下,更稳固,顺便再把这块重新铺一铺吧。正好还剩两包水泥,够用了的。”
沈卓点点头,既然如此,索性放开手脚,继续砸开大一些,好挖坑。
他在挖坑的时候,叶欣在院子里升起了一堆火。
等沈卓挖好了,叶欣跟他说:“你把柱子搬过来,把要埋入地下的那头放在火里烧一下。”
沈卓愣了一会,想明白了:“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不易反应。这是化学书上的知识。”他看完化学课本不久,记忆还清晰。
见他记得,叶欣挺高兴:“对,这就是防腐的原。咱们不能光看课本死记硬背,学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才好。”
沈卓很是赞同地点头,转身就把柱子搬过来放火上,开始做碳化处。
第141章 你好软
因为材料都是提前准备好的, 所以凉棚搭起来很快,四根柱子一一处过后,把表面烧得焦黑那头埋入挖好的坑中, 回填泥土, 踩实;顶上先用一些手腕粗细的木杆子搭架,然后就可以盖上由稻草、树枝、树叶组成的遮阳层了。
原本不准备做防水的, 但是到了这一步, 叶欣还是忍痛搬出了去年在省城买的塑料布。
跟沈卓说:“先裁一块铺上吧。”
沈卓又有些惊讶和佩服:“这个好, 轻便又挡水,不怕下雨了。你去年买塑料布的时候,就想到了现在?”
叶欣叹气:“哪能啊。当时只想着买了备用。”
她本来是准备冬天搭棚种蔬菜的。已经偷偷去陈家院子卖了两年反季节蔬菜了, 也想在外面弄起来,多少种一点,下次就可以光明正大拿出来, 自己也能吃。
不过, 今年这形势, 陈家院子都关门了,她也没法去赚钱了,计划恐怕要泡汤。
现在既然搭凉棚了, 就先用上吧。用上一层塑料布,不仅是不怕下雨了, 也能防着虫子、草屑之类的掉下来,是一个增加舒适体验的好办法。
后面要是形势变好了,也不是不能再去买, 反正现在才刚刚初夏, 离冬天还远着呢。
沈卓拿来了纸笔和尺子、剪刀,经过严密的计算, 才小心剪了一大块塑料布下来。
剪完之后,这捆塑料布就缩小了好几圈,叶欣又抱回堂屋放着。
沈卓站上梯子,将塑料布仔细而珍惜地铺上,环圆一圈,边缘首尾相接,正好;内层却重叠许多。他再剪下重叠的部分,搭在中心的圆顶。确保整个圆顶都被塑料布覆盖,没有缺漏的地方,以木杆压住固定。
防水层做好了,最后就是盖上已经编好的、厚厚的草木遮阳层,稳固好。一个凉棚就成型了。
两人在底下绕着转一圈,仰头看看,发现都没问题,圆圆的,端正的,很完美。
接着叶欣就清地面,把敲坏碎裂的水泥块捡走。沈卓则从柴房里搬出之前铺院子用剩的水泥,准备和开把这块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