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史一摸有二两重,顺势收下了。
今日活虽然多,可每个来办事的都给了好处费,累积在一起也不是小数目。
这也是典史脸色虽然不好,还是态度温和的原因。
衙门办事收钱很正常,前朝开始衙门皂吏干活朝廷是不发钱的,发的那点米禄还不够养活一家人。
怎么办,当然是从来衙门办事的百姓手里刮油水。
几百年下来已经是一种常态,典史也没觉得哪里不对。
回去的路上,王氏不断向她贺喜。
“新律出来那天我家老头子就领着我家老大老二还有四五个侄子跑去大妞前面那一家将嫁妆搬回来了。”
“那一家可真不要脸,竟然还想占着大妞的嫁妆不还,亏还是个读书人家!”
“也是去得早,再晚一年嫁妆就被花光了,你是不知道,我给大妞陪嫁的那套银冠最后在那家新娶的媳妇房里找到的,这是把大妞的嫁妆当他们自己的了!”
王氏的女儿前年被休回家,理由是未生出孩子。
“我呸,我家大妞嫁过去那王八犊子就总去书院读书,几个月也不见回来一次,能生出孩子还真是见鬼了!”
“后来攀上高枝了,就休了我家大妞,想什么好事?”
“今天一早我家老头子带上儿子侄子去书院找人了,嫁妆是拿回来了,花在那鳖孙身上的银钱可没拿回来,还有他那一身衣服都是大妞出钱置办,拿回来便宜乞丐都不便宜他!”
王氏越说越高兴。
张月娥也向她道喜。
王氏说着又犯愁,“大妞那个不争气的丫头钻进了死胡同里,人安静了很多,也消瘦了很多,早知道就不依着她找个读书人,读书人负心人最多。”
张月娥停下脚步道:“嫂子,大妞年纪不大,也才十七岁,她也识字,要不您送她去学堂读书?”
“我们商行准备在城外开几家学院,也有专门收女学生的学堂,大妞是见识少被一下框住了,等懂的理多了,就明白过来了。”
王氏惊讶,“还有专门收女学生的学堂,我怎么没听说过。”
张月娥笑了笑:“我也是才听到消息,店里管事特意通知我们,说家里有孩子的可以送去学堂,作为员工孩子学费可以减半,正好我打算将胜楠送去,大妞要是愿意去,俩孩子正好做伴……”
第76章
“去城外啊。”
王氏有些犹豫, 这年头拍花子多,她如何放心女儿去城外上学?
张月娥想了想道:“王嫂子,我也不瞒你, 城外的学院还在计划中,动工得四五月化冻之后,现在上学的地方安排在了我们百货铺后面那条胡同, 旁边有会馆,安全问题应该能得到保证。”
“我家胜楠早上会和我一起出门,下学我让她在学堂留一会儿等我下班去接她, 您这边要是不放心, 等下学也能去接人。”
王氏心动了,她现在只想找个法子让女儿走出来, 别把人给活活憋死了。
这世上有拿女儿不当一回事的人, 也有真心疼爱女儿的人家。
回到家王氏看着关在房间里的女儿叹了口气, 她给炉子换了煤球开始做起了晚饭。
没多大一会儿外面传出热闹声音, 很快大门被人推开, 王氏看见丈夫儿子们一脸兴奋走进来。
“娘,您今儿是没看见那鳖孙子的脸色, 整个学堂的人都跑出来看热闹, 这回他的脸是丢大了。”
王氏闻言问道:“衣服拿回来了吗?”
“要回来了, 那不要脸的孙子现在穿的那一身衣服都是妹妹出钱给置办的, 都穿旧了, 我们直接当场将衣服扒了,卖给那家贫的学子,也没要多,一套十文钱。”
十文钱连棉袄里的棉花都凑不齐。
“最后还是那山长出面才放过他。”
“我看那山长好像后悔将侄女嫁给他了,呸, 一群子衣冠禽兽。”
两个儿子一口一句骂起来。
王氏打断,“行了,都太冷了,进屋再说。”
晚餐时,王氏将女儿喊出来,大妞脸色发黄,一脸菜色。
王氏拿了一块饼,不经意开口,“隔壁张娘子说他们商行要开一家学堂,专门收女子的学堂,张娘子问我要不要送大妞过去,我看大妞在家闲着也无事,要不去学一门手艺。”
王氏的丈夫咬着饼的动作停住,他眼里满是惊讶,“还有专门收女子的学堂?”
“都教什么?”
“说是先学一年字,再学两年手艺,什么手艺现在还不知,张娘子想让女儿学医术,未来有个头疼感冒的证据也能治。”
“还有这种好事?”二儿子凑过来眼巴巴道,“有没有教男子学手艺的?”
现今社会学手艺可是一件难事,首先要给人家使唤两年,学艺一年,出师后要帮人家白干七年,后面还得每月将赚到的钱要分成上交。
要是这天下真有一个可以花钱学手艺的地方,恐怕得挤破脑袋也要进去。
“有,不过张娘子只有一个女子学堂的推荐名额,等回头带你妹妹去的时候再帮你打听。”
王氏又扭过头去问丈夫意见,“当家的你觉得怎么样?”
她丈夫嚼着饼看向了大妞,“大妞你想不想去,想去爹砸锅卖铁也送你去。”
一直没说话的大妞缓缓点头,“爹,我想去。”
王氏一脸高兴,“想去就好,我等会儿就去问问张娘子,看哪天有时间一块去报名!”
张月娥刚和女儿吃了晚饭,几日不在家,家里难免有些乱,她和女儿吃完饭开始打扫屋子。
没多久外面就传来了敲门声。
张胜楠去开门,外面正站着王氏和她的女儿大妞。
“妞妞姐。”
张胜楠叫了一声,然后扭头冲屋里喊,“娘,王婶子和妞妞姐来了。”
张月娥从里间出来,张胜楠已经将两人请进来。
王氏从口袋里掏了一把糖塞了过去,然后道:“胜楠你带着大妞进屋玩去,我跟你娘说说话。”
“好咧。”
很快院子里只剩下两个大人,王氏说起了过来的目的。
“报名就这几日,开学是二月十三,到时带着户贴和钱去就行了,一学期学费是四十文,吃饭要从家里带粮食过去。”
“这么便宜?”
要知道附近开蒙的学堂一年也得二两银子,四十文对于学手艺来说太便宜了。
“是,我们商行自己办的,主要是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
王氏又问了许多,有些张月娥知道自己就说了,有些她也不知道便推说不清楚。
“这样我告诉你报名地点在哪里,明日你带大妞去问问。”
“我也打算明天中午去给我家胜楠报名,她这个年龄一个人留在家里我也不放心。”
王氏干脆说,“那我明日中午去百货铺去找你,我们一起去。”
没个熟人陪着,她心里没个着落。
百货铺她又不是没去过,口袋里那把糖果就是特意去百货铺买的,这糖如今可是畅销货,到货没多久就卖光了。
也幸亏她有张月娥这个好邻居,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排队去买。
第二日中午,百货铺到了午休时间,客人减少,张月娥看到窗户外等待的人,便跟隔壁货架的凌婶打了个招呼,让对方帮忙看一下。
走出去后,女儿张胜楠先热情过来抱住她手臂,“娘。”
张月娥先跟王氏打了一声招呼,“多谢嫂子将胜楠带过来。”
“谢什么谢,顺手的事,要说谢也该是我谢你。”
张月娥笑了笑,又看看王氏身边的大妞,大妞或许是很久没有出门,整个人有点唯唯诺诺。
“大妞出门了,走,我带你们去报名。”
她领着几人往南边走,在第一个路口时进了胡同。
“这学堂原本是一处蒙学堂,年前被另一家抢走了学生,那夫子便不开了,我们上面的管事将这处地方租下来,不算大,先凑合用,等开学后,你们拿粮食过来换粮票,中午就在学堂吃。”
大约走了十来分钟,穿过了三个胡同后总算是到了一处宅院门外。
这地方很安静,隔壁竟然还是一座小寺庙。
门是敞开着,张月娥领着几人进了屋,影壁旁边放了张长桌子,此时一少年模样的人坐在长桌上正翻开桌上的书。
王氏立刻警惕起来,“不是说只收女子的学堂吗?”
张月娥也很惊讶,走上前问,“这里是女子学堂吗?”
少年抬头,忙站起身,“是是,我是过来帮忙的,新老师还未调来。是来报名对吧,我帮你们登记。”
张月娥又问,“女子学堂的夫子是女夫子吗?”
少年点头,“新生是女夫子,等二年级选择专业,可能会是男夫子。专业就是手艺,一些手艺好的师傅是男子,但是请放心,我们会有女夫子随堂。”
王氏这才放下心来,她也不是傻子,当然知道某些行业只有男人,比如学习医术,想找个女老师比登天还难,难道就因为老师是男的就不学了?”
她去看病的大夫也是男的,会因为大夫是男的就不看了吗?
肯定不会。
好在第一年是女夫子,她稍放下心来。
张月娥见状干脆将战场让出来,王氏揪住少年问了不少问题,直接把人都给问晕了。
等报完名,王氏领着女儿高高兴兴往回走。
“张娘子,我记得你们百货铺不是有许多背包吗?”
张月娥点头,“是,有牛皮和兔皮羊皮的背包,很受周围一些会馆学子喜爱。”
王氏高兴道:“往后大妞也是读书人了,我得给她买一个用来装书。”
她们今日报名,还领了五本书回家,这钱花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