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欣心道是的,“那你到底要不要嘛。”
李英丽简直无语,跟她这样的也气不来,“行吧,正好吃完了,明天你拿一筐下来给我。”
叶欣却说:“刚拿完了,没有几个,过几天行不行?”
李英丽:“……没有你还问!”
叶欣笑着说:“先预定嘛。预定好了,下次我直接给你送来,免得我卖别人了,你买不上。”
李英丽不想她了,转头烧火做饭。
刘红霞也捡完鸡蛋了,叶欣就和她一起出了灶房。
出去之后,刘红霞愤愤说了一句:“寡廉鲜耻!脸皮比城墙厚!”说着看到崔时宇站在边上,又不说了。
崔时宇脸上一惯的微笑,把钱递给叶欣说:“谢谢你了,我今晚总算可以吃上点好吃的了。”
叶欣觉得他肯定听到了刚刚的争执,说不定心里洋洋得意呢。她不深究,接过钱数数,也笑着说:“吃完了下次再跟我买。对了,我那还有鸭蛋,腌过没腌过的都有。”
崔时宇笑着点头:“好,下次再说。”
叶欣就带着钱,拎着小篮子往家走了。
此时小学也放学了,凉水塘几个小学生正回家。
叶欣看到李光明,喊他过来说说话:“上学一个多月了,感觉怎么样?”
李光明开心地说:“挺好呀!每天都认识新的汉字!我今天语文听写满分呢!”说着还拿出方格本给她看,上面笨拙稚嫩的字体,被红笔勾了一个大勾,写了一百分。
叶欣赞扬道:“真不错!继续保持!两位老师怎么样,喜不喜欢他们?”
李光明说:“王老师很温柔,也爱笑,我喜欢王老师!张老师不那么爱笑,但是他也很耐心,我也喜欢!”
叶欣点点头,看来王小薇和张康明在学校上课都是挺顺利的,也是,这时候老师的身份还是蛮有威严的,能压得住小孩,大多数孩子也乖巧淳朴。少数调皮捣蛋的,其实没关系,不能保证每一个都学好,只要确保大部分学好就行了。
不过,说到调皮捣蛋的,叶欣想起之前王小薇说过,大队长让他们叮嘱学生们不要靠近牛棚那边,但有些孩子还是去了,而且去嘲笑、甚至捡石头砸人,这就不好了。
叶欣就问李光明一句:“你有没有去过牛棚那边?”
李光明意会,小声说:“姐姐,是说那两个资本主义吗?我不去。爷爷叮嘱我不能去,光荣哥也说不准去,去了就揍我。大伯母也说不要去,去了当心我也被抓起来批评。大伯母给我缝了书包呢,我听话。”说着又给叶欣展示了一下挎在身上的小布包。
叶欣放心了,看来这小孩还是很受长辈看护的,“对,你听话,可不要去哪里。”
李光明乖乖点头,又好奇地问:“姐姐,你去过没有?”
叶欣摇摇头。
不过,她其实想去了解一下的。
那两人已经下放一个月了,最初大家对他们的关注已经过去,她现在在想,怎么不经意地过去看一看,认识下。
毕竟,那两人是从首都来的,亲身经历,肯定对时局最明白的。这也是一个获取信息的渠道,人在小山村,不能坐井观天,还是要知道天下事的。
面对小朋友,她笑着说道:“没有。姐姐忙着,没有空去呢。咱们村里谁对那边最熟悉啊?”
李光明还真知道:“瑞瑞的姐姐幺妞啊。春天草嫩,她还割草去换工分呢,记好了就是背到牛棚去的。”
经他一提醒,叶欣想起来了,对啊,去年她和李光明到处挖小果苗的时候,就遇到幺妞带着弟弟在那边山坡割草呢。那个瘦瘦小小的、怯生生的,早早为家里干活的可怜小女孩。
了解到这个,叶欣就不耽误时间了,跟小朋友挥挥手分别。
这天,沈卓在医疗站值班。
之前说好,轮到他坐诊值班叶欣都去找他回家,免得被踩点的大爷大娘耽误时间。不过今天下午,她提前下去了。
到了那边她不急着找沈卓,先在边上转转,没多会儿发现了幺妞那瘦弱的小身影,拿着镰刀,拖着大大的竹筐,跟去年一样割春天新长的嫩草。
幺妞的身量比起去年好像没有长高,面黄肌瘦的。去年她带着弟弟瑞瑞,今年瑞瑞上学去了,她就带着小妹妹。小妹妹还没有一岁,不会走路,是被她背在背上的。
小小的女孩儿背着更小的女孩干活,这场面叫叶欣看得一阵心酸。
幺妞正忙得满头汗,转头看见叶欣,就停下来了,有些手足无措的,怯弱又礼貌地喊人:“叶知青。”
叶欣笑了笑,上前给她两个煮鸡蛋,还有一把番薯干,小声说:“你歇歇,吃了再继续割吧。看你累坏了。”
幺妞摇摇头,不好意思要了,“我得尽快割,在生产队下工之前割够了,拿去给记分员称量算公分,再背去牛棚,然后回家做晚饭。”
叶欣叹了口气,把吃的塞给她,“你先吃一点,不耽误。等会要是来不及,我帮你拿过去牛棚,正好我闲着。”
好说歹说,才算是把小女孩说动了。
幺妞剥鸡蛋吃,确实很饿很饿了。平时老吃不饱,背着妹妹割草也是很费力气的,饿得更快。
叶欣蹲在她身边,问她:“你每天送草过去,放在牛棚里就行吗,还是要交给谁?”
幺妞见她那么温柔亲切,也敢说话了,细细地告诉她:“之前是交给耳背的华爷爷,他年纪大,心眼儿好,没儿没女,自己一个人过活,靠给大队照顾牛挣工分。后来,来了那两个人,华爷爷就不在牛棚干了,他也干不了别的,大队长就让他别干了,在家里休息,大队会每年分口粮给他,不让他饿肚子的。我偷偷去看华爷爷的时候,他告诉我的。”
叶欣点点头,人情温暖这方面大队确实不错。
她又问:“现在那两个人凶不凶?”
幺妞说:“有一个看着凶一点,有一个不凶。不过他们都不骂人,我每次提草过去,他们都是不说话地接了……之前他们生病,一直咳嗽,吃的也不多,没有力气还要干活。”她声音低落,有些同情似的。
叶欣叹了口气,说:“他们不骂你就行了,你也别跟他们说话,每次把草拿过去就回来。”
幺妞点头:“嗯,我爸妈也这么说。”
跟小女孩说好了,叶欣才进医疗站找沈卓。跟他说:“等会儿我帮幺妞提青草到牛棚那边,你去不去?”
沈卓听了,仔细看看她的表情,迟疑地问:“你去那里,干什么?”
叶欣看着他:“你就说你去不去吧,不去你就先回家做饭,我自己去。”
沈卓说:“去。正好去看看牛棚怎么搭的,学学经验。”
第140章 学了用
下工之前, 幺妞割够了一筐草,让记分员称过记了二个工分,正要跟以往那样拖去牛棚那边。
这时叶欣来接过了说:“你先回家做饭吧, 我帮你送一天。”
幺妞还有些犹豫, “不用了叶知青,谢谢你刚刚给我吃东西, 我现在又有力气了, 可以送过去。”
叶欣抓着筐, 笑着说道:“没关系的。你背妹妹好久了,肯定很累,先回家把妹妹放下来歇一会儿吧, 我很快就送好,绝对不耽误。你拿着镰刀先回去,我等会儿就把筐送你家去。”
幺妞也确实背着妹妹很累了, 见她坚持, 就谢过答应了, 先回家。
叶欣轻松地拎着一筐草,回头看了看医疗站门口,沈卓在锁门了。这会儿已经到了下工十分, 他们赶在队员们大批回来之前,往村子东头边上的牛棚方向走去。
沈卓接过了草筐, 低声跟她说:“咱们送了就回来。”
叶欣点点头,明白,“看一眼就回来。”
沈卓只当她是好奇心了。
她一向对许多事情抱有好奇心和探索欲, 但也是知道分寸的。
其实本地人对被下放的两人都感到好奇, 就算是身份敏感不敢接近,也会不经意走过, 观察观察,远远看两眼。上次发工资的时候,几个医生凑在一起,还私下谈论过,其他人知道李光耀给开过药送去,还问过具体,沈卓当时也听了的,知道一些情况。
不过那都是刚开始的时候了,现在过了一个月,大家已经差不多习惯了,好奇的人就少了。
此时被下放的人和队里人处在一种相安无事、互不打扰的状态。之前因为这事带来的些许不安,也过去了,大家又恢复了往常的日子。
沈卓觉得叶欣能忍到现在才去,已经很克制,陪她去一趟也无所谓。
到了那边,远远地就看到一个老旧的建筑,三面用泥砖建了半围墙,一面空空的只有木栏杆,泥砖砌了有柱子支撑,也有不少木头柱子,顶上是密实的稻草和麦秆,间或有一些瓦片,透着一股杂乱和简陋的感觉。这就是大队的牛棚了,占地面积不小,里面集中养了二十来头牛。
在整体的大牛棚边上,还有两个圆顶小凉棚样式的,顶上也是稻草覆盖,下面木头支撑。有时候特殊情况,如母牛生犊子了,需要分开出来,就先安置在这小凉棚里。
二十来头,有水牛也有黄牛,平时小孩子割草只是一点点,不够吃的。看牛的也要去打草,间或轮流地赶着牛到边上吃吃草,活动活动。东边也是山坡,没什么人,一处水坑正好给水牛洗洗澡。东坡这边算是默认的牛群活动场,割草的小孩子都知道要去别处的。
当然,以上这些也还是不够牛吃的,牛群最重要的食物来源是地里收割过后储存起来的稻草、玉米杆等等。
牛是认人的,如今骤然换了人不熟悉,还不能牵出去放,怕出意外。所以目前,两个老人和所有牛都在牛棚这边。
叶欣和沈卓走近的时候,就被发现了。
两个老人站在牛棚门口,谨慎而沉默地看着他们。
这一对年轻男女,女的手中拎着一个篮子,男的手中拎着一筐草,大约能猜到他们是来送草的。但以往并没有他们。这年纪的年轻人应该已经在地里上工了才对,只有力气弱的小孩子才做割草这种比较零碎的活。
何况,这两个小年轻样貌实在出众,看着一点儿也不像乡下人。倒像是刚从城里来的。
叶欣也仔细打量了一番他们,两个老人,瘦骨嶙峋,面色憔悴,非常非常地落魄。他们看过来的目光带着戒备。不过还是有些不同的,一个似乎愤懑不平,一个则是沧桑无奈。
其实能解。听说之前生了病,吃得不好睡得不好,现在也不知道痊愈了没,这么恶劣的条件,生活状态肯定很糟糕了。
走近了,叶欣开口:“我们帮幺妞来送今天割的草。就是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她背着妹妹干活的。”
两个老人都沉默地点头,想来对那个小女孩有印象。
叶欣一转身,借着身体的遮挡,从篮子里拿了五六个煮鸡蛋,扔进草筐中,翻了翻草,盖严实。
沈卓默默地看着,微微皱眉,但也没说话。
等她放好,就拎着筐上前,也不说话地递过去。
更年长、面容也更沧桑的金忠国看看这挺拔清俊的后生,目光有些惊异,被他奇怪地看了眼,才伸手接过了这一筐鲜嫩的春草,转身走进牛棚里倒。
另一个叫唐搏雅的,则站在原地还是冰冷戒备地审视着这对年轻男女。
沈卓一直皱着眉头,也没顾他的打量,就是站在原地等拿筐。叶欣更不在意,甚至左顾右盼,有些好奇地打量牛棚的环境。
不一会儿,金忠国倒好了拿着筐出来,交还给沈卓的时候,再看看他,还是忍不住开口了:“你是本地的队员?”老人声音沙哑,透着一股气虚。
沈卓虽对他的问话有些奇怪,但只是点点头,接过了筐。
转身正想叫叶欣回去,却发现她已经转到那两个小牛棚去了,只好走过去。
外面这两个小棚,这时都是拴着母牛,边上跟着牛犊子,这是今年春天刚刚产下的。小牛犊并不会乱走,只跟着母牛,还要吃奶的。
叶欣也不嫌弃味道难闻,围着两个小牛棚转了一圈,好奇地打量。母牛卧在地上,嘴巴嚼着干稻草,对她的打量并没有什么反应,耳朵一扇一扇的,赶着蚊虫。小牛没吃草,挨在妈妈身边,也好奇地看看她。
沈卓顺便看了看这两个牛棚的构造,都是很简单的四根柱子,还加了几根围栏,不过已经很陈旧了,看着很简陋。他心道,自家的肯定要比这个做得结实好看,而且会更干净。
他低声对叶欣说:“走了,回去。”
叶欣也满足好奇心了,就转身和他沿来时的方向回去了。
两个沧桑的老人见他们这么干脆地离开,松口气之余,心中还是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等他们走远了,两人小声说起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