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 此时此刻,谁也顾不上厂长的那点儿小腹诽,甚至连厂长自己, 都迫不及待地问:“考得怎么样啊?”
1977年没有高考成绩查分这一说,成绩是直接发到各家报考单位, 故而, 纺织总厂才能截这个胡,抢在革委会领导面前露脸。
偏偏团委书记促狭, 只笑嘻嘻地说:“是喜报!”
三厂厂长要暴走:“喜报,喜到什么程度啊?”
“全厂报名参加高考共计6732人, 共有2874人通过预考,通过率高达42.7%!是全市预考通过率的1.6倍!”
在场的纺织厂领导沸腾了,革委会领导们也纷纷点头。
不错, 很不错, 非常能拿得出手的成绩了。
但纺织三厂厂长忍无可忍,直接跳了起来:“我们三厂, 我问我们三厂!”
众人爆发出哄笑声。
团委书记好想翻白眼啊,但当着省市革委会领导的面,他也只能捏着鼻子回答:“三厂2743人报考,1838人通过预考,通过率为67% 。”
现场瞬间沸腾了。
全市预考通过率是26%,三厂的成绩是它的2.6倍啊!
三厂厂长忍不住得意,还故作谦虚:“这些年轻人啊,一个个, 还以为他们个个都能考过呢。”
“行了吧你!”总厂厂长看不下去他丑陋的嘴脸,没好气道,“嘴巴都挂到耳朵上了。”
现场爆发出一阵哄笑。
省革委会的领导正面给出了肯定:“看来我们纺织厂的这个工人夜校, 是真正办到了实处,办出了成绩!我们纺织厂的女同志,是真正的巾帼不让须眉,妇女也顶半边天!”
薛琴被推到了领导跟前,全凭着她身为青年干部的本能,条件反射式地,脱口而出:“都是靠领导的关怀,和我们广大职工的支持。”
革委会主任哈哈大笑:“我们薛同志跟叶同志也参加高考了吧,赶紧去看榜吧,我看魂都飞了。”
现场又是一阵大笑声。
叶菁菁跟薛琴如蒙大赦,赶紧拔脚就走。
尤其是薛琴,都走成顺拐了。要不是叶菁菁眼明手快拉了她一把,她能够直接走到花坛里头去。
后面爆发出的笑声直冲云霄。
可两个姑娘,谁也顾不上自己在领导面前丢了脸,都迫不及待地跑去看榜单。
纺织三厂操场前面的报栏,原本贴着《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的位置,全都贴上了大红的喜报榜单。
工人们围着报栏拼命地往前挤,都希望能赶紧在上面看到自己的名字。
叶菁菁一见这架势都麻了,立刻大声吆喝:“全都在原地不许动!前面的同志从第一个开始报名字,喊到名字的都到我这边来排队。”
再这么挤下去的话,挤成踩踏事件,还没走上正儿八经的高考考场,那就得先去医院报到了。
更惨的,说不定连医院都不用进,直接拖去火葬场了。
当学生的人天然畏惧老师,叶菁菁这个小老师威望很高,她一声吆喝,站在最前面的王凤珍立刻扯着嗓子开始报名单。
人群逐渐分流,每一个上榜的人都欢天喜地,每一个等待自己名字出现的人都忐忑不安。
随着王凤珍从一个布告栏走向另一个布告栏,留在原地的人越来越紧张。
等到方萍接替了嗓子都哑了的王凤珍,把最后两张大红纸上的名字也念完了,留在原地的人都慌了。
他们急着往前面跑,希冀奇迹出现,只是自己的名字被漏报了而已。
薛琴也迫不及待地挤上去,眼睛睁得大大的,在一行行名字间寻找自己的名字。
叶菁菁在心里叹了口气,她很肯定,自己没听见薛琴的名字。这么站着瞅过去,也没有。
他们这批在工人夜校建起来前,就跟着叶菁菁开始学习的职工,就薛琴没通过预考。
原本欢笑的幸运儿们,都不由自主地放低了声音。还有人悄咪咪地往后退,想要散开。
刚好这时候早班的午休铃敲响了,还在上班的工人都赶去食堂吃午饭。
朱向东看到这么多人伸长脖子看布告栏,好奇了一句:“看什么呢?”
“预考成绩出来了。”
“哦。”他肉眼可见地懒散下来,漫不经心地调侃,“你们还真当真啊?不过是陪太子读书罢了。”
他伸手往前一指,“像这样的,薛书记必须得是国家需要的人才。你们啊,算了吧,除非上面吃饱肉了,心情好,再赏你们口汤。”
他这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沉默了。
朱向东冷笑:“你们还不信?以为你们考多少分就多少分了?试卷改出多少分,你们能看得到?录分的时候随便改了,你们又能怎么办?”
11月底的寒风真冷啊,哪怕大中午的,吹在人身上,也让人忍不住打个哆嗦。
静,落针可闻的静,风吹落叶发出“沙沙”声的静。
静得朱向东都莫名其妙:“哎,你们怎么都不讲话啊?叶菁菁——”
叶菁菁捂住了脸。
果不其然,她没捂住的耳朵听到了清晰的怒吼:“朱向东!我杀了你!”
哎哎哎,叶菁菁赶紧放下捂脸的手,冲上去拦着:“薛琴薛琴,咱有话好好说,松手啊,掐死人是要枪毙的。”
结果被拉开的薛琴,“哇”的一声哭出来了。
朱向东咳得死去活来,气急败坏:“你还有脸哭?敢做不敢当啊,想杀人灭口呢!”
“你闭嘴吧!”旁边人终于忍无可忍,“薛琴没考过。”
啊?
朱向东傻了,就凭薛琴家的能耐,纺织三厂哪怕只有一个人过,那也必须得是薛琴。
板上钉钉的事情,黄了,薛琴哭得天昏地暗。
后面有人问:“怎么了,这是?”
前面的人随口应道:“薛琴没考过。”
她再一回头,失声喊道:“厂长!”
不仅仅是纺织三厂厂长,总厂的领导,革委会的领导,知青办的领导,浩浩荡荡的领导团全来了。
薛琴也意识到领导们跟过来了,她更知道这个时候她不应该沉浸在悲伤中。
纺织三厂的学员们考得这么好,作为夜校负责人,她要笑,欢快地笑,鼓舞人心地笑。
而不是哭得气都喘不过来。
只是——
她不过是个21岁的姑娘,从小娇养长大的姑娘,没挨过社会毒打的姑娘。
预考被刷,是她经历的,真正意义上的,人生第一次挫败。
她怎么能忍住哭泣不甘和心中隐隐的怨怼,对幸运儿们说出恭喜的话?
她甚至忍不住想,为什么今年要高考呢?跟往常一样推荐上大学不就没事儿了吗?
叶菁菁看她都哭软了,赶紧站出来打圆场。
她冲着考生们大喊:“同志们,让我们感谢小薛书记,感谢她为我们工人夜校付出的心血。”
“为了保证大家能安心学习,薛书记绞尽脑汁呕心沥血,给我们找优秀的老师,安排安静的教室,及时提供油印好的讲义。”
“在大家埋头学习的时候,她四处奔波。她舍己为人,她牺牲小我完全大我,她放弃了自己的复习时间,就是为了保证,我们夜校的每一个人,包括通过广播学习的学员们,能够以最好的姿态,最饱满的精神,走进考场!”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小薛书记为我们作出的奉献和牺牲!”
纺织三厂的职工们集体鼓起掌来。
人人心里都有杆秤。
薛琴的确是干部子弟,好像“非我族类”。
但她为夜校做的事情,大家都看在眼里。
他们工人夜校能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军功章上,薛琴起码得占一半的功劳。
大家拼命地鼓掌,还有人扯着嗓子喊:“薛书记今年不行等下一年,红军不怕远征难,八年抗战咱们都能胜利呢!”
啊呸!哪儿来的缺德鬼。
还八年抗战呢,就不能嘴里说点好的。
薛琴总算止住了哭声。
她理智战胜了情感,终于抽抽噎噎地做出了高姿态:“我不后悔,你们考得好我就心满意足了。”
不能再说了,她已经尽力了,再说她又要哭了。
“大家加油,争取在复试也考出好成绩。”
然后她拼命地挤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脸。
瞧得大家伙儿都觉得好笑又可怜,感觉她下一秒钟就能“哇”的再哭出来。
省革委会的领导作为在场最大的干部,主动站出来接过薛琴的话:“你们小薛书记说的没错,大家预考考得好,复试要更上一层楼,争取放出卫星来!”
工人们拼命地鼓掌。
领导还有其他工作安排,说完鼓励大家的话以后,就走了。
临走之前,革委会主任还特地对着厂长他们,夸奖了薛琴:“你们纺织厂在年轻干部的队伍培养上,做得很不错呀。”
有这一句话,等到领导们都走了,叶菁菁也能直接招呼薛琴干活了。
“好了,咱们再细化一下接下来的工作。”
听听,这是人话吗?
薛琴瞪大眼睛,猫猫委屈,泪盈于睫。
她好歹才遭受了人生的重大打击。
叶菁菁哪有那么柔软的心啊,直接强行把她拎出来。
“行啦!你是有事业的人,事业蒸蒸日上的人,你不用拿高考当救命稻草。你现在的事业发展,已经胜过很多大学毕业生了。”
“你手上有工作成绩,省里市里的领导又认可你。后面厂里不重点培养你,培养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