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那伢子又来了,问有没有愿意去的,还给搬迁费。
周西爹生病了,没钱治病只能等死,跟伢子打听了钱有多少,一咬牙就同意了,就当自卖自身了。
没想到去了才发现,伢子没骗人,小管事虽然凶了点,可还教他们读书写字,这是他们活到这么大都不敢想的,不仅教识字,还给白粥喝,那可是白粥,白花花的大米,连朝廷赈灾怕是都没这么阔气。
这回周西死皮赖脸跟回来,是打算带乡亲们去享福。
不就是种地吗?难道比下海打鱼累?
“西仔,你怎么回来了?”
村口正在补渔网的大伯看到自己大侄子回来,有些不敢相信地揉了揉眼睛。
周西笑道:“大伯,我回来了。”
周大伯惊讶叫道:“人家不要你了?钱可都让你哥拿去给你爹买药了。”
这意思是被赶回来,钱也退不回了。
周西无语凝噎。
“大伯,能想好一点吗?”
他神神秘秘道:“大伯,我先回家,晚上再来你家跟你说一件好事。”
他们这边排外很严重,一个村子往往都是一个姓。
不大的渔村住着三十多户人家都姓周。
周西空着手往家里去,母亲正在院子里摘网,弟弟坐在盆子玩。
或许是听见脚步声,母亲抬起头,看是他,又低下了头。
然后抬起头才意识门口站着的是自己二儿子。
“西仔……”
母亲站起来,有些激动眼神里满是不可置信,“你这是回来了?”
周西笑着扶着母亲,“阿妈,我回来了,正巧有船回来,我便跟了回来。”
“那……还去吗?”
“要去的。都收人家银子了。”
他报喜不报忧道:“阿妈你是不知道那地方土地有多肥沃,一年都没什么风,不像咱们这边还有大风,那里女仔也水灵,东家管我们伙食,三餐都有白粥吃,在海边还能见到鱼吃。”
“吃喝不愁,说是种地,给的农具都好犀利,根本不累,这次我回来想带大家去享福,每个月还有钱哪,这种好事可不能便宜了别的衰人!”
母亲轻轻推了他一下,嗔怪道:“不许骂人。”
周西笑笑,然后问:“爹和大哥呢?”
母亲叹息,“今年衙门要收人丁税,每人一百四十文,咱家四人半两银子呢。”
周西忙问:“爹治病的银子没剩下?”
“剩了,不是还有旧债吗?”
她一脸轻松,“债还掉日子就好过了。”
“前几日伢子来说港口的船招人拉水,一天给十文钱,你爹和你哥去了,攒一攒这人丁费也够了。”
周西有些手足无措,他以为留了银子,家里日子会变好,没想到还是老样子。
他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让爹娘过上好日子。
晚间周家壮劳力都聚集在了周大伯家,有人纳闷问,“亚仔他爹,你喊我们来有啥事?”
周大伯笑呵呵道:“好事,好事。”
话刚落音他儿子跑进院子,“爹,西仔来了。”
“西仔?西仔回来了?”
不少人之前并不知道周西回来,一听他回来都很惊讶。
周西一进院子就向众位长辈问好。
有长辈问他在南洋怎么样?
也有问他怎么突然回来了。
周西笑着说了这半个月发生的事,一听他们白天种地,晚上还要认字读书,院子里立刻鸦雀无声。
“怎么还教人认字?”
有长辈不敢置信。
周西忙道:“是真的。”
然后说了商行那边的目的,“人家说去外面见到一样面孔的人怕忘记自己从哪来,教咱们认字是不要忘记咱们的根在哪里。”
辈分最大的三太爷含含糊糊道:“人家说得对,我有一兄弟跑出去后就再没回来,唉,怕是根都忘记在哪里了。”
“诸位长辈,西仔这次回来是想带大家共享富贵的,以前苦家里穷,出去干几年拿银子回来岂不是衣锦还乡?”
周大伯没想到侄子是想将村里人都带出去。
他摇摇头,“我就不去了,年纪大了故土难离,你将你哥哥们带去。”
周大伯明显看出几个儿子意动,趁着自己年轻还干得动,也不拦着了。
真要拦着,这个家怕是要散。
同样一幕发生在另外十多个村子里,等靖远号准备起航,这次十多个村子的青壮年出动。
周西和族兄满脸惊叹上了靖远号。
“开这样的船怕什么沙鱼?”
“没错,这么大的船,一网下去得打上来多少鱼。”
这个周西不知道,不过他知道上一回邓海送了不少咸鱼干给他们。
妇人舍不得榨油,黄豆都拿来种了,咸鱼干最后蒸了分给他们。
“肯定有很多鱼。”
周西的亲哥拉了他一下,“弟弟仔,你不是说上船就有人教认字吗?”
周西烦了,他哥这一路都问十几遍了。
“快了快了,等安排好住处就教了。”
第125章
激烈的运动结束, 宝音大汗淋漓趴在他身上。
皇帝抚摸着她的背,静静地回味着云雨后余韵。
两人紧紧贴着,汗水顺着他腰线滴落在黄色的床单上。
没打过多久, 他抬起她湿漉漉的额发,认真盯着她问:“这次我出去,你真不打算跟着?”
宝音微微抬起头, 双臂交叠放在他心口,下巴往上面一搭道:“你不是去巡视黄河河工,我跟着去像什么话?”
这次南巡目的之一是巡视黄河, 其次才是去江南稳定民心。
皇帝环住了她的腰, 微微喘息:“一想到我们要分离少说四五个月,我的心呐就没个着落。”
[咦, 嘴这么甜?]
宝音凑上去亲了一下, 笑呵呵道:“我给你提供几个画图的人才好不好?”
“你不是嫌弃靳辅送来的黄河图不好吗?这些人擅长几何学, 会立体画, 都是我亲自带出来的学生, 你带在身边,让他们勘测地形, 咱们做一幅准确的黄河图。”
[还都是旗人, 他肯定会放心。]
宝音在盛京有了庄子后收留了不少孤儿, 这些孩子平日里帮着养鸡养鸭, 还跟着她学习。
她来京城后也派上了大用场, 帮她带出了不少学生出来。
这些人才是她最信任的班底,有什么渠道还有比皇帝身边更好?
当然这些她没敢在心里露出分毫。
[黄河图就不该将黄河画在中间,完全没有科学性所言,工程图自然是以数学三维立体图为准。]
皇帝搂住人一翻身,“你呀, 果然是我的贤内助。”
***
皇帝南巡是早就做下的决定,本来应该等秋收之后国库有了银子。
但无奈人有个有钱老婆,将日本那还未拿到手的租界港口租借给她二十年,允许她的人在上面经商,从她手里换了二百万两银子。
有了这笔银子,皇帝开始准备南巡。
五月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他的计划。
……
风吹动了窗户发出阵阵响声,罗起信起身去关窗户,明明才正午,外面却是乌云密布。
进京的考生越来越多,京城大大小小的客栈都在涨价,罗起信觉得不划算,便搬出了客栈。
钟楼附近的一家客栈开业了,四方四正的三层楼房,每层有四十间,楼中间是个天井,每个房间都有窗户,采光还不错,关键是离书馆很近。
房间不大,租金也不贵,一个月也就五百文钱,里面床和桌椅都有,招租广告打到书馆时,不少学子跑去看房,一百多间屋子一日就抢走了大半。
罗起信去看了,比旁边的棺材房子要好上不少,房间内铺了木板,墙壁房顶都抹了白石膏,非常敞亮。
每层都有公共厕所,外面还有摆摊卖吃食的小贩,吃得也不贵,比住客栈划算多了。
罗起信是第一批住进来的,他住进来不久剩下的房间就被抢空了。
本来他是坐在桌边设计船舶土著,听见窗户被刮得咚咚作响,怕窗户上面的玻璃被震碎,才赶紧起身去关上窗户。
刚把窗户关了,他就看到天空乌云间闪过的闪电。
紧跟着是震耳欲聋的雷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