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发说明来意。
“哦,是借这收粮食机器。”
王德发一脸苦涩,“我这也是急得跟没头苍蝇一样,找不到人呐,这平谷县的人都去哪了?”
“还用问,肯定是跑密云县发财去了。”有人酸道。
密云县来了一位大财主,周围几个县都传遍了。
怎么这种好事没落在他们平谷县头上?他们平谷县都穷这么多年了,什么时候也能富裕一回?
几名官吏就着这个话题聊了起来,王德发有些急了,他可是急着借机器回去。
“差爷,这机器能外借吗?”
平谷县令摸着胡须道:”这个得问问人家机器的主人,我们也是花钱请来的,要不等官庄这边收完你去问问,明天再收半天差不多了。”
王德发大为惊喜,乘着驾马人换田的时候跑过来拉关系。
“给官田收上面有补贴,私人的话一亩地七十文,六十文要交上去,十文是我们的工钱。”
“给粮食成吗?”
“粮食我们也收。”
王德发松了一口气,换成粮食就是一亩地给十斤左右,这个价还能接受。
第二日上午,王德发在另一块官田等着了,有三台收割机先收完,王德发忙请去了自家地,留了一台继续收官田。
他家共有两百亩,已经收了四十多亩,这还是请人干的。
用上收割机速度就快了,节省了脱粒的活,这个在地里就脱粒了,他要做的就是找人跟着收割机收粮食。
一袋袋粮食往家运,他现在有了另一个幸福苦恼,就是晒粮食的地方不够。
王德发家的地并不是都连在一起,因为分散开,所以平谷县有不少人看见收割机忙碌。
有埋头在自家田里忙活的人酸道:“三台机器两台动不动坏了,还不如咱们收得快。”
几日后王德发结算了粮食看着收入仓的粮食一脸满足,给出去的那点粮食算什么,粮食重要的是落袋为安。
收割机在昌平州初步亮相就惊艳不少人,这收粮速度太快了,以前秋收累死累活半个月,谁能想到有朝一日半天就能将地里粮食给收了?
一打听密云县的钢铁厂有卖,不少财主去打听价格。
租机器不划算,还得排队等人家收完轮到自己,要是买一台不是想收多久就收多久?
自己家收完还能收费给庄子其他农户收,一年一年积少成多说不定机器钱都能挣回来!
皇庄周边的动静,皇庄的庄头自然是注意到了。
有些还跑去观摩了,有些上奏内务府,更多的事不关己。
机器好是好,对于他们来说用处不大,皇庄有佃户干活,活被机器干了,佃户干什么?白养活吗?
或许是这种高高的傲慢姿态,收割机现在民间普及起来。
“咦?”
宝音看着这个月下面送上来的月度报表。
水泥厂上个月后面十天发力营业额比同期翻了三倍。
月度报表下面是产能不够申请开分厂申请书。
“开倒是没问题。”
只是她很好奇这些水泥是怎么销售出去的,皇帝没回来,朝廷肯定不会主动修路,因为户部不会批这笔款。
不是朝廷修,这些宗室觉罗们是怎么发力的?
“老马!”
她将马必应唤来,吩咐他出去打听。
马必应隔天上午来汇报的消息。
“奴婢昨日跑了京城好几条大街,这些大街都没有动工的痕迹,后来奴婢去宣武门那块才有所发现。”
“耶稣会大教堂外面那块地已经铺上水泥,奴婢还看见庄亲王府的马车停在路边,庄亲王跟耶稣会不少传教士交情很深,不知是不是他说动了耶稣会传教士修路。”
“奴婢又去了报馆,蓝管事说宣武大街学正阳大街也弄了个社团,跟临街所有商铺征收修水渠费用,有几个铺子带头,蓝管事说背后有大户的影子。”
宝音点头,这就对上了,修水渠也是用水泥大户。
这借口用得倒是好,有了正阳大街修水渠的前车之鉴,宣武大街这边商户的抗拒心理也不是太强。
“我们也出一点,将咱们的排水管跟外面大街的对接上。”
车子营旁边的那个坑本来就不小,设计是按照商业广场来的,有钟楼、有银行、有图书馆还有百货楼,还预留了两排用来招商的门面房。
这么大的商业广场肯定要考虑排水问题,本来是打算修一条通往广安门外的排水渠,也就二里路,又不是修不起。
沿途又是庙又是寺说不定还能找这些财主分摊点。
没想到这边竟然主动动工了。
节省了一笔钱,她自然愿意大方。
马必应又继续说,“北城司也派人修地面,看样子怎么填补坑洼后铺水泥。”
整个京城最好的路大概就是皇宫门口那一块还有皇帝出京经常走的那几条。
因为每年都拨款修。
宣武大街跟正阳大街没得比,正阳大街每年祭祀天坛都要走,皇帝走之前都要铺黄土修路。
宣武大街没这个待遇,路面坑坑洼洼,哪怕北城司也好不到哪去,雨一下,门口一片泥泞,这是怎么都避免不了的。
北城司修大门不用说了肯定也是有人发力。
果然金钱的威力十足,有正大光明挣钱的机会,这些人动力也十足。
宝音沉思片刻,“吩咐下去,介绍客户卖出水泥算提成。”
第107章
安亲王府, 西路靠近花园的一个院子里,贾佳氏身边的嬷嬷拿着一个红封悄咪咪走了进来。
“还挺不少?”贾佳氏拆开红封看了里面十多块银元有些惊讶。
自从知道丈夫投钱给了水泥厂,贾佳氏就靠着夫人外交帮着介绍了不少生意。
满人是不善惊讶, 可不代表后院的妇人手里没铺子。
贾佳氏嫁进了亲王府,在一众汉军旗官夫人眼里还是挺有分量。
满人福晋只盯着手中的庄子,她们这些汉人夫人可是知道手里的铺子有多赚钱。
有些妇人手里的铺子都是祖上传下来的, 位置都极好,光是租出去每年就有不少收入。
贾佳氏本来想着自家投钱了,以后分家这个也是自己生意, 没想到自己介绍人去还有提成拿。
这可是私房钱, 都抵得上公中每月发的份例钱了。
何况积少成多也不是小数目,贾佳氏心中盘算着谁家手里还有铺子。
她丈夫不受宠, 未来也不知道能分多少财产, 她生的孩子多, 嫁妆肯定不够分, 她得为自己孩子多做考虑。
常宁刚一回府就被大管家告知今日水泥厂送来了分红。
“多少?”
大管家:“账房说送了五银元分红。”
这点银子肯定不被常宁看在眼里, 让他惊讶的是投出的银子这么快就见到了回报。
他给车行投了万两白银都没见水花,给水泥厂只投了五百两, 水泥厂的回报竟然这么快。
“还真让安亲王那个老东西说对了。”他啧啧一声不爽道。
要说常宁和安亲王不对付的理由也很简单, 安亲王之前欺负他哥。
他哥刚当皇帝那会儿还年幼, 被鳌拜欺压也没见安亲王这个宗室冒头, 后来他哥自己扳倒了鳌拜, 让安亲王去清洗鳌拜,他倒是毫不客气接手了鳌拜的一些势力。
常宁虽然不受他哥待见,可到底是亲兄弟,必要时候是一致对外的。
对于安亲王这个总是以宗室长辈自居的老头很不顺眼,觉得他老奸巨猾贼眉鼠眼。
这回他还悄咪咪搞事, 欺负到他嫂子头上,水泥厂赚钱是好事,他能分到钱不错,可安亲王那老头能分到的很多,他可是记得安亲王府投了五千两银子,是他的十倍!
常宁正生闷气,他身边的贴身太监张瑾淮举着一封请柬小跑进来。
“主子,北城庄子收到给您的一份请柬,怕耽误您的事,赶忙派人送来了。”
常宁一听是北城庄子立马接过来,那庄子只有少数人知道。
果然请柬是薛洋送来的。
“请我九月九日去墨家学院?”
“你可知道墨家学院在何处?”常宁转头问张瑾淮。
张瑾淮忙道:“奴婢这就去打听。”
他出去后很快就回来了。
“墨家学院在东便门外的鹿园,说是去年就被人买下,今年春日修了学院,因为是传授西洋机械知识,被贬低为匠人学院,许多人看不上,民间倒是很受欢迎。”
想到这跟墨家学院收贫民子弟有关,但凡当年有这么个能学一门手艺的地方,他也不至于进宫做太监。
百姓里想供出个寒门贵子不知有多难,绝大部分人不指望自己孩子出人头地,能学门手艺饿不死就够了。
墨家学院在主流教授四书五经的学院里被规划为不入流学院,但是在百姓眼里却是一个很不错的学院。
学费低,能学一门手艺,要是没钱上学还能做兼职自己赚取学费,这对百姓极具诱惑力。
春日招生还不多,到秋日来报名的一下翻了十倍!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外出登高赏景的人不少。
这日西边城门人流量很大,相比之下东边人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