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北宋当权臣_分节阅读_第432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79 MB   上传时间:2025-01-31 09:43:54

  南北江群蛮之地有几个已成气候的部落,西夏党项也有几个把持朝堂的大贵族。

  南北江群蛮之地各大部落之间勾心斗角,西夏党项的大贵族也没停过争权夺利。

  荆湖群蛮内讧,朝廷趁机派人南下经略,试图将那些躲在深山老林时不时出来劫掠城池的蛮夷部落带来的威胁彻底消灭。

  党项大贵族之间几乎已经撕破了脸,小皇帝闹着要掌权,梁太後死撑着不肯放权,梁乙埋在朝堂舌战群番频频落下风。

  身为党项八部之一的往利氏已经弃暗投明,此时不给西夏找麻烦更待何时?

  经济控制、文化同化、军事震慑。

  除了中间那个有待进一步推进,前面的和後面的都已经控制和震慑的差不多了。

  他包顺能在熙有理有据的劝降吐蕃部落,你赵守忠身为大宋皇姓党项人为什麽不能声情并茂的劝降党项部落?

  赵守忠:!!!

  就是啊!为什麽不呢?

第252章

  *

  苏景殊的行事准则:不知道要怎麽办的时候就看书,或者看看周围人在干什麽。

  天下大势分分合合,眼前的问题可能以前已经出现过很多次,人就是这麽不长记性,同样的问题也能一次又一次的踩坑。

  後人不一定能从前人的教训中长教训,但是多看书肯定没坏处。

  不想看书也没关系,看看其他人在干什麽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王韶那里不能看,天天看熙河路收复失地的进度条飞奔向前会让他感到焦虑,他得看看不那麽令他窒息的地方。

  南方一直在大宋的版图之中,但是在版图中不意味着能彻底掌控,就像云南贵州那些地方,在中原王朝的版图上待了几百年不假,还是在明清改土归流之後才慢慢经营起来。

  荆湖一带交通不便,蛮夷部落阻隔交通不服管教,哪天日子不好过了就冲进城里烧杀抢掠,抢完後往深山老林一躲朝廷也奈何不了他们。

  没有直接自立为王,但是也没差哪儿去,对朝廷而言都是大祸患。

  章惇去荆湖南路要做的就是让当地少数民族老实点别闹腾,能融入大宋成为大宋的一部分最好,不愿意成为大宋一部分的阴曹地府欢迎他们。

  荆湖南路的蛮族武德相当充沛,翻翻史书或者当地的县志,南北江群蛮之地和中原政权的纠纷几乎没停过。

  根据记载,当地蛮族在汉朝时便有过劫掠长沙掳掠百姓上万人以及杀伤官吏的壮举,再往前追溯甚至能追溯到夏商。

  这次被重点关照的蛮族在梅山一带,唐末五代时梅山蛮成了气候,恰逢大唐各地拥兵自重,梅山蛮便和荆湖一带的军阀暗通款曲,欺压的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太祖皇帝南征北战打天下的时候南唐挑拨梅山蛮搞事,太宗皇帝在位时梅山蛮又频繁劫掠城池惹得天怒人怨,朝廷招降蛮夷不听,于是就是大军压境。

  荆湖南路的百姓饱受蛮族侵扰,有朝廷撑腰可谓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一场大战杀的梅山蛮精锐尽失只能缩回山沟沟里休养生息。

  休养生息几十年,缓过来气儿後就又开始搞事。

  荆湖两路大部分地区还处在没怎麽开发的状态,梅山地区也穷的很,打下来没啥用,太宗皇帝发兵平定梅山纯粹是当时的梅山蛮族太跳,算账的话肯定是不划算的,所以朝廷对那边也是招抚为上。

  打仗划不来,能安抚就安抚,安抚不来再说其他。

  ——开蛮酋以祸福,使为士民。

  派人去找蛮族首领唠家常,让他们知道什麽是好什麽是坏,最好直接下山成为真正的大宋子民。

  ——口授其田,略为贷助,使业其生。

  肯下山的蛮族部衆和大宋百姓一样分田耕种,于农事上享受和大宋百姓一样的政策,只要下山後的日子过的更好就不会有人重回深山老林。

  ——建邑置吏,使知有政。

  没有什麽事情是修新城置新官打乱部署重新编配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多修几座城,分化蛮族部民再施行教化,着重加强对幼童及年轻人的教导,如此不出十年,蛮夷部落就能和汉家村寨融为一体。

  看看梅山蛮,再看看隔壁西夏,啧啧啧,越看越有既视感。

  荆湖南路已经将答案放到跟前,不抄都不好意思。

  西夏朝廷不光剥削百姓惹得地方民怨沸腾,朝堂内部也乱成一团,大宋和西夏开战也是西夏先动手,要不是党项人太讨人厌大宋也懒得和他们计较那麽多。

  不过西夏比梅山好点,算经济账的话只要能灭夏最後肯定划得来。

  梅山多大点儿,西夏多大地盘,就算西夏境内大部分都是荒漠,只那几个马场的份儿上也能回本。

  苏知州开堂讲课,明面上是在说梅山实际上句句都是西夏,所有人都能听出来他的言下之意,他还非自欺欺人的在身後挂个不切题的横幅。

  小姚同学非常给面子,假装他们家老师讲的就是远在千里之外的荆湖南路梅山地区,“太宗皇帝已经张罗起军队,为什麽不一鼓作气把那些蛮子都灭了?”

  王雱解释道,“因为大宋当时建国未久,南方尚未平定,北方还要面对辽国和定难军,梅山蛮的威胁在其他威胁面前不够看。”

  定难军,也就是西夏的前身。

  要不是梅山当地的蛮子跳的太高,太宗皇帝也懒得搭理他们。

  姚古两眼放光,“灵州的党项人现在跳的也很高。”

  王雱点头,“是的,所以你老师准备联合秦凤路、熙河路玩一手声东击西。”

  姚古愣了一下,两眼茫然,“啊?”

  他能听出来老师在借梅山蛮隐喻西夏,这联合秦凤路、熙河路声东击西从何而来?

  他从头到尾都没打瞌睡,应该没错过什麽内容吧?

  旁边的桑博搓搓下巴,“王推官的意思是,苏知州有联合秦凤、熙河二路声东击西的打算。”

  辽国被辽东的女真人绊住手脚没法掺和大宋和西夏的战事,就算想掺和,官家才从西军调过去那麽多将领也够契丹人喝一壶的,辽国想掺和也没法掺和。

  西夏朝廷因为熙河路的开疆拓土草木皆兵,董毡已经和梁氏抱团抵御大宋,双方都以为大宋接下来要打的是吐蕃董毡部,如果这时候环庆路突击攻夏,十有八九能打西夏个措手不及。

  他们对西夏境内不熟悉,往利氏对他们老家可熟悉的很。

  赵守忠那家夥天天嚷着要让那些曾经欺辱他们往利氏的部族好看,让他带路定能事半功倍。

  吐蕃木征和董毡这对叔侄有血缘关系却仇深似海,木征降宋後能带着大宋打董毡,往利氏降宋後当然也能带着大宋的军队打西夏。

  什麽都别说了,大宋需要这样的人才。

  人都是双标的,外敌入侵时如果有汉人在前面带路会被骂到祖宗十八代在阴曹地府都没脸见人,换成番邦给大宋带路就不一样了。

  嘿嘿,多多益善。

  姚古听的怀疑人生,明明听的是一样的东西,为什麽这俩人能想那麽多?

  他也不傻啊,为什麽他联想不到声东击西的妙计?

  苏知州铺垫完终于步入正题,他给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美化了一下,攻城略地听上去太不友好,他们要做的是带领受苦受难的党项百姓推翻压在头顶的大山欢欢喜喜过新年。

  能拉拢的尽量拉拢,实在不能拉拢也没关系,他们还不能挑拨离间吗?

  大宋百姓受不住压迫会落草为寇会造反,西夏百姓过的日子比大宋百姓惨多了。

  辽国欺压境内的女真人,女真人已经撂担子不干,党项大贵族一点遮掩都没有光明正大的不做人,百姓备受欺压怎麽可能不揭竿而起?

  缺粮缺兵器就开口,只要是真心实意要造反、啊不、要反抗,大宋愿意为他们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这种煽风点火的事情不能由大宋出面,只有经历过欺压的党项人过去才能让西夏境内的百姓更加感同身受,等西夏境内乱起来,就是他们大军压境的时候。

  要打就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赵守忠听的两眼放光,“这种事情交给我绝对没问题。”

  他知道西夏境内的势力划分,知道哪个贵族最不当人,知道哪座城的百姓最受压迫,知道去哪儿煽风点火能给西夏朝廷带来当头一击。

  自己人才知道怎麽插刀子最疼,前自己人也一样。

  苏景殊心情颇好,“赵将军办事我放心。”

  大宋和西夏之间两不管的部族很多,那些部族对两国接壤处的地形特别熟悉,特别适合召来当向导。

  大宋是这麽想的,西夏也是这麽想的。

  西夏朝廷反复无常,不如大宋给的条件好,大宋边臣中善于让番部为己所用者不在少数,因此番邦部落想找靠山的话大部分都是选择大宋。

  两不管地区的部落适合当向导,西夏本土的部族更适合,往利氏就是去西夏搞敌後动员的不二之选。

  别的部落也没他这麽盼着西夏倒霉。

  收复失地要循序渐进,煽风点火却可以同时在西夏境内所有城池中进行。

  往利氏出些人,盐州官府出些人,番汉搭配干活不累,还能互相监督,完美。

  至于煽风点火的话术,过几天人选出来他亲自培训。

  搞宣传他是专业的。

  赵守忠:专业的!

  动员会圆满结束,以赵守忠为首的往利氏成员斗志昂扬,仿佛已经看到西夏内乱被他们打的落花流水的场面。

  桑博压低声音,“小王推官,朝廷怎麽放心把苏大人这等人才送来西北?”

  煽风点火能在西夏境内进行,同样也能在大宋境内进行,苏大人要是有反心,西北六路都不得安宁。

  王雱:……

  他们家景哥忠君爱国,这种玩笑开不得。

  桑将军想想,万一有人因为这个原因把苏知州弹劾下去,下一任知州看到前车之鉴上任後这不合理那不妥当,盐州将士受得了吗?

  桑博:!!!

  从现在开始他是哑巴。

  苏景殊没注意几个人在嘀咕什麽,等宣传人员培训完毕他还得去庆州找王广渊商量接下来要不要出兵,出兵的话要怎麽出兵。

  环庆路统领五州,盐州有动静其他几州也得动起来,免得到时候出现意外连支援都没有。

  如今各方的目光都在熙河路和青唐吐蕃身上,大宋多年来鲜少主动挑事开战,看西夏现在的反应也知道,整个西夏朝堂都觉得大宋只会打防御战。

  在他们眼里,只要西夏不主动入侵,大宋的军队就不会动弹,顶多派几个嘴皮子利索的人去招抚那些不安分的小部落。

  很好很好,继续保持。

  西夏先派出大量军队支援吐蕃,大宋趁虚而入在西夏境内煽风点火不过分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5页  当前第4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2/5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北宋当权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