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北宋当权臣_分节阅读_第450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79 MB   上传时间:2025-01-31 09:43:54

  如今西夏被灭,再去那边经商就在大宋境内转,要走的程序比跨国经商容易得多。

  更重要的是,河西四州拿回来了。

  今後去西域不用走海路也不用绕到青唐,直接走河西就能和西域商人做交易,大宋朝廷和掉进钱眼里的西夏朝廷不一样,就算沿途收税也不会太过分,不至于让他们冒死走南闯北还赚不到钱。

  辽国是派重兵占了沙州,但是大宋的军队也不是吃干饭的,西军刚打完西夏士气正高昂,党项铁鹞子已是他们的手下败将,契丹铁林军迟早也能被他们拿下。

  不过这次打退契丹大军的不是大宋的将士,而是先前被李元昊夺走家园赶到更西边流浪的甘州回鹘。

  回鹘人早先和大宋关系不错,或者说,西域各国和大宋关系都不错。

  服个软纳个贡可以得到比贡品更多的赏赐,这种血赚的生意西域各国都不会错过。

  後来李元昊横扫河西,甘州回鹘各部落散到聚不起来,即便大宋私底下一直在扶持也扶持起来,回鹘人被李元昊打怕了,根本不敢再和李元昊的大军对上。

  直到李元昊身亡,回鹘各部才松了口气儿。

  西夏压的他们喘不过气儿,好不容易汉人将西夏灭了还允诺让他们回故地生活结果契丹人又来横插一脚,真当他们回鹘人好欺负?

  回鹘各部看上去好欺负,各部首领真要铆足了劲儿和契丹人过不去,以辽国目前的情况还真没法加派兵力去镇压。

  河西的甘州回鹘是回鹘人,高昌的西州回鹘也是回鹘人,站在西北往西看,大大小小的部落或多或少都和回鹘有点关系。

  辽国的人口兵马集中在燕云十六州和相邻的北方地区,沙州离的太远,契丹人也没法时刻将远在千里之外的城池攥在手心。

  河西、关西两路的官员配置不断调整,边关外患多,两路官员以武将为主,对武将有偏见的文臣一个都不能往那儿送。

  朝廷冗官是问题大问题,一直坐冷板凳的官员实在想当官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能耐得住性子去新收复的地盘干三年,之後回京便能优先选用。

  要是人手还不够,那就只能开恩科选人了。

  科举包括文举和武举,恩科当然也可以转为武举开。

  官家和两府相公琢磨了好些天,最终决定从冗余官员中挑选可堪大任者派往关西、河西二路,朝廷正好趁这三年来将繁杂重复的衙门机构清减一遍。

  衙门叠床架屋,再这麽下去就算国库能撑住也不行。

  一件事情由一个衙门来干,最多加个监管的衙门,不能三四个衙门的官儿都管同一件事,弄得催进度都不知道到底该去哪儿催。

  就在这时,在“许愿机”面前许过愿的小小苏大人入职了三司衙门。

  苏景殊:???

  苏景殊:……

  他已经不是刚回京时的他,现在的他一点都不好骗。

  早说朝廷要裁撤三司他肯定不说想去三司衙门,就算当三司使时的韩相公是他的偶像也不行。

  偶像诚可贵,前途价更高。

  他选有前途的衙门。

  还好他去的是三司户部,裁撤三司後承担全国财政工作的户部,不然他真要觉得相公们嫌他话太多要送他坐冷板凳。

  三司户部判官,看官职不起眼,论职权却是实打实的重臣。

  纵观整个朝堂,宰相、两府、两制、三司副使,再下面就是三司判官。

  和之前当过的机宜文字差不多,看着不起眼实际上权力都很大。

  还有就是,忙。

  一进衙门就脚不沾地的那种忙。

  秋税八月开征,苏景殊七月底进户部,整个户部都知道他在京兆府时在转运司待的时间比在安抚司多,就给他留两三天时间熟悉工作,进了八月立刻把他当熟练工用。

  秋税八月开征十一月结束,收完秋税进入腊月是年底的审计核算时间,累死累活忙到过年休息几天,进入二月後又开始征收春税,春税收完进入六月,没歇几天又到了收秋税的时间。

  如此一年又一年,压根没有喘气儿的时间。

  难怪朝廷三司使换的那麽频繁,这种工作强度谁敢连任?

  三年又三年,连任下去怕是得猝死任上。

  苏大人後怕的拍拍胸口,还好他只是个户部判官,上头还有户部副使和三司使撑着,现在哭有点早,等三司真的裁撤再哭也不迟。

  户部的工作说难也不难,就是繁琐费脑子,查账的时候还要防备有坏心思的人故意送有问题的账本来糊弄朝廷。

  户部的同僚说这几年的情况还算好的,以前的三司那才叫乱,贪官们手段通天,一个不注意国库的银子就没了。

  当然,三司官员监守自盗的也不罕见。

  朝廷这几年流放的大贪官近三位数,其中有一多半都在三司干过。

  如今的三司和以前不一样,想搞钱不要到这儿来,在别处或许能悄默默捞点儿好处,三司衙门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敢动弹就有人敢弹劾。

  老老实实安分守己就好,目光放长远些,不要只看到眼前的钱,还要看到远处的大好前途。

  苏大人听着同僚们不着痕迹的劝告,选择用行动来证明他不是贪官。

  虽然总有贪官拿他当自己人,但是官家可以作证,他比隔壁包大人都清白,信不过他总信得过官家和包大人吧。

  苏景殊的官职发生变动,隔壁包大人的差事也变了,他回京没几天包大人便升任枢密副使,如今的权知开封府事是吕公着吕大人。

  虽然知道官员任满三年便会调任,即便连任也不会连着好几任都在同一个职位,开封府换了一把手还是有种怪怪的感觉。

  一定是包青天的开封府尹太深入人心,不是他的问题。

  包大人升任枢密副使,开封府铁三角的另外两位自然跟着他升迁,张龙赵虎王朝马汉也从开封府府衙转战枢密院,短短几天时间府衙便变成吕大人的风格,不只苏景殊不习惯,京城的百姓也不习惯。

  嗯,依旧不是他的问题。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便到穿冬衣的季节,朝廷放出消息,明春开恩科取士,这次主要选文武双全的青年才俊。

  文武双全,侧重点在武,朝中那些等着下一届武举的武将都打起精神催促自家小辈上进。

  错过这个村儿就没这个店儿,官家既然开恩科就说明这一届选出来的武进士肯定能收到重用,这样的前程比在战场上拼死拼活来的更稳妥。

  战场上拼杀出来的武将知道打仗的凶险,如果能安安稳稳升迁他们肯定想为自家孩子选条更安稳的路,即便武进士考出来也免不得要上战场,至少在论功行赏的时候有功名比什麽都没有强。

  武将家的小辈们都逃不掉被压着读书的命运,小姚同学自然也别想逃。

  他们家老师没空教,他们家老师的爹每天都有空。

  小小苏对他爹的教学能力很有信心,能教出来仨儿子就能教出来更多的小辈,教就完事儿了。

  反正他从啓蒙到进太学之前都是跟着老爹学,把小姚托付给老爹也不怕那臭小子学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都是他们苏家的教学体系,跟他学还是跟他爹学没区别。

  姚古:QAQ~

  小姚同学在他们家老师跟前敢插科打诨,在老师的爹面前连大声说话都不敢,只能努力沉下心学习,争取在明年春天的恩科中给他们家老师长长脸。

  学习要劳逸结合,衙门里的官一旬休一天,姚古也是一旬休一天。

  白五爷回京後还是在六扇门任职,不过京城六扇门比西北六扇门清闲的多,时隔好几年他终于又过上点了卯就能到处遛弯的清闲日子。

  看的小姚同学羡慕不已。

  可惜他的武学都是跟他爹学的,军中套路和江湖套路截然不同,不然他也想去六扇门混日子。

  白五爷对小年轻的想法很不满意,能在六扇门清闲的只有他一个,其他人都麻溜儿的去干活。

  姚古:……

  这可怕的世道哦,真是不给偷懒的人留活路。

  算了算了,他勤劳。

  路口处,展昭朝结伴出门的俩人挥手,“这里。”

  白玉堂和姚古加快脚步,他们今天和几位相熟的将领约着踢蹴鞠,江湖队和军队比,看看哪边更厉害。

  江湖人觉得江湖功夫飞檐走壁更厉害,军中将领觉得军中功夫大开大合不讲花里胡哨只要命更厉害,两边谁都说服不了谁,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蹴鞠比赛。

  毕竟不能真的比杀人。

第266章

  *

  异姓王镇守边疆风险太大,狄青回京後就没打算再回西北,官家也不会让他再去镇守西陲。

  但是也没让他闲着。

  毕竟狄将军除了军中职位外还是当朝枢密使,身为枢密使怎麽能不干活?

  升级为狄王爷的狄元帅不回西北,回京接受封赏的西军将士大多也调到京师禁军之中,不管怎麽说,在京城肯定比留在西北有前途。

  京师禁军的待遇是全大宋最好的,天子脚下的粮饷赏赐也不像地方军那样容易克扣。

  大概。

  将士们为大宋出生入死,调入京师禁军也不是从此远离战场解甲归田,京师禁军是块砖,哪儿有战事就往哪儿搬。

  将兵法在持续改进,地方军的战斗力迅速提升,京师禁军却有种要走下坡路的趋势,朝廷不能放任京师禁军战斗力下滑,正好趁这次机会让西军将领回来训京师的兵。

  禁军上四军驻守京师,大宋禁军马军为四百人,步军五百人为一指挥,天武、捧日、龙卫、神卫四军每军二十个指挥,骁骑军、云骑军、拱圣军、龙猛军和龙骑军五军的兵力都是十个指挥。

  殿前司、步军司分别下辖有一个虎翼军,虎翼军同样时二十指挥的兵力,还有虎翼水军和宣武军,分别都是十五指挥的兵力。

  除此之外还有神勇、广勇、飞山、床子弩等各种编号的军队,还有殿前诸司和街道司下属的军队,零零散散得有上百个指挥。

  守内虚外的国策不会变,只看军队数量,地方军无论如何也比不上京师。

  只是光数量上占优势还不够,两万人打二十万还打赢了的战例不是没有,战斗力上不去兵丁数量再多也没用。

  将兵法的推行一直由蔡挺负责,京师和地方编制不同,也不是所有军队都要设将。

  三千人以下的将只设正将,三千人以上的将设正、副将,京师兵力太多,目前只将需要外出作战的主力军重新编排,其他负责仪仗、巡逻以及杂役的兵马暂时不用动,等回头能分出精力了再说。

  西夏已灭,三国纷争变成两国对峙,宋辽之间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肯定要出现裂痕,现在只看是辽国先忍不住还是大宋先下手为强。

  而且辽国和西夏不一样,虽然西夏朝堂仿照大宋设置了各种衙门机构,但是党项部落势力强大,学也学的不伦不类,辽国却是汉化已久,朝堂的稳定程度西夏拍马莫及。

  前些年宋辽对峙,党项人忽然造反打了大宋一个措手不及。

  如今西夏已灭,同样是宋辽对峙,大宋这边没那麽大的压力,辽国却有女真人造反为患。

  风水轮流转,也该辽国来体验体验内忧外患的感觉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5页  当前第4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0/5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北宋当权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