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_分节阅读_第162节
小说作者:玄北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9 MB   上传时间:2025-02-09 18:23:28

  宝音是全程在状态外,自太皇太后回宫后,宫里孕妇有人接手,她心思都放在了外面。

  根本不知道自己成为宫里的热点话题,延祺宫的人倒是有所耳闻,但消息传播都是避着延祺宫的人,所以主仆消息难免滞后。

  等消息平息了,宝音才知道这件事。

  她知道还是从慈宁宫回来派人去打听,无端端被叫去慈宁宫肯定要知道因为什么事。

  等知道真相,她顿时无语。

  “我捞银子?”

  这口锅又黑又圆,她不背。

  宫务她可没有插手,虽然内务府变相归她管,但她可没有碰过银子,连让行宫的匠人干活都给了赏赐。

  说她借着宫务捞银子就是无稽之谈。

  关键是……

  “我都开银行了,还能看得上宫里这点银子?”

  好吧,这个时代的人并不知道银行意味着什么。

  她托着腮想,说到底还是她出手太大方惹来了一群红眼病。

  她很无语,之前不是带她们赚银子了吗?有些人不信她怪谁?

  九月是丰收的季节,今年雨水充足,靠近水边种植的水稻迎来丰收。

  丰收对于昌平各县是好事,但是今年昌平州州府却是一件头大的事。

  昌平州下面的密云县今年多了一个钢铁作坊,收铁矿石一事很快以密云县为中心向四周县传开。

  不知多少人带着干粮过来开凿矿石,有些更是全家一起上马。

  大量人口聚集密云县,给密云县带来了远超往日的繁荣。

  本来周围的县也没当一回事,人走了就走了,户籍还在本地,赋税也是交给本地,也减轻了本地县的粮食压力。

  只是没有料到走的这部分人在外面赚钱赚上了瘾,不想浪费时间回来秋收,直接让人带了钱回来请人。

  本来青壮劳力跑得差不多了,这上哪里去请人?

  误了粮食收成,完不成粮税征收说不定今年吏部评定得定个下等。

  这可不得了,若是连续得下等下次得发配到一个贫困县去。

  可密云县的钢铁厂背后有人,他们也不敢找上门,最后将难题丢给了昌平州府。

  昌平州府一听说这事也麻爪了,下面税收不上来他也得受到牵连怎么办?

  只好亲自去密云县商议下子,能不能停工十天,让人回去秋收。

  和丰还未离开密云县,钢铁厂还未上正轨,他得继续盯着。

  昌平州府的人请他去县衙一叙他是没有料到。

  密云县令在县衙后院宴客。

  酒过三巡后和丰总算是知道这次宴请他过来的目的。

  “缺人收粮食?”

  “这个好办,请人呐,去别的县城请啊。”

  昌平州府和气道:“今年请人怕是来不及,这秋收就这几日,若是错过了粮食怕是冻死在地里了。”

  光办路引就是麻烦事。

  别看这会儿秋高气爽,再过个十来天一场秋雨气温直线下降。

  和丰沉思片刻,“我们厂的火不能断。”

  炼钢就是这样,火常年不能断,不然铁料子就废掉了。

  “这样,我们厂最近新生产出一批收割机,下地实验后效果还行,不如试一试我们的机器?”

  钢铁厂肯定不能只做钢轨,不想办法找财路肯定会死掉。

  修轨道是个长期投钱工程,是个无底洞,若是不挣钱养活自己,钢铁厂根本活不下去。

  起先钢铁厂是想生产农具,菜刀之类,请示上面后,上面说不能跟民间争利,还指派了任务,让他们生产收割机。

  收割机是墨家学院研究出来的,需要靠马拉,马拉动车轮,车轮转动带着齿轮,齿轮带动收割机器将田里的粮食收割。

  墨家学院建校后开始研究,研究到一半遇见了难题,还是去宣武门的耶稣教堂请了洋人传教士才帮着解决掉难题。

  这边钢铁厂开始生产,那边皇庄的农学院就跟他们下了订单。

  收割机还没出现在市面上就先被兄弟单位给消化了。

  和丰想的法子就是先借用农学院订的这批收割机。

  每台收割机一天收个十亩地是没问题,昌平州山多地少,收割机完全可以补充人力不足。

  同时还能请墨家学院的师生跟着,看收割机可有改良空间。

  和丰提的机器,昌平州府的官吏都没见过,听得是半信半疑。

  酒足饭饱后,和丰请他们去看收割机如何工作。

  一群官吏骑马去了地头。

  平坦的田地里,一人站在马车上驱赶前方的两匹马向前走,随着马往前走,一个横躺的圆柱滚耙将地里的粮食压下,等滚耙子和后面的大铁箱子过去,地面上只剩下不到三尺高的根茎。

  马车也不是只进不出,左边还有个出口,不要的秸秆从这个出口倒出来整齐地躺在地上。

  昌平州的官吏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这个大铁疙瘩也太厉害了!”

  和丰更正道:“是收割机。”

  “不过这收割机也不是没有缺点,只能用在平地上,梯田和山地不能用,另外还需要马,牛的速度太慢了。”

  牛是牵着走,速度取决于牵牛的人,马训练得好想走多快就有多快。

  这在昌平州府通判看来全然不是问题,“马我们可以借,山地和梯田让人收,平地留给这收割机!”

  昌平知州跟着点头,“没错,趁着天气不错,赶紧收了。”

  收了税赶紧入粮库,今年的事就稳了,更不要说还在治下发现了这等利器,回头上奏朝廷也是他们的功绩!

  平谷县,经过康熙十八年的地震后,此地民生一直没恢复。

  今年开春,突然多了一批逃荒回来的人,县城内才算有些生气。

  这日河上多了几艘大船,大船运送了几架奇怪的铁箱子停在了岸口。

  纤夫卖力将船拉靠岸,岸边已经架起了一个巨大的滑轮组起重机。

  这个设备出现在京城后,迅速在京城周边传开,实在是用来卸载重物太方便了。

  在通州的码头出现后,很快成为不少码头的必备设施。

  对于商人来说节省时间就是节省金钱。

  此时绳索已经牢牢将铁箱子绑住,通过滑轮将铁箱子升起来,上方已经有人推动悬臂调整方向,悬臂转动后,铁箱子下方从水面变成了地面。

  绳索慢慢下降,没多久铁箱子就平稳停在地上。

  周围的人这才注意到这铁箱子下面有四个轮子,忽视多出来的奇怪东西,这个箱子跟马车厢没区别。

  悬臂调转方向卸另一个铁箱子了,这边有人牵着两匹马过来,马拉动铁箱离开港口。

  没多久这些铁箱子被卸完,船离开码头,下一艘货船靠岸,这个插曲被码头忙碌的人抛之脑后。

  直到隔日,码头这边人才知道那些铁箱子是做何用。

  “王财主家今年请短工种了不少地,前几日请不到人,都急上火了,听说刘家湾用机关收粮食非常快,直接领着家丁去请了。”

  “好像是县衙请的,收官田的粮食呢,今年出来做短工的人太少了,请不到人,官府也找不到人,我有个亲戚就住在那边庄子,说那机关很厉害,欻欻欻几下就将一整块地给收拾干净了。”

  “老刘,你家地不是还没收吗?要不去问问?”

  路边走过的一个老头摆摆手,“我家就那十来亩地用不着,一家人干几天就完事了。”

  “别问老刘,你又不是不知道他是铁公鸡一毛不拔,他连出钱请短工都舍不得。”

  这人哈哈笑了一声继续道:“老刘,秋收多累,我记得你去年不是腰累出了问题,怎么今年还是苦干?”

  “还不如花点钱请那个机关帮你收,听说一天能收十亩地,你说你省这点钱做什么?别把一家老小累出病来。”

  老头板着脸没有理他。

  家里就十多亩地,人口还多,交完税剩下的不多了,哪里还有钱雇人,更不要说请这不知道要花多少钱的机关了。

  他又不是王财主家大业大不在乎这点钱。

  王德发骑着驴子往刘家湾跑,他的家丁跟在驴后面跑,这一队人马挺显眼。

  刘家湾官田,一群官吏站在田头盯着收割机收粮食。

  官田的粮食可是关系衙门上下的收入,平谷县这地方穷,没什么大油水,前几年那场大地震连像样点的土财主都迁走了,人口至今未缓过来。

  人少收不到丁税,衙门都指望官田产出吃饭,今年春日回来不少开荒的人,衙门大喜,当即招了不少人帮着开垦官田。

  眼看着地里粮食能收了,谁能想到找不到人收了,总不能他们这些老爷下地收粮吧。

  这难题自然报到上面去,谁能想到这才过去两天,上面就借了几台机器出来。

  “花了请短工的钱划算。”

  借机器收粮食是要给钱的,这钱按亩来算,一亩地六十文。

  请短工一日也是三十文,两名短工一日也能收一亩地。

  但是账不是这样算,这机器一日收十亩,四台一天收四十亩,短工还要提供吃住,请的人多花费也多,管理也有难度。

  “几位差爷好。”

  王德发下了驴子小跑过来。

  平谷县官吏回头见他,笑着跟他打招呼。

  平谷县富人不多,王德发也是在县衙挂名号的人,平日里也经常来玩。

  “王员外这般着急忙慌地作何?”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32页  当前第1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2/53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贵妃吐槽日常(清穿)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